資源簡介 教案(試行)學科 美術 備課人課型 新授 課時 1課題 想象 教學手段 白板課件教學目標 感受圖形隨意組合所產生的新形象及畫面的色彩之美。體驗表現美、創造美的快樂。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表現力。設計意圖 《色彩與形狀》是造型.表現領域的內容。我們的世界是絢麗多彩的,有數不清的形和色,而色彩與形狀又是構成一幅作品的必要元素。一個顏色的出現總會伴隨一定的形同時被我們感受。本課讓學生感受各種圖形的組合及著色后產生的效果。在創作中,可能會產生許多新奇的、意想不到的形狀和現象,增添了作業的趣味性,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欣賞、交流、探索、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重點 學生對各種圖形隨意組合的興趣和審美情趣。難點 圖形的組合和色彩的安排。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有喜愛探究、喜好自主學習的特點。學習活動中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給學生充分的欣賞、交流、討論的時間。教學內容及師生互動 媒體功能應用及分析 教學附案一,猜謎游戲,引出課題。1.教師:出示“老人”、“駱駝”、“大象”的剪影,學生展開聯想,猜本冊語文教材中的一段文章。學生猜測……2.請一名學生朗讀《桂林山水》相關段落。3.桂林山 奇——形態萬千;秀——色彩明麗。引出課題:色彩與形狀。教師總結:“色彩”與“形狀”既是文學作品中經常描寫和贊美的事物的兩個特征,又是藝術創作的基本組成單位。二、探究學習。1、“色彩”和“形狀”的關系 。 (1)色彩必定與形狀同時出現,形狀依靠色彩變得更加真實具體。色彩與形狀相互關聯,相互襯托。示例:《瑪麗蓮.夢露》(2)教師撕紙,投影展示,“變色龍”和“人像”之間的轉變。2. “色彩”和“形狀”所引發的聯想。(1)“文學閱讀”和“繪畫欣賞”的相似之處和不同點。(2)面對同一畫面人們聯想的差異性,以及作品的命題和注解在幫助作品傳達相關信息時所產生的重要作用。3.畫家作品簡介。約瑟夫.艾伯斯《正方形禮贊》蒙德里安《百老匯爵士樂》簡介“波普藝術”,代表人物安迪.沃荷以及他的代表作。教師提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我們以往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形象簡化、圖形組合。4、學生作品欣賞。將已完成的學生作品展示給同學們看。雖然不是畫家,卻也將色彩與形狀組合成了一幅賞心悅目的畫面,并且充滿想象。三、課堂創作。1.任務布置2.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四.作品展評學生將作品吸到磁性黑板上,一張一張點評,可以讓學生談談創作感受。五.評析延伸。將幾個小組的作品擺到一起,形成一張大的作品 。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展示和評價,在展示和評價中,引導學生表達出對作品的思考、感受。六.課外拓展:“色彩”與“形狀”在生活中的應用,如“七巧板”、“積木”、服裝設計領域。 1、白板第一頁出示形狀。2、切換到下一頁3、切換到下一頁4.下一頁,出示彩格。5.拖拽出“夢露”形狀。切換到投影儀6.切換回白板課件,下一頁7.下兩頁,拖拽出示文字注解。8.切換下一頁9.下一頁,出示安迪.沃荷10.下一頁,任務布置。15.下一頁,按照順序出示創作步驟。 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引發學生聯想。通過課文引出本課課題,體現學科融合。通過直觀生動的講解,讓學生對色彩與形狀的相互作用和重要性有個初步了解。了解色彩與圖形的組合方式以及作品命題和注解的重要性。簡單介紹一下波普藝術,讓學生了解這樣的藝術形式也是歸屬于一些前沿的創作流派,并且有非常成功的代表人物。作品點評,教師點評、學生互評。板書設計 想象教學反思 感受了圖形隨意組合所產生的新形象及畫面的色彩之美。體驗到表現美、創造美的快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表現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