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那一刻的我》【教學主題】學習運動中人物連續動作的畫法【課時】共1課時【對應的課程標準要求】第二學段 (3~4年級)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愿望。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制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并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背景分析】教材分析“那一刻的我”的表現素材來源于學生平時熟悉而喜歡的校園活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吸引著學生參與,并在參與中體驗著快樂。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校園生活緊密相關,所有的構思和表現的素材都來源于學生平時的活動;畫面的表達方式和手段也是學生熟悉所掌握的。但創造性地表現人物的瞬間動作和特點對于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創作來源于生活的觀察感受積累。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活動場面,理解和體會動態的構成因素,學習表現運動中連續動作的畫法,表現自己感興趣的瞬間動作與氛圍。通過相互交流和畫面的構思,增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同時,通過回憶、觀察欣賞及繪畫表現,讓學生更加熱愛美術學習和校園生活。2、學情分析本年級學生對美術課興趣濃厚,在學習行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穩定性,思維更活躍、更寬廣。從學生固有的天性來說,單純、好動的性格促成學生天真、可愛的特點。這個年齡的孩子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創造的潛意識,并具有較好的繪畫基礎和對各種材料綜合運用能力,其中對繪畫材料的運用能力較強。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表現平面形象、立體造型,并能大膽地發揮想象,作品內容豐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較高的創新意識和較好的心理品質。但也有不足之處,如造型上普遍極差,缺乏觀察能力;色彩能力上有點缺乏彩感,配制不夠準確;工藝制作上不夠認真;出現個別超常學生與后進學生懸疏越來越大。【教學目標】1、學習運動中人物連續動作的畫法。2、結合學生的校園生活,創作一幅“那一刻的我”的作品。3、培養學生繪畫興趣及熱愛校園生活的情感。【教學重難點】重點:用繪畫等形式表現跑步、跳遠、擲鐵餅等動作,或者表現連續的動作。難點:抓住人物的動作特征,運用鮮艷的色彩和具有視覺沖擊力的構圖表現“那一刻的我”。【所需要條件】1.教具:多媒體、ppt課件,各種運動中的圖片等。2.學具:水彩筆等繪畫工具。3.課前讓學生收集自己在校園活動中的一些照片。【評價任務】1、學生根據本課的學習了如何利用繪畫表現連續的動作。2、學習抓住人物的動作特征,色彩的運用等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引導階段 請同學們慢慢閉上眼睛,跟隨老師一起回憶一下你最難忘的事情。 在哪里?你和誰?做了什么事情?是在操場上和同學一起做游戲?還是那天的升旗儀式我榮幸的成為了班級主持人?還是那天的跳大繩比賽?還是...... 學生回憶 學生,紛紛舉手回答自己難忘的事情。學生回答各有特點,但是缺少總結性的。 以冥想的形式勾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回憶,激發表現的欲望。 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出動作神態等。發展階段 1、老師這兒也拍攝到了咱們一部分同學的在活動中的瞬間。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都在干什么吧。(播放課件) 師:引導學生觀看、討論,重點分析人物的動作、表情等以及個人的感受總結:肘關節只能向前彎,膝關節只能向后彎 2、那么如何將這些動態或連續動作表現出來呢? 師引導總結:可以概括成動態基本形和動態的線條。 3、師示范用動態的線條畫幾個典型的動作。 找學生上來做一下瞬間定格動作,并讓嘗試用基本形和動態線條畫一下。 4、那一刻的我呀,歡樂無比,別讓時間偷走了它,快,把它留下來!——想一想咱們可以用什么形式留住那一刻的我呢? (除了攝影、攝像,還可用繪畫的形式留下精彩的瞬間。) 4、那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本中小朋友的那一刻吧! 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引導學生從構圖、人物表情、色彩等方面來分析,教師根據學生說的進行補充) 5、師:除了瞬間的動作外,那一刻的我們也許會將開心、傷心、痛苦、快樂都表現在臉上,所以大家表現形體動作時也要注意表現面部表情。 師生討論面部表情變化都有哪些特點? 師:不同的表情需要有心的同學仔細觀察,希望大家以后都做個有心人。 6、出示優秀作品,感受美術表現中的“那一刻的我”。 學生帶著問題有意識的觀察人物形象,嘗試歸納特點。 學生討論 后陳述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抓特點,并歸納特點。 因為是熟悉的同學,熟悉的活動動作,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鏡頭的定格,給了他們仔細觀察的時間,可以表述的更充分,在交流中理解活動中的不同動作特征。 范例中的畫面直觀地向學生闡釋了知識點,化解了難點,對學生的創作起了一定的引導作用。實踐階段 1、校園中的愉快活動豐富多彩,你想留住哪一刻中的自己? 先讓學生用鉛筆在作業草稿上快速地勾勒出你的活動動態,也可以是一組動作。不必計較人物的形體比例,可以夸張地表達人物的動作與表情。注意正、側面的不同表現,衣服也會隨動作產生一些變化,如關節處的衣紋等。 2、起稿后可小組討論一下,同桌交換,提出建議。 3、學生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學生回答響亮,躍躍欲試。 學生分組繪畫。 藝術源于生活。教師階段性地了解學生對動作的表現情況,是否有概念化及程式化的表現,通過學生互評,解決部分問題。評價階段 1、自我評價:展示作品,并說說自己的創意和構思。 2、同學評價:相互欣賞,相互評價,相互討論。從畫面的構圖、動態的描寫、色彩的處理等方面進行適當評述。 3、教師點評,鼓勵學生的創作及過程,對有個性的作品進行表揚。 學生欣賞、比較并提出改進意見 既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又注重培養學生正確審美評價能力。拓展階段 繪畫的形式可以使美好的瞬間,定格成永久的回憶。老師希望課下同學們嘗試用版畫、泥塑等更多的表現形式將“那一刻的自己”記錄下來。 學生嘗試。 充分利用學生愛美的特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