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風教學目標:1、學習風的表現方法。2、培養對大自然、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發展想象能力和繪畫表現能力。3、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教學重難點:重點 認識風來時的情景和人物變化的動態,能夠運用線條或色彩表現風來時的情景。難點 通過描繪物體的形態運用線條色彩等方式大膽地表現對風的感受。教學準備:課件、繪畫工具、風的繪畫作品教學過程:一.聽風導入1、師:同學們,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位老朋友,讓我們閉上眼睛聽一聽它是誰呢?2、多媒體播放風聲。3、生:風4、師:對,是風來了.(板書-風)師總結:風是我們身邊時時出現的一種自然現象,它看不見又摸不著。二、風的形成和作用師問:那么風是怎么形成的呢?(同學們可以手扇扇看)生答:空氣流動產生風。(板書)師:(我們小手扇的快一點,風就大)空氣流動的快,風就大,(我們小手扇的慢一點,風就小)空氣流動的慢,風就小。風對人類的生活又什么作用呢?(請4人小組討論下)生(討論后)答:大風能讓風車轉動,抽水快;大風能讓帆船行走的快;可以放風箏,把衣服吹干;風能還可以發電,環保節能……師:我忍不住要夸獎同學們了。三.怎么表現風1.師:其實風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那在繪畫中我們怎樣表現風來了的效果呢?出示三幅圖片,分別是晾掛的衣服、蒲公英、小孩師:當風吹過的時候,這些圖片上的人和物會發生怎樣的變化?2.生:不同的風會使物體發生不同的變化。如…..(師:當大風吹來的時候畫面中那些物體會發生變化?)(翻轉圖片,肯定學生的預測)3.師:你能用線條來嘗試畫畫風向嗎?(接著拿出一幅旋轉著的樹葉的圖片引導學生)師總結:A、線條表示;B、物體所發生的方向變化。四.探討學習(微風、大風、狂風)1.出示圖片找找風在哪?(微風)風躲到了周老師的畫里。我們一起來找找吧。出示兩張樹林的圖片讓學生觀察風來時的變化。小樹彎腰,樹葉掉下來,小花也在點頭,云被吹動了,等等。2.風大小對事物影響的對比小實驗晾衣服(大風)師:同學們在大風中行走過嗎?當時的情景是什么樣的?你是怎樣感覺到風的存在的?師:誰愿做小演員,表演人在風中行走的樣子。其他同學為他們加油好嗎?生:好(學生表演在風中的情景,師:媒體配風的聲音)師:他們表演的真棒!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感謝他們的表演。請學生上臺演示,微風和大風來時的不同變化。剛才我們既表演了,又看過了人在大風中的變化,他們不但有動作的不同還有外形的變化同時還有表情的變化。大風中事物的變化實在太豐富了,他們常常被畫家所描繪,我們看看他們是怎樣表現風的, (出示作品《陣風》)師:看到這幅畫你們感受到了什么?怎么看出來的?生:自由回答(引導學生欣賞人物的動態及衣服隨風飄動的形態。)師:這幅作品表現了幾位藏族婦女在途中遇上陳風時的情景。畫中,風沙遮天掠地,連太陽都暗淡無光,四位婦女在風中艱難的行走,有的頭上面巾被吹起,有的頂風彎腰,有的背風倒退行走,一位婦女的帽子被風吹掉了,只好回身彎腰拾帽。他們的腰帶、發辮、衣擺及一些飾物都被風吹得飄起來。這幅畫,把對大風的感受真實的表現出來了。微風:衣服微微飄動。大風:衣服被吹起來,或被吹掉。還有些風特別可怕。(狂風)還有強暴的風、龍卷風。它能把大樹、房子、電線桿吹倒。(大風,微風。每當風來的時候,我們會看見屋頂上的紅旗、氣球都在飄動,有時在海邊可以看見天空中的風箏飛得很高)五.范畫展示、風吹到別的小朋友的畫里是什么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2)、師:請仔細觀察,從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生仔細觀察回答。(引導學生說出)看到的:人物的頭部,頭發、面巾、帽子飛起來。人物的身體,衣服飄動,彎腰、背著風倒退。人物的手,捂頭、衣服,拾帽子。感受到:人們艱難行走。六.學生創作風吹到你們的畫紙上又會有哪些故事呢?我們一起把他畫下來吧。1、作業要求:記憶和想象刮風時的情景,通過描繪物體形態,大膽地表現對風的感受。2、教師巡回指導。七、交流評價1、老師手上有幾幅同學畫的作品,你們評一評哪些作品有風來的感覺。2、還有誰認為自己畫得也挺不錯的,請把你們的畫貼在黑板上。五、評風1、大屏幕展示部分優秀學生作品。2、讓學生自己表述作品的構思,說說你是怎樣表現風的?3、學生互評,你認為哪幅作品較好的表現了風?為什么?你還有更好的建議嗎?八、小結今天我們了解了風,還和風交了朋友,并創作出了這么多關于風的作品,你們開心嗎?大自然變幻無窮,其實啊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生活是如此的美妙!反思:無論是哪一門類的藝術家,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生活素材和審美體驗,為藝術創造積淀豐富的藝術體驗,需要在藝術創造的初始階段進一步有目標的豐富藝術體驗,充分調動情感、想象、聯想等心理要素,對審美對象進行審視、體味和理解。因此,我以學生親身經歷的“風來時”的生活情景入手,先讓學生暢談對風來時的感受。短短的幾分鐘,就喚醒學生對風的感知,豐富了學生的表象。小學生是在聽著童話故事和看著動畫片長大的。他們天生喜歡給世界萬物賦予人的思想。把風擬人化處理,是我這節課的教學特色,這樣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用兒童特有的天真來表現自然萬物,更符合兒童的天性;更富有孩童天真的情趣;更能引發學生的想象,為學生的創作奠定堅實的基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