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圖形手拉手教學目標1、掌握二方連續紋樣設計和制作的基本方法。2、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形式美的認識和感知美、創造美的能力。3、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體會到勤動腦、多動手可以美化生活。教學重點折、剪出二方連續紋樣,激發學生的創作潛能,加深對民族傳統藝術的了解。教學難點運用不同的手法,如剪、畫、帖等方法,大膽進行創作。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課件、教師范作學生準備:彩紙、剪刀、固體膠、水彩筆、裝飾物教學過程一、趣味導入1、了解二方連續紋樣的特點。教師出示折疊起來的紋樣。師:看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兔子)老師將它展開,一個個相同的小兔子有秩序的排成了一排。(教師邊說邊將它貼在黑板上)老師還帶來了一些跟他同類的作品(大屏幕展示),仔細觀察一下,每個紋樣上的圖案是什么?學生自由回答。2、學習二方連續紋樣的定義。師:再說一說這種紋樣有什么特點?(圖案相同、重復排列、有秩序)每組中相同的圖案被稱為“單位紋樣”。以一個單位紋樣為基礎,相上下或左右重復排列形成的帶狀紋樣成為“二方連續”。3、引入課題。師:每組紋樣中的圖形連在一起,就像是手拉著手,所以我們這節課也有一個好聽的課題——圖形手拉手。出示課題(大屏幕)。二、探索研究1、欣賞書中作品。打開書24、25頁,欣賞書中為我們展示的作品。思考:說一說每一幅作品都表現了什么,運用了那些表現手法。(描畫、剪貼、畫剪相結合)師:今天我們也來創作一個美麗的二方連續紋樣。2、探索二方連續紋樣的制作方法。(大屏幕出示步驟的同時,師生共同制作):(1)折——將紙條反復對折二到三次(如果要表現的是對稱圖形,建議折三次更簡便。折的次數也和紙的長度及孩子手勁大小相關)。強調:一定要將邊對整齊再折,折痕壓實。(2)畫——選擇自己喜歡或是熟悉的圖形,盡量簡潔而且形象鮮明,并設計好連接點。為了完成后的作品都是完整的圖案,要把圖形的內側畫在折痕一邊,外側畫在開口一邊,并一直畫到邊線處,這樣紋樣打開后才能手拉著手。強調:圖形要想“手拉手”,連接處的設計很關鍵,最少連接一處,而且不能太細,否則容易斷掉。我們來看看不同類別的圖案都是如何設計連接處的。(大屏幕分類出示二方連續紋樣:植物、動物、人物及靜物)(3)剪——盡量剪的整齊。強調:左手捏住,用剪子的中間偏后的位置來剪,才能剪得整齊且方便轉折,而且一定要注意安全!(4)揭——動作要輕,否則容易斷。剪完的同學舉起你的作品,互相看一看,大家都做了些什么。三、實踐創作師:我們剛剛剪好的紋樣雖然整齊美觀,但是比較單調。下面我們就動起手來,或者用彩筆繪畫、或者用彩紙剪貼、或者剪畫相結合,把手中的紋樣裝飾起來,讓它變得更加完美。學生獨立進行創作,教師巡視指導。提出作業要求:1、色彩艷麗,底色與花紋對比要鮮明。2、剪貼時做工要細致工整,畫面要干凈整潔。四、作品評價1、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引導學生認真觀賞。2、作品評析。師:說一說這些作品中,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學生自由發言,引導學生按照整體感受、做工、色彩、裝飾效果等幾個方面進行評析。五、拓展延伸二方連續紋樣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廣泛。我們的生活用品,例如碗、盤子、窗簾、餐桌的桌布、床單上都用這類圖案裝飾;少數民族的服飾;不只是現代,在古時候,人們已經開始運用二方連續裝飾物品、房屋等。我們也要學會把自己掌握的美術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