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畫家凡.高》教學設計第一部分:基本信息學 科 美術 聯系電話及郵箱年 級 四年級 教科書版本及章節 人美版第十課相關領域 美術第二部分:單元教學設計單元學習主題 畫家凡.高1.單元內容分析《畫家凡·高》是人美版小學美術第八冊第10課內容。是一節以畫家為專題的 “欣賞·評述”課。是前七冊教材中從未出現的欣賞方式。“欣賞·評述”領域是指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學習領域。《新課標》中對中年級學生提出要求:觀賞各種美術作品中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欣賞課是一種視覺分析練習。“看”是欣賞課中最重要的一環,其次才是“想”和“文字”。要讓學生學會看,仔細看,看了想,有看了之后主動去查資料進一步了解的欲望。知識和能力就是這樣積累和建構起來的。所以我在課程中出示了大量圖片,以凡高的生平和畫風變化為主線,采取了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欣賞。2.學習者分析學生在接觸欣賞內容時,隨著欣賞的深入會有許多專業性強的詞匯學生聽不懂。如:筆觸、印象派、色調等等。這些詞對于我們美術教師來說不覺得特殊,但是孩子不同。在教學中通過圖片欣賞,小資料解讀,練筆等手段解決。 本課初次將一名畫家作為專題欣賞,四年級的學生在領悟、理解、文化藝術積累上還遠遠不足對這樣的藝術大師進行解讀,所以我將教給學生方法,全面認識畫家和他的藝術作品。3.單元教學目標(含重、難點)(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目標:使學生對19世紀歐洲后印象主義繪畫的主要畫家凡·高及作品有所了解和認識。學習凡·高對藝術熱情、執著、創新的精神。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講授式,小組合作基礎上的自主探究式學習的方法。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了解凡·高生平及繪畫風格,知道如何對一名畫家進行專題研究和學習。培養學生的欣賞評述能力。與同學合作學習的能力,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了解凡·高藝術人生和作品欣賞。 教學難點:學習如何欣賞評述凡·高作品。4.單元整體教學思路(可附教學結構圖)第三部分:課時教學設計課 題 《畫家凡.高》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畫家凡·高》是人美版小學美術第八冊第10課內容。是一節以畫家為專題的 “欣賞·評述”課。是前七冊教材中從未出現的欣賞方式。“欣賞·評述”領域是指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學習領域。《新課標》中對中年級學生提出要求:觀賞各種美術作品中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欣賞課是一種視覺分析練習。“看”是欣賞課中最重要的一環,其次才是“想”和“文字”。要讓學生學會看,仔細看,看了想,有看了之后主動去查資料進一步了解的欲望。知識和能力就是這樣積累和建構起來的。所以我在課程中出示了大量圖片,以凡高的生平和畫風變化為主線,采取了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欣賞。 2.理論依據: 美術欣賞,是欣賞者對美術作品進行知覺、感受、體會和解釋、評價的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其中既有感性的直觀體驗,又有理性的邏輯思維。欣賞者在欣賞藝術作品的過程中,不僅產生了美的感受,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心靈,而且培養了正確的審美觀點和審美意識。 1、激發參與"欣賞·評述"活動的興趣,學習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征。 2、逐步提高視覺感受能力,掌握運用語言、文字和形體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優秀民族藝術與文化遺產、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3、在即將頒布的新修訂的課程標準中,將欣賞的內容從作品延伸至認識畫家。欣賞課的內容變為:作品、畫家、作品在社會中的地位及藝術現象。4.教學目標(含重、難點)教學重點:初步認識、了解凡·高藝術人生和作品欣賞。 教學難點:學習如何欣賞評述凡·高作品。5.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可附教學流程圖,含板書設計)、教學過程 一、導入: 【階段目標】精心導入,激發興趣。激起學生求知欲望。使導入環節緊緊扣住課程內容。 欣賞會動的凡高油畫作品。 2、提問:這張圖畫的是人頭像上的一個局部,猜猜看,畫的是哪兒?(頭發、皮膚、胡須、衣服)到底是哪兒呢?(課件:凡高自畫像。) 【設計意圖】懸念導入,使學生思維進入好奇的狀態。 3、這個畫家就是凡·高。這張畫就是他的自畫像。凡高一生中畫了很多的自畫像,每一張都是他人生的寫照。 在凡·高生活的十九世紀,當時的人們普遍不能接受他的繪畫風格,在他一生中只賣出過一幅繪畫作品——《紅色葡萄園》。但在他死后他的畫卻價值連城。 (視頻)一分鐘 【設計意圖】在這里我再次設計了懸念,為什么凡高的畫前后差價這么大?學生就會激起求知欲望。再通過欣賞作品了解他的藝術風格。使導入環節緊緊扣住課程內容。 今天我們就要通過欣賞他的作品來了解畫家凡高。出示課題. 課前我們都收集了很多關于凡高的資料,接下來,我們帶著手里的資料和小組的同學一起來試著填寫探索卡。看看哪個組最快完成。(圖片討論要求) 課前,我們閱讀了有關凡高生平的文字,你能不能用一兩個詞概括一下凡高的一生?坎坷、艱辛、痛苦、憂郁…… 【設計意圖】在課前準備時我設計了讓學生互相看教材,交流資料的環節,并讓學生在導入新課時用一兩個詞概括凡·高的一生。這樣讓學生對凡·高這位畫家有一個總體的認識便于展開以后的課程。 二、新授; 【階段目標】:通過欣賞使學生全面認識凡·高,從初步對畫家的印象到對作品藝術風格的欣賞,從生平、風格、色彩幾方面分析到對畫家藝術人生的了解和評價。凡·高的畫跟他的生平有很大聯系,所以我設計了兩條線,一條是凡高的一生:早期——巴黎時期——阿爾時期——圣雷米時期。另一條是以凡高畫風轉變為主的暗線:早期色彩暗淡、筆觸細膩《吃土豆的人》、——后期色彩鮮艷、筆觸粗獷有力《向日葵》、《星夜》。 一、早期:分析凡高《吃土豆的人》課件 1、凡 高出生在荷蘭的一個鄉村牧師家庭。他從小就喜愛繪畫,這是他9歲、10歲、11歲時的作品。在他27歲時才真正走上繪畫之路。誰來分享一下關于這幅作品,你了解了什么? 【設計意圖】引出凡高的畫作是和他的生活經歷分不開的。 凡 高通過認真觀察生活,在畫了大量素描寫生和習作后,他完成了第一幅著名作品——《吃土豆的人》。 誰來給我們分享一下關于這幅作品的學習發現?【設計意圖】學生暢談自己的學習發現和想法感受。 我們來看看老師找到的資料(視頻) 教師追問思考: (1)、這張畫的顏色給你什么感覺?色彩昏暗 (2)、為什么采用這樣的色調? 小結:凡·高在色彩上為了突出其內容,特意采用了夸張的形式。造成一種低沉的氣氛,使人物形象處于強烈的光點之中,刻畫出了貧苦農民家庭生活的真實情景。 5、凡·高早期還畫了許多類似的作品。(課件)這一時期他的作品在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板書、色彩暗淡) 【設計意圖】培養分析畫面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了解凡·高早期生活經歷以及作品風格。 二、巴黎時期:印象派 1、由于他接觸的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經常畫的也是這些貧苦的勞動者,他的畫不被人承認,更沒人去買他的畫,這使他非常苦悶。于是,他來到了法國的巴黎。凡·高在巴黎第一次看到了印象派的繪畫,并深深地被吸引住了。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印象派有個初步的了解,使學生感受到凡·高畫風的轉變。 2、凡·高向印象派畫家學習,在色彩上受到啟發和熏陶,他的畫面色彩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慢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人們稱之為后期印象派。(板書:變) 3、讓我們感受一下凡高明快有力的筆觸,大膽強烈的色彩,感受凡高當時的生活。 4、這些作品與我們剛剛欣賞的早期作品在色彩上有什么變化? (對比圖)色彩鮮艷(板書) 【設計意圖】欣賞的作品以凡 高一生的四個時期排序,直觀感受到凡 高畫風的轉變。希望能夠對學生感悟作品的魅力有所幫助。 三、阿爾時期:分析《向日葵》 【階段目標】分析色彩、筆觸等感受凡·高一生中的巔峰時期的畫風,此時生活安定下來,對未來充滿希望。 1、1888年發凡·高前往法國南部小鎮阿爾,在這里,燦爛的陽光深深吸引著他。從此,他進入了創作的巔峰時期。在他的許多幅作品中大量運用了兩類顏色,你能找出來嗎?(視頻黃色小屋) (1)這兩類顏色給你什么感覺? (2)畫家為什么在畫作中大量使用黃色和藍色呢?(表達了他對世界的獨特感受和激情。) 2、在阿爾凡·高完成了他舉世聞名的代表作,《向日葵》。 (1)關于這幅畫你都了解了什么 后來,凡 高和他的朋友高更在藝術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高更離開了。渴望友情的凡 高精神終于崩潰了。于是演變了繪畫史上著名的割耳事件。這幅自畫像是凡 高割下耳朵后不到一個月時畫的,對他來說,重拾畫筆意味他要以繪畫來對抗病魔的折磨。 【設計意圖】分析色彩、筆觸等感受凡 高一生中的巔峰時期的畫風。了解凡 高這種強調主觀情感的表現,畫中充分發揮了色彩,筆觸等情感因素。 四、圣雷米時期:分析星夜 【階段目標】體會作品的藝術特色,感受畫中強烈的情感。通過實踐活動感受色彩、筆觸的獨特魅力。 凡 高被送進了圣雷米的精神病院,在這里凡 高也沒有放棄繪畫,創作出了大量作品。其中有他的另一名作《星月夜》。 1、誰來分享一下關于這幅畫你了解了什么? 2、同學畫的星夜,比一比,和凡 高眼中的夜空有什么不同?(課件) 3、這幅畫的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畫面,直觀地對比、感受筆觸,色彩。體會畫面的沖擊力及畫家的情感。 三、你能嘗試著像凡 高那樣用鮮艷的色彩,粗獷有力的筆觸畫一畫嗎?我們利用油畫棒在砂畫紙上也能畫出油畫的效果。(教師示范) 【設計意圖】使學生直觀感受如何用筆用色以及所能達到的效果。 課堂練筆要求:你想畫什么呢?可以是一枝花、一片云、一棵大樹、一盞燈……可以借鑒課本上和資料上的作品。快來體驗一下吧,我們只有5分鐘時間,當音樂聲停止時,就將作品展示出來。 四、學生練筆 【設計意圖】利用動手實踐,讓學生更好的感受畫家畫風和技巧。 小結:教師將學生完成的作品張貼在黑板上組成一幅大圖。 1)你覺得誰的畫最能體現出凡 高那種鮮艷的色彩,粗獷有力的筆觸呢?你在實踐過程中向凡 高學習了哪種繪畫技巧,色彩、筆觸? 2) 有沒有人嘗試在繪畫過程中體會凡 高的心情,你能說一說嗎?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評價,進一步感受色彩、筆觸的魅力。體會本節課自己的所得,同時更好的體會凡 高繪畫時的心情和創新精神。 五、生命的結束:出示不同畫家的作品。 【階段目標】總結學習畫家的創新精神及藝術特點。 我們欣賞到了凡 高的這么多作品,了解到了凡 高的繪畫特色,老師考考你們:這些作品中只有一幅是凡 高所畫,你能將它挑出來嗎?你是根據什么來選擇的? 【設計意圖】檢驗本課所學,再一次體會凡 高的繪畫特色。 這幅《麥田 烏鴉》是凡 高一生中最后的作品,層層烏云覆蓋下的麥田,已到盡頭的道路,象征著死神的烏鴉,表達了他內心深處的孤獨與絕望。凡 高在畫完這幅畫不久就自殺了,年僅37歲。至此,凡 高結束了他短暫、坎坷的一生他用鮮艷的色彩、粗獷有力的筆觸,表達他內心的感情,正如凡 高自己所說,他是用他的心來畫畫的。因此凡 高的畫有強烈的感染力,給人以生氣勃勃的印象。(視頻) 讓我們一起在音樂中再一次回味凡高的一生。 看: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顆閃亮的小星星,希望同學們能學習凡 高刻苦的繪畫精神,以后成為才華橫溢的人!(視頻學生照片) 板書設計: 畫家凡·高 早期作品 后期作品 色彩暗淡 色彩鮮艷 筆觸細膩 筆觸粗獷有力 作業設計: 在砂紙上用油畫棒進行小的練筆,體會凡 高繪畫的鮮明色彩和粗獷有力的筆觸。7.教學設計特色說明與教學反思(300-500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