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鄱湖漁歌》教案教學重點:1、繪畫中如何傳達人物的心情以及如何讓畫面搭配得更完善。教學難點:1、能創造性的使用各種媒材來進行制作。2、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校熱愛家鄉、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意識。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鄱陽湖的地理位置、生態特征以及社會文化狀態等相關信息。能運用繪畫或制作的方式表現鄱陽湖漁民捕魚時的歡樂場景。2、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家鄉、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意識。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及合作意識。教學過程一、圖片導入。師說:老師最近剛從一處濕地旅游回來,拍了一些照片給同學們看看。播放濕地圖片。師說:這處很美吧,濕地又稱為地球之腎。其實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生態濕地就在我們江西。它就是——鄱陽湖!播放鄱陽湖圖片。師:鄱陽湖的水域遼闊,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形成了南寬北狹的形狀,猶如一只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師說:同學們作為江西人,我們有這樣的濕地,有這么大的淡水湖感到驕傲嗎?生答:驕傲。師:老師感覺不到你們的驕傲,大點聲告訴老師。 生答:驕傲——現在讓我一同走進美麗的鄱陽湖。欣賞短片揭示課題師:這里的漁民生生不息,終年以打漁為生,他們世世代代都傳唱著一首歌,就是《鄱湖漁歌》。(板書:鄱湖漁歌)師:鄱陽湖除了景色怡人外,物產也是很豐富的,都有哪些物產呢 老師帶同學去看看。導入課件,欣賞鄱陽湖圖片。三、新授課件導入時,生一邊看課件,師一邊解說。1、師:鄱陽湖及周圍的數十個大小湖泊,湖水溫暖,水草豐富,有利于水生物繁殖,產魚類達到了100多種,以鯉魚為主,那么貝,螺類的產量也比較豐富,這個天然的水庫,每年漁民伯伯在此撈魚量都超過2萬噸,最多的時候還達到多5萬噸。所以大家又給這鄱陽湖取了另一個美稱,你們知道是什么嗎?2、生:魚米之鄉。3、師:在這個魚米之鄉,漁民伯伯每年都收獲頗豐。有許許多多的小畫家也記下了這豐收的一刻。讓我們來看看小畫家們是怎么來表現這些美景的。(出示作品分為四大類:線描類、涂畫、拓印、粘貼。)生欣賞拼貼類作品時師說:同學們漁民伯伯在做什么呢?生答:捕魚。師說:是的,漁民伯伯在撒網捕魚。(板書:撒網捕魚)我們今天就是用美術的技法來表漁民伯伯捕魚的景象。師:同學知道這只小螃蟹是怎么做出來的嗎?師:是用一只小紙杯做的,先在杯底畫上……,最后一只小烏龜就出來了。生欣賞涂畫類作品時師說:這幾畫中都有哪些顏色呢? 生答:…………師:這些顏色看起來非常的…… 生答:……師:小畫家畫的色彩真是艷麗呀!我們創作時要像他們學習。生欣賞拓印類作品時師說:同學們還記得拓印吧,把色彩涂在“小魚”上,在印在畫紙中。老師來給同學們印一個吧~(師示范)生欣賞線描類作品時師說:線描類的畫作就是相點線面相結合,黑白灰就是它的色彩。師:這是用刮畫創作的線描作品。用一支小竹筆在刮畫紙上就可刮出想要的圖形。同學們看,先在刮畫紙上刮出外形,在慢慢刮出物體的具體特征。4、我們欣賞了這么多的繪畫形式,也了解了這些畫的技巧,現在我們就是生活在鄱陽湖里的小漁民,大家想不想去捕魚呀!老師看有些同學已經躍躍欲試了,還在等什么呢?動手吧!?。?br/>5、生動手創作,師巡視輔導6、將學生作品收集,并評價。四、拓展師:鄱陽湖是除了是我國第一淡水湖,魚米之鄉,它還是鳥類的天堂。師:每年秋末冬初,便會飛來成千上萬只候鳥直到第二年的春天才離去,(出示候鳥)如今,保護區內鳥類已達到300多種,近百萬只,其實珍禽50多種,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尤其可喜的是,在這里發現了當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鶴群,因此,鄱陽湖被稱為“白鶴世界”“珍禽王國”。今天,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手畫出了這么美麗的地方。其實現在的鄱陽湖,由于環境的污染,它的現狀鄰擔憂。(播放污染的圖片)同學們想不想留住這片綠洲呢?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保護這個家園吧!板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