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影子大王》----- 添畫造型練習◆案例背景信息1、模塊:義務教育教科書《美術》第一學段2、年級:二年級下冊第17課3、所用教材版本:(湘美標版)4、學時數:1課時◆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1.本課教材編寫目的----孩子們常常玩一種踩影子游戲,陽光下的人影隨人物動態變化而呈現有趣的形態,引發我們許多聯想。選用學生頗感好奇的人物影子為題材,有利于培養學生借形想想的繪畫能力,這也是本課編寫的目的。2.教學內容分析----本課學習活動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通過對自己身影的觀察,激發對復雜平面形的興趣。因為光的照射角度和人物服裝的影響,使人影產生了一些奇妙的變化,因而學習活動在引導學生認識和表現有趣的人物外形時,更注重自我心中“影子大王”的想象和創造。本課將身體造型游戲、觀察和想象結合起來,寓教于樂,能促進學生的形象思維發展,使學生能興趣盎然地進入學習情境。人物姿態直接影響到影子輪廓的變化,與眾不同的動作,讓被照出的影子賦予變化,同時借助帽子、裙子以及不同手勢也能給影子增添意想不到的變化效果,影子外形的變化最終影響到聯想添畫的效果。在啟發聯想方面,旋轉影子輪廓圖,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影子的輪廓,可以聯想不同有趣形象進行添畫,這實際上是一種借形想象繪畫。教材中呈現了兩種添畫形式:一種是以紋樣為主的添畫形式,另一種是以具體形象為主的添畫形式。3、前后相關知識點的鏈接與分析——第一學段的課程學習中,有三課屬于借形想象添畫訓練:一年級上冊第6課《奇妙的撕紙添畫》、一年級下冊第4課《小小手》和本課《影子大王》。《奇妙的撕紙添畫》是借助一個紙片未知圖形進行聯想,添畫成一個已知形象,可稱為聯想添畫。《小小手》是借助一個已知手形進行再造想象,添畫成一個新的形象,可稱為變形添畫。而本課《影子大王》是借助一個已知的人影進行創造想象,在形象內部添畫成一個新的已知或未知事物形象,因為不能破壞外形,只限制在完形下進行想象添畫,可稱為完形添畫,借助的形象較為明確,但原形限制較大,想象和可創造的難度也就提高了,所以教學中應注重人影輪廓內部組織結構的創新,創造性程度較高。(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影子,初步認識較復雜的平面形。與他人合作,描畫出人影的外輪廓形。【過程與方法】目標------初步學習依形想象并添畫的基本方法,運用繪畫方式完成一個有趣的人影想象添畫形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和細心觀察事物的能力。2、激發對復雜平面形的興趣,發展對形與色的想象力。3、讓學生體驗影子想象添畫的樂趣,在美術活動中體驗想象創造帶來的成功感和自豪感。(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觀察影子,認識較復雜的平面形教學難點:學習依形想象并添畫的基本方法(四)學生情況分析二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身上還保留著一些低段孩子的特點:1、直覺思維明顯,形象直觀的東西更能吸引他們,造型能力欠缺,用色大膽,敢于表現,喜歡游戲和表演。2、尤其是在美術課中喜歡嘗試一些新的活動,特別喜歡動手,喜歡制作一些與眾不同的作品,能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的美術作品的美術作品更受他們的青睞。3、在聯想添畫方面,敢于想象敢于表述,但在添畫表現時有一定難度,往往是“想的出來畫不出來”,需要老師的引導與點撥。4、,在使用剪刀方面有一定的基礎,但還不夠熟練,不夠靈巧。5、他們渴望有機會來展現自己和自己的作品,更希望得到老師的稱贊和小伙伴的關注,但同時做起事來時間觀念不足,比較拖拉,課堂活動的時間上不好把握。(五)教學策略與教法設計1、多種教學模式、多種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利用● 戶外游戲活動與室內美術教學的有機結合本課教學分為兩部分:戶外捉影、室內畫影。戶外捉影環節引導學生以游戲的方式觀察人影,小組合作完成人影外輪廓的描畫;室內教學展開關于人影的聯想添畫,使學生獲得借形想象添畫的基本方法,進而完成本課創作。這樣的教學設計,將身體造型游戲、觀察和想象結合起來,使學生在這節美術課中興味盎然的快樂學習,體現了美術課程所倡導的“四性”----人文性、實踐性、直觀性、愉悅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講授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本課雖是關于人影的聯想添畫,但同時也滲透關于影子的相關科學知識,對影子的認識是本課教學必不可少的認知基礎。為了解決這部分科學知識,我采取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制作了一個課前導學視頻《影子的秘密》上傳到班級的微信群中,同時上傳了課前導學任務單,鼓勵學生有目的的進行課前自學,上課時學生進行匯報交流與分享。學習依形想象并添畫的基本方法,上課時我利用電子白板下的多種功能進行了講授教學,實現了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利用,提高了課堂效率。2、為了有效地落實課標,完成本課教學目標,我將采取以下教學策略:教學策略之一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感受影子的神奇----我想畫教學策略之二自主探究學習,使學生掌握描畫人影外輪廓形和聯想添畫的方法----我會畫教學策略之三創新作業形式,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我喜歡畫教學策略之四向其他美術形式的拓展與延伸,喚起學生創造的欲望----持久的興趣3、教學方法預設游戲體驗法----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以游戲的方式讓學生“戶外捉影”,以影子探秘闖關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依形聯想添畫的方法,進行“室內畫影”以游戲方式展開教學中符合學生心理,激發了學習興趣。嘗試歸納法----依形聯想添畫的方法,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試一試、畫一畫,在嘗試體驗中,師生共同發現、歸納出聯想添畫的基本方法。自主探究學習法----以小組形式展開自主探究學習,運用看一看、想一想、轉一轉的方法,設計問題層層推進,動手探究、討論、思考,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學習發現依形聯想添畫的基本方法。小組合作表現法----從“戶外捉影”到“室內畫影”,都采用的是小組合作方式,培養的不僅是小組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討論的過程中來自小伙伴思維上的碰撞與點撥,這些都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4、教學設計思路(六)學生和教師應用媒體的情況設備資源:智慧教室、電子白板、學生用ipad軟件: Hiteboard(鴻合電子白板軟件) 、貍窩全能視頻轉換器、 錄屏軟件、萬能解碼器、Powerpoint軟件(七)教學準備:場地準備——室外:將學生分成8個小組(各小組發放一大張牛皮紙)室內:將學生分成8個小組、素描燈教師準備——自制課件、微課視頻、學生學具學生準備——學生用ipad 8個、剪刀、勾線筆水粉顏料及相關工具、油畫棒◆教與學的實際過程描述第一部分:戶外捉影1、學生隨音樂做“小鳥飛”進入戶外場地2、師生游戲,發現影子(游戲“我們都是木頭人”,在擺姿勢的同時,引發學生觀察地上的影子)3、學生擺姿勢,觀察影子(單體人影、合體人影、添加道具的人影)4、提問:如何留住這些神奇的影子?你有什么好方法?5、小組自主學習,獲得捉影的方法(運用ipad移動學習,觀看微課視頻,自學歸納方法:先畫再剪)6、小組分工合作捕捉人影(將紙鋪在地上,完成人影的捕捉與描畫)7、引發學生關注:人影與真實的人形不同,發生了變形。【媒體運用與設計意圖】:選擇在戶外操場上,感受天氣的晴朗,以游戲的方式,引發學生對地上影子的發現與關注,并發現動作、服飾、道具會讓人影產生不同的神奇效果。進而產生問題:如何留住這些神奇的影子?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運用ipad學習微課視頻,獲得捉影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感受移動學習帶來的便捷。以小組合作方式完成人影的捕捉與描畫,旨在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和動手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第二部分:室內畫影一、翻轉課堂,分享交流關于影子的相關知識1、課前,老師在班級的微信群里上傳了課前導學視頻---《影子的秘密》,并發送了課前導學任務單:2、學生自主選擇任務單進行分享與交流【媒體運用與設計意圖】:課前發送導學視頻及導學任務單,培養學生的課外自主學習能力,同時解決這節課關于影子的相關科學知識,為本節課影子的聯想添畫奠定認知基礎。課上,讓學生自主選擇任務單進行分享與交流,使學生積極參與,成為課堂的主人。二、影子探秘,闖關游戲,創設情境激情引趣(出示課件)亮出藏寶圖及五道難關,以游戲方式創設情景,鼓勵學生爭當影子大王。【媒體運用與設計意圖】:以探秘闖關的游戲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積極性,更符合低段學生的學習心理,寓教于游戲中。三、(出示課件)難關一,感受影子的神奇與美麗1、 觀看影子表演視頻,提問:在這個影子表演中,你發現了哪些景物和事物?2、老師小結歸納:影子表演中,出現了一些極具中國特色的景物和事物有---黃山迎客松、北京天壇、桂林象鼻山、古建筑前的石獅子、國寶大熊貓、長城、神舟火箭……3、素描燈下,師生嘗試手影表演【媒體運用與設計意圖】:觀看影子表演,發現影子能變出各種景物和事物,再一次讓學生感受到影子的神奇與美麗。同時,在這個視頻中,極具中國特色音樂、極具中國特色的景物,再加上老師的講述,使孩子們獲得了更多的中國元素,無形中也是一次民族情感的培養和升華。四、(出示課件)難關二,突破教學重難點1、 學生大膽聯想、語言表述后,請5-6名學生在電子白板上進行聯想添畫的嘗試2、老師出示自己的范畫,歸納聯想添畫方法之一:紋樣裝飾【媒體運用與設計意圖】:影子聯想添畫的方法,如果教師用語言講解學生不容易理解,圍繞“這個影子像什么”展開交流與評述,讓學生運用接龍添畫的方法對電子白板上的影子進行添畫,主要使用的是電子白板下的“畫筆”功能,使學生直觀感受到:同一個影子添畫成花瓶,可以用不同的紋樣來裝飾,在此基礎上老師適時進行方法歸納,有助于突破教學難點問題。五、(出示課件)難關三,突破教學重難點1、學生大膽聯想、語言表述后,請5-6名學生在電子白板上進行聯想添畫的嘗試2、老師展示自己的范畫,歸納聯想添畫方法之二:改變形象【媒體運用與設計意圖】:有的影子不容易看出來像什么,這時需要變換影子的角度來觀察聯想。這一環節,圍繞“轉一轉這個影子像什么” 展開交流與評述,讓學生運用接龍添畫的方法對電子白板上的影子進行添畫,主要使用的是電子白板下的“克隆、拖拽、畫筆、旋轉”功能,使學生直觀感受到:同一個影子轉換不同的角度,可以產生不同的聯想,通過添畫可以把影子變成不同的形象,在此基礎上老師適時進行方法歸納,有助于突破教學難點問題。六、(出示課件)難關四,小組嘗試練習1、出示8個大轉盤上的影子,轉一轉、看一看,各小組討論后聯想添畫影子(表現方法:勾線筆,線條添畫)2、 與照片上的影子作對比,提問:你能看出來它是由哪個影子添畫出來的嗎?【媒體運用與設計意圖】: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難點問題,尤其是變換角度對影子的觀察與聯想添畫,對于低段孩子來說很有難度。我特意在正式作業之前增加了這個小練習,借助可轉動的圓盤,讓學生邊轉動邊觀察,鼓勵大膽討論,引發思維上的碰撞與啟迪,最后進行小組成員接龍添畫,將影子添畫成不同的形象。添畫完成后,各小組進行展示,并對照實物圖片找一找,建立聯系,發現地上的影子被我們添畫成了不同的形象。七、(出示課件)難關五,創作與表現1、 師生歸納作業步驟與方法2、學生創作,老師巡回指導指導要點: 先觀察再添畫 想象有困難時,轉一轉影子變換角度觀察,像什么? 不要過分追求細節,畫出事物的大體特征 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做到大家齊動手 運用水粉涂色的多種方法,大膽表現3、(出示課件)提問:你發現這些影子的外輪廓有什么不同?(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裝飾影子的外輪廓)4、學生對影子的外輪廓進行裝飾處理5、展示與評述 提問:你們小組的影子聯想添畫成了什么?推測一下,當時人擺了什么姿勢?6、學生離開座位,自由欣賞,對照評價標準,送出“贊美之星”7、評選影子大王,送出王冠【媒體運用與設計意圖】:戶外描畫的人影,這時由小組合作完成人影的聯想添畫,采用的繪畫方式是水粉,既節省時間作品又出效果,讓孩子在“玩色彩”的同時體驗依形聯想添畫帶來的樂趣。當學生作品基本完成時,借助電子白板上的“聚光燈”功能,引發孩子發現影子外輪廓線的裝飾,進而在自己小組的作品上進行表現,增添了作品的效果。作品展示評述環節,既有小組作品的展示,又有小組成員的介紹,最后依據評價標準送出“贊美之星”,評選出影子大王。八、拓展與欣賞1、播放微課視頻,引發學生關注與影子相關的藝術表現形式(剪影畫、剪紙、皮影)2、小結:在今后的生活中與影子交朋友,發現更多影子的美。【媒體運用與設計意圖】:這節課到此,教學任務已完成,但我認為美術課程應該是開放的、融會貫通的。通過播放老師制作的微課視頻,引導學生發現與影子有關的三種藝術形式:剪影畫、剪紙、皮影。這三種藝術形式互有聯系,又有所不同,給學生補充了相關的課外知識,開闊了學生眼界。教學實踐反思:《影子大王》是小學美術(湘美2011課標版)二年級下冊的第17課。本課學習活動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通過對自己身影的觀察,激發對復雜平面形的興趣。因為光的照射角度和人物服裝的影響,使人影產生了一些奇妙的變化,因而學習活動在引導學生認識和表現有趣的人物外形時,更注重自我心中“影子大王”的想象和創造。本課將身體造型游戲、觀察和想象結合起來,寓教于樂,能促進學生的形象思維發展,使學生能興趣盎然地進入學習情境。人物姿態直接影響到影子輪廓的變化,與眾不同的動作,讓被照出的影子賦予變化,同時借助帽子、裙子以及不同手勢也能給影子增添意想不到的變化效果,影子外形的變化最終影響到聯想添畫的效果。在啟發聯想方面,旋轉影子輪廓圖,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影子的輪廓,可以聯想不同有趣形象進行添畫,這實際上是一種借形想象繪畫。教材中呈現了兩種添畫形式:一種是以紋樣為主的添畫形式,另一種是以具體形象為主的添畫形式。在備這節課時,我認真鉆研教材,尋找教材前后的聯系點,分析了學生的情況。本課《影子大王》是借助一個已知的人影進行創造想象,在形象內部添畫成一個新的已知或未知事物形象,因為不能破壞外形,只限制在完形下進行想象添畫,可稱為完形添畫,借助的形象較為明確,但原形限制較大,想象和可創造的難度也就提高了,所以教學中應注重人影輪廓內部組織結構的創新,創造性程度較高。本課雖是關于人影的聯想添畫,但同時也滲透關于影子的相關科學知識,對影子的認識是本課教學必不可少的認知基礎。為了解決這部分科學知識,我采取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制作了一個課前導學視頻《影子的秘密》上傳到班級的微信群中,同時上傳了課前導學任務單,鼓勵學生有目的的進行課前自學,上課時學生進行匯報交流與分享。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課題,以“影子”為題,“戶外捉影→室內畫影→評選影子大王”是本課的主要線索和學習內容。戶外捉影環節,師生游戲,發現觀察影子的神奇與美麗,引發學生對“如何捕捉影子”的思考,借助ipad進行移動學習,然后放手讓學生小組分工合作進行影子的描畫與剪制,接著小組合作描畫、剪制影子的外輪廓形,為室內影子的聯想添畫做好了提前準備。室內畫影環節,以藏寶圖展開關于影子的探秘之旅,通過挑戰五道難關,重點解決影子依形聯想添畫的基本方法,通過隨堂小練習過渡到小組合作完成的創作,一步步完成了本節課的目標。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三段模式”,教學中老師沒有直接教授,而是一步一步層層遞進,注重了學生“學”的過程。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對復雜平面形的認識。通過對生活中常見影子的觀察,引導學生發現了影子的變形。課堂上,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轉一轉、說一說,引發學生對影子的聯想,運用電子白板的“畫筆、拖拽、克隆、旋轉”等功能,讓學生對影子嘗試聯想添畫,到老師對兩種聯想添畫基本方法的歸納與概括,這其實是一種美術“建模”的過程,有助于學生依形聯想添畫的把握。教學中,以小組形式展開探究學習:小組成員通過ipad自主學習影子捕捉的方法;小組分工合作描畫、剪制影子;小組成員以接龍添畫方式在電子白板上探究影子依形聯想添畫的基本方法;小組成員對大轉盤上的影子進行聯想添畫的隨堂小練習;小組分工合作對戶外捕捉到的影子進行聯想添畫的創作;小組集體作品的展示與賞析,以小組為單位評選出影子大王。學生們在與小伙伴的共同學習和共同創作中,共同體驗美術創作的快樂。評價貫穿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伴隨著闖關游戲,挑戰成功后各小組即可獲得寶石貼畫,隨時激勵學生。當學生作品完成后,釆用了三種方式:現場展示評價、師生現場點評、互送“贊美之星”評選出影子大王。本節課,關注了學生情感的發展,從戶外捉影、大轉盤添畫影子、小組創作……學生可以有語言的交流,學生可以有來回的走動,老師以同伴的身份參與學生活動,體現了美術課程所倡導的愉悅性。對于影子大王的評選,我料想到每一個孩子都希望本小組獲得這項殊榮,那么當希望落空時,學生會有情緒上的波動,因此在教學中的這一環節,引導學生發現本節課的收獲,原來這節課我們都得到了“學習之寶”----聯想添畫的方法。戶外捉影時,擔心學生剪下的廢紙片會亂扔,我在操場上擺放了一個自制的卡通廢紙箱,學生看到后自覺地將廢紙片入箱,這也是一種環保意識的培養與滲透。按說,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是學習影子聯想添畫的方法,但美術教學不能為了教一節課而教,作為老師該有大的美術觀。因此,我覺得美術課的課外拓展顯得更為重要。課前我發送了課前導學視頻,課上請學生自由選擇進行了匯報,開闊了學生眼界,也培養了孩子們查閱資料、收集資料的能力。本課的學習,沒有停留在“為影子添畫而添畫”的層面上,而是將影子與其他藝術形式進行了聯系,我制作一個微課,向學生展示了影子相關的藝術形式(剪影畫、剪紙、皮影),使學生明白藝術形式之間的互通性。這節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雖說是繪畫,但是我在工具材料與繪畫方式下了功夫:戶外捉影選擇的是牛皮紙,大而厚實,不容易破損,便于學生后面水粉的涂抹;隨堂練習大轉盤添畫,圓形的轉盤更利于學生轉動時的觀察與聯想,為了節省練習時間用勾線筆線條添畫;創作環節,因為戶外捕捉到的影子太大,所以選擇了水粉的表現方式,鼓勵學生運用學到的一些水粉表現方法(平涂法、過渡法、重疊上色法、點彩法、油水分離法),讓孩子盡情“玩色彩”大膽表現。二年級的孩子不經常使用水粉,這種繪畫方式,孩子們都極感興趣,看得出孩子們都很興奮。課的結束部分,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發現、表影子的美,一節美術課的結束不僅僅是終點,而在于引發學生下一次美術活動的開始,激發學生對美術的持久興趣才是美術課的根本。這節課所用的教具和學具都是自己親手完成的,這是我一貫的教學作風。因為在我看來,作為美術教師,這不僅僅展現的是個人的美術素養,也會用自己的個人魅力去感召學生熱愛美術、學習美術。課堂上,需要教師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特有的魅力,以各種途徑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使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年齡特征的情意認知相適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把學生帶入美妙的學習樂園。本節課的亮點:1、樹立了大的美術觀,跳出了教材,補充進去了一些課外資料,課的內容涵蓋量大。從戶外捉影到室內畫影,學習依形聯想添畫的基本方法,這已經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但是教師并沒有停留在這一層面上,而是將它拓展到影子的不同藝術表現形式,使一節普通的美術課賦予了新的美術意義,更貼近生活。2、以小組探究方式展開學習,改變了傳統美術教學“先講后做”的模式,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給學生提供了動手、觀察、思考、討論、嘗試的空間,巧設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地完成了學習任務。課的結束部分,為學生搭建了課外學臺,提供給學生一些學習方式。這些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3、本節課,從板書的設計,到教學所使用的教具和學具,都是老師親手自制的,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中使用起來更加實用,直觀性和目的性更強。同時,也展現了老師一定的美術素養,無形中教師個人的藝術魅力對學生也會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使每一個學生愛上美術課,應是美術教師不懈的追求。4、教學中大量的融入了音樂的元素,不同音樂的選用,渲染了課堂氣氛,創設了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實踐證明,音樂與美術是無法割裂開來的,兩種藝術元素的融合更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學生體會到藝術課程所倡導的愉悅性。5、教師語言生動,兒童化的語言拉近了學生與老師的距離,尤其是戶外捉影部分,老師走到孩子們中間,俯下身與孩子們一起活動,體現了一種朋友般的新型師生關系,這正是課改所倡導的和諧課堂。6、作業形式多樣,先是戶外捉影---人影外輪廓的描畫與剪制,再到室內畫影---隨堂小練習、小組集體創作,三次作業環環相扣,有一定的梯度,作業形式的多樣性使得班上孩子們的積極性都調動了起來。7、展示評價方式多樣,符合孩子心理特點,有小組作品的展示,有小組作品的自評和互評,有小伙伴的互送“贊美之星”,有影子大王的評選,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8、課前讓孩子借助網絡資源移動學習、自主學習,課上進行匯報,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9、課的結尾拋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探究,大膽動手,將這節美術課的結束延伸為學生下一次美術活動的開始,有利于保持孩子持久的美術興趣。當然,沒有缺憾的教學是不真實的教學。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遺憾:1、電子白板的操作還不夠得心應手,教學中出現了“卡機”的現象。對電子白板的運用還不夠熟練,課件有待完善。2、教師語言的生活化本是優點,但有些地方稍顯隨意、拖沓。3、因為課的容量大,受時間的影響,有些教學環節稍顯急促。4、小組合作時,組長的協調作用發揮不夠,出現了有的孩子搶著畫、有的孩子畫的少的現象。4、展示評價時,只賞析了作品的整體效果,并沒有對影子添畫的細節做過多的評述,影子的聯想添畫需要從細節處近距離去觀察。我的收獲與感悟:1、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不斷補充新知識,增強教學新技能。尤其是在數字化教學方面,要多學多用,實現各種數字化教學資源與美術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2、備課的同時,更要“備學生”,了解孩子們的所需所想,才能更好地創設教學情境。PAGE2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