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年年有余一、教學目標1、初步了解傳統魚形紋樣的藝術美感,知道中國文字“諧音”的用法,懂得圓形紋樣的特點。2、運用概括、夸張、象征等手法設計、繪制出具有童趣的魚紋裝飾。3、通過對魚紋的了解、設計和制作,引導學生認識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操。二、教材分析1、編寫思路。在中國文化的譜系中,魚有著特殊的地位。北京2008奧運會的吉祥物中的福娃貝貝,其形象為魚,頭部紋飾使用了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魚紋圖案。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年年有余”象征財富與收獲,“魚躍龍門”寓意光榮與夢想。自古至今,人們用魚紋來裝飾器物及日常用品,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寶。通過對這些人文資源的開發,讓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學習美術,從而加強其對人類社會及文化的體驗,培養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本課首先強調對魚的基本特征的把握,運用自己的想象能力對魚的某些部位進行概括、夸張,從而創造出天真、古樸的魚形紋樣;同時,本課特別強調美術學習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設計,引導學生用魚紋裝飾圓形器物,培養其熱愛生活的情感。教材中具體安排的圖片,便于教學時欣賞,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魚文化及魚形紋樣的設計與運用。2、重點、難點。重點:把握魚的基本特征,進行魚形紋樣的設計與制作。難點:魚紋設計的新穎性及美感,掌握繪制圓形紋樣的基礎技法。課前準備(學生)收集魚紋圖片資料、有關魚的故事、制作魚紋的相關工具。(教師)課件、魚紋圖片資料、范作。教學過程1、創設情境。(1)播放《年年有余》音樂,引導學生感受音樂渲染的節日氣氛。(2)出示教科書第22頁年畫圖片,請學生說說年畫張貼的時間,從哪些地方表現了節日的氣氛。(3)揭示課題,剛才大家欣賞的音樂和圖片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年年有余》。2、欣賞評述。(1)小組展示交流自己準備的圖片及有關魚的故事等,體會魚與人的生活的關系。(2)展示福娃貝貝及年畫圖片。學生觀察討論,魚在上述作品中的象征意義。(繁榮、豐收與財富、吉祥如意)(3)展示魚紋陶盆圖片。(老師介紹陶盆的年代及價值)①小組討論,古人為什么把魚紋描繪在陶器上。②魚的紋樣跟你平時見到的魚有何區別?(引導觀察魚的基本特征)③展示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上的魚紋,讓學生觀察從魚的哪些部位去加以變化、表現。(4)學生交流自己帶來的魚形紋樣,激發創作熱情。3、活動表現。(1)創作要求。①抓住魚的基本特征,概括、夸張地設計魚形紋樣。②用自己準備的工具,選擇以繪畫、橡皮泥塑、剪紙等形式進行創作。(2)學生創作,老師巡回指導。4、作業展評。(1)小組互評。(2)老師小結。5、拓展延伸。(1)你想用魚紋來裝飾什么?(2)收集、了解圓形紋樣。第二課時課前準備(學生)收集魚紋圓形紋樣圖片資料,有關魚的成語、歌曲,制作紋樣的相關工具、圓形器物。(教師)課件、魚紋圓形紋樣資料、范作。教學過程1、組織教學。檢查準備情況,安穩學生情緒。2、激趣導入。說說與魚有關的成語、童謠等。3、展示交流。(1)展示帶有魚紋的物品,說說這些魚紋的特點。(2)展示上節課制作的魚形紋樣,交流評價。4、欣賞激趣。(1)出示魚紋圓形紋樣范作。(2)觀察討論,圓形紋樣有什么特點?5、探究方法。(1)用什么方法將我們的魚形紋樣在自己帶來的圓形器物上裝飾成圓形紋樣?(2)小組討論制作多個相同魚形紋樣的方法。(3)反饋學生交流結果。(4)教師示范。6、學生創作。學生用魚紋創作圓形紋樣,教師巡回指導。7、展示評價。8、課后延伸。欣賞魚形裝飾的物品,引導學生用美術技能美化自己的生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