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復習回顧1.法治國家的內涵?2.為什么全面推進政務公開?3.如何建設法治政府?生生互提,教師抽查導入新課第八課 法治中國建設三、法治社會學習目標知識目標 核心素養目標1.法治社會的內涵 (重點) 2.建設法治社會的要求(難點) 3.建設法治社會的原因 1.政治認同:認同法治社會的基本特征,增強建設法治社會、促進公平正義、和諧社會的信心。2.科學精神:通過教學,理解法治社會的內涵和特征;建設法治中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既需要黨和國家的統籌與規劃,更需要公民和全社會的參與與推動。3.法治意識:增強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識 ,建設法治社會。4.公共參與: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為落實良法善治、建設法治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自主學習閱讀課本P93-96頁,在課本做好標記,并嘗試背誦加紅的問題。法治社會法治社會的內涵如何建設法治社會P95-96具體表現P94內涵 P93建設法治社會意義 P90合作探究一思考:《民法典》的通過和實施對百姓的日常生活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以此說說你對法治社會的理解(內涵?具體表現?)法治社會(一)法治社會的內涵法律得到普遍公認和遵從社會治理依法開展公共生活和諧有序的社會是從法治意識來看的,是法治社會的前提。是從法律實施來看的,是法治社會的保證。是從實施效果來看的,是法治社會的目標。相關鏈接:(二)法治社會的具體表現信法1.全社會對法治普遍信仰,實施法治成為全社會的一致追求。要求:在法治社會中,人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全體公民、社會組織對于法律發自內心地認可和接受,普遍認可法律是社會生活中所有人應遵守的基本規范。全社會對法治普遍信仰的條件:第一,立良法。良法必須緊扣本國實際,否則立法就是無本之木。第二,正司法。公正是司法的靈魂,也是培育國人法律信仰的關鍵。有了良法,司法不公,法律信仰只能是紙上談兵。第三,嚴執法。嚴格執法是政府取信于民的重要保證,不僅事關政府的光輝形象,而且關乎民眾法律信仰的形成。第四,重守法。必須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普法教育,讓普通百姓在知法懂法的基礎上守法精講點撥探究:你身邊是否存在酒后駕車行為?治理酒后駕車還可以有哪些做法?隨著我國加大對酒駕行為的查處力度,特別是從2011年“醉駕入刑”后,酒后駕車行為及因此造成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醉駕的處罰措施:(1)醉駕一律吊銷駕照,5年禁駕。(2)醉駕駕駛營運機動車吊銷駕駛證,10年禁駕并依法追究刑責,判處拘役并處罰金;重新取得駕駛證后,不得駕駛營運機動車。(3)醉駕被拘役會留案底。(二)法治政府的具體表現2、憲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實施和普遍遵守,社會各個領域依法運行要求:無論是在私人生活領域,還是在公共生活領域,法律要求得以普遍的遵守,權利得以實現,義務得到履行,違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守法(二)法治政府的具體表現用法3、社會糾紛得到解決,公平正義得到切實的維護和實現要求:在糾紛發生后,公民普遍依據法律主張自己的權利,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有效處理糾紛、解決矛盾。知識拓展:是指當事人因合同發生糾紛時可以再行協商,在尊重雙方利益的基礎上,就爭議的事項達成一致,從而解決糾紛的方式。當事人也可以不經和解而直接選擇其他解決糾紛的途徑。和解通過第三方的排解疏導、說服教育,促使發生糾紛的當事人自愿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糾紛的活動就是調解。我國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調解制度,包括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仲裁調解、訴訟調解等,它們在不同層面為解決糾紛發揮著重要作用。調解訴訟仲裁解決糾紛的一種有效途徑,包括商事仲裁、勞動爭議仲裁、農村承包合同糾紛仲裁等。在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是商事仲裁。當平等主體當事人之間發生合同糾紛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時,雙方可以將其提交仲裁機構進行商事仲裁。訴訟俗稱“打官司”,它是在糾紛主體的參與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決具體糾紛的活動。訴訟分為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和刑事訴訟三種類型。在多元的糾紛解決方式中,訴訟是解決糾紛的最后途徑。(三)如何建設法治社會法治社會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必須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法治觀念,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1、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讓人人都有“有事請找我的律師談”的意識(三)如何建設法治社會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2、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三)如何建設法治社會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援助范圍,健全司法救助體系,保證人民群眾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利受到侵害時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援助。3、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司法救助,又稱訴訟救助,是指司法機關對于當事人因經濟確有困難,向政法委申報給予經濟救助的制度。人民調解員由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和人民調解委員會聘任的人員擔任。人民調解員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促使當事人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自愿達成調解協議,解決民間糾紛的活動。新中國成立以后,人民調解制度逐步發展成為一項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制度,是我國創造的矛盾解決方式。1982年人民調解制度作為群眾自治的基本制度載入憲法。2011年1月1日,《人民調解法》正式實施,人民調解正式上升到法律層面。目的是規范人民調解活動,及時解決民間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人民調解員根治基層,來自群眾,熟悉社情民意,處于預防化解矛盾的前沿。通過人民調解,大量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筑牢了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的防線。人民調解制度已經成為訴訟程序之外解決矛盾、解決紛爭的重要方式。被稱為化解矛盾糾紛的"第一道防線"。(三)如何建設法治社會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引導支持人們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4、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行政裁決是指行政主體依照法律授權和法定程序,對當事人之間發生的與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與合同無關的特定民事、經濟糾紛進行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裁決又稱為行政司法。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不當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主管行政機關提出復查該具體行政行為的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對被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并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一種法律制度 。(四)建設法治社會的意義1、通過法治社會建設,能夠更好地形成全社會學法、信法、用法的氛圍,增強社會共識,維護社會秩序;2、能夠更好地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和諧。在法治中國建設“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中,法治社會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基礎和基本前提。法治國家是法治建設的目標,法治政府是法治建設的主體,法治社會是法治建設的基礎,三者共同構成建設法治中國的三根支柱,缺少任何一個方面,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就無法實現。法治國家(目標)法治社會(基礎)法治政府(主體)精講點撥:法治社會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的關系建設法治社會是什么內涵(1)含義(2)具體內容為什么原因怎么樣要求(1)必要性(2)重要性(意義)1.個人應采取一切手段謀取可以得到的利益2.良法應體系完備,能夠體現社會生活的各個環節。3.依法治國就是國家制定法律,每個公民遵守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違法行為都應承擔刑事責任提示: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應當依據法律主張自己的權利,而不能用非法手段謀取自己的利益提示:良法應體系完備,能夠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提示: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一般違法但不構成犯罪的行為是不承擔刑事責任的4.法治社會就是全社會信仰法律5.建設法治社會有利于消除社會矛盾,促進公平正義,建設和諧社會,使法治成為社會治理唯一方式,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6.在法治社會,當糾紛發生后,人們可以依據村規民約主張自己的權利提示:除了信仰法律,還應遵守法律、運用法律。提示:“消除社會矛盾”的說法絕對,“使法治成為社會治理的唯一方式”的說法錯誤提示:在法治社會,當糾紛發生后,人們可以依據法律主張自己的權利(2020遼寧沈陽高一期末)“法治的真諦,在于全體人民的真誠信仰和忠實踐行。民眾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觀念,是依法治國的內在動力,更是法治中國的精神支撐。”央視專題片《法治中國》第六集“全民守法”中的這段解說詞,道出了全民守法對法治的重要意義。大力推進全民守法,要求( )①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等法律的規范作用②實現全體公民立法、司法和守法平等③利用普法方式及載體多元化推動全民學法用法④引導和支持人們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當堂達標D 大力推進全民守法,要求公民要樹立法治理念,利用普法方式及載體多元化推動全民學法用法,引導和支持人們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③④符合題意。市民公約、鄉規民約等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等同于法律,①錯誤。我國法律體現人民意志,不體現全體公民意志,實現全體公民立法說法錯誤,②錯誤。(2020山東濟寧高一期末)建設法治國家能夠更好得形成全社會學法、信法、用法的氛圍,能夠更好地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下列屬于法治社會建設措施的是( )①完善法律援助度,精準挑選援助對象,縮小援助范圍②不斷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行,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③發揮道德的規范作用,以彌補法律在調節功能力的不足④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當堂達標C 建設法治社會,能夠更好地形成全社會學法、信法、用法的氛圍,能夠更好地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需要不斷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②④符合題意。應該是擴大援助范圍而不是縮小援助范圍,①錯誤。試題強調的是法治社會建設的措施,強化法律在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方面的作用,而不是強調德治的作用,③錯誤。(2020北票市高級中學高一期中)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我們要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關于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關系表述正確的有( )A.法治社會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基礎和基本前提B.法治政府是法治建設的目標,法治國家是法治建設的主體C.法治社會決定著國家依法治國、政府依法行政的根本方向D.只要全社會對法治普遍信仰,就能實現全面依法治國目標當堂達標A 在法治中國建設“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中,法治社會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基礎和基本前提,A正確。法治建設的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B錯誤。國家性質決定著國家依法治國、政府依法行政的根本方向,C錯誤。 全社會對法治普遍信仰有利于實現全面依法治國目標,而不是就能實現全面依法治國目標,D錯誤。(2020北票市高級中學高一期中)建設法治社會,能夠更好地形成全社會學法、信法、用法的氛圍,能夠更好地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下列屬于法治社會建設的措施的是( )①不斷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精準挑選援助對象,縮小援助范圍③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④強化道德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當堂達標B 建設法治社會,能夠更好地形成全社會學法、信法、用法的氛圍,能夠更好地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斷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等屬于法治社會建設的措施,①③符合題意。擴大援助范圍而不是縮小援助范圍,②錯誤。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引導和支持人們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④錯誤。(2020北京海淀人大附中高一月考)法治是依法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管理。對于法治的理解,下列觀點中不正確的是( )A.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愿景,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B.法治歷史悠久,在法律產生以后,人類就走上了法治的道路C.建設法治社會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D.法治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當堂達標B 法律是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反映了民眾的意愿,法治能夠有效促進社會穩定,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A正確。法律產生后,人類逐步走上了法治的道路,不是立刻走上法治道路,B錯誤,但符合題意,當選。法律的制定過程中需要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因而法治社會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C正確。堅持憲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內容,因此法治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辦事。D正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社區居民自治取得了顯著成績。但隨著城市化、現代化進程加快,社區組織職責不清、居民參與不充分、部分干部群眾法治意識不強等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日益凸顯,社區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H市堅持與時俱進,大膽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法治思維探索社區治理新模式。具體做法有:以社區黨建為抓手,以黨代表工作室為平臺,聽民意解民困,依法推動社區各項工作的開展;市政府梳理相關法律法規,出臺《關于深化社區治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明確社區行政工作站、居委會、社區服務機構等7類治理主體,制定社區工作清單,讓社區機構的職責法定化;支持居民依法選舉產生居委會、議事監督會等自治組織,按照居民自治章程管理社區事務;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律進社區”活動,引導社區干部和群眾自覺守法、辦事依法。經過改革實踐,富有活力的基層協同共治局面正在形成。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H市是如何推進社區治理法治化的。課堂檢測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社區居民自治取得了顯著成績。但隨著城市化、現代化進程加快,社區組織職責不清、居民參與不充分、部分干部群眾法治意識不強等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日益凸顯,社區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H市堅持與時俱進,大膽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法治思維探索社區治理新模式。具體做法有:以社區黨建為抓手,以黨代表工作室為平臺,聽民意解民困,依法推動社區各項工作的開展;市政府梳理相關法律法規,出臺《關于深化社區治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明確社區行政工作站、居委會、社區服務機構等7類治理主體,制定社區工作清單,讓社區機構的職責法定化;支持居民依法選舉產生居委會、議事監督會等自治組織,按照居民自治章程管理社區事務;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律進社區”活動,引導社區干部和群眾自覺守法、辦事依法。經過改革實踐,富有活力的基層協同共治局面正在形成。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H市是如何推進社區治理法治化的。課堂檢測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社區治理。政府依法履職,明確社區治理主體及其工作職責,推動基層協同共治。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健全和完善社區群眾自治性組織,推動群眾有序參與。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增強群眾法治意識和干部依法辦事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8.3.pptx 當哪吒遇上民法典.mp4 法治社會的容顏.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