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哈哈鏡,笑哈哈》教學設計教材版本:嶺南版美術一年級上冊學習領域:設計 應用課時:1課時教材內容分析本課是嶺南版美術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二單元《點線色,你我他》中的第六課。“玩”是小朋友的天性,本課旨在以輕松的形式初步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學習內容知識性與愉悅性并重。哈哈鏡,是很多小朋友比較熟悉的事物,由于它能使鏡中人物“變形”而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本課嘗試以 “美術與科技”為切入點,以哈哈鏡凹凸面能使物體“變形”的科學現象,引導學生設計制作一張像哈哈鏡一樣會“變形”的畫,使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學問的道理,以此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材中所指的“哈哈鏡”是指一張會變化的畫——折紙添畫,也就是在一張三折后的紙上畫一個頭像,打開后在中間空白處添畫。折紙添畫的人像,好比一個人像變形記,其重點在于“折”和“添”,其中的“添”是變形記中最重要的一環,在紙張空白處連接并添加線條和色彩,隨意發揮,能讓學生打破常規思維,培養創意思維,模擬出哈哈鏡的“夸張變形”現象。教材對象分析一年級學生對很多事物都有新鮮感,他們好奇、好動,并且有直觀、具體、形象等思維特點。由于在前一階段的教學中剛學過一點“基本形”和“點、線、色”的知識,已經學會了一點點概況和表現的方法,本節課里要求運用有關的知識。但是,很多看似簡單的知識,但對于剛入學不久的很多一年級小朋友來說卻難度很大。一方面,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剛剛進入小學的學習中,還處于知識和經驗積累的起始階段,各項基礎和習慣還沒有建立起來。另一方面,對于生活中的經歷也表現不一,例如,有相當多的學生并沒有照過哈哈鏡,甚至有些學生連哈哈鏡是什么也不知道,也有一部分雖然照過哈哈鏡,但可能年齡比較小,說也說得不太清楚。因此,教學活動必須降低難度,加強直觀性,采取看看、畫畫、做做、玩玩的活動形式。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掌握“折疊與添加”的方法,初步學習的“夸張變形”的手法,并能用“點、線、面、色”表現人物和裝飾這一張“會變的畫”。2.過程與方法:在嘗試探索中掌握“折疊和添加”的方法;在“大膽表現”中運用點、線、面、色畫出人物并進行裝飾。3.情感態度價值觀:對身邊事物引起興趣和好奇,并大膽自由進行“玩具”的創意設計,體驗設計活動的樂趣。教學重點和難點:(1)重點:掌握“折”、“畫”和“連接”、“添加”的方法,做出一張“會變的畫”。(2)難點:掌握“先折后畫”以及添加的方法。教學策略1.情境教學策略本課的教學,我會采用“情境教學策略”,以多媒體課件營造歡樂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探究與表現“哈哈鏡”現象。其中,利用攝像頭和軟件,現場模擬出“哈哈鏡”的效果,以強烈的現場感和科技感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真實的哈哈鏡前的情境中,讓學生在輕松的情境中學用探究的方法去思考和研究問題,給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氛圍,使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從而創造性地進行學習,培養創新的思維。2.直觀教學策略根據一年級學生好動、好奇心強、感知事物很直觀的特點,直觀教學較適合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多引導學生體驗、觀察、比較等教學方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使用“虛擬哈哈鏡”等讓學生體驗哈哈鏡的變形效果;使用多媒體課件、范畫、示范用具等教具,演示“折疊和添加”的方法,達到直觀的效果,使學生學會“折疊和添加“的方法,掌握本課的知識點,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圖片示例圖1 圖2 圖3圖4 圖5 圖6圖7 圖8教學活動過程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趣味導入 1.以哈哈鏡的簡單故事引入。2.導入課題。 1.聽故事,進入情境。2.了解學習任務。 導入教學內容,提高學習興趣和欲望。課堂發展 觀察體驗——照1.播放教師頭部變形的flash動畫(圖1),提問:老師的樣子變化了嗎?2.請學生上講臺通過攝像頭,在屏幕上顯示“哈哈鏡效果”的樣子。提問:他的樣子發生什么變化? 1.觀察flash動畫的變形效果。2.聽同學上講臺照哈哈鏡,其他同學觀察同學照哈哈鏡的樣子(圖2),并說出哈哈鏡現象——夸張變形。3.得出“哈哈鏡表面彎曲,照出來的樣子就變形”的結論。 通過不同形式的“哈哈鏡”,觀察體驗人像變形的現象。以輕松有趣的形式增強體驗和觀察,培養觀察能力。探究學習——折1.展示折紙(圖3)。2.老師演示折紙方法。 1.觀察與思考折紙的方法。2.教師演示,同學跟著折。 通過小組探究和比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探究學習——畫1.教師在課件中演示的構圖的變化(圖4)。2.教師操作課件演示基本型的概括方法;3.教師操作課件演示點、線、色的運用。 1.構圖。判斷教師演示的構圖,選出更好的。2.學習用基本形概括人物造型。3.復習點、線、色的運用。 進一步學習構圖、以及點、線、色的運用,培養觀察能力。探究學習——連、加1.組織學生進行“連接和添加”的游戲。(圖5)2. 引導學生思考紙的方向。 1.嘗試、思考和觀察“連接和添加”的方法。2. 思考紙的方向。 通過游戲,培養學生探究“大膽變形、巧做裝飾”的方法。欣賞借鑒啟發學生欣賞與評述學生作品(如圖6)。 欣賞與評述學生作品,發現作品中可學習之處。 學習優秀作品,鍛煉欣賞評述的能力。創作活動簡單示范;巡回輔導。 畫一幅像哈哈鏡一樣會變的有趣的畫。 培養合作精神、創造能力和提高動手能力。展示與評價 組織學生輪流出來展示作品。 小小魔法師——表演自己制作的哈哈鏡。(圖7) 在玩樂中,體現自我價值,并提高自評互評的能力。課后延伸 引導學生欣賞藝術大師的變形藝術。 欣賞藝術大師的變形藝術(如圖8)。 延伸有關的變形藝術,鼓勵學生勇于創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