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第17課 群居動物模型 1 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聯動拉桿的活動原理和動物群居習性,設計制作會移動的群居生活模型。過程與方法:掌握聯動拉桿的原理并制作厚紙板移動拉桿;利用畫、剪、貼裝飾手法完成群居動物的制作。情感與態度:感受合作學習的快樂,體驗美術與科技、美術與自然的關系。養成科學探究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點 利用聯動拉桿的活動原理,設計制作會移動的群居動物模型教學難點 了解聯動拉桿連接點的作用,并制作開合自如的拉桿模型教學興趣點 聯動拉桿的伸縮性;群君動物各不相同的姿態;小組合作學習的團隊精神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前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多種群居動物的圖片、音樂、微視頻、群居動物模型。 學具準備:群居動物圖片、厚紙板、圓圖釘、厚雙面膠、剪刀、油性筆。 充分準備,提高教學效果。課堂導入課堂導入 講課先,由老師來給同學們講述一個的短故事:“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一群年長的斑羚正在草地上悠閑地享受美食,一群年幼的斑羚也在草地上快樂地玩耍著。突然,遠處傳來了狗叫聲,一只年長斑羚知道,是獵人要進村了。它趕緊指揮所有的斑羚離開草地,可最后它們被獵人和狼狗逼到了傷心崖上。隔河對峙的兩座山峰相距約六米左右,兩座山都是筆直的絕壁。斑羚是無法獨自跳躍過去的。它們著急得胡亂躥跳。突然,年長斑羚“咩——咩”發出吼叫。好像所有的斑羚都聽懂了這一聲命令,老的斑羚排成一隊,幼小的斑羚排成一隊,每次出發都是一老一少的搭配。只見,幼小斑羚先出發,當它跳到最高點的時候,老斑羚縱身起跳,剛好和小斑羚的降落點接觸到,小斑羚借助老斑羚的身體,再跳一次,便成功到達對岸。可是老斑羚卻墜入懸崖。一對對斑羚凌空躍起,在山澗上空畫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所有的獵人都看得目瞪口呆,連狗也驚訝地張大嘴。”這就是著名作家沈石溪先生寫的《羚羊飛渡》,同學們聽后,有什么感受嗎?老師:是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愿意犧牲老斑羚來挽救小斑羚,種群之間的愛實在是讓我們感動。導入新課,引導學生感受一群被逼至絕經的斑羚為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從而體會群居動物之間的感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分享聽完故事后的感受)學生在傾聽故事和圖片的結合,感受羚羊飛渡的場景,體會斑羚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辦法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的感情,引發聯想,激發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故事的感染力來為新課學習做好鋪墊。課堂發展課堂發展課堂發展課堂發展課堂發展 認識群居動物老師:從剛才的故事中我們知道了羚羊是一群一群生活在一起的,是群居動物,那同學們還知道哪些群居動物嗎?(學生回答完畢后播放群居動物圖片)2、老師:同學們知道為什么這些動物要群居在一起呢? 3、老師:非常正確。群居動物指以群體為生活方式,在生活中無論進食、睡覺、遷移等行為都以集體為單位,彼此間相互關照,相互協助的動物。那今天就讓我們來制作群居動物的模型,讓群居動物們都強大起來好嗎?(寫課題)二、了解聯動拉桿的科技原理1、老師:翻開書本P44,看看《排子馬》這個工藝作品中除了有群居動物外,還多了什么嗎?2、老師:對了,是聯動拉桿。其實聯動拉桿的運用在生活中很常見,如放大尺、拉桿衣架等(展示相對應圖片)3、老師:那哪個同學能通過桌上的厚紙板告訴老師,你覺得聯動拉桿應該是怎么制作的呢?接下來給一分鐘仔細觀察桌面的聯動拉桿是如何制作出來的,準備好道具,然后小組派一名代表出來進行比賽,看哪個小組的代表最先完成最簡單的聯動拉桿。4、老師:非常A好,你真聰明,其實呀,我們可以通過調整拉桿長度和連接處的位置制作一樣的拉桿,接下來通過一個微視頻看看還有哪些不一樣的聯動拉桿制作。(播放微視頻)5、老師:同學們都認真觀看了嗎?在視頻里面,老師一共制作了多少種聯動拉桿?6、老師:很好,那同學們覺得聯動拉桿還有沒有其他的制作形式呢?那就留給同學們呆會制作給老師我看吧!群居動物的表現方法1、老師:好,我們熟知了聯動拉桿的制作原理,就可以在聯動拉桿上添加群居動物了。書本P45中,有沒有細心的同學發現,這次在拉桿上的動物有什么特點嗎?(學生回答后板書)老師:非常好,作品上的群居動物都是立起來粘在聯動拉桿上的,而且高低不一,顏色不一,姿態也不一樣。那如此生動形象的群居動物是怎么制作出了的呢?首先來看看它們的第一個特點:雙面性,對于這個特征,請同學們先仔細觀察桌面上的動物模型,哪個同學知道是怎樣制作的?老師:接下來請同學們辯一辯,覺得哪副群居動物造型是最美觀的呢?(課件依次出示四幅圖:第一幅是單色同一姿態同一大小的動物造型圖,第二幅是多種顏色同一姿態同一大小的動物造型圖,第三幅是多種顏色不同姿態同一大小的動物造型圖,第四幅是多種顏色不同姿態不同大小的動物造型圖)老師:為什么?老師:對了,這就提醒我們待會在制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群居動物的美觀性。在美觀性上還要注意不同動物應該添加上與之相符的圖案,那接下來就請同學們來“想一想,連一連”,看看下面的圖案應該適合哪種動物呢?(出示點、線、面的圖案以及斑馬、企鵝和鹿的外輪廓,讓學生把圖案裝飾到相對應的動物身上)同學們真聰明,啟示這就是我們繪畫中最基本的點、線、面,只要靈活把點、線、面設計到我們的動物身上,我們的動物才會更豐富和好看。接下來請同學們觀看視頻是如何制作把聯動拉桿和群居動物結合在一起做造型的。(播放微視頻)老師:看完之后,同學們知道如何制作了嗎?老師提問一個小問題,當老師把剪好的動物粘在拉桿上是,是如何粘的?四、學生討論并合作制作模型1、老師:非常仔細觀察!好!相信同學們都已經熟知好制作的技巧了!接下來請小組內探討交流:1、我們小組選擇哪種動物為主題。2、組員分工:一名同學制作聯動拉桿,一名同學負責粘貼,其余同學制作不同姿態、顏色、大小的動物。小組討論,開始。2、老師:小組討論結束,請小組組長說說你們小組是打算制作哪個為主題的模型? 3、老師:聽完你們的發表,老師非常期待你們的作品!但在開始前,你們知道待會在制作模型的過程中應該要注意些什么嗎?很好,那現在就趕緊開始吧! (學生:長頸鹿、斑馬、水牛、海獅、企鵝等)認真觀看圖片,感受群居動物的習性,感受它們之間親密友愛的關系。(學生:因為他們都是弱小的動物類群,也是食草性的,群居在一起可以共同覓食、遷途和抵抗危險。)(學生:好!)(學生:拉桿) (學生代表進行比賽制作聯動拉桿)(學生:3種)(學生:有)通過學生自制和微視頻的展示,了解聯動拉桿的活動原理。體會科技知識的奇妙。(學生:動物都立起來了;是兩面的;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姿態不一樣。)(學生:對折卡紙,而且圖案的頂部是要畫在對折線處,剪的時候不剪斷。)(學生:第四幅)(學生:因為第一幅顏色單一,第二幅姿態一致,第三幅大小一致,第四幅才是最生動形象的。)(學生:斑馬是線,企鵝是面,鹿是點。)(學生:把腳處往內折一折。)(小組進行討論。)通過欣賞教材中學生作品和教師的示范作品,觀察聯動拉桿模型的制作方法,嘗試和小組成員合作設計制作群居動物模型。(小組組長發表。)(學生:安全使用剪刀和大頭釘。)在合作探究中養成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 通過合作和探究,了解聯動拉桿模型的科學原理。了解創作的方法和步驟,突出教學重點。通過教師示范,引導學生突破學習的難點,輕松掌握創作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精神。展示與評價 老師:由老師選一組作品出來,由小組成員托著,組長介紹作品和人員的分配。然后由那位組長去當小老師,選擇她認為好的作品,然后第二個組長做作品簡介,最后老師總評。(投票評分標準:聯動拉桿有創意,動物顏色鮮艷、姿態豐富。) 展一展:將完成的作品展示出來,體驗成就感。評一評:看誰設計制作的群居動物模型既好看又能移動。 1、為學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臺。2、鼓勵學生運用美術術語參與評價活動,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與評述能力。課后延伸 老師:同學們,經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但學會了制作聯動拉桿,還合作完成了形象生動的群居動物模型,知道了可以把科學用于生活中,同時也要關愛自然,希望不會再出現捕殺羚羊的獵人,讓我們保護好這些可愛的群居動物們吧。下課!課后鼓勵學生養成關心自然、關愛同學、熱愛科學的良好品格。 學生課后搜集聯動拉桿在生活中的運用,與同學一起分享、交流。 感知藝術、科學與生活的聯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