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線造型中的美——小學美術《有疏密變化的線條》【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是繼教材第二冊“好看的線條”一課內容之后的線條系列課,目的是引導學生初步認識線條疏密帶給人的美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及線造型能力。【教學背景分析】教學內容:本課屬于“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是小學美術知識線條系列中的一個內容。線條是點移動所形成的軌跡,由于移動方向和速度的不同,產生了不同形狀和特點的線條,給人不同的審美感受。線條隨著兒童涂鴉的開始,伴隨兒童的成長,逐漸成為孩子們表達內心世界的主要手段。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條,感受線排列組合產生的節奏、韻律美感,引導學生運用造型元素和造型組織原理進行創造表現,采用本課遞進的三個美術活動,激發學生能夠大膽的運用各種各樣的線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學生情況:針對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在教學中創設與教材相適應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我采用的表達方式是:啟發引導法,合作探究法,評價展示法。并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具輔助等。教學方式:講授式、啟發式、探究式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課件學習線條的方法、小組合作與探究、教師的演示與啟發性談話技術準備:打印樓梯圖片畫線條、多媒體課件【教學目標及重難點】(一).教學目標知識技能: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了解線的疏密變化帶給人的美感,初步體驗如何運用疏密不同的線條進行造型表現。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在觀察、體驗中,感悟線條疏密帶給我們的美感,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感悟線的美感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的情感 ( http: / / www.wyrj.com / zuowen / meiwen / " \t "_blank )及對美術活動的興趣。(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發現認識生活中、藝術作品中線條的疏密變化帶給人的美感,并初步嘗試其表現方法。難點:運用線條的疏密組織出有美感的畫面。【教學過程】導入:找線條師:老師先給大家播放一個小短片,請你認真觀察短片中都出現了哪些好看的線條,并把它們記錄在紙上,看誰記錄下來的最多。播放短片:學生在視頻中找出各種不同的線條,邊看邊畫在白紙上。教師板書學生找到的線條。給線條變個樣師:我們畫了這么多不同種類的線條,那你能不能把這些線條變個樣?看誰能用這些線條畫出一個特別可愛的形象。(教師演示)出示課件圖片學生在紙上把線條變成可愛的形象。師:經過同學們的設計,線條都變成了各種不同的形象。今天我們要繼續學習線條新的表現方法,有疏密變化的線條。出示課題《有疏密變化的線條》設計意圖:復習線的種類和線組成的簡單形象。二、講授新課1、分析線條:a.分析線條疏密變化:師:你知道什么是疏的線條,什么是密的線條嗎?學生回答。師小結:我們美術中把這種多和少的線條叫做疏和密的線條。出示范畫魚圖片,觀察圖片上的線條有什么變化?師小結:有疏密變化的線條讓畫面更加生動,具有美感。b.分析線條長短變化:給學生每人一張樓梯圖片,畫出圖片上的線條,邊畫邊思考線條的明顯變化?c.分析線條粗細變化:分步出示課件樹葉圖片,比眼力觀察圖片上的線條除了疏密變化,還有那些變化?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線條的變化。2、名家名作中線的疏密變化師:怎樣用這些有疏密變化的線條來表現我們的畫面呢?先來看看藝術家是怎樣用這種方法來作畫的。課件展示克利的風景畫提問:這幅畫用了哪些不同種類的線條?如何運用線條的疏密變化的?課件介紹韓幹《神駿圖》小組討論:這幅畫是如何運用線條的疏密變化的?為什么畫水波紋要用曲線,而畫建筑主要用直線呢?學生小組討論。師小結:在畫面上,不同的線條給我們不同的感受,線條既要有不同種類的變化,又要有疏密的變化,才能給人以美感。曲線細密柔和、飄逸舒展,直線簡練粗獷、剛勁有力。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線條的變化。小游戲:擺形象找適合的線條組合師:看了畫家的作品,老師這還有幾組不同的線條,你們看看老師手里的這三個形象如果用它們去裝飾,更適合那組線條?三個學生到黑板上找線條擺形象。師:這些神奇的線條讓我們看到的形象更加生動,更加美觀。設計意圖:不同的形象適合不同的線條去裝飾,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分析線條組合的方法師:老師還有一個畫線條的小秘笈,你想不想知道?提問:(出示課件)利用線條組合的方法也可以表現線條的疏密變化,這些線條是怎樣排列的 師總結:線條是一個一個相同的,可以叫它重復排列。如樓梯、網格線等。從一點向周圍散開的排列方式叫做輻射排列。如煙花、雨傘、菊花等。有規律的線條組合在一起,叫做組合排列。如籃子、樹枝等。師小結:各種不同的線條按不同的方法排列組織起來,能組成千變萬化的形象。小魔術:兩分鐘時間內用組合的方法畫出不同種類、疏密的線條來裝飾手中的圖案。注意線條的疏密變化。投影中展示學生的兩至三個練習作業。設計意圖:學習線條的組合方法,解決教學難點。5、教師示范一幅畫的局部,重點提示畫面整體疏密的變化師:學習了線條組合的排列方法,先來看看老師是怎樣運用排列組合的方法,畫出有疏密變化的線條。6、線條變一變(出示課件)師:線條如果變成這樣,那會怎么樣呢?(出示課件圖片)線條疏密變化對比圖片主體大小、位置對比圖片主體與背景線條疏密對比圖片7、課件欣賞小朋友的畫。三、藝術實踐:作業要求:(1)用各種不同的線條為各種物體進行裝飾。(2)靈活運用線條組合的方法裝飾畫面。(3)畫面構圖飽滿。注意:線條的變化要有粗有細、長短搭配、疏密結合教師巡視輔導:線條的疏密變化、組織排列等。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表現線的能力。四、評價展示: 以“摘星星”為主題,教師先示范評價,為自己評價后,給別人評價。評價點:看誰的作品中用了各種不同種類的線條;線條有粗有細、長短搭配、疏密結合,用了不同的線條組織排列的方法;畫面構圖飽滿。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評價能力。五、拓展:出示其他方法、材料表現的線描作品。師小結:希望同學們課下能用更多的方法來表現有疏密變化的線條,創造出更好的作品,來美化我們的生活。六、板書:【教學成效】這堂課我主要強調視覺感受的積累,通過不斷采用欣賞,啟發、歸納、對比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引導孩子們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學生學,練結合,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在教學中,我以找線條、畫線條、分析線條、學習線條的組合方法為主線,讓學生認識、了解、感受線條的疏密變化,通過對比和欣賞,感受線條變化的美感,增強審美能力。在評價作品時,引導學生在自評與互評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了一種新的評價方法“摘星星”,這種似游戲的評價方式學生更易于接受,興趣很高。【教學反思】短短的40分鐘里,讓二年級學生理解線的節奏與韻律,并能用線表現、裝飾物體,這就需要有全面的知識技能和創造思維,因此,我利用實例和課件的演示,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使學生感性的認識繪畫中的線條以及身邊的線條,感受線的美感。在課堂中積極的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參與到美術游戲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覺得還應該采用一些形式多樣的鼓勵方法,按照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教師不要用顯而易見的刺激去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而是應在更深的層次上,讓他們發現自己的“才能”,更好的在美術活動中體驗樂趣。有疏密變化的線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