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教版(新課程標準)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第二課《與山為鄰》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2017七上·臺州期中)下列對生活在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生活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有( ?。?br/>①玉米和馬鈴薯是主要糧食②居民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③羊駝和駱馬的奶、肉與皮革為人們提供了衣食來源④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種植稻米、玉米等農作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17七上·紹興期中)阿爾卑斯山成為旅游熱點地區的自然原因有( )①是世界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 ②夏季景色優美,氣候涼爽③冬季日光充足,滑雪條件好 ④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3.安第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是 ( )A.水稻 B.椰棗C.小麥 D.玉米和馬鈴薯4.旅游業給瑞士帶來了財富,提高了國民的生活水平,所以瑞士人對_________ 倍加厚愛( )A.旅游設施 B.冰川快車C.生態環境 D.河流湖泊5.下列觀點你贊同的是 ( )A.發展山區必然要破壞環境B.我國所有的山區都可以吸取阿爾卑斯山區的發展模式C.每個山區都有自己的特點,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模式D.修筑梯田可以解決我國山區農民的增收問題6.安第斯山脈從南到北縱貫南美洲大陸,全長近9000千米,被稱為 ( )A.科迪勒拉山系B.南美洲的橋梁C.大地的骨架D.南美洲的脊梁7.瑞士成為旅游熱區的原因有 ( )①旅游設施精良,服務細致入微 ②海拔高,有冰川和積雪,自然風光獨特③交通條件便利 ④瑞士人素養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安第斯山區平均海拔4 000多米,山體表面景觀自下而上呈現出明顯的變化,依次是( )①熱帶雨林 ②低緩山坡的草地和林地 ③高山冰雪帶 ④高山草地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9.坐落在阿爾卑斯山區,當地人被稱為“大山之子”的是 ( )A.法國 B.德國 C.意大利 D.瑞士10.讀圖,安第斯山脈南段圖及A、B兩地的氣候資料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地的氣候類型是( )A.地中海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C.溫帶季風氣候 D.溫帶海洋性氣候(2)造成A、B兩地降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br/>A.緯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陸分布 D.太陽輻射二、問答題11.瑞士除了旅游業外,還有哪些知名產業?它們與瑞士的自然條件有著什么樣的關系?三、材料分析題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一般而言,地勢越高,氣溫就越低、,即使在赤道地區,高山的山頂也會終年積雪。地勢和地形的變化都會影響山地的氣候,因而使植被、農作物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相應的變化。材料二:在秘魯安第斯山區,羊駝和駱馬是該地區很特別的牲畜,它們能在海拔3000米~4000米的山區靠粗糧來養活,又能在崎嶇的山嶺間行走自如,是當地居民主要的運輸工具。羊駝和駱馬還可為居民提供奶類、肉食和皮革。此外,羊駝出產優質羊駝毛,是世界毛紡織工業的重要原料,是秘魯重要的出口產品。材料三:高山的自然環境惡劣,高山空氣稀薄,山區氣溫變化劇烈,即使在夏季,夜間也非常寒冷,冬天時更是寒風凜冽,居民需要披上厚重的披肩或斗篷保護身體,戴羊毛面罩保護臉部,在屋內燃燒木材和動物糞便來取暖。(1)安第斯山區的人們可能會從事哪些生產活動?(2)羊駝和駱馬對安第斯山區的人們來說有什么意義?(3)如果你生活在安第斯山區,為了適應山區惡劣的自然環境,你需要做些什么?四、綜合題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阿爾卑斯山區利用自然條件發展旅游業,旅游業的繁榮為當地帶來財富的同時,也伴隨著環境問題的產生。例如,為了建設滑雪道,砍伐了大量的森林,致使山上的碎石和泥土被洪水沖走,造成房屋、道路毀壞,河道淤塞。(1)阿爾卑斯山區有哪些旅游項目 其發展旅游業有哪些成功經驗 (2)針對阿爾卑斯山區存在的上述問題,甲、乙兩位同學有不同的觀點:甲認為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之間總是矛盾的,乙認為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之間是不矛盾的。你贊同哪種觀點 請說明理由。(3)假如你的家鄉在山區,當地人是怎樣利用山區資源發展經濟的 其中哪些措施值得推廣 請對需要改進的地方提出自己的建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考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印第安人生產生活特點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安第斯山區居民在海拔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大麥、小麥等農作物。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 在海拔高的地方,居民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羊駝和駱馬的奶、肉與皮革為人們提供了衣食來源。①③是對生活在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生活特點的描述, 所以①③表述正確,②④是是對生活在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生產特點的描述 。故選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印第安人生產生活特點的識記。2.【答案】A【考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瑞士旅游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脈,所以①不符合題意;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是阿爾卑斯山成為旅游熱點地區的人文條件,不是自然原因,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瑞士發展旅游業的理解。3.【答案】D【考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安第斯山脈的相關知識。玉米和馬鈴薯是安第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羊駝和駱馬的奶和肉也為人們提供豐富的食物。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點評】理解安第斯山區的生產生活特征。4.【答案】C【考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瑞士旅游業相關知識。旅游設施和冰川快車都是人文原因瑞士多樣的地形、奇特的景觀,以及古老的城鎮和淳樸的鄉村生活,成就了瑞士豐厚的旅游資源。由于其生態環境良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們去旅游,故答案選C。【點評】理解瑞士旅游業發達的原因。5.【答案】C【考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各地區發展經濟需要注意的問題。根據自身的特點發展經濟,做到因地制宜這是各地區發展經濟是需要注意的原則,在發展經濟的同事要注意保護環境。故選C。A選項錯誤在于沒有正確處理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關系,B、D選項沒有正確認識到要因地制宜。【點評】掌握各地區發展經濟的主要原則6.【答案】D【考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安第斯山脈的相關知識。安第斯山脈屬于科迪勒拉山系,也稱安弟斯山脈或安蒂斯山脈,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圍從巴拿馬一直到智利。從北到南全長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縱貫南美大陸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點評】理解安第斯山脈的特征。7.【答案】A【考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瑞士的旅游業。瑞士成為旅游熱區的原因有許多,其中,旅游設施精良,服務細致入微,海拔高,有冰川積雪,自然風光獨特,交通條件便利,都是其原因。瑞士人的素養高與其旅游業發達關系不大,故①②③正確,答案選A。【點評】理解瑞士旅游業發達的原因。8.【答案】C【考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安第斯山的相關知識。安第斯山自下而上氣溫與降水量的差異導致垂直自然景觀。山體表面景觀自下而上呈現出明顯的變化,依次是( )熱帶雨林----低緩山坡的草地和林地---- 高山草地----高山冰雪帶。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點評】理解安第斯山區自然景觀垂直分布的原因和表現。9.【答案】D【考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阿爾卑斯山脈的相關知識。瑞士是一個山國,山清水秀。阿爾卑斯山由東向西伸展,形成了瑞士氣候的分界線。所以被稱為“大山之子“的人是瑞士人。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點評】理解瑞士與阿爾卑斯山脈的關系。10.【答案】(1)A(2)B【考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1)由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可知,圖中A地最高氣溫出現在1月,因此可知該地位于南半球,12、1、2月是夏季,6、7、8月是冬季;因此可知,該地的氣候特點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屬于典型的地中海氣候。故選:A。(2)山脈對低層空氣運動的阻擋作用,使降水有迎風坡和背風坡之分。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南段“攔截”了來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西部迎風坡降水豐富,東部背風坡降水稀少。故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1)在氣溫和降水量變化示意圖中,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量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本題考查了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的判讀,讀圖解答即可。(2)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地勢因素和人類活動等。本題考查地形因素對氣候的影響,要理解解答。11.【答案】機電金屬業、化工醫藥業、鐘表制造業等。瑞士山區面積占到了陸地面積的60%,耕地只占陸地面積的6%,礦產資源奇缺,缺乏發展農業的自然資源,所以主要生產消耗原材料少且技術水平要求高的精密儀器。【考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瑞士除了旅游業之外的主要產業。因為瑞士山區面積占到了陸地面積的60%,耕地只占陸地面積的6%,礦產資源奇缺,缺乏發展農業的自然資源,所以主要生產消耗原材料少且技術水平要求高的精密儀器。如鐘表制造、化工醫藥等。【點評】本題掌握瑞士除了旅游業之外的主要產業12.【答案】(1)在海拔較高處,發展畜牧業,在海拔較低處還可以開辟梯田,發展種植業,毛皮角加工產業或乳產品加工業。(2)羊駝和駱馬對安第斯山區的居民來說是生產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提供食物(奶類、肉等)和收入(皮革、羊駝毛);駱馬還能成為主要的運輸工具等。(3)示例:選擇的交涌工具要能適應山區的氣候與地形,要有充足的防寒防凍措施等。【考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安第斯山區的生產和生活等情況。根據材料一可知,安第斯山脈海拔高,故小題1的答案是在海拔較高處,發展畜牧業,在海拔較低處還可以開辟梯田,發展種植業,毛皮角加工產業或乳產品加工業。羊駝和駱馬是安第斯山區人們的衣食之源、交通工具和收入來源。故小題2的答案是羊駝和駱馬對安第斯山區的居民來說是生產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提供食物和收入;駱馬還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安第斯山脈海拔高,故為了適應山區的自然環境,小題3的答案是選擇的交通工具要能適應山區的氣候與地形,要有充足的防寒防凍措施等。【點評】知道安第斯山區的生產和生活等情況。13.【答案】(1)夏季,利用山麓到山頂各異的景色,發展觀光和避暑;冬季,利用高山積雪和充足的日光,發展滑雪運動。成功經驗:因地制宜,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發展特色旅游業。(2)贊同乙,不矛盾。因為在發展地方經濟的同時,必須注意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三者的統一,如果只注重經濟發展而忽視了環境保護,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后就會大大影響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花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治理。優美的生活環境有助于提高地區品位,提高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的質量,從而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提高環保的投入,從而進一步美化環境。因此,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3)略。【考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阿爾卑斯山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爾卑斯山的旅游項目有:夏季,利用山麓到山頂各異的景色,發展觀光和避暑;冬季,利用高山積雪和充足的日光,發展滑雪運動。阿爾卑斯山發展旅游業的成功經驗有:因地制宜,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發展特色旅游業。(2)本題考查的是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發展地方經濟的同時,必須注意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三者的統一,如果只注重經濟發展而忽視了環境保護,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后就會大大影響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花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治理。優美的生活環境有助于提高地區品位,提高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的質量,從而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提高環保的投入,從而進一步美化環境。因此,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所以贊同乙,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兩者并不矛盾。(3)本題考查的是發展山區經濟的有關知識,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努力改善交通條件,大力發展旅游業,合理開發礦產資源,積極實施農業多種經營,引進人才,發展教育等等。在發展山區經濟時應注意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協調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阿爾卑斯山經濟發展的理解能力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教版(新課程標準)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第二課《與山為鄰》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2017七上·臺州期中)下列對生活在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生活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有( ?。?br/>①玉米和馬鈴薯是主要糧食②居民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③羊駝和駱馬的奶、肉與皮革為人們提供了衣食來源④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種植稻米、玉米等農作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考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印第安人生產生活特點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安第斯山區居民在海拔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大麥、小麥等農作物。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 在海拔高的地方,居民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羊駝和駱馬的奶、肉與皮革為人們提供了衣食來源。①③是對生活在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生活特點的描述, 所以①③表述正確,②④是是對生活在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生產特點的描述 。故選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印第安人生產生活特點的識記。2.(2017七上·紹興期中)阿爾卑斯山成為旅游熱點地區的自然原因有( )①是世界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 ②夏季景色優美,氣候涼爽③冬季日光充足,滑雪條件好 ④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A【考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瑞士旅游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脈,所以①不符合題意;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是阿爾卑斯山成為旅游熱點地區的人文條件,不是自然原因,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瑞士發展旅游業的理解。3.安第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是 ( )A.水稻 B.椰棗C.小麥 D.玉米和馬鈴薯【答案】D【考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安第斯山脈的相關知識。玉米和馬鈴薯是安第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羊駝和駱馬的奶和肉也為人們提供豐富的食物。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點評】理解安第斯山區的生產生活特征。4.旅游業給瑞士帶來了財富,提高了國民的生活水平,所以瑞士人對_________ 倍加厚愛( )A.旅游設施 B.冰川快車C.生態環境 D.河流湖泊【答案】C【考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瑞士旅游業相關知識。旅游設施和冰川快車都是人文原因瑞士多樣的地形、奇特的景觀,以及古老的城鎮和淳樸的鄉村生活,成就了瑞士豐厚的旅游資源。由于其生態環境良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們去旅游,故答案選C。【點評】理解瑞士旅游業發達的原因。5.下列觀點你贊同的是 ( )A.發展山區必然要破壞環境B.我國所有的山區都可以吸取阿爾卑斯山區的發展模式C.每個山區都有自己的特點,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模式D.修筑梯田可以解決我國山區農民的增收問題【答案】C【考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各地區發展經濟需要注意的問題。根據自身的特點發展經濟,做到因地制宜這是各地區發展經濟是需要注意的原則,在發展經濟的同事要注意保護環境。故選C。A選項錯誤在于沒有正確處理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關系,B、D選項沒有正確認識到要因地制宜。【點評】掌握各地區發展經濟的主要原則6.安第斯山脈從南到北縱貫南美洲大陸,全長近9000千米,被稱為 ( )A.科迪勒拉山系B.南美洲的橋梁C.大地的骨架D.南美洲的脊梁【答案】D【考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安第斯山脈的相關知識。安第斯山脈屬于科迪勒拉山系,也稱安弟斯山脈或安蒂斯山脈,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圍從巴拿馬一直到智利。從北到南全長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縱貫南美大陸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點評】理解安第斯山脈的特征。7.瑞士成為旅游熱區的原因有 ( )①旅游設施精良,服務細致入微 ②海拔高,有冰川和積雪,自然風光獨特③交通條件便利 ④瑞士人素養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考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瑞士的旅游業。瑞士成為旅游熱區的原因有許多,其中,旅游設施精良,服務細致入微,海拔高,有冰川積雪,自然風光獨特,交通條件便利,都是其原因。瑞士人的素養高與其旅游業發達關系不大,故①②③正確,答案選A。【點評】理解瑞士旅游業發達的原因。8.安第斯山區平均海拔4 000多米,山體表面景觀自下而上呈現出明顯的變化,依次是( )①熱帶雨林 ②低緩山坡的草地和林地 ③高山冰雪帶 ④高山草地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答案】C【考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安第斯山的相關知識。安第斯山自下而上氣溫與降水量的差異導致垂直自然景觀。山體表面景觀自下而上呈現出明顯的變化,依次是( )熱帶雨林----低緩山坡的草地和林地---- 高山草地----高山冰雪帶。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點評】理解安第斯山區自然景觀垂直分布的原因和表現。9.坐落在阿爾卑斯山區,當地人被稱為“大山之子”的是 ( )A.法國 B.德國 C.意大利 D.瑞士【答案】D【考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阿爾卑斯山脈的相關知識。瑞士是一個山國,山清水秀。阿爾卑斯山由東向西伸展,形成了瑞士氣候的分界線。所以被稱為“大山之子“的人是瑞士人。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點評】理解瑞士與阿爾卑斯山脈的關系。10.讀圖,安第斯山脈南段圖及A、B兩地的氣候資料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地的氣候類型是( ?。?br/>A.地中海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C.溫帶季風氣候 D.溫帶海洋性氣候(2)造成A、B兩地降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br/>A.緯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陸分布 D.太陽輻射【答案】(1)A(2)B【考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1)由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可知,圖中A地最高氣溫出現在1月,因此可知該地位于南半球,12、1、2月是夏季,6、7、8月是冬季;因此可知,該地的氣候特點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屬于典型的地中海氣候。故選:A。(2)山脈對低層空氣運動的阻擋作用,使降水有迎風坡和背風坡之分。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南段“攔截”了來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西部迎風坡降水豐富,東部背風坡降水稀少。故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1)在氣溫和降水量變化示意圖中,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量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本題考查了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的判讀,讀圖解答即可。(2)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地勢因素和人類活動等。本題考查地形因素對氣候的影響,要理解解答。二、問答題11.瑞士除了旅游業外,還有哪些知名產業?它們與瑞士的自然條件有著什么樣的關系?【答案】機電金屬業、化工醫藥業、鐘表制造業等。瑞士山區面積占到了陸地面積的60%,耕地只占陸地面積的6%,礦產資源奇缺,缺乏發展農業的自然資源,所以主要生產消耗原材料少且技術水平要求高的精密儀器。【考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瑞士除了旅游業之外的主要產業。因為瑞士山區面積占到了陸地面積的60%,耕地只占陸地面積的6%,礦產資源奇缺,缺乏發展農業的自然資源,所以主要生產消耗原材料少且技術水平要求高的精密儀器。如鐘表制造、化工醫藥等。【點評】本題掌握瑞士除了旅游業之外的主要產業三、材料分析題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一般而言,地勢越高,氣溫就越低、,即使在赤道地區,高山的山頂也會終年積雪。地勢和地形的變化都會影響山地的氣候,因而使植被、農作物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相應的變化。材料二:在秘魯安第斯山區,羊駝和駱馬是該地區很特別的牲畜,它們能在海拔3000米~4000米的山區靠粗糧來養活,又能在崎嶇的山嶺間行走自如,是當地居民主要的運輸工具。羊駝和駱馬還可為居民提供奶類、肉食和皮革。此外,羊駝出產優質羊駝毛,是世界毛紡織工業的重要原料,是秘魯重要的出口產品。材料三:高山的自然環境惡劣,高山空氣稀薄,山區氣溫變化劇烈,即使在夏季,夜間也非常寒冷,冬天時更是寒風凜冽,居民需要披上厚重的披肩或斗篷保護身體,戴羊毛面罩保護臉部,在屋內燃燒木材和動物糞便來取暖。(1)安第斯山區的人們可能會從事哪些生產活動?(2)羊駝和駱馬對安第斯山區的人們來說有什么意義?(3)如果你生活在安第斯山區,為了適應山區惡劣的自然環境,你需要做些什么?【答案】(1)在海拔較高處,發展畜牧業,在海拔較低處還可以開辟梯田,發展種植業,毛皮角加工產業或乳產品加工業。(2)羊駝和駱馬對安第斯山區的居民來說是生產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提供食物(奶類、肉等)和收入(皮革、羊駝毛);駱馬還能成為主要的運輸工具等。(3)示例:選擇的交涌工具要能適應山區的氣候與地形,要有充足的防寒防凍措施等。【考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安第斯山區的生產和生活等情況。根據材料一可知,安第斯山脈海拔高,故小題1的答案是在海拔較高處,發展畜牧業,在海拔較低處還可以開辟梯田,發展種植業,毛皮角加工產業或乳產品加工業。羊駝和駱馬是安第斯山區人們的衣食之源、交通工具和收入來源。故小題2的答案是羊駝和駱馬對安第斯山區的居民來說是生產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提供食物和收入;駱馬還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安第斯山脈海拔高,故為了適應山區的自然環境,小題3的答案是選擇的交通工具要能適應山區的氣候與地形,要有充足的防寒防凍措施等。【點評】知道安第斯山區的生產和生活等情況。四、綜合題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阿爾卑斯山區利用自然條件發展旅游業,旅游業的繁榮為當地帶來財富的同時,也伴隨著環境問題的產生。例如,為了建設滑雪道,砍伐了大量的森林,致使山上的碎石和泥土被洪水沖走,造成房屋、道路毀壞,河道淤塞。(1)阿爾卑斯山區有哪些旅游項目 其發展旅游業有哪些成功經驗 (2)針對阿爾卑斯山區存在的上述問題,甲、乙兩位同學有不同的觀點:甲認為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之間總是矛盾的,乙認為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之間是不矛盾的。你贊同哪種觀點 請說明理由。(3)假如你的家鄉在山區,當地人是怎樣利用山區資源發展經濟的 其中哪些措施值得推廣 請對需要改進的地方提出自己的建議。【答案】(1)夏季,利用山麓到山頂各異的景色,發展觀光和避暑;冬季,利用高山積雪和充足的日光,發展滑雪運動。成功經驗:因地制宜,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發展特色旅游業。(2)贊同乙,不矛盾。因為在發展地方經濟的同時,必須注意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三者的統一,如果只注重經濟發展而忽視了環境保護,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后就會大大影響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花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治理。優美的生活環境有助于提高地區品位,提高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的質量,從而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提高環保的投入,從而進一步美化環境。因此,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3)略。【考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阿爾卑斯山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爾卑斯山的旅游項目有:夏季,利用山麓到山頂各異的景色,發展觀光和避暑;冬季,利用高山積雪和充足的日光,發展滑雪運動。阿爾卑斯山發展旅游業的成功經驗有:因地制宜,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發展特色旅游業。(2)本題考查的是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發展地方經濟的同時,必須注意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三者的統一,如果只注重經濟發展而忽視了環境保護,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后就會大大影響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花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治理。優美的生活環境有助于提高地區品位,提高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的質量,從而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提高環保的投入,從而進一步美化環境。因此,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所以贊同乙,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兩者并不矛盾。(3)本題考查的是發展山區經濟的有關知識,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努力改善交通條件,大力發展旅游業,合理開發礦產資源,積極實施農業多種經營,引進人才,發展教育等等。在發展山區經濟時應注意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協調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阿爾卑斯山經濟發展的理解能力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新課程標準)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第二課《與山為鄰》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人教版(新課程標準)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第二課《與山為鄰》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