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教版(新課程標準)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第二單元第四課《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2017九上·瑞安期末)1919年6月《新聞報》載:“此次滬(上海)上風潮始由學生罷課,繼由商人罷市,近日將有勞動工人同盟罷工。初因青島外交……后即以釋放京師被捕學生,并罷斥曹汝霖等三人為要求條件。”上述新聞中透露該風潮的信息有( )①已擴展到上海 ②爆發的導火線 ③學生是運動的先鋒 ④運動具有反帝愛國性質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考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題干新聞中的“此次滬(上海)上風潮……”可見五四運動已擴展到上海,①已擴展到上海,符合題意。題干新聞中的“初因青島外交……后” 可見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②爆發的導火線,符合題意。題干新聞中的“……始由學生罷課……”可見學生是五四運動的先鋒,③學生是運動的先鋒,符合題意。④運動具有反帝愛國性質雖然表述正確,但材料中沒有體現,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及學生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2.(2017九上·樂清期中)1920年秋開始,全國各地學校一二年級的國文都改成了白話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章(文言文)課文一律廢止。與之相關的事件是( )A.新文化運動B.辛亥革命C.戊戌變法 五四運動【答案】A【考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倡導白話文代替文言文,進行文學革命的運動是新文化運動。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一般,主要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相關知識的掌握。3.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理念,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的紹興鄉賢是( )A.周恩來 B.魯迅 C.秋瑾 D.蔡元培【答案】D【考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蔡元培的識記能力。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時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為新文化、,新思想的傳播開拓道路,并實行民主管理和教授治校,提倡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些革新思想與措施不僅推動了北京大學使之成為當時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與中心,而且對我國近代教育產生深遠影響。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蔡元培的識記能力。4.(2017九上·瑞安期末)“這是一群激情蕩漾的文人,這是一所海納百川的學校,正是這群人和這所學校,在20世紀初的中國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瀾。”這次“思想解放的狂瀾”是指( )A.洋務運動 B.維新變法 C.新文化運動 D.北伐戰爭【答案】C【考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915年陳獨秀等領導的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A項洋務運動發生在19世紀60——90年代,與題干中的“20世紀初”不符,同時也不是思想解放運動,不符合題意。B項維新變法發生在1898年,與題干中的“20世紀初”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新文化運動,符合題意。D項北伐戰爭不是思想解放運動,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5.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的會議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國民黨一大 D.遵義會議【答案】B【考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中共二大的主要內容。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二大分析了國際形勢和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闡明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動力和對象,確立了黨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二大的主要內容。6.(2017九上·樂清期中)學習歷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來重建歷史場景。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國,可能看到的情形有( )①有人在閱讀《新青年》 ②青年學生熱議巴黎和會③報紙上刊登倡導婚姻自由的進步文章 ④聽到打土豪分田地的歌謠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B【考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新青年》創辦于1915年,因此①可能;巴黎和會召開于1919年,因此②不可能;倡導婚姻自由發生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③可能;打土豪分田地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④不可能。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7.2017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6周年紀念日。某班同學要設計“中國共產黨成立背景”的主題黑板報,下列作為板報內容不恰當的是( )A.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 B.十月革命的影響C.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發展壯大 D.國民黨一大召開【答案】D【考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背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無產階級的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組織基礎;ABC符合題意;國民黨一大在1924年召開的,標志著國共合作的建立,不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背景。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背景。8.(2017九上·臺州期中)1919年6月,上海一商店貼出標語:“忍痛停業,冀救學生。不除國賊,誓不開市。”這一標語聲援的是哪一運動( )A.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答案】D【考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材料中“1919年”、“不除國賊,誓不開市”提示了該運動的時間和表現(商人罷市),故答案選D。其余選項中的時間都與這兩個信息不符合,故不選。【點評】知道五四運動的時間和經過。9.“五四運動是個分水嶺,從此軍閥要過時,國會的花要謝,從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幕府以來的士,從袁世凱訓練下來的兵,都要讓給新的知識分子與北伐革命軍了。”這表明五四運動( )A.改變了國家性質 B.社會領導力量發生了變化C.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D.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答案】B【考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回憶、再現所學知識,比較、分析,并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五四運動時期,國家政權仍然掌握在北洋軍閥手中,仍是封建性質,故A項錯誤;根據材料中“從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幕府以來的士,從袁世凱訓練下來的新兵,都要讓給新的知識分子與北伐革命軍了”說明五四運動后知識分子和北伐革命軍成為社會的主要領導力量,即社會主導力量發生了變化,故B項正確;五四運動并沒有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故C項錯誤;D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回憶、再現所學知識,比較、分析,并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10.(2017九上·嘉興期中)“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泛舟語從容。濟南名士知多少,君與恩銘不老松(注:君指王盡美)。”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寫的一首詩。詩中“南湖泛舟”有可能是在( )A.商討黨的綱領和工作計劃 B.躲避國內敵對勢力的屠殺C.謀劃建立南湖革命根據地 D.紀念中國共產黨周年誕辰【答案】A【考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中共一大,由關鍵詞“1961、四十年前會上逢、恩銘、王盡美”可知,詩歌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由于敵人的破壞,中共一大最后一在是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舉行的,因此詩中“南湖泛舟”有可能是在商討黨的綱領和工作計劃。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史料能力。二、材料分析題11.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胡適說,北大是因為三個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陳獨秀,三是小兔子胡適本人(三人年有長幼,但都屬兔)。——洪向華主編《復興之路》材料二:它不僅是近代中國政治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并且推動了近代新文化運動更加深入地健康發展,其具體體現是這次運動大大加速了來自俄國的新思潮在中國的傳播,從而給新文化運動注入了新的、更為強大、更加科學的思想活力。——摘自馮天瑜、何曉明、周積明《中華文化史》材料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現在正通過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引領中國人民走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1)根據所學知識推斷,材料一中的“三個兔子”在北大因領導了一場什么運動而聞名?該運動對中國社會有何深遠影響?(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依據該材料指出“新的、更為強大、更加科學的思想活力”是什么?(3)請列舉20世紀二十年代的史實兩個,印證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答案】(1)新文化運動。影響:新文化運動,讓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②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2)五四運動。加速、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3)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創建了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等。【考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陳獨秀、胡適等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故答案為:新文化運動。影響:新文化運動,讓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2)本題考查五四運動及學生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依據材料中的“是近代中國政治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聯系所學知識,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根據“推動了近代新文化運動更加深入健康發展……給新文化運動注入了新的、更加強大、更加科學的思想活力。”可判斷“新的、更為強大、更加科學的思想活力”指馬克思主義。故答案為:五四運動。加速、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3)本題考查學生的歸納綜合能力。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領導的南昌起義是中共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成為中共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1927年,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秋收起義,并向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工農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唯一正確的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故答案為: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創建了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等相關知識。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倡導新文化的人們對中西文化存在著明顯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問題視作是非的問題,甚至全盤否定中國固有的文化傳統,在重新審視舊傳統舊觀念時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們代表了那個時候最進步的認識。——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觀園中,諸子百家熠熠生輝,儒道釋和諧共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渾然一體.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學上有大真,在倫理上有大善,在藝術上有大美。——《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力量》(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及局限性。(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舉例說明如何正確看待中國傳統文化。【答案】(1)內容: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局限性:對東西文化存在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2)中國傳統文化有許多優秀的成分,如崇尚愛國、仁愛、誠信、正義、孝道、和諧等應繼承學習;傳統文化中的封建禮教等要進行否定。總之對中國傳統文化,不能采取極端的態度,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考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及局限性。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有: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把斗爭的鋒芒指向維護封建制度的孔教。新文化運動由于歷史的原因,不可避免帶有一定的局限性,這次運動的發起者們徹底的批判了孔孟思想,把孔孟思想一棒子打死了。沒有認識到孔孟思想的優點,否認了事物兩面性,對東西文化存在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故答案為:內容: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局限性:對東西文化存在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2)本題考查正確看待中國傳統文化及學生的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她是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對于中國傳統文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故答案為:中國傳統文化有許多優秀的成分,如崇尚愛國、仁愛、誠信、正義、孝道、和諧等應繼承學習;傳統文化中的封建禮教等要進行否定。總之對中國傳統文化,不能采取極端的態度,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新文化運動有其歷史的局限,對傳統文化缺乏科學的分析,往往有悖于實事求是的準則,并且不可避免地帶來消極的作用。但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歷史功績,無疑是不可磨滅的。它開啟了國人的心智,使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旗幟在中華大地高高飄揚,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新文化運動是一場劃時代的偉大啟蒙運動一一是對它的確切的、科學的評價。13.2017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6周年,據此回答以下問題。材料一:(1)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回答圖1,圖2所反映的歷史信息,并分析圖1與圖2反映的內容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2)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道路的探索中有過失誤,走過彎路,但中共始終能直面錯誤、自我糾錯,從而戰勝挫折。請列舉相關史實各一例對此觀點加以說明。【答案】(1)圖1反映了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人們有了新的覺醒,馬克思主義逐漸吸引越來越多的進步青年,新文化運動在五四運動以后主要以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主;圖2反映了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聯系: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2)參考一:失誤:1931年到1935年,支配中共中央長達4年的“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長征初期的重大挫折。自我糾正:1935年,遵義會議批判了博古、李德在軍事上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軍事上的正確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常委。此次會議后,紅軍取得一系列勝利,本次會議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參考二:失誤: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因以城市為中心而敵強我弱。自我糾正: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率部轉戰井岡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參考三:失誤:右傾錯誤加速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完全破裂。自我糾正:1927年8月7日召開漢口會議,會議確立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中國革命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歷史性轉變。【考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解讀歷史圖表的能力。從圖一中可看出:1919-1921年《每周評論》和《新青年》中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大幅增長,馬克思主義成為當時中國思想界的一股強大思潮;聯系所學知識,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在五四運動中,涌現出陳獨秀、李大釗等一批積極探求救國救民真理的先進知識子,他們介紹、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為進步思想界的主流。圖二“中共一大會址”反映的信息是中共一大的召開,根據所學知識,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故答案為:圖1反映了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人們有了新的覺醒,馬克思主義逐漸吸引越來越多的進步青年,新文化運動在五四運動以后主要以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主;圖2反映了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聯系: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2)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失誤:1931年到1935年,支配中共中央長達4年的“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長征初期的重大挫折。自我糾正:1935年,遵義會議批判了博古、李德在軍事上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軍事上的正確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常委。此次會議后,紅軍取得一系列勝利,本次會議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失誤: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因以城市為中心而敵強我弱。自我糾正: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率部轉戰井岡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失誤:右傾錯誤加速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完全破裂。自我糾正:1927年8月7日召開漢口會議,會議確立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中國革命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歷史性轉變。【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適中,以“中國共產黨成立96周年”這一時政熱點為切入點,考查中國共產黨的相關知識。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教版(新課程標準)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第二單元第四課《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2017九上·瑞安期末)1919年6月《新聞報》載:“此次滬(上海)上風潮始由學生罷課,繼由商人罷市,近日將有勞動工人同盟罷工。初因青島外交……后即以釋放京師被捕學生,并罷斥曹汝霖等三人為要求條件。”上述新聞中透露該風潮的信息有( )①已擴展到上海 ②爆發的導火線 ③學生是運動的先鋒 ④運動具有反帝愛國性質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17九上·樂清期中)1920年秋開始,全國各地學校一二年級的國文都改成了白話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章(文言文)課文一律廢止。與之相關的事件是( )A.新文化運動B.辛亥革命C.戊戌變法 五四運動3.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理念,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的紹興鄉賢是( )A.周恩來 B.魯迅 C.秋瑾 D.蔡元培4.(2017九上·瑞安期末)“這是一群激情蕩漾的文人,這是一所海納百川的學校,正是這群人和這所學校,在20世紀初的中國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瀾。”這次“思想解放的狂瀾”是指( )A.洋務運動 B.維新變法 C.新文化運動 D.北伐戰爭5.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的會議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國民黨一大 D.遵義會議6.(2017九上·樂清期中)學習歷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來重建歷史場景。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國,可能看到的情形有( )①有人在閱讀《新青年》 ②青年學生熱議巴黎和會③報紙上刊登倡導婚姻自由的進步文章 ④聽到打土豪分田地的歌謠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7.2017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6周年紀念日。某班同學要設計“中國共產黨成立背景”的主題黑板報,下列作為板報內容不恰當的是( )A.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 B.十月革命的影響C.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發展壯大 D.國民黨一大召開8.(2017九上·臺州期中)1919年6月,上海一商店貼出標語:“忍痛停業,冀救學生。不除國賊,誓不開市。”這一標語聲援的是哪一運動( )A.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9.“五四運動是個分水嶺,從此軍閥要過時,國會的花要謝,從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幕府以來的士,從袁世凱訓練下來的兵,都要讓給新的知識分子與北伐革命軍了。”這表明五四運動( )A.改變了國家性質 B.社會領導力量發生了變化C.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D.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0.(2017九上·嘉興期中)“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泛舟語從容。濟南名士知多少,君與恩銘不老松(注:君指王盡美)。”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寫的一首詩。詩中“南湖泛舟”有可能是在( )A.商討黨的綱領和工作計劃 B.躲避國內敵對勢力的屠殺C.謀劃建立南湖革命根據地 D.紀念中國共產黨周年誕辰二、材料分析題11.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胡適說,北大是因為三個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陳獨秀,三是小兔子胡適本人(三人年有長幼,但都屬兔)。——洪向華主編《復興之路》材料二:它不僅是近代中國政治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并且推動了近代新文化運動更加深入地健康發展,其具體體現是這次運動大大加速了來自俄國的新思潮在中國的傳播,從而給新文化運動注入了新的、更為強大、更加科學的思想活力。——摘自馮天瑜、何曉明、周積明《中華文化史》材料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現在正通過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引領中國人民走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1)根據所學知識推斷,材料一中的“三個兔子”在北大因領導了一場什么運動而聞名?該運動對中國社會有何深遠影響?(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依據該材料指出“新的、更為強大、更加科學的思想活力”是什么?(3)請列舉20世紀二十年代的史實兩個,印證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倡導新文化的人們對中西文化存在著明顯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問題視作是非的問題,甚至全盤否定中國固有的文化傳統,在重新審視舊傳統舊觀念時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們代表了那個時候最進步的認識。——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觀園中,諸子百家熠熠生輝,儒道釋和諧共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渾然一體.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學上有大真,在倫理上有大善,在藝術上有大美。——《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力量》(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及局限性。(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舉例說明如何正確看待中國傳統文化。13.2017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6周年,據此回答以下問題。材料一:(1)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回答圖1,圖2所反映的歷史信息,并分析圖1與圖2反映的內容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2)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道路的探索中有過失誤,走過彎路,但中共始終能直面錯誤、自我糾錯,從而戰勝挫折。請列舉相關史實各一例對此觀點加以說明。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考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題干新聞中的“此次滬(上海)上風潮……”可見五四運動已擴展到上海,①已擴展到上海,符合題意。題干新聞中的“初因青島外交……后” 可見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②爆發的導火線,符合題意。題干新聞中的“……始由學生罷課……”可見學生是五四運動的先鋒,③學生是運動的先鋒,符合題意。④運動具有反帝愛國性質雖然表述正確,但材料中沒有體現,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及學生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2.【答案】A【考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倡導白話文代替文言文,進行文學革命的運動是新文化運動。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一般,主要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相關知識的掌握。3.【答案】D【考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蔡元培的識記能力。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時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為新文化、,新思想的傳播開拓道路,并實行民主管理和教授治校,提倡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些革新思想與措施不僅推動了北京大學使之成為當時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與中心,而且對我國近代教育產生深遠影響。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蔡元培的識記能力。4.【答案】C【考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915年陳獨秀等領導的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A項洋務運動發生在19世紀60——90年代,與題干中的“20世紀初”不符,同時也不是思想解放運動,不符合題意。B項維新變法發生在1898年,與題干中的“20世紀初”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新文化運動,符合題意。D項北伐戰爭不是思想解放運動,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5.【答案】B【考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中共二大的主要內容。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二大分析了國際形勢和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闡明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動力和對象,確立了黨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二大的主要內容。6.【答案】B【考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新青年》創辦于1915年,因此①可能;巴黎和會召開于1919年,因此②不可能;倡導婚姻自由發生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③可能;打土豪分田地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④不可能。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7.【答案】D【考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背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無產階級的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組織基礎;ABC符合題意;國民黨一大在1924年召開的,標志著國共合作的建立,不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背景。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背景。8.【答案】D【考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材料中“1919年”、“不除國賊,誓不開市”提示了該運動的時間和表現(商人罷市),故答案選D。其余選項中的時間都與這兩個信息不符合,故不選。【點評】知道五四運動的時間和經過。9.【答案】B【考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回憶、再現所學知識,比較、分析,并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五四運動時期,國家政權仍然掌握在北洋軍閥手中,仍是封建性質,故A項錯誤;根據材料中“從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幕府以來的士,從袁世凱訓練下來的新兵,都要讓給新的知識分子與北伐革命軍了”說明五四運動后知識分子和北伐革命軍成為社會的主要領導力量,即社會主導力量發生了變化,故B項正確;五四運動并沒有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故C項錯誤;D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回憶、再現所學知識,比較、分析,并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10.【答案】A【考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中共一大,由關鍵詞“1961、四十年前會上逢、恩銘、王盡美”可知,詩歌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由于敵人的破壞,中共一大最后一在是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舉行的,因此詩中“南湖泛舟”有可能是在商討黨的綱領和工作計劃。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史料能力。11.【答案】(1)新文化運動。影響:新文化運動,讓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②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2)五四運動。加速、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3)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創建了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等。【考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陳獨秀、胡適等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故答案為:新文化運動。影響:新文化運動,讓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2)本題考查五四運動及學生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依據材料中的“是近代中國政治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聯系所學知識,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根據“推動了近代新文化運動更加深入健康發展……給新文化運動注入了新的、更加強大、更加科學的思想活力。”可判斷“新的、更為強大、更加科學的思想活力”指馬克思主義。故答案為:五四運動。加速、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3)本題考查學生的歸納綜合能力。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領導的南昌起義是中共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成為中共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1927年,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秋收起義,并向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工農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唯一正確的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故答案為: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創建了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等相關知識。12.【答案】(1)內容: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局限性:對東西文化存在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2)中國傳統文化有許多優秀的成分,如崇尚愛國、仁愛、誠信、正義、孝道、和諧等應繼承學習;傳統文化中的封建禮教等要進行否定。總之對中國傳統文化,不能采取極端的態度,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考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及局限性。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有: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把斗爭的鋒芒指向維護封建制度的孔教。新文化運動由于歷史的原因,不可避免帶有一定的局限性,這次運動的發起者們徹底的批判了孔孟思想,把孔孟思想一棒子打死了。沒有認識到孔孟思想的優點,否認了事物兩面性,對東西文化存在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故答案為:內容: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局限性:對東西文化存在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2)本題考查正確看待中國傳統文化及學生的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她是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對于中國傳統文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故答案為:中國傳統文化有許多優秀的成分,如崇尚愛國、仁愛、誠信、正義、孝道、和諧等應繼承學習;傳統文化中的封建禮教等要進行否定。總之對中國傳統文化,不能采取極端的態度,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新文化運動有其歷史的局限,對傳統文化缺乏科學的分析,往往有悖于實事求是的準則,并且不可避免地帶來消極的作用。但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歷史功績,無疑是不可磨滅的。它開啟了國人的心智,使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旗幟在中華大地高高飄揚,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新文化運動是一場劃時代的偉大啟蒙運動一一是對它的確切的、科學的評價。13.【答案】(1)圖1反映了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人們有了新的覺醒,馬克思主義逐漸吸引越來越多的進步青年,新文化運動在五四運動以后主要以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主;圖2反映了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聯系: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2)參考一:失誤:1931年到1935年,支配中共中央長達4年的“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長征初期的重大挫折。自我糾正:1935年,遵義會議批判了博古、李德在軍事上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軍事上的正確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常委。此次會議后,紅軍取得一系列勝利,本次會議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參考二:失誤: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因以城市為中心而敵強我弱。自我糾正: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率部轉戰井岡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參考三:失誤:右傾錯誤加速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完全破裂。自我糾正:1927年8月7日召開漢口會議,會議確立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中國革命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歷史性轉變。【考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解讀歷史圖表的能力。從圖一中可看出:1919-1921年《每周評論》和《新青年》中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大幅增長,馬克思主義成為當時中國思想界的一股強大思潮;聯系所學知識,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在五四運動中,涌現出陳獨秀、李大釗等一批積極探求救國救民真理的先進知識子,他們介紹、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為進步思想界的主流。圖二“中共一大會址”反映的信息是中共一大的召開,根據所學知識,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故答案為:圖1反映了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人們有了新的覺醒,馬克思主義逐漸吸引越來越多的進步青年,新文化運動在五四運動以后主要以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主;圖2反映了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聯系: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2)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失誤:1931年到1935年,支配中共中央長達4年的“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長征初期的重大挫折。自我糾正:1935年,遵義會議批判了博古、李德在軍事上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軍事上的正確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常委。此次會議后,紅軍取得一系列勝利,本次會議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失誤: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因以城市為中心而敵強我弱。自我糾正: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率部轉戰井岡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失誤:右傾錯誤加速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完全破裂。自我糾正:1927年8月7日召開漢口會議,會議確立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中國革命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歷史性轉變。【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適中,以“中國共產黨成立96周年”這一時政熱點為切入點,考查中國共產黨的相關知識。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新課程標準)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第二單元第四課《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人教版(新課程標準)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第二單元第四課《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