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八單元 第一課 民族危機與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在日本20世紀30年代侵略中國之前,所發動的侵華活動有( )①發動甲午中日戰爭②參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③與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④割占香港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日本侵華的相關內容。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割占香港島。不是日本侵華表現,故答案選A。【點評】知道日本侵華的表現。2.在中國,有這樣一座城市,它因為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因為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這里屠殺30多萬中國軍民的罪行而飲恨。它是( ) A.北京 B.上海 C.廣州 D.南京【答案】D【知識點】鴉片戰爭;日軍罪行【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鴉片戰爭和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根據所學,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南京條約》;三十萬中國軍民被日軍屠殺也發生在南京。故答案選D。【點評】知道《南京條約》 和南京大屠殺的地點都在南京。3.晚清北京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西太后,真不賴,腿兒長,跑得快,長安一住把國賣,賠錢數不清,割地好大塊”這歌謠反映當時( )①清政府腐敗無能及帝國主義瘋狂侵略的社會現實②八國聯軍侵華攻陷北京后西太后逃亡的歷史事實③中國抗擊八國聯軍侵華失敗慈禧太后沒有責任④八國聯軍侵華后《辛丑條約》簽訂的嚴重影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八國聯軍侵華的相關知識。慈禧太后作為歷史反面人物,在抗擊外來侵略中表現出來軟弱無能,是中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淵起著重要的作用。第③選項的判斷是錯誤的。其余選項符合史實,其余選項都符合史實,故正確答案為B【點評】知道慈禧太后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4.下列不屬于《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共同點的是( ) A.都極大地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利益B.都有列強割占中國領土的內容C.都有巨額賠款D.都是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相關內容。《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共同點的是都極大的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利益,都有巨額賠款,都是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沒有割地的內容,故選B。【點評】知道《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的異同點。5.在《庚子西狩叢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庚子(1900年)之役,國家以亂民肇釁,外國連衡而入京師,兩宮微服出狩(帝王蒙難出奔的諱辭)……”。這段文字敘述的是 ( ) A.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太后、皇帝被迫外逃B.英法聯軍進逼北京,清朝皇帝聞訊出逃C.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太后、皇帝倉皇出逃D.義和團攻占南京,清朝皇帝被迫外逃 【答案】C【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八國聯軍侵華的相關內容。題干里的“1900年、兩宮微服出狩”告訴我們,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1900年6月,八國聯軍進犯中國,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帶領光緒帝倉皇出逃,故選C。A,D選項與史實不符,B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的史實。【點評】知道八國聯軍侵華的相關史實。6.義和團運動和太平天國運動的相同之處是 ( ) A.都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了B.都建立起了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C.都明確提出了可行的政治綱領D.都建立起一支有組織強大的軍隊【答案】A【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義和團運動和太平天國運動兩場農民運動的比較。義和團沒有建立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更缺乏行動綱領和強大嚴密的軍事組織,是失敗原因之一,太平天國雖然有政權、綱領、軍隊,但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最終還是失敗,正確答案是A。【點評】知道義和團運動和太平天國運動的相同點。7.義和團的“扶清滅洋”口號帶有籠統的排外性質,這是指義和團( ) A.沒有正確區別外來侵略的目的和結果B.沒有認清清政府的腐敗和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C.沒有區別開外來侵略和外來的近代文明D.具有反帝斗爭的徹底性和迷信色彩【答案】C【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義和團運動的相關知識。在發展的歷史背景下對“洋”這個含義的理解,既有野蠻侵略的一面,又有工業文明傳播的一面,應該區別對待。才符合辯證發展的歷 史觀。本題題干是側重于排外。正確答案是C【點評】知道義和團運動進步性和局限性。8.中國近代史上列強發動的改變了中國社會性質的戰爭是(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鴉片戰爭相關知識。該題要求學生理解、掌握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性質造成的巨大影響。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正確答案為A。【點評】理解鴉片戰爭相關影響。9.《南京條約》的簽訂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嚴重影響是()①破壞了中國領土與主權的完整;②封建經濟消亡;③使中國逐漸成為外國資本主義的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④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南京條約》的相關知識,通過所學知識,我們知道:鴉片戰爭后簽訂的《南京條約》,損壞了中國的領土與主權完整,封建經濟遭到沖擊而不是消亡,故②錯誤,所以答案是C。【點評】知道《南京條約》的影響。10.中英《南京條約》規定:“在中國的進出口貿易中,應納進出口貨物、餉費,均宜秉公議定則例。”這一條款即指( )A.五口通商 B.開設工廠C.招募華工出國 D.協定關稅【答案】D【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南京條約》的相關知識。只要抓住關鍵詞“進出口貿易”“餉費”“均宜秉公議定”,便可得知是“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關稅稅率必須和英國協商”,所以正確答案為D。其余選項都不符合題意。【點評】知道《南京條約》的內容。11.你知道在中英《南京條約》中,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由北而南依次是( )①廣州②廈門③福州④寧波⑤上海⑥南京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⑥⑤④③② D.①②③④⑥【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鴉片戰爭中《南京條約》相關內容。該題不僅要求學生識記五個通商口岸的名稱,而且要求學生利用地理方位進行記憶。正確答案為B。【點評】掌握鴉片戰爭中《南京條約》具體內容12.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 ) A.《馬關條約》 B.《天津條約》C.《南京條約》 D.《辛丑條約》【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鴉片戰爭相關知識。該題要求學生識記和理解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南京條約》,以它為始,中國在隨后的屈辱歲月中,被迫簽訂了ABD等不平等條約。正確答案為C。【點評】課標要求為“列舉實例,綜合多種因素,認識清末中國面臨空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屬于理解層次,13.鴉片戰爭最終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分析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的委曲求全B.軍事指揮出現失誤C.戰爭準備很不充分D.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答案】D【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 關于鴉片戰爭的原因,ABC均是 中國失敗的具體原因,但歸根到底,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才是中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故而正確答案為D。【點評】知道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根本原因。14.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 )A.保護鴉片貿易 B.割占中國領土C.打開中國市場 D.爭取外交平等【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 此題主要考察鴉片戰爭相關知識。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后,急需打開海外市場,而中國地大人多卻又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于是,英國處心積慮地通過各種手段想要打開中國市場,“鴉片走私”為它找到了突破口。所以,A項保護鴉片貿易,只是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一個借口,不是根本原因,B項割占中國領土并不是它的目的,D項爭取外交平等與題意完全不符合。正確答案為C。【點評】掌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15.鴉片戰爭期間,在虎門英勇抗敵,最后戰死在炮臺上的是( ) A.林則徐 B.鄭和 C.關天培 D.鄭成功【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鴉片戰爭相關知識。課標要求為“講述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列強侵略的故事”,屬于識記層次,該題要求學生對關天培在虎門英勇抗敵進而戰死在炮臺上有一定了解。正確答案為C。【點評】知道鴉片戰爭相關知識。16.帝國主義的炮聲驚醒了古老中華帝國的美夢,中華民族的屈辱歷史開始了。標志著中國近代史開端的歷史事件是( )A.五四運動 B.鴉片戰爭C.辛亥革命 D.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鴉片戰爭的影響。該題要求學生識記和理解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華民族屈辱歷史的開始。正確答案為B。【點評】理解鴉片戰爭的影響。17.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它的基座有八塊浮雕,分別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八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右圖是其中的一塊,它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 A.虎門銷煙 B.鴉片戰爭 C.五四運動 D.辛亥革命【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講述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列強侵略的故事”,屬于識記、理解層次。該題要求學生對“虎門銷煙”事件本身有一定的了解,還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知識面,能看懂浮雕當中的內容,正確答案為A。【點評】知道鴉片戰爭相關史實。18.19世紀末,在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提出“門戶開放”政策的國家是( )A.俄國 B.日本 C.美國 D.德國【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的情況,屬于識記題,較為簡單。學生只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門戶開放“的政策是美國提出來的,正確答案為C。【點評】了解“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的相關情況。19.列強侵華,國人慨嘆:“天涯何處是神州?”此句最有可能描述的時期是( )A.鴉片戰爭時期 B.八國聯軍侵華時期 C.中日甲午戰爭時期 D.列強瓜分中國時期【答案】D【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瓜分中國狂潮”知識點。屬于理解層次。解題的關鍵是要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中的“天涯何處是神州”關鍵信息,描述當時中國被瓜分殆盡的概況,故答案為D。【點評】掌握“瓜分中國狂潮”相關知識點。20.19世紀末,西方列強在中國掀起瓜分狂潮,紛紛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開創這一先例的國家是( )A.英國 B.法國 C.俄國 D.德國【答案】D【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了解情況。學生須對所學知識有一定的記憶,屬識記層次。較為簡單,最先開創這一先例的國家的是德國,故正確答案為D【點評】知道“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相關情況。二、問答題21.讀圖并回答問題:(1)圖一的內容是出自鴉片戰爭后簽訂的什么條約?該條約對中國社會產生了什么重要影響?(2)圖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此事件對中國歷史發展有何重要意義?(3)圖一、圖二所反映的史實,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答案】(1)中英《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香港回歸祖國;洗雪了中國百年國恥,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3)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是硬道理,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言之成理即可)【知識點】鴉片戰爭;香港和澳門回歸【解析】【分析】本題考查香港從被割讓到回歸祖國的歷史過程,并理解發展強大對國家的意義。課標要求“列舉實例,綜合多種 因素,認識清末中國面臨空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屬于識記、理解層次,此題要求學生能從香港的變化,看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大的重要性。而且,此題最大 的特色是以圖說史,更形象,更直觀。需要學生綜合把握時間跨度大的事件的前后聯系。圖一是割讓香港的是中英《南京條約》;英《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圖二是香港回歸祖國;洗雪了中國百年國恥,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點評】掌握香港從被割讓到回歸祖國的歷史過程,并理解發展強大對國家的意義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當鴉片未盛行之時,吸食者不過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材料二:“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1)兩則材料共同出自誰的話 結合材料一,說說他認為鴉片有哪些危害?(2)請看材料二,他為“國家生死”進行了哪些斗爭?(3)你怎樣評價他? 【答案】(1)林則徐。對個人而言,損害健康;對國家而言,損失兵力和錢財。(2)①上書給皇帝,要求嚴禁鴉片;②到廣州查禁鴉片;③組織虎門銷煙;④加強海防。(3)維護了中華民族的民族尊嚴,開眼看世界,是民族英雄。【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本題掌握林則徐禁煙的相關史實,并能對了林則徐進行正確的評價。課標要求為“講述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列強侵略的故事”“恰當說明歷史人物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屬于識記、理解、感受層次。本題要求學生對課文中林則徐的原話能基本讀懂,熟悉林則徐為國家所做的貢獻,正確評價林則徐。兩者材料均出自林則徐,他為禁煙所做的事情有①上書給皇帝,要求嚴禁鴉片;②到廣州查禁鴉片;③組織虎門銷煙;④加強海防。對林則徐的評價是維護了中華民族的民族尊嚴,開眼看世界,是民族英雄。【點評】本題掌握林則徐禁煙的相關史實,并能對了林則徐進行正確的評價。23.閱讀《七子之歌·香港》,回答問題:我好比鳳閣階前守夜的黃豹,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母親!我要回來,母親!——聞一多《七子之歌·香港》(1)詩中的“我”“母親”“海獅”各指什么?(2)鴉片戰爭時期,英國在香港地區有哪些舉動?(3)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香港、中國、英國(2)1841年,英軍強占香港島;1842年《南京條約》中割香港島給英國。(3)該詩表達了作者國土淪喪的切膚之痛和強烈的愛國情感。【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第一次鴉片戰爭后割讓香港的相關歷史知識。課標要求為“列舉實例,綜合多種因素,認識清末中國面臨空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屬于識記、理解層次,該題通過閱讀《七子之歌》,以香港島為切入口,認識當時中國面臨的民族危機,表達了作者真切的愛國情感。【點評】本題掌握第一次鴉片戰爭后割讓香港的相關歷史知識三、材料分析題24.“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請回答:(1)條約的名稱是什么?(2)中國于何時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3)開放五處通商口岸給中國社會造成了什么影響?(4)20世紀80年代,中國政府在我國南方和沿海地區開放了一系列港口城市,這與本材料中開放的口岸有何區別?【答案】(1)中英《南京條約》。(2)1997年7月1日。(3)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列強的勢力侵入到中國沿海地區,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品傾銷中國市場,使中國的家庭手工業遭到破壞,小農經濟逐漸破產。(4)近代開放的口岸是通過不平等條約被迫開放,具有強迫性、侵略性。20世紀80年代是為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而開放,具有主動性、主權性,本質是完全不同的。【知識點】經濟特區;香港回歸;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解析】【分析】本題主要涉及鴉片戰爭的相關史實,《南京條約》、近代開放和現代開放的區別。【點評】考查《南京條約》的相關內容25.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842年,當英軍抵達南京江面時.道光帝“念江南數百萬生靈.一經開仗,安危難保,既經該大臣等權宜應允。朕亦只可以民命為重”。材料二:清政府參加《南京條約》談判的全權代表耆英上奏道光皇帝說:“該夷船堅炮猛.初尚得之傳聞,今既親上其船,目睹其炮.益知非兵力所制伏。”道光帝表示首肯。請完成:(1)結合教材和材料一的內容判斷.當英軍于1842年到達南京江面時,道光皇帝對鴉片戰爭的態度如何 他萌生這一想法有什么原因?他持這一想法的借口又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分析,英國侵略者為什么要清政府的和談代表到他的軍艦上去談判?這一做法最終達到怎樣的效果?(3)根據所學知識和上述材料,你對清政府與英國侵略者簽訂不平等條約有何感想?【答案】(1)態度:停戰求和。原因:清軍在戰斗中節節失利,無法阻擋英軍的進攻。借口:保護老百姓免受戰火的侵擾。(2)目的:向清政府代表炫耀武力,迫使清政府心悅誠服地向他求和。效果:事實證明英國的險惡用心得逞了,從耆英上奏給道光帝的話中即可看出(3)清政府腐敗無能度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不平條約;同時,清朝上下又愚昧無知,在英國的)船利炮奏前完全喪失了斗志。【知識點】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解析】【分析】中國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鴉片戰爭中,中國連連戰敗,清政府賣國求榮,同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點評】考查鴉片戰爭的相關史實。1 / 1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八單元 第一課 民族危機與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在日本20世紀30年代侵略中國之前,所發動的侵華活動有( )①發動甲午中日戰爭②參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③與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④割占香港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在中國,有這樣一座城市,它因為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因為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這里屠殺30多萬中國軍民的罪行而飲恨。它是( ) A.北京 B.上海 C.廣州 D.南京3.晚清北京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西太后,真不賴,腿兒長,跑得快,長安一住把國賣,賠錢數不清,割地好大塊”這歌謠反映當時( )①清政府腐敗無能及帝國主義瘋狂侵略的社會現實②八國聯軍侵華攻陷北京后西太后逃亡的歷史事實③中國抗擊八國聯軍侵華失敗慈禧太后沒有責任④八國聯軍侵華后《辛丑條約》簽訂的嚴重影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下列不屬于《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共同點的是( ) A.都極大地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利益B.都有列強割占中國領土的內容C.都有巨額賠款D.都是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5.在《庚子西狩叢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庚子(1900年)之役,國家以亂民肇釁,外國連衡而入京師,兩宮微服出狩(帝王蒙難出奔的諱辭)……”。這段文字敘述的是 ( ) A.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太后、皇帝被迫外逃B.英法聯軍進逼北京,清朝皇帝聞訊出逃C.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太后、皇帝倉皇出逃D.義和團攻占南京,清朝皇帝被迫外逃 6.義和團運動和太平天國運動的相同之處是 ( ) A.都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了B.都建立起了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C.都明確提出了可行的政治綱領D.都建立起一支有組織強大的軍隊7.義和團的“扶清滅洋”口號帶有籠統的排外性質,這是指義和團( ) A.沒有正確區別外來侵略的目的和結果B.沒有認清清政府的腐敗和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C.沒有區別開外來侵略和外來的近代文明D.具有反帝斗爭的徹底性和迷信色彩8.中國近代史上列強發動的改變了中國社會性質的戰爭是(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9.《南京條約》的簽訂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嚴重影響是()①破壞了中國領土與主權的完整;②封建經濟消亡;③使中國逐漸成為外國資本主義的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④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中英《南京條約》規定:“在中國的進出口貿易中,應納進出口貨物、餉費,均宜秉公議定則例。”這一條款即指( )A.五口通商 B.開設工廠C.招募華工出國 D.協定關稅11.你知道在中英《南京條約》中,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由北而南依次是( )①廣州②廈門③福州④寧波⑤上海⑥南京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⑥⑤④③② D.①②③④⑥12.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 ) A.《馬關條約》 B.《天津條約》C.《南京條約》 D.《辛丑條約》13.鴉片戰爭最終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分析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的委曲求全B.軍事指揮出現失誤C.戰爭準備很不充分D.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14.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 )A.保護鴉片貿易 B.割占中國領土C.打開中國市場 D.爭取外交平等15.鴉片戰爭期間,在虎門英勇抗敵,最后戰死在炮臺上的是( ) A.林則徐 B.鄭和 C.關天培 D.鄭成功16.帝國主義的炮聲驚醒了古老中華帝國的美夢,中華民族的屈辱歷史開始了。標志著中國近代史開端的歷史事件是( )A.五四運動 B.鴉片戰爭C.辛亥革命 D.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7.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它的基座有八塊浮雕,分別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八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右圖是其中的一塊,它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 A.虎門銷煙 B.鴉片戰爭 C.五四運動 D.辛亥革命18.19世紀末,在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提出“門戶開放”政策的國家是( )A.俄國 B.日本 C.美國 D.德國19.列強侵華,國人慨嘆:“天涯何處是神州?”此句最有可能描述的時期是( )A.鴉片戰爭時期 B.八國聯軍侵華時期 C.中日甲午戰爭時期 D.列強瓜分中國時期20.19世紀末,西方列強在中國掀起瓜分狂潮,紛紛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開創這一先例的國家是( )A.英國 B.法國 C.俄國 D.德國二、問答題21.讀圖并回答問題:(1)圖一的內容是出自鴉片戰爭后簽訂的什么條約?該條約對中國社會產生了什么重要影響?(2)圖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此事件對中國歷史發展有何重要意義?(3)圖一、圖二所反映的史實,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當鴉片未盛行之時,吸食者不過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材料二:“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1)兩則材料共同出自誰的話 結合材料一,說說他認為鴉片有哪些危害?(2)請看材料二,他為“國家生死”進行了哪些斗爭?(3)你怎樣評價他? 23.閱讀《七子之歌·香港》,回答問題:我好比鳳閣階前守夜的黃豹,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母親!我要回來,母親!——聞一多《七子之歌·香港》(1)詩中的“我”“母親”“海獅”各指什么?(2)鴉片戰爭時期,英國在香港地區有哪些舉動?(3)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材料分析題24.“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請回答:(1)條約的名稱是什么?(2)中國于何時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3)開放五處通商口岸給中國社會造成了什么影響?(4)20世紀80年代,中國政府在我國南方和沿海地區開放了一系列港口城市,這與本材料中開放的口岸有何區別?25.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842年,當英軍抵達南京江面時.道光帝“念江南數百萬生靈.一經開仗,安危難保,既經該大臣等權宜應允。朕亦只可以民命為重”。材料二:清政府參加《南京條約》談判的全權代表耆英上奏道光皇帝說:“該夷船堅炮猛.初尚得之傳聞,今既親上其船,目睹其炮.益知非兵力所制伏。”道光帝表示首肯。請完成:(1)結合教材和材料一的內容判斷.當英軍于1842年到達南京江面時,道光皇帝對鴉片戰爭的態度如何 他萌生這一想法有什么原因?他持這一想法的借口又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分析,英國侵略者為什么要清政府的和談代表到他的軍艦上去談判?這一做法最終達到怎樣的效果?(3)根據所學知識和上述材料,你對清政府與英國侵略者簽訂不平等條約有何感想?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日本侵華的相關內容。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割占香港島。不是日本侵華表現,故答案選A。【點評】知道日本侵華的表現。2.【答案】D【知識點】鴉片戰爭;日軍罪行【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鴉片戰爭和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根據所學,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南京條約》;三十萬中國軍民被日軍屠殺也發生在南京。故答案選D。【點評】知道《南京條約》 和南京大屠殺的地點都在南京。3.【答案】B【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八國聯軍侵華的相關知識。慈禧太后作為歷史反面人物,在抗擊外來侵略中表現出來軟弱無能,是中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淵起著重要的作用。第③選項的判斷是錯誤的。其余選項符合史實,其余選項都符合史實,故正確答案為B【點評】知道慈禧太后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4.【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相關內容。《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共同點的是都極大的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利益,都有巨額賠款,都是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沒有割地的內容,故選B。【點評】知道《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的異同點。5.【答案】C【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八國聯軍侵華的相關內容。題干里的“1900年、兩宮微服出狩”告訴我們,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1900年6月,八國聯軍進犯中國,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帶領光緒帝倉皇出逃,故選C。A,D選項與史實不符,B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的史實。【點評】知道八國聯軍侵華的相關史實。6.【答案】A【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義和團運動和太平天國運動兩場農民運動的比較。義和團沒有建立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更缺乏行動綱領和強大嚴密的軍事組織,是失敗原因之一,太平天國雖然有政權、綱領、軍隊,但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最終還是失敗,正確答案是A。【點評】知道義和團運動和太平天國運動的相同點。7.【答案】C【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義和團運動的相關知識。在發展的歷史背景下對“洋”這個含義的理解,既有野蠻侵略的一面,又有工業文明傳播的一面,應該區別對待。才符合辯證發展的歷 史觀。本題題干是側重于排外。正確答案是C【點評】知道義和團運動進步性和局限性。8.【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鴉片戰爭相關知識。該題要求學生理解、掌握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性質造成的巨大影響。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正確答案為A。【點評】理解鴉片戰爭相關影響。9.【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南京條約》的相關知識,通過所學知識,我們知道:鴉片戰爭后簽訂的《南京條約》,損壞了中國的領土與主權完整,封建經濟遭到沖擊而不是消亡,故②錯誤,所以答案是C。【點評】知道《南京條約》的影響。10.【答案】D【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南京條約》的相關知識。只要抓住關鍵詞“進出口貿易”“餉費”“均宜秉公議定”,便可得知是“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關稅稅率必須和英國協商”,所以正確答案為D。其余選項都不符合題意。【點評】知道《南京條約》的內容。11.【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鴉片戰爭中《南京條約》相關內容。該題不僅要求學生識記五個通商口岸的名稱,而且要求學生利用地理方位進行記憶。正確答案為B。【點評】掌握鴉片戰爭中《南京條約》具體內容12.【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鴉片戰爭相關知識。該題要求學生識記和理解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南京條約》,以它為始,中國在隨后的屈辱歲月中,被迫簽訂了ABD等不平等條約。正確答案為C。【點評】課標要求為“列舉實例,綜合多種因素,認識清末中國面臨空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屬于理解層次,13.【答案】D【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 關于鴉片戰爭的原因,ABC均是 中國失敗的具體原因,但歸根到底,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才是中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故而正確答案為D。【點評】知道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根本原因。14.【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 此題主要考察鴉片戰爭相關知識。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后,急需打開海外市場,而中國地大人多卻又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于是,英國處心積慮地通過各種手段想要打開中國市場,“鴉片走私”為它找到了突破口。所以,A項保護鴉片貿易,只是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一個借口,不是根本原因,B項割占中國領土并不是它的目的,D項爭取外交平等與題意完全不符合。正確答案為C。【點評】掌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15.【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鴉片戰爭相關知識。課標要求為“講述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列強侵略的故事”,屬于識記層次,該題要求學生對關天培在虎門英勇抗敵進而戰死在炮臺上有一定了解。正確答案為C。【點評】知道鴉片戰爭相關知識。16.【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鴉片戰爭的影響。該題要求學生識記和理解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華民族屈辱歷史的開始。正確答案為B。【點評】理解鴉片戰爭的影響。17.【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講述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列強侵略的故事”,屬于識記、理解層次。該題要求學生對“虎門銷煙”事件本身有一定的了解,還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知識面,能看懂浮雕當中的內容,正確答案為A。【點評】知道鴉片戰爭相關史實。18.【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的情況,屬于識記題,較為簡單。學生只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門戶開放“的政策是美國提出來的,正確答案為C。【點評】了解“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的相關情況。19.【答案】D【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瓜分中國狂潮”知識點。屬于理解層次。解題的關鍵是要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中的“天涯何處是神州”關鍵信息,描述當時中國被瓜分殆盡的概況,故答案為D。【點評】掌握“瓜分中國狂潮”相關知識點。20.【答案】D【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了解情況。學生須對所學知識有一定的記憶,屬識記層次。較為簡單,最先開創這一先例的國家的是德國,故正確答案為D【點評】知道“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相關情況。21.【答案】(1)中英《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香港回歸祖國;洗雪了中國百年國恥,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3)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是硬道理,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言之成理即可)【知識點】鴉片戰爭;香港和澳門回歸【解析】【分析】本題考查香港從被割讓到回歸祖國的歷史過程,并理解發展強大對國家的意義。課標要求“列舉實例,綜合多種 因素,認識清末中國面臨空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屬于識記、理解層次,此題要求學生能從香港的變化,看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大的重要性。而且,此題最大 的特色是以圖說史,更形象,更直觀。需要學生綜合把握時間跨度大的事件的前后聯系。圖一是割讓香港的是中英《南京條約》;英《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圖二是香港回歸祖國;洗雪了中國百年國恥,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點評】掌握香港從被割讓到回歸祖國的歷史過程,并理解發展強大對國家的意義22.【答案】(1)林則徐。對個人而言,損害健康;對國家而言,損失兵力和錢財。(2)①上書給皇帝,要求嚴禁鴉片;②到廣州查禁鴉片;③組織虎門銷煙;④加強海防。(3)維護了中華民族的民族尊嚴,開眼看世界,是民族英雄。【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本題掌握林則徐禁煙的相關史實,并能對了林則徐進行正確的評價。課標要求為“講述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列強侵略的故事”“恰當說明歷史人物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屬于識記、理解、感受層次。本題要求學生對課文中林則徐的原話能基本讀懂,熟悉林則徐為國家所做的貢獻,正確評價林則徐。兩者材料均出自林則徐,他為禁煙所做的事情有①上書給皇帝,要求嚴禁鴉片;②到廣州查禁鴉片;③組織虎門銷煙;④加強海防。對林則徐的評價是維護了中華民族的民族尊嚴,開眼看世界,是民族英雄。【點評】本題掌握林則徐禁煙的相關史實,并能對了林則徐進行正確的評價。23.【答案】(1)香港、中國、英國(2)1841年,英軍強占香港島;1842年《南京條約》中割香港島給英國。(3)該詩表達了作者國土淪喪的切膚之痛和強烈的愛國情感。【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第一次鴉片戰爭后割讓香港的相關歷史知識。課標要求為“列舉實例,綜合多種因素,認識清末中國面臨空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屬于識記、理解層次,該題通過閱讀《七子之歌》,以香港島為切入口,認識當時中國面臨的民族危機,表達了作者真切的愛國情感。【點評】本題掌握第一次鴉片戰爭后割讓香港的相關歷史知識24.【答案】(1)中英《南京條約》。(2)1997年7月1日。(3)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列強的勢力侵入到中國沿海地區,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品傾銷中國市場,使中國的家庭手工業遭到破壞,小農經濟逐漸破產。(4)近代開放的口岸是通過不平等條約被迫開放,具有強迫性、侵略性。20世紀80年代是為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而開放,具有主動性、主權性,本質是完全不同的。【知識點】經濟特區;香港回歸;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解析】【分析】本題主要涉及鴉片戰爭的相關史實,《南京條約》、近代開放和現代開放的區別。【點評】考查《南京條約》的相關內容25.【答案】(1)態度:停戰求和。原因:清軍在戰斗中節節失利,無法阻擋英軍的進攻。借口:保護老百姓免受戰火的侵擾。(2)目的:向清政府代表炫耀武力,迫使清政府心悅誠服地向他求和。效果:事實證明英國的險惡用心得逞了,從耆英上奏給道光帝的話中即可看出(3)清政府腐敗無能度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不平條約;同時,清朝上下又愚昧無知,在英國的)船利炮奏前完全喪失了斗志。【知識點】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解析】【分析】中國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鴉片戰爭中,中國連連戰敗,清政府賣國求榮,同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點評】考查鴉片戰爭的相關史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八單元 第一課 民族危機與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八單元 第一課 民族危機與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