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整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整理

資源簡介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整理
1、四大區域劃分:(見圖)
2、界線:(1)西北地區與其他地區: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2)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秦嶺-淮河一線
(3)青藏地區: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3、秦嶺 ——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①它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②大致相當于我國冬季一月份0℃等溫線;③是我國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的地方;④是我國半濕潤地區和濕潤地區的分界線;⑤是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⑥是溫帶季風和亞熱帶季風的分界線⑦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線
4北方主要城市(見圖) 北京、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石家莊、太原、西安.河南
5.南方主要城市(見圖) 上海 、武漢、南京、廣州、杭州、重慶、成都
自然
差異
氣溫
降水
氣候
植被
河流
南方
1月在00C以上
800毫米以上
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常綠闊葉林
冬季不結冰,汛期長,水量大
北方
1月在00C以下
400—800毫米之間
溫帶季風氣候
落葉闊葉林
冬季結冰,汛期短,水量小
人文
差異
耕地
糧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作物熟制
傳統民居
南方
水田
水稻
油菜
甘蔗
一年兩熟到三熟
屋頂坡度大墻體高
北方
旱地
小麥
花生大豆
甜菜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屋頂坡度小墻體厚
兩類畜牧地區
分布地區
主要畜禽種類
發展的有利條件
西北部的
天然放牧業
(我國四大牧區)
內蒙古
三河馬、三河牛
草原遼闊,牧場寬廣,水草肥美,畜牧業歷史悠久。
新疆
新疆細毛羊、伊犁馬
青海
青海牦牛
西藏
藏綿羊、藏牦牛
運輸方式
運輸
線路
運量
運價
運速
特點
陸路:鐵路
鐵路



速度較快,運量大,運價低,長距離運輸
陸路:公路
公路



機動靈活,速度較快,適應性強,“門對門”,短途
水路:海運
航海線



投資首,運量大,運價低,長距離,時效性不強
水路:河運
內河



航空
航空線



速度快,舒適,安全
管道
管道


運量大運價低損耗少,安全,連續性強,管理方便
(三)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見圖) 西北地區:         ⑴高原,盆地為主,風蝕作用顯著,多沙漠,戈壁;⑵由東向西,植被變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3、灌溉農業為主。
六、北京: 經緯度:北緯40度,東經116度(見圖)
二、地形:山地為主
三、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發展方向:發展耗能小 耗水少污染小的高新技術產業
2溫帶季風氣候
3、金、元、明、清朝和現在的都城。
4、世界人類遺址:周口店古人類遺址、故宮、天壇、頤和園、十三陵、明代長城(見圖)
5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
七、臺灣:
臺灣山地分布著茂密的森林,地形以山地為主,山地海拔高垂直變化明顯,氣候為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較多樹種繁多,森林資源豐富。其中樟樹是臺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1)大量受過教育和培訓的勞工(2)、海島多港口(3)、吸收外資(4))建設出口加工區
城市工業人口分布在西部平原 分布原因:(1)地形平坦(2)人口稠密(3)交通便利(4)開發歷史悠久
美譽:
①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②亞洲天然植物園③森林之海 ④海上米倉(大米) ⑤東方甜島(甘蔗) ⑥水果之鄉(香蕉菠蘿)⑦東南鹽庫
八、港澳 香港 國際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旅游中心
擴展城市用地方式 上天(建高層建筑)下海(填海造陸)
澳門 :博彩旅游業是支柱產業。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九、西北地區及新疆
自然特征:干旱 原因: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加上高山的阻隔,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難以到達,降水稀少氣候干旱。
荒漠綠洲特色景觀。農業以畜牧業為主,在有水的綠洲地區、河流沿岸分布有種植業。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進行灌溉。 在盆地的邊緣山麓地帶出現了許多綠洲
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氣候特點 冬冷夏熱、全年降水稀少)
地形特征:三山夾兩盆(見圖) 2
發展農業的優勢:夏季熱量充足,光照強烈,晝夜溫差大。利于瓜果著色;
由于晝夜溫差大,新疆的瓜果特別甜。
光熱資源充足,降水稀少有比較穩定的灌溉水源,新疆成為我國重要的長絨棉產區。
資源:石油、天然氣 煤炭
西氣東輸:(見圖)
對西部的好處:(1)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2)帶動當地相關行業,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西部經濟的發展,(3)減少因薪材林的砍伐帶來的環境問題。
對東部的好處:緩解了東部能源短缺的問題;天然氣是潔凈能源,改善了東部日益嚴重的環境狀況,減輕了交通壓力。
新疆發展的建議:(1)西氣東輸帶動經濟發展(2)發展綠洲特色農業,葡萄、瓜果加工工業(3)發展立體農業、節水農業(4)利用鄰國多的優勢發展邊境貿易。
十、珠江三角洲 對外開放的前沿 南大門 (見圖)
區位優勢 位于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下游、南臨南海、毗鄰港澳、與東南亞隔海相望、交通便利
人文優勢:著名僑鄉利于吸引外資
政策優勢: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開放區開放體系
外向型經濟 以輕工業為主的的綜合工業基地 外資主要來源于港澳 與香港形成前店后廠的經濟模式 香港提供資金、技術、信息、管理經驗 祖國內地提供 廠房 資源 勞動力 產品主要出口到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
十一、西雙版納有熱帶雨林景觀(望天樹 板狀根獨木成林絞殺植物)、(見圖)
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多樣的民族風情 (孔雀舞、象腳鼓舞 潑水節 竹樓 菠蘿飯竹筒飯)(見圖)
熱帶動物王國
旅游業是西雙版納的支柱產業。
十二、黃河及黃土高原(見圖)
黃河發源于巴顏喀拉山流經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華北平原、注入渤海。黃河上中游水能豐富;下游形成地上河;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土質疏松多垂直裂隙、顆粒易溶于水;2、植被稀少,地表光禿裸露;3、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4、人們開礦、修路、種地使地表疏松。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結果:1、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2、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3、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給河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采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二)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
黃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見圖)
1、成因 黃河流經中游黃土高原,支流眾多。黃土高原土層疏松,植被破壞嚴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匯入黃河;黃河進入下游平原地區,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流速減慢,泥沙沉積,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2、治理:加強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興修水庫,加固下游大堤。
黃河各河段的憂患:上游;草原退化,凌汛。中游,水土流失。下游,地上河、洪澇、斷流、水污染。
十三、長江及長江沿江地帶(見圖)
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經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豐富;中游流經平原地區河道彎曲河湖眾多,易發生洪澇災害。下游江闊水深,航運價值高。長江上中下游旅游之源豐富。因從宜賓以下四季通航航運價值高被稱為”黃金水道”.。
荊江河段地上河的形成: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泥沙沉積、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治理:裁彎取直(湖北省),建立分洪蓄洪區,加固大堤。(見圖)
長江洪水的成因治理
成因:流域廣、降水多、干支流水量大汛期長。植被破壞嚴重導致水土流失、圍湖造田分洪蓄洪能力下降。
三大水源:宜昌以上干支流、漢水、洞庭湖、鄱陽湖水系。(見圖)
洪水的治理:興修水庫、植樹造林種草、平垸行洪、退田還湖、加固大堤。
長江的優越條件:沿江地帶地勢低平,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為主,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溫夏熱,四季分明,降水豐沛,季節分配比較均勻,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沿江地帶河網密布,湖泊星羅棋布,是我國地表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長江上游流經我國地勢的第一級階梯。灘多流急,落差較大,上游發展水電業。
長江中下游地區水域廣闊、湖泊眾多、水利資源豐富,中下游地區發展淡水養殖業。
長江中下游地區河道寬闊、有利于發展航運,江海直達和江海聯運。
實現江海聯運的城市:上海、南京、武漢、重慶
上海是全國重要的鋼鐵基地,(其建立條件:一是靠近市場;二是臨海港,礦石進口運輸便利)
工業基地:以武漢為中心的工業帶是我國鋼鐵、輕紡工業的重要基地。以宜昌、重慶為中心的電力、冶金等工業基地。以攀枝花、六盤水為中心的鋼鐵、煤炭工業基地,是以六盤水豐富的煤炭資源和攀枝花的鐵礦資源發展起來的工業基地。(見圖)
沿江地帶有上海寶山、安徽馬鞍山、湖北武漢、重慶、四川攀枝花等鋼鐵工業基地,構成了“鋼鐵工業走廊”的雛形。沿江地帶有上海、南京、武漢汽車工業基地以及重慶汽車摩托車基地,構成了沿江“汽車工業走廊”的雛形
東西部優勢互補:中上游地區西電東送;長江下游地區向西部提供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實現東西部優勢互補。
生態問題;上游水土流失 中下游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 全流域環境污染(水污染、酸雨)
八年級下冊
第五章中國四大地理區域
1、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南方地區(見圖)
2、劃分的主導因素:青藏地區(地勢地形)
西北地區(季風)
南北方地區(氣候)
3、南北方差異(見圖)
自然差異:氣溫:南方零上,北方零下
降水:南方大于800mm,北方小于800mm
人文差異:糧食:南稻北麥
糖料:南甘北甜
油料:南方油菜,北方花生大豆
4、西北地區:自然特征:干旱
降水:少,且自東向西減少
河流:多內流河
植被:由東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5、青藏地區:自然特征:高寒
6、農業生產:(見圖)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都以畜牧業為主
西北地區:灌溉農業(水源)
青藏地區:河谷農業(熱量)
第六章省級區域
北京
北京的經緯度(40°N,116°E)(見圖)
1、位于暖溫帶,半濕潤區,北方地區 2、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
3、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4、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港澳地區
位于珠江口東西兩側。(見圖)
港:位于東側,靠深圳; 澳:位于西側,靠珠海
2、人多地狹(城市擴展方式——上天下海)
3、第三產業發達
港:最大的轉口貿易伙伴——祖國內地
澳:博彩旅游業
4、與內地合作的原則: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內地優勢:豐富且低廉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
港澳優勢: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經驗
臺灣
1、位置:西隔臺灣海峽和福建省相望。(見圖) 北回歸線穿越中南部(見圖)
2、地形:西部平原,中東部——臺灣山脈(見圖) 最高峰——玉山(見圖) 最大湖泊——日月潭(見圖)
3、美稱:“海上米倉”(水稻);“東方甜島”(甘蔗)
“水果之鄉”(熱帶、亞熱帶水果)
“森林之海”“亞洲天然植物園”(著名樹種——樟樹)
樟腦——世界產量最大
4、工業:出口導向型(進口——加工——出口)
第三產業不斷上升
5、城市:分布于西部平原(見圖)
臺北,新竹(高新技術產業),(見圖) 高雄(見圖)
新疆
1、地形:三山夾兩盆(見圖)
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侖山(見圖)
2、農業:綠洲農業
3、農產品:多種瓜果(甜——晝夜溫差大) (見圖) 新疆的 甜菜、
棉花(夏季炎熱干燥的氣候和穩定的灌溉水源)
4、西氣東輸:新疆輪南——上海(見圖) 對東西部所帶來的好處。(見圖)
珠江三角洲
1、對外開放的有利因素:
地理位置——毗鄰港澳,靠近東南亞, (見圖) 人文因素——僑鄉
2、外向型經濟(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3、與港澳合作模式:前店后廠 (店——港澳; 廠——珠江三角洲)
西雙版納
1、支柱產業:旅游業
2、旅游資源:熱帶雨林(熱帶季風氣候影響下形成)
熱帶動物王國(亞洲象、綠孔雀)(見圖) 少數民族風情(見圖)
黃土高原
1、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
2、黃土高原的范圍: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見圖)
3、地表特征:千溝萬壑(流水侵蝕造成,水土流失嚴重)
形成原因:平地少,斜坡多;降水集中在七、八月份,多暴雨;黃土結構疏松,多孔隙,遇水易坍塌;地表光禿裸露,缺少植被的保護
此外還有人為的影響:表現在人類的開墾,毀林毀草,采礦,修路等活動,使地表疏松,植被破壞等從而引發和加劇水土流失。
4、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旱澇災害
5、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脆弱,注重生態建設。(見圖) 緩坡——建梯田
長江沿江地帶
1、長江沿江地帶東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呈現為一個典型的“帶狀”區域。(見圖)
2、長江沿江地帶的自然條件優越,表現在:
(1)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為主。平原東西排列,各段寬窄不一。
(2)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冬季溫和,四季分明;降水豐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3)資源:①水資源豐富,是我國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②水能資源豐富,尤以上游地區最集中;
(4)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
3、長江沿江地帶以長江干流為橫軸,東連沿海經濟發達地帶,西接西部資源富集地區,構成了“H”型經濟格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見圖)
4、上海:全國最大的港口;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最大的商業中心;重要的金融中心,科技教育中心等。(見圖)
5、長江中下游地區是長江流域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
八年級下冊復習資料
第十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1、地理區域可以劃分為多種類型,有自然區域如長江三角洲、熱帶,經濟區域如工業區、經濟區和行政區域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等。
2、根據各地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3、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界線確定的主導因素是夏季風;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界線是秦嶺——淮河,確定的主導因素是氣候(氣溫和降水);青藏地區和其他三大地區界線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確定的主導因素是地勢地形。
4、南方和北方的自然差異和人文差異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地形
以平原、高原、山地為主
以平原、高原、
盆地、丘陵為主
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間,且集中在7、8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
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
河湖
河流和湖泊較少,流量小
河湖眾多,流量大
植被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農耕
制度
土地利用類型
旱地
水田
主要農作物
小麥、大豆、甜菜
水稻、油菜、甘蔗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或三熟
傳統運輸
方式
陸路運輸為主,多用汽車、馬車
水運,船
傳統民居
屋頂坡度較小,墻體較厚
屋頂坡度較大,墻體高
5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自然差異和人文差異
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
氣候特征
干旱
高寒
地形
高原和盆地
高原
農業分布
灌溉農業(天山山麓、河西走廊、
河套平原、寧夏平原)
河谷農業(藏南谷地、
湟水谷地)
牧場類型
溫帶草原牧場(內蒙古)山地牧場(新疆)
高寒牧場(青海、西藏)
主要畜種
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的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細毛羊,寧夏灘羊
牦牛、藏綿羊
第十六章 認識省級區域
一、首都——北京
1、地理位置
(1)緯度位置:大致位于40°N,116°E; (2)海陸位置:東南與渤海直線距離150千米;
(3)經濟位置:位于華北平原的背部邊緣,背靠燕山,面向渤海,南為黃淮海平原,東出山海關可進入東北地區,西出居庸關可進入內蒙古高原,西面是黃土高原能源基地。
2、北京的自然環境:
(1)氣候: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性氣候。冬夏長,春秋短;降水夏秋多,冬春少;
(2)地形:屬華北平原的北部邊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面是一片緩緩向海洋傾斜的平原;
(3)河流:永定河、潮白河、溫榆河
3、城市職能: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交往中心。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所在地,中南海是黨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
4、歷史悠久的古城
(1)城市布局:城內建筑成棋盤狀,故宮位于城市中央; (2)形成時間:北京舊城格局形成于元、明兩代
(3)名勝古跡:八達嶺長城、天壇、頤和園、周口店猿人洞等。
5、現代化大都市
(1)“傳統”和“現代”并存:重要古建筑、園林和特色街區進行保護和修繕,同時修建中華世紀壇等現代建筑。
(2)“保護”與“發展”并重:在城市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注意保持舊城的基本格局和原有風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建設包括中央商務區、國際傳媒大道等重點功能區,以及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建設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
二、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
1、人多地狹的港澳
(1)位置和范圍:香港和澳門位于我國大陸的東南端,香港位于珠江口的東側,與廣東省深圳市相鄰;澳門則位于珠江口西側,與該省珠海市相鄰。香港主要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三部分組成,澳門由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島三部分組成。
(2)一國兩制:中國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并設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于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并設立了澳門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3)港澳地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港澳擴展城市建設用地的主要方式是上天——建設高層建筑和下海——填海造地。
2、港澳與祖國內地的密切聯系
港澳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為地區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港澳地區第三產業很發達,香港是國際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游中心。博彩旅游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三、臺灣省
1、位置和范圍
臺灣省包括臺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面積36000平方千米,人口2200多萬。臺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它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2、自然環境:
(1)概況:東部多山脈,西部多平原,玉山是我國東部最高峰。河流湍急,水能蘊藏豐富。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殼不穩,是一個多地震的地區。、
(2)氣候:北回歸線穿過中部,北部為亞熱帶氣候,南部為熱帶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
3、臺灣美稱:
海上米倉
盛產大米
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
富饒的寶島,自然環境優越,森林、礦產和水產等資源十分豐富
東方甜島
盛產甘蔗
水果之鄉
盛產熱帶、亞熱帶水果
亞洲天然植物園
森林面積廣闊,島上約1/2以上的土地覆蓋著茂密的森林。
森林之海
森林面積廣闊
東南鹽庫
盛產海鹽
4、樟樹是臺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5、臺灣經濟特點:出口導向型經濟(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工業主要集中在臺北、臺中、高雄等位于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原因:平原地勢平坦,農業發達,為城市和工業發展奠定基礎;西部與大陸隔海相望,開放較早;西部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沿海城市,海運便利,高雄是臺灣最大的港口,為原料的進口和產品的出口提供便利。
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位置優勢:
新疆位于我國西北邊陲,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是一個以維吾爾、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
2、自然環境
(1)新疆地形特點:“三山夾兩盆”,由北向南依次是:阿爾泰山脈、準噶爾盆地、天山山脈、塔里木盆地、昆侖山脈。40頁圖6.31 新疆地形與城市
(2)新疆氣候:降水稀少、氣候干旱,氣溫年較差大,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3)新疆植被:沙漠廣布,盆地邊緣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區分布綠洲。
(4)新疆河流: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額爾齊斯河是區內唯一外流河,注入北冰洋。
3、農業
(1)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夏季高溫,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合多種農作物的種植,水源豐富地區發展了綠洲農業。
發展農業的不利條件:降水少,氣候干旱,蒸發旺盛,可利用水資源匱乏,生態環境脆弱。
(2)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高粱等農作物,特色農產品棉花,甜菜和多種瓜果(哈密瓜、葡萄等),新疆已成為我國最大的優質商品棉生產基地。
夏季熱量充足、光照強烈,有利于瓜果著色。新疆的紅色系列——西紅柿、石榴、枸杞等特別有名。
夏季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積累,所以新疆的瓜果特別甜。
夏季炎熱干燥的氣候和穩定的灌溉水源,使新疆成為我國優質棉花生產基地。
資源狀況
油氣資源:新疆的油氣資源潛力巨大。近年的勘探結果表明,新疆預測石油、天然氣儲量約占全國陸地總儲量的1/3,將成為我國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氣工業基地。
西氣東輸:西起我國塔里木盆地輪南油田,通過管道輸往東部,最后到達上海市。
對西部的意義:西氣東輸能夠使西部的天然氣資源得到最大規模開放;可使天然氣產品大量運輸到東部市場;可以迅速增加新疆的財政收入;可以帶動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對東部的意義:西氣東輸能夠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天然氣是清潔能源,對于東部地區的環境改善十分有益。
第十七章 認識省內區域
一、對外開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1、概況:
(1)位置和范圍:位于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下游,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2)自然環境:地形平坦、平原廣闊,氣候溫暖濕潤,水網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農業基礎好,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3)對外開放歷程:1980年我國建立了4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廈門、汕頭),其中的深圳、珠海就位于珠江三角洲。1985年,整個珠江三角洲被辟為沿海經濟開發區。至此,珠江三角洲地區形成了一個包括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開放區在內的多層次的開發體系。
2、經濟特點:外向型經濟
(1)資金來源:港澳地區(本區最大的外資來源)、臺灣、其他地區。
(2)地域分工與合作模式——“前店后廠”
(3)主要是通過港澳貿易渠道,出口至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賺取了大量的外匯,使該地區貿易國際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至20世紀末,這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3、城鎮的發展
(1)重要標志:土地利用方式顯著變化
(2)主要原因:①外向型經濟日益繁榮; ②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調整
(3)城鎮化帶來的問題:環境問題(水源污染、空氣質量下降、垃圾成堆、綠地面積減少);社會問題(交通堵塞、噪聲污染、住房短缺)。
(4)解決措施:合理規劃城市發展,注意環保,適當引進外來人口,搞好宣傳教育,協調好人地關系,才有可能解決珠江三角洲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
二、我國西南特色旅游區——西雙版納
1、概況:
(1)位置和范圍:在我國西南邊陲的云南省境內,北回歸線以南,有一個馳名中外的旅游勝地——西雙版納。地處橫斷山脈最南端,南部和老撾、緬甸接壤,還以瀾滄江
——湄公河與泰國、越南等水路相連,旅游資源十分豐富。
(2)氣候:熱帶季風性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分旱雨兩季。
2、旅游業
(1)豐富的旅游資源
①西雙版納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國原始熱帶雨林保存最為完整的地方。
②熱帶動物王國:亞洲象、綠孔雀為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
③別具特色的民族文化:13個少數民族聚居,以傣族為主體的民族風情。著名特色節日潑水節,造型優美的佛教建筑群和江邊湖畔特色竹樓,美味可口的菠蘿飯和竹筒飯,富有民族特色的孔雀舞和象腳鼓舞。
西雙版納發展旅游業的優勢
目前,旅游業成為西雙版納的重要支柱產業
第十八章認識跨省區域
一、黃土高原
1、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1)位置和范圍: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跨越甘肅、寧夏、陜西、山西四省區。
黃土成因:風成說,即認為黃土高原的黃土物質是從中亞、蒙古等地的沙漠、戈壁吹來的。
黃土高原地貌特點:黃土高原分布著世界上最厚的黃土層,厚度一般超過100米,呈現“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等多種多樣的黃土地形景觀。
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1)原因
自然因素
植被
地表光禿裸露,缺少植被的保護
地面物質組成
黃土結構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許多物質易溶于水
降水
降水集中7、8月份,多暴雨
地形
平地少、斜坡多
人為因素
人類活動
人們開墾、采礦、修路等活動,使地表疏松
(2)后果
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還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3)脆弱的生態環境
黃土高原地形破碎,氣候較為干旱,不僅水土流失嚴重,而且多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旱澇災害,泥石流、滑坡、塌陷等地質災害),而且在經受人類破壞后,很難恢復。
(4)生態建設
①采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②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二、長江沿江地帶
1、概況
(1)地理位置及優越性
東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東西綿延3000多千米;南北寬度大致在長江兩岸100——200千米的范圍內,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帶狀”區域。
(2)自然條件
①地形:地勢總的看來比較低平,以平原和低山丘陵為主。平原東西排列,各段寬窄不一。
②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冬季溫和,四季分明;降水豐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③優勢:受地形和氣候影響,河網密布,湖泊眾多,是我國地表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長江黃金水道橫貫東西,水運便利。
(3)沿江地帶的紐帶和輻射作用
以長江為軸線的沿江地帶與貫穿南北的沿海經濟帶,以及西部廣大地區,構成了一個英文字母“H”的格局。
①長江沿江地帶溝通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與西部資源富集地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西部可以借助江海聯運,進入國際市場;沿江地帶從東到西將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商業中心連接起來,成為溝通東西部商貿的紐帶;沿江地帶是東部沿海產業向中西部推進的通道;沿江地帶是東部沿海技術、信息向中西部傳遞、轉移的通道。
②長江沿江地帶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而且工業基礎雄厚,目前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具活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之一。通過眾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這些經濟優勢可向南北輻射,使我國南北經濟成為一體。
(4)沿江地帶的城市
①憑借便利的河運發展起來,目前,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四個特大城市,是區域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5)沿江地帶的工業
①長江沿岸是我國高度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工業基地主要有:以滬寧杭等城市為中心的工業帶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以武漢為中心的工業帶是我國鋼鐵、輕紡工業的重要基地;以宜昌、重慶為中心的電力、冶金等工業基地;以攀枝花、六盤水為中心的鋼鐵、煤炭工業基地。
②長江沿江地帶形成“產業走廊”的雛形
鋼鐵工業走廊:上海寶山、安徽馬鞍山、湖北武漢、重慶、四川攀枝花等鋼鐵工業基地。
汽車工業走廊:上海、南京、武漢汽車工業基地和以重慶汽車摩托車基地。
2、長江沿岸環境問題及其治理保護
(1)沿江地帶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
①水土流失(長江上游); ②洪澇災害嚴重(長江中下游); ③環境污染加重(長江沿岸)。
(2)長江流域及其附近地區的酸雨污染
華中酸雨區,是中國酸雨污染范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區;西南酸雨區是僅次于華中酸雨區的降水污染嚴重區域;華東沿海酸雨區的污染強度低于華中、西南酸雨區。
(3)長江上游生態破壞造成的危害
①造成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 ②河道淤塞而導致通航能力下降;③造成水庫的淤積,降低水庫發電、灌溉和防洪效益; ④造成中下游江河、湖泊的淤積,加劇洪水災害。
(4)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措施
A、加強環境保護的立法,執法工作; B、制定環境保護規劃; C、營造長江中上游防護林;D、退耕還林、退耕還湖;
E、加強河道整治,興修水利工程; F、工礦企業達標排放,城市生活垃圾、污水處理,防止水污染;
G、大力開發利用水電和新能源等。
第十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國
一、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1、中國的基本國情
(1)國土遼闊,區域差異大(2)人口眾多,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低。
2、區域差異
地區
地形
氣候
農業
全國性工業基地
北方地區
平原、高原、
山地
夏季高溫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旱作農業區,小麥、大豆、甜菜
遼中南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
南方地區
平原、高原、
盆地、丘陵
夏季炎熱,冬季
溫和,降水豐富
水田農業區,水稻、油菜、甘蔗
滬寧杭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西北地區
高原、盆地
干旱
灌溉農業,溫帶草原牧場、山地牧場
青藏地區
高原
高寒
河谷農業,
高寒牧場
區域合作
重點工程
輸送資源源地
輸送資源目的地
南水北調
西線方案
長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
入黃河,解決西北的缺水問題
中線方案
漢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庫
北京和天津
東線方案
長江下游揚州三江營
河北、天津
西氣東輸
新疆塔里木的輪南油氣田
上海
西電東送
南部大通道
烏江、瀾滄江、南盤江、北盤江和紅水河水電及貴州、云南兩省坑口火電
廣東
中部大通道
金沙江干支流水電站、葛洲壩和三峽水電站
華東地區
北部大通道
黃河上游水電站和山西、陜西、內蒙古地區坑口火電站
北京、天津、唐山
山東地區
“三北”防護林工程地跨我國東北西部、華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區,在國際上被譽為“中國的綠色長城”“世界生態工程之最”。
在世界中求發展
1、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加快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綜合國力日益增強,國際地位逐漸提高。
2、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過程中
21世紀的世界,是一個經濟走向全球化的世界。各國家之間的聯系會越來越密切。我國要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加入WTO,加強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合作,引進資金和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努力開拓國際市場。
中國的責任
共同解決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
4頁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
28頁香港和澳門
33頁臺灣省
40頁新疆地形與城市分布
50頁珠江三角洲
57頁西雙版納的地理位置
66頁黃土高原的位置
(四)??八年級下冊
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5.1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地理區域不僅可以劃分為多種類型(自然區域、經濟區域、行政區域),而且同一類型的區域,還可以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如:行政區域:省、縣、鄉;再如:溫度帶:熱帶、亞熱帶、溫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
我國疆域遼闊,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差異很大。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 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分界線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青藏地區與西北地區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 青藏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
§4.2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地理區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區域體現了區域內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線反映出區域之間的差異性。
秦嶺與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在該界線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
北方地區:概述:北方地區指我國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區內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汾渭平原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地區。文化:北方地區歷史文化悠久,名勝古跡眾多,人文旅游資源極為豐富。
農作物:春小麥、玉米、高粱、大豆、馬鈴薯、甜菜等。溫帶水果:蘋果、梨、桃、杏、柿、棗、葡萄等。礦產:煤、鐵、油等
南方地區:指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包括長江中下游平原。本區西部分布有30多個少數民族,云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地勢:本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平原地區河湖眾多,水網縱橫,具有典型的南國水鄉特色。
農作物:水稻、生豬、柑桔、茶葉、桑蠶、甘蔗、水產和熱帶作物。礦產:銅礦、鎢礦、汞礦、錫礦、銻礦、鉛鋅礦。
項目
秦嶺—淮河線以北(北方地區)
秦嶺—淮河線以南(南方地區)
1月平均氣溫
低于0°C
高于°C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
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糧食作物
小麥
水稻
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主要水果
蘋果
柑橘
主要能源
煤、石油
水能
主要金屬礦產

有色金屬
生活主食
面粉
大米
傳統交通工具


住宅特點
屋頂坡度較小、墻體較厚(保暖防寒)
屋頂坡度較大,墻體高(通風散熱)
運動項目
滑冰
游泳
植被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流流量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東北地區)、兩年三熟(華北地區)
一年二熟至三熟
土地利用類型
旱地為主
水田為主
§4.3 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
1、“高寒”的青藏地區: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青藏地區的主體是由“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
高:不僅海拔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而且在青藏高原上還有很多高大的山脈,有些山峰的海拔在8000米以上;
寒:因為高所以寒,這里許多山峰終年積雪不化,冰川廣布,又加劇了寒冷的程度。
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原因)空氣稀薄潔凈、水汽含量很少,陽光穿過大氣時損耗少,直接輻射較強。
農作物:青稞、豌豆、小麥、油菜。宗教:藏傳佛教。地勢:山岳縱橫,冰川廣布,交通十分困難。
2、“干旱”的西北地區:位于長城—祁連山脈—阿爾金山脈—昆侖山脈一線以北。少數民族: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自然景觀由東向西,地面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沙漠的變化。
干旱原因:地處內陸,東西距離長,區內高原面積廣大,有大興安嶺等山脈與東部平原相隔,使得越往西,受海洋的影響越小。以至于該地區河流稀少,且多內流河;農田、村鎮、城市的分布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呈帶狀或點狀。
牧區作物:肉、奶、皮、毛等;礦產資源:稀土礦、鎳礦、煤、石油、褐煤。
3、以牧業為主的地區:⑴牧場特色: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⑵畜種特色:內蒙古的三河馬、三河羊;新疆的細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綿羊;寧夏的灘羊。
***補充總結***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
地形特征
高原、平原
盆地、平原、高原、丘陵
海拔最高
高原、盆地、山地
氣候特征
夏:高溫多雨冬:寒冷干燥
水熱充足
日照充足,氣溫低
干燥,日照充足
主要河流
黃河、黑龍江
長江、珠江
長江、黃河源頭
塔里木河
主要礦產
煤、鐵、石油
有色金屬
鉀鹽、石油
煤,石油
主要農作物
小麥
水稻、甜菜
青稞
甜菜
第六章??認識省級區域
§6.1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此節內容參考后面“章節小結”)
“祖國心臟”——北京位置: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華北平原的結合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科研、教育、對外交往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化大都市。文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人口: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6.2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此節內容參考后面“章節小結”)
1、香港地理位置:地處南海之濱,位于廣東省珠江口東側,毗鄰深圳市。組成: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及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面積1103平方千米;人口680多萬,中國血統占98%,其中祖籍廣東省最多,英國人和其他外國人占2%;加工工業發達,以出口外銷為主;對外貿易是重要經濟支柱;旅游業發達。回歸:1997年7月1日。地勢地形:香港境內多低山丘陵。國際經濟貿易中心:香港是著名的自由港,對外貿易一向是香港的主導產業。香港是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現有銀行180余家,已形成比較完整的金融市場體系。發達的交通運輸:香港是亞太地區重要的交通運輸中心,有許多航線通往世界各地。香港與內地的聯系相當便利,有京九與廣深鐵路和內地相連。境內有多條高速公路、跨海大橋和海地隧道,日常交通非常便利。旅游、信息和教育:香港是享譽全球的國際性會議和展覽中心。
2、澳門特別行政區:位于廣東省珠江口西側,毗鄰珠海市,背靠珠江三角洲,由澳門半島、氹子島和路環島三部分組成。面積27.3平方千米;人口44.5萬,中國血統占95%以上(祖籍主要為廣東省),葡萄牙人占3%;回歸:1999年12月20日。經濟:澳門的主要經濟支柱有博彩、旅游、工業、建筑業等。代表建筑:大三巴牌坊。
§6.3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此節內容參考后面“章節小結”)
“祖國寶島”——臺灣省。臺灣省位于我國東南海域,主體是臺灣島,還有周圍的澎湖列島、釣魚島、赤尾嶼等。種族以漢族為主,主要少數民族為高山族。釣魚島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而不是日本領土,臺灣省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領土,中國現在出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國家分裂法》來制止“臺獨”行為。
地形:島內約1/3為平原,2/3為山地。玉山是臺灣最高的山;濁水溪是臺灣最長的河。
氣候與自然資源:臺灣省大部分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區屬于熱帶氣候。臺灣省平均氣溫為22℃。臺灣森林覆蓋率為55%。礦產資源主要為煤、金、銅、石油、硫磺等。經濟: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即出口導向型經濟。主要城市:臺北是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臺灣最大的城市;高雄是臺灣第二大城市也是最大港口。臺南是臺灣省最早的城市。
§6.4西部開發的重要陣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此節內容參考后面“章節小結”)
新疆晝夜氣溫相差大,地形特點為“三山夾兩盆”,“三山”指: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兩盆”指: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
第七章?????? 認識省內區域
§7.1面向海洋的開放地區——珠江三角洲(此節內容參考后面“章節小結”)
§7.2西南邊陲的特色旅游區——西雙版納(此節內容參考后面“章節小結”)
第八章? 認識跨省區域
§8.1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此節內容參考后面“章節小結”)
§8.2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長江沿江地帶(此節內容參考后面“章節小結”)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國(此節內容參考后面“章節小結”以及理解書本的內容)
1、基本國情: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的國家。我國人口總數約占世界總人口的21%。自然資源豐富,許多自然資源總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資源卻比較少。我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世界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區域差異:地區差異顯著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之一。我國東瀕太平洋,是一個重要的海洋國家。我國陸地疆界漫長,有15個鄰國接壤。? ???
3、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⑴要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加強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合作,引進資金和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努力開拓國際市場;⑵保衛世界和平,保護地球生態環境,促使人類社會的進步,肩負著重大責任:正確處理人類面臨著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
世界之最
1.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 2.世界最大的州——亞洲
3.世界最小的洲——大洋洲 4.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 5.世界最小的洋——北冰洋 6.世界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 7.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8.世界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
9.世界最多居民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10.世界使用語言人數最多——漢語
11.世界使用語言最為廣泛——英語 12.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基督教
13.世界上最炎熱的大洲——非洲 14.世界上最冷的大洲——南極洲
15.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乞拉朋齊 16.世界熱帶草原分布最大的洲——非洲
17.世界熱帶季風氣候最大的洲——亞洲南亞 18.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
19.世界上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大的洲——歐洲 20.世界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
21.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俄羅斯 22.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
23.世界上最大的組織——聯合國 24.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25.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26.世界陸地最低點——死海
27.世界國家最多的州——非洲 28.世界最長的裂谷帶——東非大裂谷2
9.世界最長的河——非洲尼羅河 30.世界最濕潤的大洲——南美洲
31.世界火山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 32.世界上牛最多的國家——印度
33.世界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 34.世界石油儲存最多——西亞
35.世界地震最多的國家——日本 36.世界長絨棉出口最多國家——埃及
37.世界唯一地跨兩大洲和東西半球的國家——俄羅斯38.世界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
39.世界淡水最多的湖泊——貝加爾湖 40.世界接待外國游客最多的國家——法國
41.世界唯一跨三個熱量帶的國家——美國 42.世界最發達的國家——美國
43.世界輸出工農業最多的國家——美國 44.世界流域面積最大的河——亞馬遜河
45.世界河口平均流量最快的河——亞馬遜河 46.世界唯一擁有一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
47.世界最大的獨塊巖體——艾爾斯巨石 48.世界羊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
49.世界含黃土最多的高原——黃土高原 50.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
中國之最
1.中國省級單位鄰鄰國最多——新疆 2.中國最大的省級單位——新疆
3.中國跨經度最廣的省級單位——內蒙古 4.中國最大的島——臺灣島
5.中國最大的沙島——崇明島 6.中國東部最高的山——臺灣玉山
7.中國最長的河——長江 8.中國含黃土最多的河——黃河
9.中國含黃土最多的高原——黃土高原 10.中國最大的湖——青海湖
11.中國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12.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
13.中國煤炭含量最多的省——山西省 14.中國海岸線最長的省級單位——山東省
15.中國最冷的省級單位——黑龍江 16.中國最大的海——南海
17.中國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18.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19.中國最大的市——重慶市 20.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重慶市
21.中國最年輕的省級行政單位——澳門特別行政區。 22.中國沿海最高峰——嶗山
23.中國長絨棉最多的省級單位——新疆 24.中國民族最多的省級單位——云南省
25.中國最大的牧區——新疆 26.中國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
27.中國人口密度最多的省級單位——澳門特別行政區 28.中國少數民族人數最多的族——壯族
29.中國雨極——火燒寮 30.中國最廣的氣候災害——干旱31.中國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八年級下冊
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一、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1、不同的地理區域:地理區域不僅可以劃分為多種類型(自然區域、經濟區域、行政區域),而且同一類型的區域,還可以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如:行政區域:省、縣、鄉;再如:溫度帶:熱帶、亞熱帶、溫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
2、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P4中的圖5.4)
⑴劃分依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⑶四大地理區域的分界線: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主導因素是氣溫和降水。
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分界線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主導因素是夏季風的影響。
青藏地區與西北地區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
青藏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
3、秦嶺——淮河一線代表的地理意義:
⑴1月0℃等溫線經過的地方;⑵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⑷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⑸旱地農業與水田農業的分界線;⑹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⑺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二、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1、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北方與南方自然差異
位置
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
地形
以平原、高原為主,代表地形: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
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分布。代表地形:長江中下游平原、云貴高原、四川盆地、東南丘陵。
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
1月平均氣溫
低于0℃
高于0℃
河流
水量較小、汛期短、冬季有結冰現象
水量大、汛期長
植被
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
2、北方與南方的人文差異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北方與南方人文差異


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東北地區)兩年三熟(華北地區)
一年二熟至三熟
糧食作物
小麥、玉米
水稻
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
經濟作物
棉花
棉花、蠶絲
主要水果
蘋果(產地:山東丘陵、遼東丘陵)
柑橘


主食
面食、小米(黃土高原)
大米
住宅特點
土坯壘墻,屋頂坡度較小、墻體較厚,注意防寒保暖。
磚瓦竹木,屋頂坡度較大,墻體高,注意通風散熱。
傳統交通工具
馬拉大車
船舶
體育活動
溜冰、滑雪
龍舟競賽、游泳
三、 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
1、“干旱”的西北地區和“高寒”的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
區域特征
干旱
高寒
地形
以高原和盆地為主
以高原、山地為主
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高原山地氣候
河湖
稀少,水量小,流程短,多內流河、內流湖,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中華水塔,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最大湖泊——青海湖。
植被
溫帶草原,自東向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高寒草地
牧場特色
溫帶草原牧場(內蒙古)山地牧場(新疆)
高寒牧場(青海和西藏)
畜種特色
三河牛、三河馬(內蒙古)、細毛羊(新疆)灘羊(寧夏)
牦牛、藏綿羊(青海和西藏)
農業類型
灌溉農業
綠洲農業
2、西北地區的干旱的原因
⑴深居內陸,距海遙遠。⑵山脈對濕潤氣流的阻隔。
3、青藏地區的太陽能資源的豐富的原因:空氣稀薄潔凈、水汽含量很少,陽光穿過大氣時損耗少,直接輻射較強。西藏首府拉薩,年日照時間長達3000多小時,被稱為“日光城”。
第六章??認識省級區域
一、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地理位置
經緯度位置
40°N,116°E
海陸位置
位于華北平原的北部邊緣,東面面向渤海。
溫度帶
暖溫帶。
干濕地區
半濕潤地區。
鄰省
東南與天津相鄰,三面被河北省包圍。
自然環境
地形
平原為主。
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河流
潮白河、溫榆河、永定河,自西北向東南流。
主要城市職能
我國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
歷史古城
“五朝帝都”,我國六大古都之一。
名勝古跡
世界文化遺產:故宮、長城、頤和園、周口店、天壇、十三陵。
1、區域全貌
2、現代都市建設中,北京所做的工作。
⑴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規劃和建設包括中央商務區、國際傳媒大道等在內的重點功能區,以及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
⑵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建設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
二、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P28中的圖6.13)
香 港
澳 門
位置(中國大陸東南端)
位于珠江口東側,毗鄰廣東省深圳市。
位于珠江口西側,毗鄰廣東珠海。
組成
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及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
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島組成。
面積和人口
666.5萬人,1098km2
43.8萬人,25.4km2
人口密度
地狹人稠。
解決辦法:“上天”(建設高層建筑)、“下海”(填海造陸)
歷史回顧
英國侵占160多年
葡萄牙侵占400多年
回歸時間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經濟特征
國際經濟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游中心。
博彩旅游業發達。
1、區域全貌
2、香港與祖國內地的優勢互補
⑴祖國內地:廉價勞動力、廠房、生產生活用水、能源、日常生活消費品。⑵香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
3、香港經濟持續繁榮的原因
⑴優越的地理位置:①香港背陸面海,海陸兼顧,具有雙向優勢,既有利于開拓中國內地,也為開拓沿海經濟地帶和國際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②香港的維多利亞港同美國的舊金山、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并稱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又位于溝通日本、東南亞、大洋洲及大平洋沿岸美洲各國的海上交通要道,這使得香港成為許多國家商品的中轉站,轉口貿易發達。
⑵靈活的經濟政策
香港是一個自由貿易港,實行自由貿易政策,許多進出口商品免征關稅,進出口手續也極為簡便,從而吸引國際船只和貨物過境,這也促進了香港轉口貿易的發展。
⑶祖國的大力支持
香港地狹人稠,資源匱乏,祖國內地在提供食品、燃料、原材料等資源以及勞動力和廣闊市場等方面對香港經濟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同時,祖國內地又把香港作為轉口貿易的重要基地,通過香港、祖國內地與世界各地進行貿易往來,這也促進了香港經濟的發展。
三、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
1、美麗富饒的寶島(P33中的圖6.22)
⑴位置:與福建省隔臺灣海峽相望,位于東海、南海、臺灣海峽、太平洋之間。
⑵范圍:我國最大的島嶼臺灣島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小島組成。
⑶居民:2300萬,漢族占97﹪,多是明清以來廣東和福建兩省移民的后代,是我們的骨肉同胞。
⑷臺灣是祖國領土的證據:地緣、血緣、歷史和文化淵源。(P34中的活動2)
⑸自然環境:①地形:島內西部是平原,約占1/3;中東部是山地,約占2/3。②氣候:北回歸線穿過南部,大部分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只有南部是熱帶季風氣候。③資源:
臺灣美稱
含 義
海上米倉
臺灣盛產大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蓬萊米”。
東方甜島
盛產甘蔗,制糖業發達。
水果之鄉
盛產熱帶、亞熱帶水果,如香蕉、菠蘿等。
森林之海
森林面積廣闊,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
東南鹽庫
西海岸沙灘廣布,日照充足,雨日較少,是我國重要的海鹽產區。
美麗寶島
風景名勝不勝枚舉,如玉山、日月潭等。
富饒寶島
自然環境優越,森林、礦產、水產資源豐富,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
④臺灣之最:玉山是臺灣最高的山,濁水溪是臺灣最長的河,日月潭是臺灣最大的湖泊。樟樹是臺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2、出口導向型經濟
⑴經濟: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即出口導向型經濟。
⑵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有利因素:①優越條件,海島港口多。②豐富廉價高素質勞動力。③政策支持吸引外資。
⑶工業分布特點:分布在西部地區。原因:①位于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農業發達,為工業發展奠定了豐富的物質基礎;②大陸移民首先到達,最早開發的地區;③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④海運便利。
⑷主要城市:臺北是省會,是臺灣最大的城市;高雄是臺灣第二大城市也是最大港口;臺南是臺灣省最早的城市;新竹是臺灣的“硅谷”。
3、兩岸交往:⑴1979年1月1日,發表《告臺灣同胞書》。⑵2008年12月15日,兩岸正式實現“三通”。⑶兩岸實現海上直航后,最近的2條航線是:基隆——福州(265千米)、高雄——廈門(295千米)。
四、西部開發的重要陣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高山、荒漠和綠洲(P41中的圖6.33)
⑴位置:位于我國西北邊邊陲,亞歐大陸的中心。
⑵居民:以維吾爾、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
⑶自然環境:①地形:“三山夾兩盆”,“三山”指: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兩盆”指: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新疆的“疆”字高度濃縮了新疆的位置和地形特點。②氣候: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降水稀少,氣候干旱,晝夜氣溫相差大,有“晨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之說。③河流和植被:荒漠廣布、河流稀少、多內流河。
⑷新疆之最:①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160多萬平方千米)。②我國鄰國最多的省區(8個鄰國),自北向南: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③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④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⑤我國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⑸新疆人類活動的分布規律:人口、城市和交通設施主要分布在綠洲,“北疆一條線(沿天山),南疆半個環(沿塔里木盆地)”。
⑹綠洲的開發與保護:綠洲邊緣環境非常脆弱,對植被的破壞和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很容易導致土地荒漠化,所以在開發利用中應注意,防止過度開采水源,過度放牧,過度開墾等活動。
2、富有特色的綠洲農業
⑴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夏季高溫,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⑵水源:高山冰雪融水,特有的引水工程——坎兒井。
⑶綠洲農業:①特色農產品:棉花、甜菜和瓜果;②特點:產量豐富、質量優良。
3、潛力巨大的能源開發(P47中的圖6.40)
⑴油氣資源的分布:兩大盆地中,油氣資源十分豐富,預測石油、天然氣的儲量約占全國總儲量的1/3。
⑵目前國家的能源戰略:穩定東部,大力發展西部。
⑶西氣東輸:四大跨世紀工程之一。(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和青藏鐵路)①起止點:西起塔里木天然氣田輪南,目標地是長江三角洲的上海。②所經省區:新、甘、寧、陜、晉、豫、皖、蘇、滬9個省市。③所經地形區:塔里木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④穿越大河:黃河(鄭州)、淮河(淮南)、長江(南京)。⑤產生效益:西部地區:a、使天然氣資源得到大規模開發,帶動其它相關行業的發展;b、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c、增加就業機會。東部地區:a、緩解能源缺短問題;b、改善環境。
第七章??認識省內區域
一、面向海洋的開放地區——珠江三角洲
1、對外開放的前沿(P50中的圖7.1)
⑴位置:廣東省東南部,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⑵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河道眾多。
⑶氣候:溫暖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
⑷條件:①區位因素(地利)——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就近接受港澳的產業擴散,產品大量銷往港澳和東南亞地區。②人文因素(人和)——勞動力資源豐富且低廉,又是著名的僑鄉,便于引進外資、技術和管理方法。③政策因素(天時)——國家制定了特殊的經濟政策。
2、外向型的經濟
⑴貿易:產品通過港澳貿易管道,出口至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⑵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的分工合作模式——“前店后廠”。
⑶珠江三角洲和遼中南地區經濟特色和條件的差異:
珠江三角洲
遼中南地區
位置
瀕臨南海、靠近東南亞地區
瀕臨渤海、黃海
資源
鋼鐵、機械、石油、化工、造船
區內有豐富的煤、石油、鐵等重工業所需的原料和燃料
優勢
利用靠近港、澳及東南亞地區的優越位置條件,吸引外資發展起來的外向型工業基地。
就近原料和燃料產地發展起來的我國重工業基地。
3、城鎮的發展
⑴珠江三角洲地區加工制造業的發展,促進了餐飲、娛樂、運輸等服務業的發展。這些非農產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促進了城鎮化的發展。
⑵城鎮化的主要表現:①非農業人口的增長;②城鎮數量和規模的擴張。
⑶土地的利用特色:居住用地、工業用地、農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交錯分布的獨特土地利用景觀。
二、西南邊陲的特色旅游區——西雙版納
1、豐富的旅游資源(P57中的圖7.10)
⑴位置:云南省最南端,北回歸線以南,地處橫斷山脈最南端,南部和緬甸、老撾接壤。
⑵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一年分旱、雨兩季,是回歸沙漠上的一片“綠洲”。
⑶河流:瀾滄江自北而南流過。
⑷植被:除海南省以外,我國原始熱帶雨林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①形成多達7、8個層次的自然植物群;②植物密集豐富,“熱帶植物王國”;③動物上千種,稱為“熱帶動物王國”。
⑸居民:以傣族為主體13個少數民族。①建筑:竹樓②美食:菠蘿飯、竹筒飯③舞蹈:孔雀舞④節日:潑水節。
⑹旅游資源:①地處邊境,可以就近發展邊境旅游和出境旅游。②野生動植物資源異常豐富,可以發展獨具特色的生態旅游。③少數民族聚居,特別是以傣族為主體的多樣性民族風情更增添了無窮魅力。
2、蓬勃發展的旅游業
⑴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先后建成熱帶植物園、傣族園、野象谷等一批國家級旅游景區,旅游業已發展成為本區的支柱產業。
⑵對經濟的帶動作用:①帶動多個部門的發展;②增加了就業機會;③提高人均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⑶出現的問題:①周邊景點增多;②本地景點分散;③不法商販缺德;④生態環境壓力大;⑤景點大同小異。
第八章? 認識跨省區域
一、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1、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P66中的圖8.1)
⑴位置: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
⑵黃土地形的分類:黃土原、黃土峁、黃土梁。
⑶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⑷成因:風吹來的高原。
⑸證據:①“黃土的厚度均勻”說明黃土是從上空吹來的,而不是流水沖來的。②“從西北向東南顆粒越來越細(戈壁——沙漠——黃土)”說明帶來黃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東南。③“黃土的礦物成分與中亞、蒙古等地戈壁、沙漠的礦物成分相同。”說明黃土不是本地產生,有可能是從中亞、蒙古一帶而來。④“有多層古土壤”說明黃土不是當地巖石風化逐漸形成的,而是外來的。
2、嚴重的水土流失
⑴ 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①地形:坡度較陡,地面較長,沖刷侵蝕力強。②植被:光禿裸露,缺少植被保護。③土質: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裂隙。④氣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人為因素: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表植被。②開礦、修路使地表疏松。
⑵影響:①帶動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②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導致耕地面積減少。③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造成河道整治和防洪困難。
⑶我國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分布:冀北山地、四川盆地、云貴高原、東南丘陵等地。一般降水量越大,山區地表坡度較大,地表土質疏松,植被覆蓋率低。
3、脆弱的生態環境
⑴地形破碎,氣候干旱。
⑵自然災害頻繁:不僅水土流失嚴重,還有旱、澇災,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災害。
⑶環境容易遭到破壞,而且破壞之后很難恢復。
4、生態建設
⑴走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
⑵水土流失的治理:①生物措施:植樹種草;②工程措施:修梯田;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退耕還林、還草,避免超載放牧。
二、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長江沿江地帶
1、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P75中的圖8.17)
⑴地理位置:①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5o~35 oN,地處亞熱帶地區。②海陸位置:位于我國的中部地區,東部瀕臨海洋。③相對位置:沿長江東西帶狀分布的地理區域。
⑵范圍:東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東西綿延3000多千米,南北寬度大致在長江兩岸100~200千米的范圍內。
⑶自然條件:①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為主。②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其特點是:冬溫夏熱,四季分明,降水豐沛,季節分配比較均勻。③水文:河湖眾多,是我國地表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④資源:耕地、水能、礦產。
地形特點
水文特征
水資源利用方式
長江上游
流經我國地勢第一階梯,江面狹窄,灘多流急,峭壁高聳,雄偉壯觀。
流量較小流速快
發展水電業、旅游業。
長江中下游
流經我國地勢第二、三階梯,地勢低平,江闊水深,水流平穩,水網密布。
流量較大流速較小
發展淡水養殖業、內河航運業及旅游業。
⑷長江上游與中下游的環境差異及利用:
中心城市
城市群
上海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南京
長江下游城市群
武漢
長江中游城市群
重慶
長江上游城市群
2、沿江地帶的紐帶和輻射作用
⑴紐帶作用——承東啟西:①以長江為軸線將沿海經濟帶和西部地區構成“H”形格局。②沿海地帶和西部地區的優勢:沿海地帶——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優勢;西部地區——資源豐富、市場廣闊。
③作用:自東向西的產業、技術、信息、商貿信道;自西向東江海聯運的交通通道。
⑵輻射作用——溝通南北:①基礎——農業和工業基礎雄厚,其高新技術及相關產業的開發水平在國內位居領先地位,水陸交通便利。②動力——高新技術和相關產業。③方向——由本地帶向南向北輻射。④意義——長江沿江地帶的經濟技術優勢可向南北輻射,使我國南北經濟成為一體,加強區域間的經濟合作。
⑶世界著名的沿河產業帶:長江沿江地帶、萊茵河流域、密西西比河流域。
3、沿江地帶的城市(P80中的圖8.26)
⑴四大城市群
⑵我國最大的城市——上海對全國的輻射和帶動作用:①位置:位于長江入海口,是全國的最大港口。②工業: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③金融:重要的金融中心。④文化: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⑤商業:最大的商業中心。⑥經濟:擁有浦東國家級經濟開發區。
4、沿江地帶的工業(P82中的圖8、29)
①四大工業基地:
工業中心
攀枝花、六盤水
重慶
武漢
南京、上海
鐵路干線
成昆線
成渝線
京廣線
京滬線
入江主要支流
雅礱江
嘉陵江
漢江
秦淮河、黃浦江
工業基地
鋼鐵、煤炭工業基地
電力、冶金工業基地
鋼鐵、輕紡工業基地
全國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
②四大工業走廊:鋼鐵、石油化工、汽車、輕紡。
5、生態環境問題及其治理保護
⑴問題、危害、原因及對策:
環境問題
危害
產生原因
治理對策






①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
②水庫淤積,降低發電、灌溉和防洪效益
③河道淤塞導致通航能力下降
④造成中下游江河、湖泊的淤積,加重洪水災害
長江上游地區經濟較落后,人們為了眼前利益,毀林開荒、陡坡墾殖。
①保護好現有森林,積極封山育林與退耕還林,嚴禁開墾大于25°的坡地,已開墾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還林還草,25°以下的坡地改修梯田,營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和人工草地。加強水土流失地區的防治工作。
②開展小流域和山區綜合治理,調整農業結構,改良土壤推廣免耕法等農業技術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①人民生命財產遭到巨大損失
②生態環境遭受創傷,難恢復
①自然因素——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
②人為因素——上游水土流失導致湖泊淤塞,加上圍墾造成調洪能力降低,河道防洪能力減弱,加上防洪工程標準低,年久失修,險工隱患多。
①興建水利設施,對長江河道及平原湖區進行綜合治理。
②對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庫、堤壩進行加固,提高防洪標準。
③抓好清淤疏浚、恢復河道防洪能力。
④嚴禁圍墾湖泊,侵占江河、灘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亂采江河砂石的行為。




水質下降,危害人體健康,影響水生物生存。
工農業迅速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沒有同步。
①加強工業污染防治,做好環境整治工作,對現有污染源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限期治理,按期達標。
②對新建項目要做到生產與“三廢”防治同時規劃,同步建設。
③對上海等工業聚集程度高的地區,做好城市規劃工作把環境保護和環境建設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
酸雨
導致水體、土壤酸化,對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蝕性危害。
耗煤量大,煤的含硫量高。
調整能源消費結構,使用清潔能源
⑵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分布于華中、西南、華東。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國
1、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⑴基本國情:①國土遼闊,區域差異大;②人口眾多,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⑵區域差異: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發展經濟。 ???
⑶區域合作:加強區域聯系,互惠互利。①三北防護林:東起黑龍江的賓縣,西至新疆的烏孜別里山,包括13個省區的西北、華北、東北地區,被譽為“世界生態工程之最”。②四大跨世紀工程:
重點工程
輸送資源源地
輸送目的地
南水北調
西線方案
長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
入黃河、解決西北缺水問題
中線方案
漢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庫
北京和天津
東線方案
長江下游揚州三江營
河北、天津
西氣東輸
新疆塔里木的輪南油氣田
上海
西電東送
南部大通道
烏江、瀾滄江、南盤江、北盤江和紅水河水電站
廣東
中部大通道
金沙江干支流水電站、葛洲壩和三峽水電站
華東地區
北部大通道
黃河上游水電站和山西、蒙西地區坑口火電站
北京、天津、唐山
2、在世界中求發展
⑴中國與WTO :①2001年12月11日,卡塔爾首都多哈,中國成為WTO 143個成員國。②中國加入WTO原因:
發揮優勢: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綜合國力逐漸增強,從自身的發展需要來看,加入WTO融入世界,發展本國優勢,對外開放,可促進祖國的發展。事實證明,自入世以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經濟競爭力在不斷提高,中國的經濟發展成為全球的一個亮點。
發展途徑:從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看,加入WTO,加強與世界其它區域的合作,是發展的途徑。這說明合作中有競爭、競爭中有合作,在合作競爭中求發展。我們只有加入WTO,才能參與到這樣的競爭合作中,促進祖國的發展。
重大責任:加入WTO,有利于我國參與共同解決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為保衛世界和平,保護地球生態環境、促進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⑵人類三大問題:人口、資源、環境問題。
⑶中國未來的發展之路
國內
利用有利條件,因地制宜,合理改造不利條件,加強區域合作,發揮地區優勢,互惠互利。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國際
①要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加強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合作,引進資金和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努力開拓國際市場;
②保衛世界和平,保護地球生態環境,促使人類社會進步,肩負著重大責任。
附: “世界之最”
1、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
2、世界最大的州——亞洲
3、世界最小的洲——大洋洲
4、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
5、世界最小的洋——北冰洋
6、世界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
7、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8、世界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
9、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
10、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
11、世界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英語
12、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基督教
13、世界上最炎熱的大洲——非洲
14、世界上最冷的大洲——南極洲
15、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乞拉朋齊
16、世界熱帶草原分布最大的洲——非洲
17、世界熱帶季風氣候最大的洲——亞洲
18、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
19、世界上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大的洲——歐洲
20、世界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
21、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俄羅斯
22、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
23、世界上最大的組織——聯合國
24、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25、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26、世界陸地最低點——死海
27、世界國家最多的州——非洲
28、世界最長的裂谷帶——東非大裂谷
29、世界最長的河——非洲尼羅河
30、世界最濕潤的大洲——南美洲
31、世界火山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
32、世界上牛最多的國家——印度
33、世界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
34、世界石油儲量最多的地區——西亞
35、世界地震最多的國家——日本
36、世界長絨棉出口最多國家——埃及
37、世界唯一跨兩大洲和東西半球國家——俄羅斯
38、世界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
39、世界淡水最多的湖泊——貝加爾湖
40、世界接待外國游客最多的國家——法國
41、世界唯一跨三個熱量帶的國家——美國
42、世界最發達的國家——美國
43、世界輸出工農業產品最多的國家——美國
44、世界流域面積最大的河——亞馬孫河
45、世界河口流量最大的河——亞馬孫河
46、世界唯一一個擁有一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
47、世界羊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
48、世界含黃土最多的高原——黃土高原
49、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附: “中國之最”

1、中國省級單位鄰國最多(8個)——新疆 2、中國最大的省級單位(160多萬)——新疆
3、中國跨經度最廣的省級單位——內蒙古 4、中國最大的島——臺灣島
5、中國最大的沙島——崇明島 6、中國東部最高的山——臺灣玉山
7、中國最長的河——長江 8、中國含沙量最多的河——黃河
9、中國黃土地貌最大的高原——黃土高原 10、中國最大的湖——青海湖
11、中國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12、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
13、中國煤炭含量最多的省——山西省 14、中國海岸線最長的省級單位——山東省
15、中國最冷的省級單位——黑龍江 16、中國最大的海——南海
17、中國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18、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19、中國最大的市——重慶市 20、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重慶市
21、中國最年輕省級行政單位——澳門特別行政區 22、中國長絨棉最多的省級單位——新疆
23、中國民族最多的省級單位——云南省 24、中國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
25、中國人口密度最大省級單位——澳門特別行政區 26、中國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
27、中國雨極——臺灣火燒寮 28、中國最廣的氣候災害——干旱
29、中國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什市| 阜城县| 商水县| 云林县| 华宁县| 大庆市| 佛学| 闽清县| 宽城| 宁安市| 固阳县| 连城县| 综艺| 江孜县| 平阳县| 志丹县| 苏尼特右旗| 宜黄县| 汉阴县| 铁岭县| 龙口市| 利川市| 宣威市| 增城市| 长宁县| 普宁市| 陆河县| 永泰县| 太仆寺旗| 塔河县| 三江| 兰考县| 尼勒克县| 三亚市| 深泽县| 常山县| 衡阳县| 永昌县| 依兰县| 香河县| 繁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