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

資源簡介

《世界的人口》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世界人口增長、分布的特點,知道人口的發展所帶來的人口問題。
能力目標:提高閱讀各種示意、圖表,培養學生分析地理圖表的能力,初步學會從圖表上獲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計算圖表中人口增長的速度,使學生認識到世界性的人口問題;懂得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要與環境、資源相協調;初步樹立科學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世界人口增長、分布的特點
難點:人口發展帶來的人口問題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用人口的最新報道引入。
師:你知道我們居住的地球上有多少人?最新報道是多少?
生:回答。(有50億的,有60億的,也有65億的)
師: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達到60億。最新報道,2006年2月世界人口達到65億。
世界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活動:給出甲、乙兩城市的面積、人口數,計算兩城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有多少人。
師:什么是人口密度?
生:人口密度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數。
師:公式:人口密度=某區域的人口數/該區域的面積
人口密度不同,在圖上有什么區別呢?看甲、乙兩城市人口密度的比較圖。
生:甲市人口稠密,乙市人口稀疏。
師:人口密度能說明世界各國、各地區人口分布不均,有的地區稠密,有的地區稀疏。
《世界人口分布圖》讀圖:世界人口稠密地區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世界人口稀疏地在哪里?
生:四大稠密區: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北美洲東部。
人口稀疏區:干旱去、高緯度區、高海拔區、熱帶雨林區等地。
師:為何世界各地人口分布不均?
生:討論活動,從自然條件、歷史發展或其它方面進行分析。
列表歸納:
?
分布地區
分布規律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區
? 亞洲東部、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北半球
中緯度
近海地帶
? 平原面積廣闊
氣候溫暖濕潤
農業發展早,工業、交通、城市發展快
人口稀少地區
苔原、冰原帶
亞寒帶針葉林帶
沙漠地區
高原、山區
? 緯度高
赤道附近
干旱地區
地勢高
? 高寒
濕熱
干旱
寒冷
世界人口的分布是自然條件、經濟條件、開發時間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世界各地人口密度不同,人口發展狀況也不一樣,人口發展狀況又怎樣?世界各國人口多少也有很大差異。
讀圖活動:《世界上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的分布?
世界上哪個大洲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數目最多?
哪個大洲沒有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
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長
生:活動:計算:每年 78000000人
每天 213699人 算一算在一節課的時間內,要增長多少人?
每小時 8904人
每分鐘 148人
每秒鐘 2.5人
展示《世界人口的增長》圖
師:請同學們根據圖討論一下,從圖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增長具有什么樣的規律?
生:觀察討論。
師:1930年前,人口增長較慢,1930年后人口增長的速度大大加快。
人口的增長與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是緊密相關的。由于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每年出生的嬰兒大大多于死亡人數,使得人口總數不斷提高,顯然,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出生和死亡的人數來決定的。
生:看書,了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概念: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看書《部分國家人口平均增長速度》圖:各國家人口增長速度不同。
師:世界人口在不斷增長,而且增長速度不斷加快,但不同國家和地區人口增長速度不同,發達國家增長相對緩慢,如日本、法國、德國等,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較快,如約旦、利比亞、喀麥隆等。
生:《世界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柱狀圖》: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由高到低進行排列。
師:世界人口發展總的趨勢是增長速度過快,導致一系列的人口問題。
令人注目的世界人口問題
看一組圖片,提問:人口增長過快產生哪些人口問題?
生:進行思考和討論,然后回答。
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小結:由于人口增長過快,人類為了滿足各種需要,就出現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等破壞環境的現象,從而導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環境惡化等嚴重后果。人口增長過快,還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不但有穿衣吃飯住房等問題,還有醫療、教育、交通、就業等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產生的人口問題: 饑餓貧窮 住房擁擠 環境污染 就業困難 用水緊張 自然 資源短缺 教育發展慢 交通擁擠
提問:以上我們了解了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人口問題,那么,是不是一個國家的人口發展越慢越好?
生:閱讀兩個資料,討論人口增長過慢是好是壞?
師:看來人口發展過慢也會帶來一些社會問題。那么,人口增長的過快和過慢都會產生很多問題,請大家討論想一些辦法,人口問題應當如何合理解決?
針對目前人口問題的對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教案后記:本節課的教學是通過圖表和數字的運用,讓學生對世界的人口增長和人口分布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也通過一些具體的數字計算使學生的人口憂患意識得到一個初步的加強,樹立一個正確的人口觀。本節課學生的參與程度較高,在課堂活動中達到教學目的。
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教案
[ 作者:方寶榮????轉貼自:本站原創????點擊數:104????文章錄入:bhsxr ]
【教學過程】
  (導入)出示圖片(包括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
  提問:從體質的外部特征上,他們有什么差別?你能描述他們的外部特征嗎?描述外部特征應從哪幾方面著手?(皮膚、毛發、面部特征)他們主要分布在哪兒?
  (板書)第三節? 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人種
  (展示)“世界人種分布圖”
  做讀圖填表:
?
膚色
頭發
面部
體毛
分布地區
白種人
?
?
?
?
?
黃種人
?
?
?
?
?
黑種人
?
?
?
?
?
  (學生活動)世界上有不同的人種,他們的外貌有很大的差異,這種差別是由于人類在很長時期內,相當隔離地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下的緣故。朗讀“閱讀材料”了解環境對人種的影響。
  (展示)“世界人種分布圖”,做練習
  1.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著什么人種?(白種人)
  2.除亞洲外,還有哪幾洲黃種人較多?(北美洲北部、南美洲)
  3.印度南部分布著哪兩個人種?(白種人和黑種人)
  4.我國有沒有白種人分布的地方?是什么民族?(新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
  (過渡)不同的種族分布在不同的地方。長期的生活,形成了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也形成了他們特有的語言。他們的存在,構成了世界的豐富多彩。下面我們就聽一聽他們的語言,誰知道這是那種外語?
  用錄音機分別錄一小段英、俄、日、法、西班牙廣播或歌曲,讓同學們猜或讓學生模仿。
  (板書)二、世界的語言世界
      1、2000多種語言
      2、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
      3、使用最廣的是英語
  (學生活動)分6小組,每組先在“世界語言的分布”圖上找出所代表語言的分布,然后,派代表分別介紹每種語言使用人數和地區。
  (展示)教堂、清真寺、寺廟的圖片。提問:你們知道這些建筑物的名稱嗎?這些建筑物是干什么用的?都分布在什么地方?
  學生看圖介紹:
  基督教建筑物——教堂
  伊斯蘭教建筑物——清真寺
  佛教建筑物——寺廟
  (板書) 三、世界的宗教
       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
  (總結)宗教是一種社會現象。古代對許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時,創造了宗教并一直流傳至今。宗教建筑物也是人類文化的結晶,它們的風格體現著各地文化傳統和自然特點,構成了世界的多元和豐富。
???????   本節所介紹的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是一個國家和地區人口特征的重要內容。在日益國際化的今天,了解各國的一些文化生活、語言、宗教,對更好的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是非常必要的。
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
通過學習記住世界三個主要人種及地理分布,了解漢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分布地區。  2.培養學生通過閱讀“世界人種的分布…-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記住世界三個主要人種及地理(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分布,了解漢語、英語(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分布地區。
  2.培養學生通過閱讀“世界人種的分布”和“世界語言的分布”圖,獲取相關知識的能力。通過看各種圖片了解宗教建筑,并記住主要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及建筑物。
  3.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種族觀,能夠正確對待宗教信仰的差別,培養唯物史觀,樹立無神論觀念。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關于“世界人種”,教材開門見山,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地球上的人類可以分為三個主要人種:白種、黃種和黑種。然后,介紹了白種、黃種和黑種的特征和分布,簡潔清楚。一方面,對知識是一種查漏補缺,另一方面,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帶著這些問題在圖中查找,獲取相關知識。
  另外,教材還強調,世界上的人種只是根據身體外部的特征不同來認識的,沒有優劣之分,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種族觀。通過“讀一讀”了解環境對人種形成的影響。開闊學生的視野,對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認識更加深刻,是培養唯物史觀的良好時機。
  關于“世界語言”,教材一開始,首先介紹了世界使用語言的一般情況。然后,著重介紹了:漢語、英語(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和它們的應用地區,并配了六幅插圖,使學生直接感受到語言和文字的差異,以及文化的差別。
  “世界語言的分布”使我們更能直觀的了解6種語言的主要分布,鍛煉學生的讀圖獲取有用知識的能力。
  “世界的宗教”部分,教材用宗教建筑物引出,但沒有介紹宗教的內容,只是把它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做了簡單概括。把人分為兩類:信教的稱為教徒,不信教的稱為無神論者。簡單介紹了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的教徒人數和分布地區。
  教法建議
  本節內容知識點多,地名多,但容易理解。如果一味的敘述地理(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事實,會使課堂枯燥。可以利用一些圖片以及聲像材料,創設情景,增強感染力,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多元的文化和異域的差異。
  世界的人種:
  1.出示圖片(包括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提問:從體質的外部特征上看,他們有什么差別?你能描述他們的外部特征嗎?你知道他們分布在哪兒嗎?讀“世界人種分布圖“經過討論,師生的互相補充后,教師按三大人種的皮膚、毛發、面部特征、分布地區列出表格,讓學生讀圖填寫。
  2.朗讀“閱讀材料”了解環境對人種的影響。
  3.查閱世界人種分布圖,做練習 世界語言:用錄音機分別錄一小段英、俄、日、法、西班牙廣播或歌曲,也可以由老師學一兩句外語,學生講幾段會的外語。可將學生分成6個組,分別代表6種主要的語言,每組先在“世界語言的分布”圖上找出所代表語言的分布,然后派代表分別介紹每種語言的使用人數和地區。
  世界的宗教:用宗教建筑物圖片引出宗教,用圖片簡單介紹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的教徒人數和分布地區。對于宗教的內容只是把它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簡單概括。對于教堂、清真寺、寺廟可從它們的建筑藝術、時代背景上介紹,點明了他們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
  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重點】世界三大人種及主要分布區;世界主要的6種語言及主要使用地區
  【教學手段】幻燈片:“世界人種分布圖”、“世界語言分布圖”
  錄音機:英、俄、日、法、西班牙廣播或歌曲
  圖片: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教堂、清真寺、寺廟
  白種人 黃種人
  黑種人 教堂
  清真寺 佛教寺廟
  【教學過程】
  (導入)出示圖片(包括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
  提問:從體質的外部特征上,他們有什么差別?你能描述他們的外部特征嗎?描述外部特征應從哪幾方面著手?(皮膚、毛發、面部特征)他們主要分布在哪兒?
  (板書)第三節 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人種
  (展示)“世界人種分布圖”
  做讀圖填表:
  膚色頭發面部體毛分布地區
  白種人
  黃種人
  黑種人
  (學生活動)世界上有不同的人種,他們的外貌有很大的差異,這種差別是由于人類在很長時期內,相當隔離地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下的緣故。朗讀“閱讀材料”了解環境對人種的影響。
  (展示)“世界人種分布圖”,做練習
  1.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著什么人種?(白種人)
  2.除亞洲外,還有哪幾洲黃種人較多?(北美洲北部、南美洲)
  3.印度南部分布著哪兩個人種?(白種人和黑種人)
  4.我國有沒有白種人分布的地方?是什么民族?(新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
  (過渡)不同的種族分布在不同的地方。長期的生活,形成了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也形成了他們特有的語言。他們的存在,構成了世界的豐富多彩。下面我們就聽一聽他們的語言,誰知道這是那種外語?
  用錄音機分別錄一小段英、俄、日、法、西班牙廣播或歌曲,讓同學們猜或讓學生模仿。
  (板書)二、世界的語言世界
  1、2000多種語言
  2、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
  3、使用最廣的是英語(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
  (學生活動)分6小組,每組先在“世界語言的分布”圖上找出所代表語言的分布,然后,派代表分別介紹每種語言使用人數和地區。
  (展示)教堂、清真寺、寺廟的圖片。提問:你們知道這些建筑物的名稱嗎?這些建筑物是干什么用的?都分布在什么地方?
  學生看圖介紹:
  基督教建筑物——教堂
  伊斯蘭教建筑物——清真寺
  佛教建筑物——寺廟
  (板書) 三、世界的宗教
  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
  (總結)宗教是一種社會現象。古代對許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時,創造了宗教并一直流傳至今。宗教建筑物也是人類文化的結晶,它們的風格體現著各地文化傳統和自然特點,構成了世界的多元和豐富。
  本節所介紹的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是一個國家和地區人口特征的重要內容。在日益國際化的今天,了解各國的一些文化生活、語言、宗教,對更好的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是非常必要的。
  【板書設計】
  第三節 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人種
  膚色頭發面部體毛分布地區
  白種人色淺波狀鼻子高、嘴唇薄多歐洲、北美洲、大洋州
  黃種人淡黃或棕黑黑直扁平中等亞洲東部
  黑種人黑色卷曲嘴唇厚少非洲、大洋州美國境內
  二、世界的語言
  1、世界有2000多種語言
  2、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
  3、使用最廣的是英語(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
  三、世界的宗教
  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及其分布。
  【設計思路】
  這節課的教材知識點較多,但不需挖掘的太深。從內容上,跨的面很廣,但平鋪直敘,很容易枯燥。隨著全球化的邁進,信息渠道和經貿往來的增加,一方面,學生很需要更多的了解我們之外的其他人種、文化、語言,另一方面,學生在生活中獲得這些知識的渠道增多,學生對這些知識是不陌生的。所以,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唱主角。根據本節教材對知識能力和價值觀念三方面的要求,本節設計了三個主要的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通過人種圖片、宗教建筑物圖片、英、俄、日、法、西班牙廣播或歌曲錄音,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勇于表達,由他們自己把散落的知識穿起來,完成舊知識轉換為新知識的過程。
  第二個環節:學習記住世界三個主要人種的及地理(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分布,了解漢語、英語(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分布地區。 培養學生通過讀圖,獲取相關知識的能力。
  第三個環節:利用閱讀材料了解環境對人種的影響,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并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唯物史觀,并對種族歧視、種族偏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教學設計
棗莊十三中七年級地理學科“導學稿”
課題: 單元檢測與測評(五) 課型; 測評 導學時間:12月21
主備人: 馮 濤 課時: 2課時。 累計課時:10--11
單元檢測五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
1.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 ( )
A.出生率決定的 B.死亡率決定的
C.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 D.人口密度決定的
2.下列關于人口問題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人口密度大的地方,人口自然增長率高
B.人口自然增長率大的地區,必定人口總量也大
C.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必然導致人口減少
D.人口密度大小反映了一個地區人口分布的疏密狀況
3.如某地的人口總數為25萬人,土地面積為500.芒方千米,那么,該地的人口密度為 ( )
A.500人/平方千米B.500平方千米/人C.20人/平方千米 D.20平方千米/人
4.關于世界人口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 B.人口增長過快會帶來環境問題
C.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D.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后,人口增長慢
5.區分人種的主要依據是 ( )
A.居住地區和生活水平 B.膚色、眼色、毛發、臉型等體質特征
C.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教育程度 D.風俗習慣、語言文化、宗教信仰
6.下列關于阿拉伯人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白種人、阿拉伯語、基督教 B.白種人、阿拉伯語、伊斯蘭教
C.自種人、阿拉伯語、佛教 D.黃種人、阿拉伯語、伊斯蘭教
7.為迎接2008 I匕京奧運會,北京掀起了學習英語的熱潮,其主要原因是 ( )
A.英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B.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
C.英語是聯合國的唯一工作語言 D.英國參加2008年奧運會的運動員最多
8.《西游記》中,唐僧西天取經的“西天”和“經”分別指 ( )
A.西亞、《古蘭經》 B.阿拉伯半島、《圣經》
C.耶路撒冷、《圣經》 D.古印度、《佛經》
9.聚落密集的地區一般分布在 ( )
A.高山、高原地 B.沙漠地區
C.河流中下游平原地D.河流上游地區
10.“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齊歌唱。”這首歌描述的鄉村聚落類型是 ( )
A.農村 B.漁村 C.牧村 D.林場
二、綜合題
11.讀圖5.8,回答下列問題。
(1)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四個地區是 、 、 、 。這四個地區的共性是:①在海陸位置方面: ;②在氣候方面: ;③在地形方面: 。
(2)圖中A、B、C、D四地中,為什么人口稀少?
A. B. C. D.
(3)由圖可推測,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洲,最少的是 洲(南極洲除外)。
12.讀圖5.9,回答下列問題。

(1)①地居民的主要人種是 ,主要信奉 教,通用 語。
(2)②地居民主要為 人種,信奉 教,通用 語。
(3)③地的主要民族是 ,通用 語。
(4)④地的主要人種是 ,居民通用 語。
(5)⑤地居民主要信奉 ,通用 語。
(6)A、B兩地中,人口密度較大的是 。
13.分析圖5.10中A、B、C三個聚落,哪個更有可能發展成為城市?為什么?
第一單元檢測與講評
七年級三班學生成績
七年級四班學生成績
姓名
選擇得分
填圖得分
總分
姓名
選擇得分
填圖得分
1
王睿
1
劉恬恬
2
宋建印
2
袁美山
3
任衍瑞
3
鄭子文
4
孫程程
4
龍宇
5
宋建平
5
王鵬
6
王紫情
6
程乾乾
7
胡喬
7
杜玉祥
8
付樂
8
馮秀琪
9
馮君溪
9
呂亞男
10
劉超
10
王淑曼
11
趙丹
11
趙明星
12
紀淑陶
12
呂鳳香
13
張苛
13
蔣洪利
14
任菲
14
朱芹芹
15
蔣永棋
15
杜濤
16
孟雨
16
昊晗
17
張藝
17
馮仰光
18
李新雨
18
劉培勇
19
黃寬
19
宋超
20
魏深深
20
付婷婷
21
王倩
21
陳志強
22
張賢良
22
鄭圓圓
23
李悅
23
任艷萍
24
李蕊
24
張慶賀
25
尚均波
25
胡樂薇
26
陳陽
26
季延麗
27
李保潔
27
李廣楠
28
李震
28
張瑤瑤
29
邵光啟
29
劉洋
30
王超
30
李云
31
王梅
31
付林林
32
任雅琪
32
周政
33
薛真
33
于帥帥
34
任華麗
34
劉揚
35
魏榮榮
35
李志強
36
劉夏楠
36
張傳法
37
董文武
37
宋瀟瀟
38
紀平
38
丁松
39
趙慶浩
39
朱建君
40
王鵬
40
李嫣然
41
馬凱
41
馬靜
42
毛慶偉
42
劉聰
43
周建文
43
李猛
44
王義文
44
紀安冉
45
45
張攀成
46
46
第一單元檢測與講評
七年級二班學生成績
七年級一班學生成績
姓名
選擇得分
填圖得分
總分
姓名
選擇得分
填圖得分
總分
1
陳曉敏
1
任鋒
2
王淑國
2
馮曉彤
3
劉向
3
王聰
4
王燦
4
王培濤
5
任玉珠
5
任衍紅
6
邵瑞
6
王賽
7
張光爍
7
馬琳
8
叢楊
8
宋加超
9
沈尚榮
9
盧韓
10
杜健
10
李帥
11
李富強
11
李增強
12
趙傳秀
12
張雨
13
白瑞潔
13
李雨婷
14
陳煜
14
王彤
15
郝啟賢
15
高明龍
16
劉鑫鑫
16
王娜
17
李馨如
17
趙亮
18
邊良法
18
趙彬
19
耿麗
19
紀夢茹
20
李藝
20
任厚成
21
李亞楠
21
任少秋
22
王福礱
22
李明宇
23
王鵬
23
郭允琪
24
鄭再超
24
王福州
25
程莉萍
25
葛勇
26
王帥
26
李影
27
李翠
27
宋歌
28
劉詩詩
28
王淑玲
29
孫婭
29
任衍行
30
趙莉文
30
王鑫
31
李晴
31
宋承杰
32
王梓旭
32
孫華政
33
任澤強
33
紀璇
34
張慶豐
34
趙洋洋
35
呂麗婷
35
李相楠
36
鄧赫
36
楊剛
37
吳開港
37
38
孫永
38
39
高曉宇
39
40
孟國令
40
41
徐峰
41
42
魏艷斌
42
43
馮宇
43
44
紀夢宇
44
45
耿麗
45
46
李藝
46
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記住世界三個主要人種及地理分布,了解漢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分布地區。
  2.培養學生通過閱讀“世界人種的分布”和“世界語言的分布”圖,獲取相關知識的能力。通過看各種圖片了解宗教建筑,并記住主要宗教ɑ?澆獺⒁了估冀獺⒎鸞蹋┘敖ㄖ?鎩?/P>
  3.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種族觀,能夠正確對待宗教信仰的差別,培養唯物史觀,樹立無神論觀念。
?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關于“世界人種”,教材開門見山,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地球上的人類可以分為三個主要人種:白種、黃種和黑種。然后,介紹了白種、黃種和黑種的特征和分布,簡潔清楚。一方面,對知識是一種查漏補缺,另一方面,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帶著這些問題在圖中查找,獲取相關知識。 另外,教材還強調,世界上的人種只是根據身體外部的特征不同來認識的,沒有優劣之分,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種族觀。通過“讀一讀”了解環境對人種形成的影響。開闊學生的視野,對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認識更加深刻,是培養唯物史觀的良好時機。
  關于“世界語言”,教材一開始,首先介紹了世界使用語言的一般情況。然后,著重介紹了:漢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和它們的應用地區,并配了六幅插圖,使學生直接感受到語言和文字的差異,以及文化的差別。
  “世界語言的分布”使我們更能直觀的了解6種語言的主要分布,鍛煉學生的讀圖獲取有用知識的能力。
  “世界的宗教”部分,教材用宗教建筑物引出,但沒有介紹宗教的內容,只是把它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做了簡單概括。把人分為兩類:信教的稱為教徒,不信教的稱為無神論者。簡單介紹了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的教徒人數和分布地區。
教法建議   本節內容知識點多,地名多,但容易理解。如果一味的敘述地理事實,會使課堂枯燥。可以利用一些圖片以及聲像材料,創設情景,增強感染力,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多元的文化和異域的差異。
  世界的人種:
  1.出示圖片(包括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提問:從體質的外部特征上看,他們有什么差別?你能描述他們的外部特征嗎?你知道他們分布在哪兒嗎?讀“世界人種分布圖“經過討論,師生的互相補充后,教師按三大人種的皮膚、毛發、面部特征、分布地區列出表格,讓學生讀圖填寫。
  2.朗讀“閱讀材料”了解環境對人種的影響。
  3.查閱世界人種分布圖,做練習 世界語言:用錄音機分別錄一小段英、俄、日、法、西班牙廣播或歌曲,也可以由老師學一兩句外語,學生講幾段會的外語。可將學生分成6個組,分別代表6種主要的語言,每組先在“世界語言的分布”圖上找出所代表語言的分布,然后派代表分別介紹每種語言的使用人數和地區。
  世界的宗教:用宗教建筑物圖片引出宗教,用圖片簡單介紹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的教徒人數和分布地區。對于宗教的內容只是把它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簡單概括。對于教堂、清真寺、寺廟可從它們的建筑藝術、時代背景上介紹,點明了他們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
?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重點】世界三大人種及主要分布區;世界主要的6種語言及主要使用地區
【教學手段】幻燈片:“世界人種分布圖”、“世界語言分布圖”
  錄音機:英、俄、日、法、西班牙廣播或歌曲
  圖片: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教堂、清真寺、寺廟
  白種人 黃種人
   黑種人 教堂
   清真寺 佛教寺廟
【教學過程】
  (導入)出示圖片(包括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
  提問:從體質的外部特征上,他們有什么差別?你能描述他們的外部特征嗎?描述外部特征應從哪幾方面著手?(皮膚、毛發、面部特征)他們主要分布在哪兒?
  (板書)第三節? 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人種
  (展示)“世界人種分布圖”
  做讀圖填表:
?
膚色
頭發
面部
體毛
分布地區
白種人
?
?
?
?
?
黃種人
?
?
?
?
?
黑種人
?
?
?
?
?
  (學生活動)世界上有不同的人種,他們的外貌有很大的差異,這種差別是由于人類在很長時期內,相當隔離地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下的緣故。朗讀“閱讀材料”了解環境對人種的影響。
  (展示)“世界人種分布圖”,做練習
  1.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著什么人種?(白種人)
  2.除亞洲外,還有哪幾洲黃種人較多?(北美洲北部、南美洲)
  3.印度南部分布著哪兩個人種?(白種人和黑種人)
  4.我國有沒有白種人分布的地方?是什么民族?(新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
  (過渡)不同的種族分布在不同的地方。長期的生活,形成了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也形成了他們特有的語言。他們的存在,構成了世界的豐富多彩。下面我們就聽一聽他們的語言,誰知道這是那種外語?
  用錄音機分別錄一小段英、俄、日、法、西班牙廣播或歌曲,讓同學們猜或讓學生模仿。
  (板書)二、世界的語言世界
      1、2000多種語言
      2、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
      3、使用最廣的是英語
  (學生活動)分6小組,每組先在“世界語言的分布”圖上找出所代表語言的分布,然后,派代表分別介紹每種語言使用人數和地區。
  (展示)教堂、清真寺、寺廟的圖片。提問:你們知道這些建筑物的名稱嗎?這些建筑物是干什么用的?都分布在什么地方?
  學生看圖介紹:
  基督教建筑物——教堂
  伊斯蘭教建筑物——清真寺
  佛教建筑物——寺廟
  (板書) 三、世界的宗教
       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
  (總結)宗教是一種社會現象。古代對許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時,創造了宗教并一直流傳至今。宗教建筑物也是人類文化的結晶,它們的風格體現著各地文化傳統和自然特點,構成了世界的多元和豐富。
???????   本節所介紹的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是一個國家和地區人口特征的重要內容。在日益國際化的今天,了解各國的一些文化生活、語言、宗教,對更好的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是非常必要的。
【板書設計】
?第三節? 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人種
?
膚色
頭發
面部
體毛
分布地區
白種人
色淺
波狀
鼻子高、嘴唇薄

歐洲、北美洲、大洋州
黃種人
淡黃或棕黑
黑直
扁平
中等
亞洲東部
黑種人
黑色
卷曲
嘴唇厚

非洲、大洋州美國境內
  二、世界的語言
   1、世界有2000多種語言
   2、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
   3、使用最廣的是英語
  三、世界的宗教
   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及其分布。
【設計思路】
  這節課的教材知識點較多,但不需挖掘的太深。從內容上,跨的面很廣,但平鋪直敘,很容易枯燥。隨著全球化的邁進,信息渠道和經貿往來的增加,一方面,學生很需要更多的了解我們之外的其他人種、文化、語言,另一方面,學生在生活中獲得這些知識的渠道增多,學生對這些知識是不陌生的。所以,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唱主角。根據本節教材對知識能力和價值觀念三方面的要求,本節設計了三個主要的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通過人種圖片、宗教建筑物圖片、英、俄、日、法、西班牙廣播或歌曲錄音,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勇于表達,由他們自己把散落的知識穿起來,完成舊知識轉換為新知識的過程。
  第二個環節:利用 “世界人種分布圖”、“世界語言分布圖” ,學習記住世界三個主要人種的及地理分布,了解漢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分布地區。 培養學生通過讀圖,獲取相關知識的能力。
  第三個環節:利用閱讀材料了解環境對人種的影響,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并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唯物史觀,并對種族歧視、種族偏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教學設計示例2
教學重點:世界三大人種及主要分布區
教學難點:環境對世界人種的影響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交往日益頻繁。因此,了解世界上的人種、語言和宗教等方面的知識,是每一個合格公民應有的一般常識。
  (講述)世界的人種,根據體質方面的特征,可以分為三個主要人種:白種人、黑種人和黃種人。
  (展示)分別展示三個主要人種的圖片,了解這三個人種的特征。
  (討論)閱讀教材中關于“環境對人種形成的影響”部分內容,結合展示的圖片,討論三大人種在膚色、頭發、面部、體毛等方面各有什么特征。并請各小組派代表發表意見。
  (展示)世界人種的分布
  (提問)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各分布在什么地區?
  (總結)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并填寫表格
膚色
頭發
面部
體毛
分布地區
白種人
色淺
波狀
鼻子高、嘴唇薄

歐洲、北美洲、大洋洲
黑種人
黑色
卷曲
嘴唇厚

非洲、大洋洲、美國境內
黃種人
淡黃色、棕黑色
黑直
扁平
中等
亞洲東部
  (講述)時間上人種的區分,是根據人體的外部特征不同來識別的,沒有優劣之分。一些有種族偏見的人把種族分為“高等”和“低等”兩種,認為自己這個種族“高等”,并對“低等”種族的人加以歧視和壓迫。這種種族優勢學說是嚴重錯誤的,不同種族的人在人類歷史上都曾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學生活動)學生帶著以下問題閱讀教材中“世界的語言”這一段文字:
??????????   1、世界有多少種語言?
??????????   2、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什么?
??????????   3、使用最廣的語言是什么?
??????????   4、拉丁美洲許多國家通用什么語言?
??????????   5、漢語、英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主要是分布在什么地區?
???????   學生分組閱讀討論,代表回答,最后教師總結。
  (展示)教師展示板書和世界語言分布的地圖總結。
  (講述)宗教是一種社會現象,在人類社會發展早期,生產力水平低下,科學技術不發達,對許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時,就說是“神的意志”,并創造了許多宗教,一直流傳到現在。對宗教的看法要一分為二,不要只看到宗教的消極作用,的確有些假信徒以信教作為招牌,招搖撞騙,欺騙群眾,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同時,也要看到它的積極作用,宗教是支持人類精神生活的重要文化現象,它對國家和民族的形成,在其歷史時期和當代世界的政治、經濟中均起著重大的作用。
  (展示)分別展示三大宗教的建筑、教徒等圖片,展示世界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區圖。
  板書設計(同課件中的板書)
  第一節 世界的人口
  一、人口的數量和增長
  1、人口的數量:60億
  2、人口的增長:速度:緩慢→加快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非洲最快、歐洲最慢
  二、世界人口的遷移
  1、人口遷移的定義
  2、二戰前的人口遷移:
  3、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 技術移民
                勞動力輸出
                國際難民移動 教學設計示例2
【教學重點】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
【教學難點】影響人口的分布因素
【教學手段】幻燈片:〈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地形圖〉
  (導入)目前,世界有60多億人口,60多億人是否平均分布?怎樣來定量描述一個地區人口的疏密?
  (板書)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   1、人口的密度
  (計算)有甲、乙兩城市,面積大約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萬,乙市人口250萬,算算兩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個有多少人?
  根據計算結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
  人口密度不同,在圖上有什么區別呢?看甲、乙兩城市人口密度的比較圖(教材)。
  可看出:甲市人口稠密,乙市人口稀疏。
  (計算) “做一做”算出中國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中國:約121/平方千米;加拿大25/平方千米)
  (總結)人口密度能準確地說明世界各國、各地區人口分布很不均,有的地區稠密,有的地區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讀圖:世界人口稠密地區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板書) 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區:亞洲東部
             亞洲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這些地區為什么人口稠密?我們用所學過的知識對這些地區進行分析
  首先,從自然條件看這里有什么優越性?
  (展示)〈世界地形圖〉和〈世界人口分布圖〉對照比較,
  提問:1、它們都處于什么緯度?(中緯度)
     2、它們的海陸位置有什么特點?(近海地帶)
     3、它們的地形有什么特點?(平原為主)
     4、它們在氣候上有什么特點?(溫暖濕潤)
  (總結)可以看出,人口稠密的地區,一般自然條件比較優越,所以在人類歷史農業發展較早,現在也是工業、交通發達、城市集中的地區。
  (學生活動)對比上述四個問題,結合已學過的陸地自然景觀的地區差異知識,分析人口稀疏區的自然條件有什么特點?
  在海陸位置上:內陸地區
  在地形上:地勢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區
  在氣候上:干旱的沙漠和濕熱為開發的熱帶雨林地區
  在緯度上:高緯度地區的苔原帶、冰原帶、亞寒帶針葉林帶
  (學生討論):“想一想”第二題能不能用遷移人口的辦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說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根據討論的結果,教師總結:世界人口的分布是自然條件經濟條件、開發時間長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所以不能用遷移的辦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總結) 這一節主要講了人口地理的兩個知識點:世界的人口增長、遷移和世界人口分布。這兩個知識點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人口的增長和人口的遷移是認識人口的動態變化,它們的動態變化,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塑造著人口分布的面貌。而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是為了定量說明人口增長的狀況和人口的分布情況。
  (練習)在世界大洲的空白圖上,找出世界四個人口稠密區的具體位置,要求形式用紅筆在課本圖上勾畫出人口稠密區的位置。
【板書設計】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2、世界人口的分布:
??   四大稠密區:亞洲東部
        亞洲南部
        歐洲西部
        北美洲東部
  四大稀疏區:高緯度地區
        高山高原地區
        干旱沙漠地帶
        濕熱未開發的熱帶雨林帶
?
?
教學設計示例3
教學重點:世界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
?????????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
?????????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
教學難點: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之一,人口問題是怎樣產生的?人口的多少是怎樣對自然、社會經濟發展等產生影響的?
  (展示)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報》記載:
  本報薩格勒布7月11日電?? 7月11日上午8時35分,從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彼特洛瓦醫院的產房里傳出了今天第一聲嬰兒啼哭的聲音,南斯拉夫一個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億個人終于誕生在地球上。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報》記載:
  據新華社薩格勒布10月12日電?? 波黑時間12日凌晨零時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嬰在波黑首都薩拉熱窩的一家醫院誕生,成為地球上的第六十億位居民。
  (提問)世界人口從50億增加到60億用了多少年?(大約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
  (提問)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是怎樣變化的?說明了什么問題?(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說明人口增長速度是逐漸加快的。)
  (講述)18世界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18世界以后,人口增長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別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更快。
  (過渡)人口增長的速度有快有慢,應如何加以量化呢?
  (講述)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練習)某一地區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當中,出生并成活了25個嬰兒,死亡10人,這個地區在這一年中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各是多少?(出生率:千分之二十五;死亡率:千分之十;自然增長率:千分之十五)
  (展示)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圖
  (提問)請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按由高到低的順序排列。(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
  (講述)這樣的結論說明世界人口的增長存在著地區差異。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
  (展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口的增長表
  請學生粗略計算:1950年、1990年、2025年發展中國家人口總數分別是發達國家的多少倍,加深對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人口增長差異的理解。此時教師可以設疑,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差異越來越明顯,會帶來什么問題?學生思考但不必回答,為下節課講人口問題埋下伏筆。
  (過渡)大家都聽過《橄欖樹》這首歌吧,歌中唱到“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在遠方。”從歌詞中我們可以知道,歌中的人是從其他地方移居到另一個地方的,這種人口從一個地區移居到另一個地區的社會現象,就是人口遷移。
  (提問)請大家讀教材“人口的遷移”這部分內容,思考以下問題:
  1.人口為什么會遷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遷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是什么?各有什么特點?
  由學生回答并評判。最后展示“16~20世紀世界人口大遷移示意圖”,教師總結。特別強調目前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即:科技移民;勞動力輸出;國際難民移動)
  (討論)1.大批的科技人才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的原因是什么,會對人才輸出國產生哪些影響?
  2.你認為勞動力輸出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為什么?
  (過渡)世界各地區人口的增長是不一樣的,那么世界各地區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勻呢?首先,我們學習一個反映人口分布特點的指標——人口密度。
  (計算)有甲、乙兩城市,面積大約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萬,乙市人口250萬,算算兩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有多少人?(甲市:2500人/平方千米;乙市:1250人/平方千米)
  (講述)根據計算結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密度一般是指每平方千米內的居民人數(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計算)算出中國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1998年)
國家
人口數(人)
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中國
1248100000
9600000
?
加拿大
30300000
9970000
?
  (中國:121人/平方千米;加拿大:25人/平方千米)
  (講述)人口密度能準確的說明世界各國、各地區人口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區稠密,有的地區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圖
  (提問)世界人口稠密區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總結)?
  ??
  (討論)結合世界人口分布圖和世界地形圖,分析人口分布的規律及原因。
?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
?
  (討論)能不能用遷移人口的辦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說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不能,因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開發時間長短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所以不能用遷移人口的辦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練習)選擇題
?
探究活動
我家的人口
要求:   1.周末對自己的爺爺和奶奶進行一次采訪,問一問:從你的曾祖父母開始,經過四代人,你家增加了多少口人?哪一代生的孩子最多?是因為什么原因?現在的家庭人口是處于增長的趨勢還是呈下降的趨勢?為什么?
  2.通過你家的情況,你能否理解雖然我們已在實施計劃生育的政策,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人口的總數還在繼續增長,這是為什么?
目的:   1.通過了解自己家的人口增加和變化過程,印證課本上關于人口增長的結論和數據,即理論聯系實際。
  2.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3.通過這一實踐活動,使學生增強對我國基本國情的認識,加深理解我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增強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
家鄉的人口分布情況調查
要求:查找資料(可上網查找)。
  看看你們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縣(省)的人口分布情況,哪個區(縣)或鄉的人口密度大,為什么?分析是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目的:   1.通過查找自己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縣(省)的人口分布情況,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這一實踐活動,把書本的理論用在實際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學習運用這些知識,促進知識的遷移。如通過調查得出人口分布的差異后,用所學的知識分析這種差異的影響因素。
  3.通過這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增強社會責任感。通過調查,對家鄉有更多的了解,激發了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第一節 世界人口
〈教學目的〉
1、了解當前世界人口總數,會通過不同年代的世界人口總數,說明世界人口增長速度的變化、世界人口持續增長的情況。
2、學會閱讀世界人口分布圖,說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并簡單分析其形成原因。
3、學會計算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并能運用各種資料,比較不同國家和地區人口增長的快慢。
4、通過世界人口增長與分布的學習,初步認識世界人口問題,理解人口過多或過少帶來的人口問題,樹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重點、難點〉
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世界人口的增長的地區差異
2、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3、世界人口過多或過少造成的問題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提綱〉 第一節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數量
二、世界人口的增長
1、? 1800年以前增長緩慢,1800后增長迅速
2、? 自然增長率=自然增長人口/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 人口密集地區
3、? 人口稀疏地區
四、世界的人口問題
1、? 人口過多
2、? 人口過少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人口問題是當前世界各國人民共同關心的問題之一,人口問題是怎么樣產生的?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要通過學習本節世界人口來得到答案
教學指導:1、在學習世界人口的知識時,用“問題解決”式的學習方法。通過學生自己知識特點,老師設定一個個比較具體而具有針對性的問題,通過閱讀“世界人口增長圖”和“世界人口分布圖”,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整理各種圖表和資料,聯系我國的情況,展開討論,從而對世界人口問題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
2、界人口數量”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閱讀“世界人口增長圖”完成教材P.39的活動題。(1650年世界人口是5.5億,1999年世界人口是60億,到2025年估計人口將達到80億。1999年世界人口是1974年的1.5倍,到2025年估計世界人口是1999年的1.33倍。)
3、“世界人口增長”的教學可以在學習世界人口數量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分析:世界人口在發展史上有什么特點,世界人口從9億增加到10億需要多少年時間,從10億到20億需要多少年,從50億到60億需要多少年。從而得出結論——世界人口仍以較快的速度在持續增長。在請一名學生朗讀閱讀材料“世界人口增長速度”,了解世界上平均每天、每小時、每分鐘、每秒鐘各增加多少人,從而進一步感受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長。
4、? 過渡:老師提出人口的增長有快有慢,應該怎樣進行定量分析呢?過渡到人口自然增長率這一部分教學
5、? 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讓學生先做一道簡單的算術題后總結得出計算公式,然后再指導學生做教材P.40的活動題。
6、? 進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學:
導入:先展示“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掛圖,指導學生讀圖。提問:哪些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高?(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哪些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低?(歐洲、北美洲和大洋州)從經濟發展水平看,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基本上屬于發展中國家,歐洲、北美洲和大洋州大多屬于發達國家。從而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發達國家人口增長慢,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快。
過渡:目前世界有60多億人口,這些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哪些地區?這樣來定量反映一個地區人口的疏密情況?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反映這一特點一般用一個值來表示就是“人口密度”。然后指導學生完成教材P.41的活動題。通過計算得出結果是:中國的人口密度約問131人/平方千米,澳大利亞的人口密度約為2人/平方千米。
老師:人口密度能準確地說明人口在世界各國、各地分別狀況。世界人口在地區分布上是不均勻的,有的地區稠密,有的地區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分布”掛圖,指導學生讀圖,先提問:世界人口稠密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指導學生找到人口密度2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地區。然后小結:
亞洲東部
亞洲南部
四大人口稠密地區 歐洲西部
南、北美洲東部
?
分析為什么這里會比較多人?(緯度、海陸、地形和氣候)
?
同樣的找出四大人口稀疏區,并分析其原因。
7、? 首先引入“什么是人口問題”,從學生的資料中找出依據,讓學生明白:人口問題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人口數量過多,人口增長過快;另一方面是人口數量過少,人口處于負增長。人口過多或過少給人類帶來的種種問題就是人口問題。
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這個可以讓學生結合實際社會中存在的問題去討論。最后把結果展示在黑板上,教師給每組評價。
課后作業:發展中國家一般出現人口從農村向城市遷移的現象,而發達國家一般出現的是從城市向農村遷移的現象,為什么?
第三節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一、??????????? 背景與意義分析
人教版地理第七冊第四章開始人文地理的教學,前兩節主要是世界的人口、人種、語言和宗教。這一節是新內容,以往教科書中從未提及過,圍繞人類的居住地,介紹了城市景觀與鄉村景觀的差異、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所學知識又有用于生活。
二、??????????? 學習與導學目標
1、????????????? 知識積累與疏導:說出城市景觀與鄉村景觀的差異
2、????????????? 技能掌握與指導:引導學生觀察、培養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
3、????????????? 智能提高與訓導:通過學生分組討論,搜集、分析、整理資料等活動,落實聚落的含義、主要類型、不同類型聚落的景觀差異,使學生理解影響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進而了解聚落的主要分布地區,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4、????????????? 情意修煉與開導:通過對聚落發展與保護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保護傳統的聚落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5、????????????? 觀念確認與引導:通過展開討論,結合南通古民居的開發與保護問題。讓學生初步形成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正確認識。
三、??????????? 障礙與生成關注:分析聚落形成和發展的原因。
四、??????????? 學程和導學活動
(引入)你喜歡住在城市還是鄉村,為什么?你覺得他們有什么不同嗎?
(生活動)討論城市與鄉村的不同點。
(師總結)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都是人類的居住地,我們把城市和鄉村統稱為聚落。
出示表格,讓學生從環境狀況、發展程度、建筑物與道路密度等方面分析城市聚落與鄉村聚落的差異。
(板書)一、城市與鄉村
比較項目
鄉村聚落
城市聚落
環境狀況
較自然
人工化
發展程度


建筑物與道路密度


人口數量的多少與人口密度
少、低
多、高
功能
單一
多元化
聯系
疏遠
緊密
生活水平


從事的主要工作
農業
工商業
分? 布
與自然條件關系密切
早期城市在農業發達地區
影響因素
自然條件影響大
自然、社會經濟條件、軍事
出示圖片或閱讀書本插圖:討論亞洲、歐洲、非洲不同地區鄉村的特點
過渡:我們看了一些城市和鄉村聚落,那么人類早期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哪里呢?他們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呢?
(板書)二、聚落與環境
環節一:1、討論四大文明古國的分布及形成的因素。
2、9月26日我們迎來了首屆世界大城市帶發展高層論壇在南通召開這樣一個盛會,請分析討論南通作為世界大城市帶上海都市圈中的一員的形成因素。
?
環節二:看錄像分析建筑和環境的關系。
我們剛才主要學習了聚落的含義及影響聚落形成和發展的因素,我們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和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作到我們和環境和諧共處。如何發展和保護現有的聚落。
環節三:討論關于北京四合院開發與保護的不同觀點和做法。
五、筆記與板書提綱
(一)、鄉村和城市
1.城市:工業、服務業
2.鄉村:農業為主的經濟活動
(二)、聚落與環境
1.聚落的分布:河流中下游平原
2.影響因素:土壤、水源、地形、交通、自然資源等
(三)、聚落的發展和保護
六、練習與拓展選題
(一)影響聚落形成的因素有:
(1)??????? 地形(2)氣候(3)土壤(4)水源(5)交通(6)歷史文化(7)宗教信仰(8)生活習俗(9)資源(10)植被
(二)調查了解:南通有沒有古民居?在哪里?完成調查報告:南通古民居的保護。
七、個別與重點輔導
初一(2)班個別學困生和初一(1)班對地理感興趣的同學。
八、反思與點評
貼近學生生活,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本課學教過程的設計,盡可能的舉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實例,尤其結合家鄉南通的情況,讓學生倍感親切,感受到就是發生在身邊的事情,激發學生去探究的欲望。

棗莊十三中七年級地理學科“導學稿”
課題:第2課 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 課型; 新授 導學時間:12月29
主備人: 馮 濤 課時: 1課時 累計課時:13
自主建構:

三大人種: 劃分依據:
三大人種: 、 、
聯合國工作語言: 、 、 、
多樣的語言: 、 、
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宗教與文化:三大宗教: 、 、

學習重點:世界三大人種、主要語言和三大宗教的地區分布。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記住世界三個主要人種及地理分布,了解漢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分布地區。
  2.培養學生通過閱讀“世界人種的分布”和“世界語言的分布”圖,獲取相關知識的能力。通過看各種圖片了解宗教建筑,并記住主要宗教。
  3.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種族觀,能夠正確對待宗教信仰的差別,培養唯物史觀,樹立無神論觀念。
學習過程:(一)自主學習階段(預習階段)
一、三大人種
圖片: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教堂、清真寺、寺廟
  白種人 黃種人
   黑種人 教堂
   清真寺 佛教寺廟
  (導入)出示圖片(包括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
  提問:從體質的外部特征上,他們有什么差別?你能描述他們的外部特征嗎?描述外部特征應從哪幾方面著手?(皮膚、毛發、面部特征)他們主要分布在哪兒?
  (板書)第三節? 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人種
  (展示)“世界人種分布圖”
  做讀圖填表:
?
膚色
頭發
面部
體毛
分布地區
白種人
?
?
?
?
?
黃種人
?
?
?
?
?
黑種人
?
?
?
?
?
  (學生活動)世界上有不同的人種,他們的外貌有很大的差異,這種差別是由于人類在很長時期內,相當隔離地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下的緣故。朗讀“閱讀材料”了解環境對人種的影響。
  (展示)“世界人種分布圖”,做練習
  1.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著什么人種?(白種人)
  2.除亞洲外,還有哪幾洲黃種人較多?(北美洲北部、南美洲)
  3.印度南部分布著哪兩個人種?(白種人和黑種人)
  4.我國有沒有白種人分布的地方?是什么民族?(新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
  (過渡)不同的種族分布在不同的地方。長期的生活,形成了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也形成了他們特有的語言。他們的存在,構成了世界的豐富多彩。下面我們就聽一聽他們的語言,誰知道這是那種外語?
  用錄音機分別錄一小段英、俄、日、法、西班牙廣播或歌曲,讓同學們猜或讓學生模仿。
  (板書)二、世界的語言世界
      1、2000多種語言
      2、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
      3、使用最廣的是英語
  (學生活動)分6小組,每組先在“世界語言的分布”圖上找出所代表語言的分布,然后,派代表分別介紹每種語言使用人數和地區。
  (展示)教堂、清真寺、寺廟的圖片。提問:你們知道這些建筑物的名稱嗎?這些建筑物是干什么用的?都分布在什么地方?
  學生看圖介紹:
  基督教建筑物——教堂
  伊斯蘭教建筑物——清真寺
  佛教建筑物——寺廟
  (板書) 三、世界的宗教
       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
  (總結)宗教是一種社會現象。古代對許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時,創造了宗教并一直流傳至今。宗教建筑物也是人類文化的結晶,它們的風格體現著各地文化傳統和自然特點,構成了世界的多元和豐富。
???????   本節所介紹的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是一個國家和地區人口特征的重要內容。在日益國際化的今天,了解各國的一些文化生活、語言、宗教,對更好的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是非常必要的。
(二)合作探究階段(展示階段)
讀課本P77內容及圖5.4,完成下列各題。
1.人種是根據 劃分的人群,世界居民主要分為 、 、 三大人種。人種的形成是一種 ,無優劣之分。
2.描述三大人種的特征(從膚色、毛發、五官等)。
人種
特征
黃色人種
白色人種
黑色人種
膚色
毛發
五官
3.說出三大人種分布地區:
白種人分布在 、 北部、 西部和南部、 、 及 等地區。黑種人分布在 、 和 (國)境內,黃種人分布在 和 、 等地區。
4.三大人種分布既有大范圍的 ,又有 的區域。隨著人口遷移,人種分布出現了 和 現象,產生了 種人。
5.閱讀課本P78"環境對人種影響”,回答:
(1)說說膚色分布有什么規律?為什么?
(2)毛發、鼻形等各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二、多樣的語言
6.語言是人們進行 的重要工具。聯合國工作語言共有 種,使用范圍最廣的是 ,使用人數最多的是 。
7.讀課本P79圖5.5,完成“讀圖”要求。
三、宗教與文化
讀課本.P80課文及圖5.6,完成下列各題。
8.在人類社會早期,由于人們對許多自然現象 ,就說是 ,從而創立了
9.基督教起源于 ,是世界上 的宗教。伊斯蘭教產生于 ,該教在中國被稱為 、 、 等。佛教創始于 ,在中國,藏傳佛教又被稱為 。
10.完成“讀圖”要求。
11.讀課本P81三幅照片,說說它們分別是哪個宗教的代表性建筑。
問題探究:
人種的形成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宗教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響?試舉例說明。
當堂達標:
1.關于人種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黃種人皮膚淡黃色、頭發黑直、面龐扁平,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
B.黑種人膚色黝黑,頭發卷曲,嘴唇較厚,體毛很少,分布在大洋洲
C.白種人膚色、發色、眼色較淺,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亞洲
D.非洲全部為黑色人種
2.阿拉伯人信仰的宗教是 ( )
A.基督教 B.伊斯蘭教 C.佛教 D.喇嘛教
3.讀圖5.3,回答問題。
(1)白種人主要分布在 洲、 洲、 洲。
(2)黃種人主要分布在 洲的東部。
(3)黑種人主要分布在 洲、 洲和 國境內。
(4)印度南部主要分布著 種人和 種人。
(5)非洲東部、亞洲西部和印度北部分布著 種人。
4.讀圖5.4,完成下列問題。 圖5.4世界語言的分布
(1)A是 語分布區,該地居民大多信仰 教。
(2)B是 語分布區,以該種語言作為國語的歐洲國家是 。
(3)C地區說 語,該地區的居民信仰 教。
(4)D是 (國家),居民說 語。
(5)E是 國,該國家人口數量世界第 ,居民所說的 語成為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6)F地區的居民說 語,歐洲的 (國家)是該種語言的源地。
周末自測:
1.北非和西亞的主要人種是 ( )
A.阿拉伯人 B.白色人種 C.黃色人種 D.黑色人種
2.屬于聯合國工作語言的是 ( )
①俄語;②法語;③漢語;④印度語;⑤英語;⑥西班牙語;⑦阿拉伯語;⑧日語;⑨葡萄牙語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⑥⑦ D.④⑤⑥⑦⑧⑨
3.泰國的國教是 ( )
A.印度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蘭教
4.下列建筑中,屬于伊斯蘭教的是 ( )
A.清真寺 B.布達拉宮 C.日本神社 D.巴黎圣母院
5.對中國歷史、文化影響最大的宗教是 ( )
A.伊斯蘭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6.世界三大宗教均發源于 ( )
A.非洲 B.歐洲 C.北美洲 D.亞洲
7.讀圖5.5,回答下列問題。
(1)比較圖中字母所示各地的主要人種。
A地主要是 種人,B地主要是 種人,C地土著居民屬于 種人,E
地主要是 種人。
(2)比較圖中字母所示各地的主要語言。
B地主要講 語;D地所在的大洲大部分國家講 語;G地所在的國家主要講 語;F地主要講 語。
(3)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是 語,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 語。
(4)源于B地的宗教是 教,F地主要信奉 教。
(四)達標測試階段(自我檢測) 見助學
五、教學反思或學習反思:

課件15張PPT。■人口的增長
■人口的分布
■人口問題
■練習第1課 世界的人口第五單元 世界的居民第1課 世界的人口導入 1999年10月12日,這一天世界人口達到60億。人口的增長人口增長世界人口增長示意 19世紀以前,世界人口增長十分緩慢;19世紀以后,尤其是20世紀
50、60年代以來,速度大大加快。目前,世界人口年均增長約8000萬。歐洲、北美洲、大洋洲人口增長緩慢;非洲、南美洲、亞洲人口增長較快。人口增長 人口增長的快慢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長率來度量。人口自然增長率
等于人口出生率減去死亡率。人口增長返 回返 回人口的分布人口的分布 人口分布的疏密通常用人口密度來說明。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
米內居住的人口數。 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南北美洲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是人
口稠密區。 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過于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
和地勢高峻的高原地區,人口稀少。人口的分布人口問題人口問題衣食住行 一些發達國家人口停止增長,甚至出現負增長,導致勞動力短缺、
老年人口增多等問題;一些發展中國家鄉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加劇
城市人口膨脹,使城市出現了交通擁擠、住房困難、環境污染等問題。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人口問題返 回返 回練習1練習2結 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南县| 新邵县| 南和县| 越西县| 太保市| 南宫市| 宁武县| 静海县| 闻喜县| 北碚区| 泗阳县| 丰台区| 宣恩县| 湟源县| 本溪市| 邵武市| 鱼台县| 自治县| 榆社县| 兴安盟| 荣成市| 武冈市| 普宁市| 延安市| 巴中市| 芜湖县| 玉田县| 临沧市| 乌兰县| 莱芜市| 鄂温| 开平市| 舒兰市| 澄迈县| 泗阳县| 四会市| 天门市| 红河县| 宜君县| 屏山县| 仙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