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5課明朝的對外關系 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5課明朝的對外關系 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5課 明朝的對外關系 教學設計
教學分析
【課程標準】
了解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壯舉;知道戚繼光的抗倭斗爭。
【教材分析】
明朝的對外關系有戰有和,“和”主要指鄭和下西洋,“戰”主要指戚繼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兩條主線:一是對外交往,一是民族英雄。
三部分內容反映出明朝的對外關系既有友好交往又有戰爭沖突。
這表明明朝在努力發展對外友好、促進經濟文化交流的同時,也在積極進行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明朝對外關系之所以呈現出與前朝不同的特點,與明朝時中外歷史的發展息息相關。這一時期,多民族國家的整體格局較前代更加鞏固,社會經濟繼續發展,中國仍于世界農耕文明的前列。反映到對外關系上,統治者秉承了漢唐王朝海納百川的開放心態,特別是在明成祖時期,對外政策更加開放,在以德服人的基礎上,恩威并施,開創了明朝對外交往的盛世局面。鄭和七次下西洋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主動外交,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16——17世紀,歐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啟了近代化進程。西方人東來,給明朝帶來很大沖擊。明朝中期,國力減弱,海防松弛,加上明朝海禁政策、日本國內政局動蕩等國內外形勢影響,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飽受倭寇侵擾,嚴重威脅到沿海地區民眾生命財產和國家安全。為了保衛家園,一場反侵略戰爭在所難免。戚繼光抗倭就是這樣一場正義的民族自衛戰爭。
明朝對外交往既有文明交往,又有沖突,與國外的這些交往雖然凸顯了一些民族英雄,但是中國已經落后于世界大勢。
為便于教學,我把教材內容整合為四部分:01、盛世揚帆終成絕唱----鄭和下西洋;02、抵御外辱威名遠揚----戚繼光抗倭;03、再罹國難----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04、今報雪恥----澳門回歸展國威。重點自然是第一、二部分,即鄭和下西洋與戚繼光抗倭。難點則為“八股取士”,尤其是八股取士的危害。鄭和成功實現遠航的原因和影響;空間概念較多,難以形成準確的時空概念。
【學情分析】
學生對鄭和、戚繼光等人物不陌生,但對他們的具體事跡和英雄精神不甚了解,讓學生感受到“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更是需要所種途徑烘托。
通過提供史料及對比哥倫布遠洋航行,既認識到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又認識“鄭和之后再無鄭和”的悲劇,培養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通過戚繼光抗倭的反侵略戰爭,認識到海防的重要性和國力強衰對國家對外關系的重要影響,培養愛國、自豪的家國情懷。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等基本史實,掌握明朝對外關系的概況。通過分析戚繼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觀察和分析圖片及史料的能力。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通過對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等事件的學習,除可向學生進行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外,還可引導學生發現鄭和與戚繼光這二位歷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健全的人格;增加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對比鄭和與哥倫布遠洋航行的特點、意義,感受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樹立“重海防,用海洋”的海洋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戚繼光抗倭是意義。
難點:鄭和成功實現遠航的原因和影響;空間概念較多,難以形成準確的時空概念。
突破措施: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這些艦艇為何命名為戚繼光艦、鄭和艦和鄧世昌艦?
播放視頻:《中國海軍訓練艦》
鄭和”號訓練艦,舷號81。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708研究所設計,1986年7月12日下水,1987年4月交付海軍,劃歸大連艦艇學院管轄。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以來,為海軍院校建造的第一艘遠洋航海訓練艦,被譽為“中國軍校第一艦”。
【板書課題】第14課 《明朝的對外關系》
二、新課講授
【自學識記】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的基本史實。
PPT展示
【目標導航】
01、盛世揚帆終成絕唱----鄭和下西洋
02、抵御外辱威名遠揚----戚繼光抗倭
03、再罹國難----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04、今報雪恥----澳門回歸展國威
目標導學一:盛世揚帆終成絕唱----鄭和下西洋
1、鄭和是誰?他為何要七下西洋?西洋又在哪里?為什么說鄭和遠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播放視頻】鄭和下西洋
2.(多媒體出示問題:鄭和下西洋的原因)讀教材,回答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條件。
提示:15世紀初,明朝經濟逐步繁榮,國力雄厚,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強國。(經濟基礎)明成祖稱帝后,派鄭和率領船隊出使西洋。(皇帝支持)
3、明成祖為什么會將遠航的重任交給鄭和?
提示:學習刻苦,聰明伶俐、才智過人,勤勞謹慎。學習刻苦,聰明伶俐、才智過人,勤勞謹慎。
具有一定航海、造船知識。熟悉伊斯蘭教地區習俗。
4、教師講述: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眾說紛紜,一說宣揚大明威德,《明史鄭和傳》中記載:”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一說尋找建文帝,《明史鄭和傳》中記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覓蹤跡”;一說發展貿易緩解財政支出,有史料稱鄭和下西洋使”貧民致富”、”國用充足”;另有包抄帖木兒帝國、掃蕩張士誠舊部、解決軍事復員問題等說法。面對這么多的說法,我們該取哪一種觀點呢
5.(多媒體出示問題:鄭和下西洋的目的)閱讀教材,結合史料,分析歸納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
——《明史·鄭和傳》
材料二:“皇上……,命和等統率官校旗軍數萬人,乘巨舶百余艘,赍(jī 帶著)幣往賚(lài 賜予)之,所以宣德化而柔遠人也。”
提示:
①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②為了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即宣揚明朝的國威。
③同時也用中國的貨物去換取海外的奇珍,加強與海外的聯系。
6.結合《鄭和下西洋路線圖》,講一講鄭和下西洋的概況。
(1)鄭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讓學生在圖片中找出西洋的位置:指現在文萊以西的東南亞、印度洋及沿岸一帶。
(2)展示圖片
(3)講述:
【材料研讀】鄭和的外交活動有何特點?
材料1:中國在三國和唐宋時代,通過南海已經開始發展了與東南亞、南亞和西亞的海上貿易網。至明初之際,南海一帶海盜猖獗,嚴重威脅明朝的外部安全環境和貿易往來。鄭和下西洋的主要任務是剿滅海匪,調節和緩和與各國之間的矛盾,平息沖突,維護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穩定和海上安全。在鄭和船隊歷時28年的航?;顒又?,只出現過自衛性質的三次短暫戰事,沒有占據海外國家的一寸土地,體現了中華民族“協和萬邦”的人文傳統。鄭和下西洋的另一重要內容是官方貿易,貿易采取議價成交方式,體現了平等自愿公平的貿易原則和精神。
材料2:鄭和船隊在途經錫蘭山(今斯里蘭卡)時,尊重當地人民的佛教信仰,捐錢修廟,布施香禮,其三種語言的“布施碑”至今留存科倫坡的國家博物館。鄭和本人是伊斯蘭信徒,鄭和船隊最后還完成了麥加朝圣之旅,對發展當時明朝與西洋伊斯蘭國家的友誼起了重要作用。
提示:推行了和平外交政策和睦鄰友好的交往模式,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也是中國與有關各國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對話。
【相關史實】鄭和7次遠航,船隊最多時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海船。鄭和的船隊有嚴整的編隊,船只分工明確,分別承擔載人、載貨、運糧、裝淡水等任務,還有戰船護航。僅首次下西洋時,就有27 000多人,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術人員、財物人員、宗教人士、翻譯、醫生、廚師、工匠等。鄭和的船隊采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遠洋航行技術,能夠準確地測定航區、航線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風、海流進行航行。
你能據圖說說鄭和船隊的布局嗎?
提示:鄭和船隊有嚴整的編隊,船員分工明確。分別承擔載人、載貨、運糧、裝淡水等任務,還有戰船 護航。
【相關史實】鄭和的船隊為保證航行時的協調一致,采用了多種通訊手段。白天升旗為號,夜間懸燈為號,遇到天氣惡劣視野不良時,則用吹喇叭、敲鑼鼓的方式。整個船隊的進退、集合、升帆、拋泊等行動,都在統一號令下進行。
9.學習與探究:對比鄭和下西洋概況和歐洲航海家航海情況,你得出什么結論?
提示:鄭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
10.閱讀材料,結合教材和所學知識,鄭和下西洋會遇到哪些困難?面對這些困難,他最終七下西洋的原因(條件)有哪些?
材料一
史書記載,洪武末年時:“倉廩充積,天下太平”。建文帝時期:“家給人足,外門不闔”。到永樂年間,明王朝統治已臻極盛。
材料二
宋元以來,海船制造技術與航海水平大為提高,如羅盤針的發明,氣象測量的進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識也日見豐富。
提示:
①巨大的風浪,惡劣的海上天氣;
②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資;
③在海上可能遇到來自敵對力量的攻擊(海盜等);
(4)明朝政府的支持。
11、(多媒體出示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郵票)讀材料和教材,學生分組討論鄭和下西洋的影響
提示: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網,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
12.結合材料,說說鄭和下西洋的特點及意義?
材料一:鄭和下西洋后,浮泥、滿刺加、蘇祿的國王和王后回訪中國。蘇祿國王率300多人訪問中國,歸國途中病逝于中國,即在中國安葬。
材料二:鄭和下西洋過程中和下西洋后,明朝有許多人到南洋(即今東南亞)去做工和經商。
提示:
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網;為人類的航海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
鄭和之后再無鄭和,你怎么理解?
【觀看視頻】鄭和之后再無鄭和
14、鄭和“下西洋”的現實意義: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你認為鄭和留給我們的真正財富是什么?
提示:
敢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奮斗精神。
和平友好、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
心系海洋,情系航海的海洋戰略思想
目標導學二:抵御外辱威名遠揚----戚繼光抗倭
1.(多媒體展示倭寇形象圖)教師簡短介紹倭寇情況(9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組成海盜武裝集團,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進行走私貿易和搶劫,被時人稱為“倭寇”)
2.戚繼光抗倭的背景
提示: 中國古代稱日本為倭國。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組成的海盜武裝集團。明朝中期國力減弱,海防松弛,中國奸商海盜與倭寇相互勾結燒殺搶掠,使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慘遭損害。他們殺居民,劫財貨,無惡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壞。
3、視頻:誓平倭寇
4.(多媒體出示問題:戚繼光抗倭的基本情況)根據材料和教材,分組討論戚繼光平息倭寇的過程及意義。
【人物掃描】戚繼光:山東蓬萊人。明代杰出軍事家,17歲承襲父職,擔負起防御倭寇的任務。先后在東南沿??官?,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其軍隊被稱為“戚家軍”。戚繼光是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提示:
他臨危受命,組建“戚家軍”。1561年,戚繼光率軍在臺州取得“九戰九捷”,平定了浙東地區的倭患。此后,先后消滅了福建、廣東兩地倭寇,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5、想一想:這首軍歌表現了怎樣的戰斗意志?
《凱歌》
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
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賞罰信。
赴水火兮敢遲留?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
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
—《戚少保年譜耆編》
提示:戚家軍紀律嚴明,訓練有素,英勇善戰。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忠肝義膽的精神。表現了戚家軍面對侵略者誓死捍衛國家安全以及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的堅強意志。
6.(多媒體出示問題:戚繼光抗倭的性質及對戚繼光的評價)學生分組討論戚繼光抗倭的意義、性質、如何評價戚繼光?
提示:
意義: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性質:反抗外來侵略的正義戰爭,是正義的民族自衛戰爭。
評價:戚繼光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
7.合作探究:閱讀史料說出戚繼光抗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戚繼光組建了戚家軍,紀律嚴明,英勇善戰……在臺州九捷中,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持,蕩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廣東,與當地明軍并肩作戰,剿滅那里的倭寇。
材料二:戚繼光還是一位杰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于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
提示:
(1)戚家軍紀律嚴明,英勇善戰;
(2)人民大力支持、軍民并肩作戰;
(3)戚繼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8、閱讀材料,詩句體現了作者怎樣的高尚品德?及如何評價戚繼光抗倭事件。
材料一“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br/>——戚繼光
提示:淡泊名利,憂國憂民,反抗侵略,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己任的愛國主義精神。戚繼光領導的抗倭戰爭是一場反侵略的戰爭,他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
9、【拓展延伸】怎樣評價明朝抗倭的戚繼光和南宋抗金的岳飛?
目標導學三:再罹國難----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1.根據教材相關史事教師講述葡萄牙是怎樣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的?
提示:
葡萄牙殖民者幾次侵入我國廣東、福建、浙江地區,都被我國軍民趕走。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謊稱遇到風浪,請求暫時借地晾曬貨物。他們買通廣東地方官員,許諾每年繳納白銀500兩,得到允許,在澳門上岸,擅自搭棚建房,進行貿易。1573年,他們將500兩白銀改交明朝政府,獲得了在澳門的租借居住權。但是,澳門的領土主權仍然屬于中國。明政府在澳門設置澳官,駐扎軍隊,對澳門實施全面管理。
2.根據教師的講述,學生回答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的過程。
提示:
時間:1553年
掠奪者:葡萄牙
結果: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
目標導學四:今報雪恥----澳門回歸展國威
1:澳門回歸的基本情況。
提示:
1987年4月13日,中葡兩國政府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宣布澳門地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于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2、港澳回歸祖國的意義
1).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2).開創了香港和澳門歷史發展的新紀元。
3).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提供了條件。
3.教師小結:
提示:
友好交往:明前期,國力強盛,鄭和下西洋,與亞非各國進行經濟文化的交流。
戰爭與沖突:明中后期,國力衰落,倭寇入侵,戚繼光抗倭并取得了勝利。
三、課堂總結
明統治前期,仍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鄭和下西洋最能說明當時中國的經濟、科學技術等方面仍領先于其他國家,所以在外交上能主動地與外國和平友好地交往。
明統治中后期,倭寇人侵,戚繼光抗倭,解除倭患。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說明此時中國還沒淪落到落后挨打的地步,但是已經被迫采用戰爭自衛方式,在對外關系上開始處于被動地位了。明朝對外交往的走勢,說明中國在世界范圍內已經逐漸落后了。
四、板書設計
【素養提升】
五、教學反思
鄭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英勇無畏的氣概,同時他還具有一定的政治經驗和組織才能,戚繼光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民族英雄,個人武藝絕倫,謀略過人,不但是一個軍事家,而且還是理論家。在教學的過程要善于啟發學生,向他們的這種高尚的精神和高深智慧學習。
六、當堂檢測
1.印尼學者認為,鄭和下西洋傳播的是“以和為貴”的中國傳統禮儀,以及“四海一家”、“天下為公”的中華文明。該學者肯定鄭和下西洋
A.是世界航海史的空前壯舉
B.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友好往來
C.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
D.促進了中國及亞非地區的經濟發展與繁榮
【答案】B
2.“鄭和這次遠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圖、羅盤針……只要不搶掠寶船的貨物,或先向鄭和的艦隊襲擊,鄭和是不使用武力的?!辈牧媳砻鳌班嵑瓦@次遠航”的特點不包括
A.利潤豐厚 B.規模較大 C.技術先進 D.和平交往
【答案】A
3、在北京召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某同學賦詩一首:“憶往昔,鄭和壯舉,美名遠播;看今朝,一帶一路,合作共贏?!编嵑汀懊烂h播”的“壯舉”包括
①明太祖派遣鄭和下西洋 ②1405年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③到過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 ④開辟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海上交通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4.“水落尚存秦代石,潮平不見漢時槎。遙知百國微茫外,未敢忘危負歲華?!边@是1555年一代抗倭名將視察山東文登營時留下的著名詩篇。該名將和生活的時代分別為
A.文天祥南宋后期 B.鄭成功明末清初
C.戚繼光明朝前期 D.戚繼光明朝中期
【答案】D
5.明朝時,面對外敵入侵,不但明軍浴血奮戰,京城的百姓也自發捐錢捐物,支援朝廷。明朝中后期,雖然軍備廢弛,但常常傳出北方邊鎮百姓與駐軍合力死守孤城抗敵的佳話。這說明明朝
A.倭患嚴重 B.國家凝聚力較強
C.君主專制強化 D.民間慈善活動活躍
【答案】B
6.明朝中后期,倭寇侵擾鹽城,東臺人葛天民針對“倭刀”只宜近戰、難以遠攻的特點,組織家鄉民眾將長竹削成竹槍遠刺敵人,大敗倭寇。下列人物與葛天民有同樣貢獻的是
A.鄭成功 B.鄭和 C.戚繼光 D.康熙帝
【答案】C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定县| 朝阳县| 股票| 香格里拉县| 遂川县| 长垣县| 云梦县| 聂拉木县| 武威市| 伊春市| 汉川市| 尖扎县| 咸丰县| 绥中县| 吉木萨尔县| 灵山县| 同仁县| 施甸县| 大理市| 桑日县| 金川县| 锦州市| 阿瓦提县| 哈巴河县| 稷山县| 洱源县| 孟连| 武川县| 贵南县| 南江县| 得荣县| 贵阳市| 隆安县| 华宁县| 象州县| 保靖县| 青阳县| 林西县| 肇州县| 苗栗县| 望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