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四章 天氣和氣候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四章 天氣和氣候

資源簡介

《世界的氣候類型》——教案和教學反思
一、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通過學習,學生了解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其分布和每種氣候類型的氣候特點。
基本技能和能力培養:初步學會閱讀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通過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進一步學會正確分析某一氣候類型的特點。培養學生對資料的對比、分析、綜合整理等思維從而自主解決問題,得出結論。
思想與情感:通過對氣溫曲線降水量柱狀圖的分析,使學生明確科學結論的得出要有前提條件、充分的依據,學會多問為什么,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學習重點: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典型氣候類型的氣候特點
三、學習難點: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特點、典型氣候類型的氣候特點
四、教學方法:比較法、啟發式、歸納法
五、教學媒體:自制FLASH課件
六、教學過程設計: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復習提問:什么是天氣?什么是氣候?他們有什么區別?(可根情況提示)
引導學生看圖P48—2002年底不同地方的氣候差異四副圖并提出問題:為什么同一時間在世界不同地方的氣候景相?
引入新課:說明世界的氣候類型多種多樣
過渡:為什么世界的氣候具有多樣化呢?主要是由于決定氣候類型的要素多樣化。
復習提問:決定氣候類型的主要的兩個要素是什么?
講述:氣溫高低跟所處的五帶位置有關
演示動畫:五帶的劃分(聲音解說)
問題:1、地球上五帶劃分的依據是什么?
2、地球上總共可以劃分為哪五帶?劃分的界限是什么?
歸納:五帶劃分是根據地表獲得太陽熱量多少劃分的,共分熱帶、南北溫帶、南北寒帶五帶,界限是南北回歸線和
南北極圈。
講述:由于不同的緯度和海陸位置,加上地球表面不同的地形和洋流性質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使得世界的 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演示動畫: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圖
分組活動:把學生進行異質分組,(分成四組—熱帶組、溫帶組、寒帶組、高原和高山組)
學習要求:1、找出你所在組的氣候類型
2、用語言描述每種氣候的分布范圍和位置
演示動畫,提供各組探討學習的結果
出示幾中不同氣候類型的景觀圖
問題:為什么他們在景觀上具有如此大的差異?主要受什么影響?(即每種氣候的特點不同)
資料:給出各位小組的氣候類型及氣溫和降水量圖:
分組討論:
討論項目:
熱帶組:1、各月氣溫都在多少度以上?最高月平均氣溫和最低月平均氣溫各是多少度?2、年降水量有什么差異?哪種氣候類型降水最多,哪中氣候類型降水量最少?3、每種氣候類型的特點是什么?
溫帶組:1、最高月平均氣溫和最低月平均氣溫各是多少度?哪個季節氣溫高和氣溫低?2、年降水量有什么差異?哪種氣候類型夏季少雨,冬季多雨?3、歸納出每種氣候的特點?
寒帶組:1、最高月平均氣溫和最低月平均氣溫各是多少度?哪個季節氣溫高和氣溫低?2、年降水量有什么差異?哪種氣候類冬季干燥而夏季多雨?哪種氣候類型各月降水比較均勻?3、歸納每種氣候的特點?
高原和高山組:1、哪種氣候類型最高月平均氣溫在0度以上,哪種氣候類型最高月平均氣溫在0度以下?2、年降水量各約多少?3、每種氣候的特點是什么?
各小組成果展示:每組代表發言闡述討論成果
課件演示:根據各組情況出示相關的圖片或資料
出示表格和學生共同完成表格
溫度帶
氣候類型
基本特征
熱帶
亞熱帶
溫帶
寒帶
高原和高山地區
記憶并回答
思考回答
氣溫和降水
觀看動畫
回答問題
組內互相探討學習,并找出問題的結論
組間學習
每種氣候類型的氣溫和降水量不同
各小組組內成員共同討論、交流
小組間相互學習,在教師幫助下完成表格的填寫
復習鞏固舊知識
為說明世界氣候類型多樣化做鋪墊
復習舊知識
培養學生通過視聽媒體資料,得出結論和語言歸納能力
通過進行任務驅動法,培養學生對地理資料的加工能力和對地理問題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并形成地理結論
通過分組,培養學生間的合作精神,共同學習,以達成任務的完成
訓練地理語言加工和表達能力,
形成組間學習和參考借鑒意識,通過填表格,進行比較學習法的學習,加深知識的理解,共同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本課小結:這節課我們主要通過小組交流從不同角度學習了世界的氣候類型及分布位置以及每種氣候類型的氣候特征,請談談你對這種組學習方法的體會和感受
學生自由發言
進一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教師更深地了解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

板書設計:世界的氣候類型

《世界的氣候類型》教學反思
地理是一門邊緣學科,尤其是初中地理學科在整個學習課程中的非中考地位性,使學生對地理課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如何更有效地把握教學目標、調控教學過程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完成地理教學的關鍵。由于本課內容的枯燥性和理論性太強,所以本課主要采用小組學習方式,達到培養自主學習目的;教師則通過問題的設計、分組的原則、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結合問題進行課件演示等方法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并表達自己對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和地理原理的看法和見解,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組內和組間交流中學會自評和評價他人。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教育理念,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完成學習任務,培養他們的合作和創新意識,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地位,從而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由于本課內容的知識難度較大,趣味性差,理論性強,需要記憶和理解分析的比較多,加上本校學生合作意識差,惰性強,學習積極性不高,所以在較差的班中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太明顯。學習的結果是他們只知道五帶的名稱和典型的氣候類型名稱,而有關各種氣候類型的具體分布狀況不是很清楚,而對氣候特點這部分知識的分析就更不到位,整體感覺較模糊,表述不清,出現“張冠李帶”現象。而對于較好班而言,基本上掌握了各氣候類型名稱和分布,學會了如何分析和表述某地的氣候特點的方法。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研究如何調動較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合作意識,讓他們感受到地理學習的樂趣和美感。
2007.1.21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教案
    【教學目標】   1.重點掌握世界氣候類型的差異及其分布規律。   2. 初步學會閱讀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通過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進一步學會正確分析某一氣候類型的特點。培養學生對資料的對比、分析、綜合整理等思維從而自主解決問題,得出結論。   3.通過對氣溫曲線降水量柱狀圖的分析,使學生明確科學結論的得出要有前提條件、充分的依據,學會多問為什么,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4、世界氣候類型的特點及其分布知識如何指導生活實踐。   5? 。世界13種主要氣候類型進行總結歸納,進一步明確各氣候類型的分布和特征。   【教學重點】   根據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判斷氣候類型   【教學難點】   從緯度和海陸位置兩方面分析各氣候類型的分布   【課前準備】   1.學生在課前分小組繪制好印度尼西亞、開羅、羅馬、倫敦、莫斯科、上海等城市的降水柱狀圖和氣溫曲線圖,收集一些這些城市的建筑、服飾、自然風景圖片等。   2.教學器材:多媒體電腦、自然風景圖片   3.教學課件:展示教學過程的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教學意圖
學生活動
[新課導入]
一、課件展示各氣候類型景觀
1.同學們,大家好。前面我們學習了氣溫和降水以及影響氣候的因素。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有關氣候類型的知識。
?
2.大家說得很好,說明大家學習知識很扎實,見識很廣。那么,由于影響世界氣候的各種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洋流)在世界各地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變化,從而使的世界的氣候類型在世界各地也是變化多端,讓我們能充分地感受到世界的豐富多變,無奇不有。那么,世界的氣候在豐富多變中是否有規律可尋呢?
3.引導學生回顧地球五帶的劃分和海陸位置對氣候的影響,從而讓學生明白世界的氣候類型可能會按一定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因氣溫和降水的不同呈現出規律性的分布。
4.由學生上臺,從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兩方面分析出各種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5.[總結]同學們分析得很好,那么,我們可否人造一塊理想大陸來呈現世界的所有氣候類型呢?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努力。
二、課件展示——學海導航
1.課件展示氣候類型分布表
?
大陸西岸 中部 大陸東岸
極地氣候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
大陸
性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地中海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
季風性濕潤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
?
其實,學習的方法還有很多很多,只要大家勤于思索,就會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轉折] 掌握了主要方法,我們是不是應該進行實戰演習了。
三、課件展示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表,以及世界各地的氣候景觀圖片和各種氣候類型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總結] 大家說的真棒!可見世界復雜多樣的氣候如果按照氣溫特征可劃分為:熱帶氣候類型,亞熱帶氣候類型,溫帶氣候類型,寒帶氣候類型。而在同一熱量帶的氣候類型因所處的海陸位置不同,降水特征又有所不同,于是,在同一熱量帶的氣候類型在具有相似的氣溫特征的同時,在大陸東岸,西岸和中部又因降水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氣候。
[引導深入] 我們內蒙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所以呈現出冬夏溫差大,降水少,風沙大的氣候特征。其它地方氣候又怎么樣呢?是不是與我們這里一樣呢?現在我們就到世界其他地方去游覽一番。
四、課件展示世界氣候分布圖,各小組分析各氣候類型的分布、特點、景觀。要求學生會分析氣候要素,掌握分布規律。
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成因及分布
氣候類型
?
分布規律
特點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
?
?
熱帶草原氣候
?
?
熱帶季風氣候
?
?
熱帶沙漠氣候
?
?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
?
?
地中海氣候
?
?
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
?
?
溫帶季風氣候
?
?
溫帶大陸性氣候
?
?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亞寒帶
?
?
苔原氣候
寒帶
?
?
冰原氣候
?
?
高山高原氣候
高山高原
?
?
六、課件展示 智能訓練
設計一句關于保護熱帶雨林的廣告語。
設計一句關于宣傳地理作用的廣告語。
寫一篇關于世界某地出行旅游的小論文,詳細介紹那里的氣候特征,為出行做好準備。
?
?
前后知識的銜接
以舊帶新,并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
學會從眾多的地理現象中總結出地理規律。
?
面向全體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總結講述學習內容。
引導學生學會比較歸納。
?
?
?
?
善于利用表格法比較差異。
?
?
講練結合,師生互動、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
?
?
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與探究。
?
根據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進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
?
增強感性認識,實現感性與理性認識的整合。
?
引導讀圖、養成善于讀圖的習慣。
?
?
?
?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
?
?
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
對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關信息,運用氣候與降水的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和辦法。
創設情景、引導探究
發揮主體作用、鼓勵全員參與
?
?
?
充分利用教學材料,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盤點收獲,交流所得
?
師!?
我是小小廣告
?
?
?
?
回顧舊知
?
?
觀察圖片
?
?
?
?
積極提出地理問題
?
?
?
?
?
?
?
?
?
?
?
?
學生上臺,展現自己的風采
?
?
?
?
?
?
?
?
?
快速瀏覽,彼此互相提問,看看誰說的最準確。
?
?
?
?
?
?
?
?
比比誰做得快!
?
?
自己創造題目,考察同位。
?
?
?
?
想一想,還可以用那些方法來判斷氣候類型?
?
?
?
?
?
?
上臺展示!
?
?
?
?觀看錄像,感受世界不同地區的氣候特征。
?
小組分工合作,共同探討氣候類型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從而進一步理解地理學習對我們的重要性。
?各小組把自己最大的收獲奉獻出來,和同學們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
     
教師活動
教學意圖
學生活動
[新課導入]
一、課件展示各氣候類型景觀
1.同學們,大家好。前面我們學習了氣溫和降水以及影響氣候的因素。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有關氣候類型的知識。
?
2.大家說得很好,說明大家學習知識很扎實,見識很廣。那么,由于影響世界氣候的各種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洋流)在世界各地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變化,從而使的世界的氣候類型在世界各地也是變化多端,讓我們能充分地感受到世界的豐富多變,無奇不有。那么,世界的氣候在豐富多變中是否有規律可尋呢?
3.引導學生回顧地球五帶的劃分和海陸位置對氣候的影響,從而讓學生明白世界的氣候類型可能會按一定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因氣溫和降水的不同呈現出規律性的分布。
4.由學生上臺,從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兩方面分析出各種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5.[總結]同學們分析得很好,那么,我們可否人造一塊理想大陸來呈現世界的所有氣候類型呢?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努力。
二、課件展示——學海導航
1.課件展示氣候類型分布表
?
大陸西岸 中部 大陸東岸
極地氣候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
大陸
性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地中海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
季風性濕潤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
?
其實,學習的方法還有很多很多,只要大家勤于思索,就會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轉折] 掌握了主要方法,我們是不是應該進行實戰演習了。
三、課件展示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表,以及世界各地的氣候景觀圖片和各種氣候類型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總結] 大家說的真棒!可見世界復雜多樣的氣候如果按照氣溫特征可劃分為:熱帶氣候類型,亞熱帶氣候類型,溫帶氣候類型,寒帶氣候類型。而在同一熱量帶的氣候類型因所處的海陸位置不同,降水特征又有所不同,于是,在同一熱量帶的氣候類型在具有相似的氣溫特征的同時,在大陸東岸,西岸和中部又因降水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氣候。
[引導深入] 我們內蒙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所以呈現出冬夏溫差大,降水少,風沙大的氣候特征。其它地方氣候又怎么樣呢?是不是與我們這里一樣呢?現在我們就到世界其他地方去游覽一番。
四、課件展示世界氣候分布圖,各小組分析各氣候類型的分布、特點、景觀。要求學生會分析氣候要素,掌握分布規律。
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成因及分布
氣候類型
?
分布規律
特點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
?
?
熱帶草原氣候
?
?
熱帶季風氣候
?
?
熱帶沙漠氣候
?
?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
?
?
地中海氣候
?
?
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
?
?
溫帶季風氣候
?
?
溫帶大陸性氣候
?
?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亞寒帶
?
?
苔原氣候
寒帶
?
?
冰原氣候
?
?
高山高原氣候
高山高原
?
?
六、課件展示 智能訓練
設計一句關于保護熱帶雨林的廣告語。
設計一句關于宣傳地理作用的廣告語。
寫一篇關于世界某地出行旅游的小論文,詳細介紹那里的氣候特征,為出行做好準備。
?
?
前后知識的銜接
以舊帶新,并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
學會從眾多的地理現象中總結出地理規律。
?
面向全體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總結講述學習內容。
引導學生學會比較歸納。
?
?
?
?
善于利用表格法比較差異。
?
?
講練結合,師生互動、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
?
?
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與探究。
?
根據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進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
?
增強感性認識,實現感性與理性認識的整合。
?
引導讀圖、養成善于讀圖的習慣。
?
?
?
?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
?
?
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
對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關信息,運用氣候與降水的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和辦法。
創設情景、引導探究
發揮主體作用、鼓勵全員參與
?
?
?
充分利用教學材料,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盤點收獲,交流所得
?
師!?
我是小小廣告
?
?
?
?
回顧舊知
?
?
觀察圖片
?
?
?
?
積極提出地理問題
?
?
?
?
?
?
?
?
?
?
?
?
學生上臺,展現自己的風采
?
?
?
?
?
?
?
?
?
快速瀏覽,彼此互相提問,看看誰說的最準確。
?
?
?
?
?
?
?
?
比比誰做得快!
?
?
自己創造題目,考察同位。
?
?
?
?
想一想,還可以用那些方法來判斷氣候類型?
?
?
?
?
?
?
上臺展示!
?
?
?
?觀看錄像,感受世界不同地區的氣候特征。
?
小組分工合作,共同探討氣候類型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從而進一步理解地理學習對我們的重要性。
?各小組把自己最大的收獲奉獻出來,和同學們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
世界的氣候 (第一課時)
八中 劉勝紅(執筆)
【教學目標】
1、知道“氣候”的概念和氣候兩大要素、“天氣” 和“氣候”的聯系和區別。
2、能辨別描述“天氣”和“氣候”用語。
3、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所處地理位置和主要分布地區。
【課堂導學】
氣候的地區差異:
1.天氣和氣候的區別 (順口溜)
天氣:短時陰晴雨雪冷熱風
氣候:多年平均春夏和秋冬
(練一練)看看下面哪些是描述天氣的,哪些話是描述氣候的?
A.濟寧夏季高溫多雨 B.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C.碧空萬里無云 D.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E.極地地區終年嚴寒
2.氣候的兩大要素包括 和 。我們可以從這兩方面來概括氣候的特點。
3.讀P64圖片,試用自己的話總結三種氣候的特點.
圖A 圖B 圖C
4.讀圖
找出熱帶氣候的名稱及分布
■熱帶氣候:★熱帶雨林氣候 氣候特點, 。分布地區:赤道穿過的大陸南北兩側。
★熱帶沙漠氣候 氣候特點, 。分布地區: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內部及西岸。
★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特點
最多月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分布地區:亞洲南部及中南半島。
★熱帶草原氣候 全年高溫,降雨分干濕兩季。分布地區:分布在熱帶雨林的南北兩側。
(練一練) 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 (緯線)附近。
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在 (緯線)附近。
( 點撥:熱帶氣候特點:氣溫全年高,主要看降水區別。)
■溫帶氣候類型主要分四種:(一)溫帶海洋性氣候
(二)地中海氣候
(三)溫帶季風氣候
(四)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氣候特點:氣溫 降水
分布地區:分布在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
★地中海氣候 氣候特點:夏季 ,冬季 。分布地區:分布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
★溫帶季風氣候 氣候特點:冬季 夏季 。年溫差大。分布地區:分布在分布在亞歐大陸東部。
★溫帶大陸性氣候 氣候特點,夏季 冬季 全年降水少。年溫差大。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氣候特點:夏季 冬季 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巴西等國家東南沿海地區
■寒帶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 寒帶氣候包括冰原氣候和苔原氣候。
高原山地氣候分布在海拔高的地區。特征:自然植被的垂直變化明顯。

【展示點撥】
1.世界氣候的分布對學生來說不容易記憶,我們采用的是化零為整的方法,先從熱帶著手識記四個熱帶氣候,在熟練記憶熱帶氣候分布的基礎上再用同樣的方法去記憶溫帶的氣候,最后寒帶氣候和亞熱帶氣候,這樣循序漸進,學生更容易接受。
2.關于各種不同的氣候類型,不要死記名稱及分布,要和氣溫,降水的特點結合起來。(學案后附氣溫和降水的一般特征)
【課堂檢測】

一.選擇題
讀右圖,分析下列問題
1、該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 )
A.熱帶地區 B.溫帶地區 C.寒帶地區 D.全球各地都如此
2、該氣候類型的氣溫和降水的特點是( )
A、全年高溫多雨
B、全年低溫少雨
C、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3.該氣候類型( )
A溫帶季風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
C溫帶大陸性氣候 D.地中海氣候
(二)、綜合題
讀《世界部分氣候類型分布圖》,回答問題。。
(1)圖中斜線部分的類型是 。
請描述這種氣候類型在世界的分布規律: 。
這種氣候類型分布面積最廣的是( )
A.非洲 B.亞洲 C.大洋州 D.南美洲
(2)圖中有大片沙漠分布地區的氣候類型是 ,這種氣候分布在
帶 附近的大陸 地區。
(3)請寫出圖中溫帶地區A、B、C三地的氣候類型分別是:
A. B. C. 。
附:世界主要氣候類型表
氣候類型
氣候特點
分布規律
分布地區
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熱帶雨林氣候
終年高溫多雨
赤道南北兩側
亞洲的馬來群島、非洲的剛果盆地和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熱帶草原氣候
全年高溫,降水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夏季為濕季,冬季為干季
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
非洲是熱帶草原氣候分布最廣的地區
熱帶季風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涼爽干燥
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
亞洲的中南半島和印度半島
熱帶沙漠氣候
終年炎熱干燥
回歸線兩側的大陸中部和西岸
撒哈拉沙漠是最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區
亞熱帶季風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即雨熱同期),冬季溫和(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少雨
中國、美國和巴西的東南部以及阿根廷等的沿海地區
地中海氣候
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
地中海沿岸最為典型
溫帶季風氣候
夏季溫暖濕潤,冬季寒冷干燥
北半球溫帶大陸的東岸
中國的東北部,俄羅斯的東南部、朝鮮半島
溫帶海洋性氣候
終年溫和多雨
中緯地區的大陸西岸
西歐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典型
附:世界主要氣候類型氣溫、降水一般特征
關于“氣溫和氣溫的分布”的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氣溫曲線圖、等溫線圖的繪制與分析
【教學手段】
錄像:天氣觀測過程
動畫:大氣的受熱過程
投影片:(1)氣溫觀測數據;(2)日(周、月、年)均溫的計算公式;(3)日氣溫曲線圖;(4)三帶氣溫曲線圖;(5)等溫線的畫法;(6)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
【教學過程 】
(提問引入)天氣與氣候中主要的組成要素有哪些?(氣溫、降水)
(講解)我們先來學習有關氣溫的內容。氣溫是如何測量的?
(板書)一、氣溫的測定
(天氣觀測的錄像)包括百葉箱、溫度計、觀測時間和數據采集等
(投影片1、2)一組觀測數據,怎樣計算出日均溫?(生思考回答)。出示計算公式,驗證學生回答及計算結果
(提問)為什么一天中有冷熱,一年中有冷熱?(因為熱量主要來于太陽照射)
是否太陽一照射大氣溫度就會立刻升高呢?太陽一落山溫度就立刻降低呢?
(出示動畫并講解)使學生明確大氣溫度的直接來源是地面,太陽的熱量先傳到地面然后到大氣,有一個過程,所以一天中最高溫不是12時而是14時,最低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同樣道理,一年中溫度最高值并不出現在太陽直射或接近直射時,而是稍有滯后,最低值也不出現在太陽最斜射的時候。如北半球最高溫出現在7月,最低溫出現在1月,南半球相反。
(引導學生討論)如何才能將氣溫連續變化的過程更直觀地表示呢?(用氣溫曲線圖,氣溫指平均氣溫)請將你的設想畫出來(學生活動)
(投影片3)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日均溫,將二者的交點用平滑曲線連接起來就是氣溫曲線。你能畫出一個地方一年的氣溫曲線圖嗎?(縱坐標用月平均溫,橫坐標從1月---12月)
(提問)如何利用氣溫曲線說明一個地方、不同季節的氣溫特點呢?
(投影片4)課本P40圖4.6,三地氣溫曲線圖
(學生討論)圖中的橫縱坐標分別表示什么?三個溫度帶的氣溫變化特征是什么?在語言敘述上有什么規律?
(說明:因為溫帶的范圍較廣,所以接近熱帶或寒帶地區的語言敘述冷熱的程度有所不同)
(承轉)前面所學是氣溫的時間變化,而對于全球來說,同一時間各地氣溫也是不同的。
(板書)三、世界氣溫的分布
(投影片5)圖中各點表示年平均溫度,請在這張圖上畫出13℃、15℃溫度曲線(用平滑曲線連接氣溫值相等的點)
(投影片6)此圖表是世界不同地區多年的平均溫度,圖中氣溫相等的點連接的線就是等溫線。我們借助等溫線來研究氣溫的空間分布。
(教師指導讀圖方法)分析等溫線圖,可以采用從“整體到局部,從大到小” 逐步分析的方法。請大家討論世界氣溫分布的規律,并分析形成此規律的主要影響因素(學生分組討論)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板書)教師講解時可以舉一些實例或參照課本的插圖
1、全球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遞減---緯度位置(太陽)
2、南半球等溫線比北半球平直---海陸面積及性質影響
3、陸地上的不同---地形地勢影響
4、海洋上的不同---洋流影響
5、極值---最冷最熱的地方
6、人類活動對氣溫的影響---溫室效應
(反饋練習)夏季到青藏高原去考察,需要準備什么衣物?(棉衣,地勢高寒冷)
如果溫度再升高,預測你所在的地區氣候會有什么變化?
赤道是全球溫度最熱的地方嗎?
南極和北極哪個更冷呢?
(總結)通過以上學習可知,氣溫是隨著時間和空間不斷變化的。大氣溫度主要來于太陽,所以影響溫度最主要的因素是緯度位置,然后是海陸位置,再就是地勢和洋流。在分析具體問題時必須注意分清主次。這是分析地理事物分布規律的一種方法。
【設計思想】
根據本節教材對知識、能力和價值觀念三方面的要求,本節課設計了三個主要的教學環節:第一個環節是氣溫的測定,主要使學生明確氣溫觀測的方法和重要性。有條件的學??梢越M織參觀,或建立簡易的氣象園進行實際的測量,沒條件的可以看錄像或圖片。
第二個環節是分析氣溫的時間變化,時間變化的長短不同,有日、月、年變化,通過實際的計算,使學生明確三者計算的方法一致,看到的各圖中的氣溫是平均值的連線。對于時間變化中很重要的一個是使學生明確太陽是氣溫的來源,但地面是氣溫的直接來源。為了讓學生明白這一個過程,設計動畫輔助理解。明白這一點,對后面所學“地勢越高,離太陽越近了,為何溫度反而越低?”很有幫助。對于熱溫寒三帶氣溫特征的描述,使學生認識到從低緯到高緯,由熱到冷,各種氣溫特點的描述有規律及差異,為后面學習世界不同地區氣候特征的內容打基礎。
第三個環節是分析氣溫的空間分布規律。首先是解決等溫線的概念。因為學生已經學過等高線,所以并不難理解。最重要的部分是世界氣溫分布規律及其原因的探討。為了使紛亂的內容條理清楚,主次分明,教給學生“從整體到局部” 的讀圖方法。同時利用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利于學生思維的互相激發,培養學生的能力。為考察學生的理解情況,設計相關的反饋題。
總之,在這一節課中注意了學生能力和技能的培養,注意分析問題的方法的指導。每一部分繪圖、讀圖、用圖都是學生活動在先,教師指導在后,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
棗莊十三中七年級地理學科“導學稿”
課題: 單元檢測與測評(四) 課型; 測評 導學時間:12月21
主備人: 馮 濤 課時: 2課時。 累計課時:10--11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 (每題2分,共50分)
1.一天之中,最低氣溫出現在 ( )
A.傍晚 B.深夜 C.日出前后 D.午后2時
2.一年之中,北半球大陸上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分別出現在 ( )
A.2月和8月 B.1月和7月 C.8月和2月 D.7月和1月
3.青島和新疆比較 ( )
A.青島四季氣溫均比新疆高 B.新疆冬季氣溫高C.新疆夏季氣溫高D.青島夏季氣溫高
4.在衛星云圖上,白色表示 ( )
A.陸地 B.海洋 C.云雨區 D.冰原
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①清新的空氣,污染指數小 ②清新的空氣,污染指數大
③空氣質量高低,既受自然因素的影響,又受人類活動的影響
④空氣質量高低,不受人類活動的影響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測量氣溫的時候最好把溫度計放在百葉箱里,這是因為 ( )
A.防止風的干擾 B.百葉箱通風,而且防止太陽直接照射
C.防止溫度計被偷 D.在百葉箱里測量的氣溫絕對準確
7.北京7月平均氣溫是26℃,1月平均氣溫是一4.7℃,北京的氣溫年較差是 ( )
A.21.3℃ B.31.7℃ C.30.7 ℃D.22.3℃
8.有關氣溫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世界氣溫的分布由低緯度向極地逐漸升高
B.同緯度地區,陸地氣溫總是高于海洋氣溫
C.同緯度地區,高山高原氣溫較高,平原氣溫較低
D.世界最炎熱的地區不在赤道附近
9.山東省的降水特點為 ( )
A.全年比較均勻 B.冬季較多 C.夏季較多 D.全年干旱
10.有關降水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山地迎風坡比背風坡降水多
B.緯度低的地方比緯度高的地方降水多
C.所有離海洋近的地方都比離海洋遠的地方降水多
D.海拔低的地方比海拔高的地方降水多
11.山下(海拔50米)的氣溫是24℃,山上(海拔4 550米)的氣溫是 ( )
A.一27℃ B.一3℃ C.39℃ D.一12℃
12.按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規律,下列地區降水較多的是 ( )
A.兩極地 B.赤道地區 C.中緯度地帶的內陸區D.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
13.我國江西廬山是夏季避暑勝地,影響其氣候的主要因素是 ( )
A.緯度因素 B.海陸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14.為防止全球氣候變暖,適宜的方法有 ( )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 ②積極開發使用新能源
③植樹造林,保護好現有的原始森林 ④擴大海洋面積,調節氣溫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山東省的氣候類型是 ( )
A.溫帶海洋性氣候B.溫帶季風氣候 C.亞熱帶季風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
二、綜合題
16.下表是舊金山的各月氣溫和降水量,讀表完成下列要求。
(1)在圖4.23 中分別繪制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2)舊金山的氣溫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別出現在哪個月?氣溫年較差是多少?該地位于哪個半球?
(3)據圖分析舊金山的氣溫和降水變化規律。
(4)簡要分析這種氣候的特點。
17.讀圖4.24,完成下列要求。
圖4.24 A、B、C三地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
(1)A、B、C三地氣溫年較差最大的是 ,讀圖可判斷A地位于 帶,B地位
于 帶。
(2)A、B、C三地中屬于終年多雨的是 ,冬季多雨的是 ,夏季多雨的是 。
(3)讀圖可判斷A地氣候類型是 氣候,分布面積最大的在 洲;B地氣候
類型是 氣候,該種氣候分布面積最大的國家是 ;C地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 沿岸。
18.讀圖4.25,回答下列問題。
圖4.25世界平均氣溫分布
(1)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是 。
(2)圖中A、B、C、D四地中,按氣溫由高到低的順序排列依次是 。造成C、D兩地氣溫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造成B、C兩地氣溫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3)A地氣溫比同緯度地區偏低,其主要原因是 。
第一單元檢測與講評
七年級三班學生成績
七年級四班學生成績
姓名
選擇得分
填圖得分
總分
姓名
選擇得分
填圖得分
1
王睿
1
劉恬恬
2
宋建印
2
袁美山
3
任衍瑞
3
鄭子文
4
孫程程
4
龍宇
5
宋建平
5
王鵬
6
王紫情
6
程乾乾
7
胡喬
7
杜玉祥
8
付樂
8
馮秀琪
9
馮君溪
9
呂亞男
10
劉超
10
王淑曼
11
趙丹
11
趙明星
12
紀淑陶
12
呂鳳香
13
張苛
13
蔣洪利
14
任菲
14
朱芹芹
15
蔣永棋
15
杜濤
16
孟雨
16
昊晗
17
張藝
17
馮仰光
18
李新雨
18
劉培勇
19
黃寬
19
宋超
20
魏深深
20
付婷婷
21
王倩
21
陳志強
22
張賢良
22
鄭圓圓
23
李悅
23
任艷萍
24
李蕊
24
張慶賀
25
尚均波
25
胡樂薇
26
陳陽
26
季延麗
27
李保潔
27
李廣楠
28
李震
28
張瑤瑤
29
邵光啟
29
劉洋
30
王超
30
李云
31
王梅
31
付林林
32
任雅琪
32
周政
33
薛真
33
于帥帥
34
任華麗
34
劉揚
35
魏榮榮
35
李志強
36
劉夏楠
36
張傳法
37
董文武
37
宋瀟瀟
38
紀平
38
丁松
39
趙慶浩
39
朱建君
40
王鵬
40
李嫣然
41
馬凱
41
馬靜
42
毛慶偉
42
劉聰
43
周建文
43
李猛
44
王義文
44
紀安冉
45
45
張攀成
46
46
第一單元檢測與講評
七年級二班學生成績
七年級一班學生成績
姓名
選擇得分
填圖得分
總分
姓名
選擇得分
填圖得分
總分
1
陳曉敏
1
任鋒
2
王淑國
2
馮曉彤
3
劉向
3
王聰
4
王燦
4
王培濤
5
任玉珠
5
任衍紅
6
邵瑞
6
王賽
7
張光爍
7
馬琳
8
叢楊
8
宋加超
9
沈尚榮
9
盧韓
10
杜健
10
李帥
11
李富強
11
李增強
12
趙傳秀
12
張雨
13
白瑞潔
13
李雨婷
14
陳煜
14
王彤
15
郝啟賢
15
高明龍
16
劉鑫鑫
16
王娜
17
李馨如
17
趙亮
18
邊良法
18
趙彬
19
耿麗
19
紀夢茹
20
李藝
20
任厚成
21
李亞楠
21
任少秋
22
王福礱
22
李明宇
23
王鵬
23
郭允琪
24
鄭再超
24
王福州
25
程莉萍
25
葛勇
26
王帥
26
李影
27
李翠
27
宋歌
28
劉詩詩
28
王淑玲
29
孫婭
29
任衍行
30
趙莉文
30
王鑫
31
李晴
31
宋承杰
32
王梓旭
32
孫華政
33
任澤強
33
紀璇
34
張慶豐
34
趙洋洋
35
呂麗婷
35
李相楠
36
鄧赫
36
楊剛
37
吳開港
37
38
孫永
38
39
高曉宇
39
40
孟國令
40
41
徐峰
41
42
魏艷斌
42
43
馮宇
43
44
紀夢宇
44
45
耿麗
45
46
李藝
46
第5課 影響氣候的因素
教學目標:
使學生能通過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教學重點:
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教學難點:
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教學建議:
師: 課件展示以下內容:
(1)??? 海南島上鮮花已經盛開,長江兩岸柳枝剛剛發芽,大興安嶺雪花還在飛舞
(2)??? 請你們討論解釋冬季人們到海邊避暑,夏季到海邊御寒.
(3)??? 療養院、避暑山莊大都設計在山坡上,這又是為什么?
生:分組討論以上問題,得結論。
師:總結: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等。
【緯度因素】
對于本段教學內容,要圍繞課本P65讀圖的設計,讓學生運用舊知,分析歸納,體會各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1.各組的代表發言交流、大家評判補充、教師評價點撥,并畫黑板簡圖或投影展示甲圖。使學生認識和體會緯度位置對氣候的影響。A地的氣溫各月均在20℃以上,降水各月都很多,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因而該地的氣候特征是全年高溫多雨。該地位于赤道地區,緯度位置低,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
甲圖
2.把教室比成是亞歐大陸的溫帶地區。學生分成三部分,兩邊的學生分別位于大陸的東岸和西岸,中間的學生位于大陸內部。各組由于所處的海陸位置不同,分別討論本組形成了哪些氣候類型?并結合世界氣溫和降水分布的特點,說說各氣候類型的特征。
3.各組代表發言、大家評判補充、教師評價點撥,并畫黑板簡圖或投影展示乙圖。使學生認識和體會海陸位置對氣候的影響。由于地處同緯度的溫帶地區,氣溫夏季陸高海低,冬季海高陸低。但是所處的海陸位置不同,東西兩岸地區距海洋近而且能受到海洋濕潤氣流的影響,降水較多,而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降水就少,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氣候。
位于亞歐大陸溫帶地區沿海的大陸東岸,形成的是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以及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一年之中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氣溫冬季在0℃以上,年降水量要比溫帶季風多。
乙圖
位于亞歐大陸溫帶地區沿海的大陸西岸,形成的是濕潤的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前者的氣候特征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后者的氣候特征是全年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位于溫帶的亞歐大陸內陸地區形成的是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較少(集中在夏季)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海陸因素】
投影:南美洲地形圖以及安第斯山脈南段東西兩側的植被景觀。
(播放投影片,學生可一目了然地看出東西兩側的植被差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
思考討論:緯度相同而且都靠近海洋,為什么安第斯山脈東西兩側的植被會出現不同的景觀?
(山脈的南段處于中緯度地帶,一年四季盛行西風,從海洋上帶來濕潤的水汽,受山脈的阻擋,迎風坡形成大量的地形雨,而東側卻處于背風坡,氣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結,難以形成降水)
討論,形成結論
讓有爬山經歷的學生談爬山的感受,并通過課件圖片展示,討論山麓和山頂氣溫的不同,得出結論:隨著地勢的升高,氣溫降低。一般情況下,每增高100米,氣溫下降0.6℃。
【地形因素】
讓學生觀察下圖,指出A坡屬于(迎風坡),B坡屬于(背風坡),降水多的是哪個坡?(A坡)。教師畫黑板簡圖或投影展示丙圖,加深學生認識和體會地形對氣溫和降水的影響。
(1)青藏高原緯度較高,但是氣候寒冷。(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2)海南島終年如夏,降水較多;黑龍江省北部冬季漫長,多冰雪。(緯度位置:海南島緯度低,氣溫高;而黑龍江省北部,緯度較高,氣溫低)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氣候干燥,同緯度的北京氣候較濕潤。(海陸位置:二者雖同處亞歐大陸的溫帶地區,但新疆塔里木盆地位于大陸內部,距海較遠,降水少;而北京位于大陸東岸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板書設計:
緯度因素
海陸因素
1、夏季陸地比海洋氣溫高,冬季陸地比海洋氣溫低
2、海洋氣溫最高月份和最低月份比陸地出現得遲
地形因素
1、山地的陽坡氣溫高于陰坡
2、山地迎風坡的降水多于背風坡
3、隨著地勢的增高,氣溫降低
總 結:
這一課的訓練,同學們學會了從圖上獲取知識的方法以及各地理要素間的相互影響、相互聯系。影響氣候的要素是什么及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等。知道了各種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希望同學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做一個合格的氣象預報員、優秀的地質工作者、神秘的天文學家、、、、、那從現在起就應該好好學習地理知識。
給學生講故事:話說孫悟空隨唐僧西行,修成正果,便在天宮行事。這一日,他駕著祥云回花果山,打算去看看多年不見的猴子猴孫。
一路上,鳥瞰人類社會的現代文明——高樓林立,道路縱橫。突然,一大朵濃煙撲面而來,悟空驚叫一聲,“妖怪”,舉棒便朝那濃煙打去,卻聽不到對方有啥響動,他手搭晾篷尋找煙霧之源,只見在那高樓群里有好多高高的圓筒形的“怪物”正面目猙獰地噴著黑色、黃色、白色的濃煙。不多時,他便被濃煙包圍,只覺得頭暈目眩,呼吸困難……怪不得這些年天宮各種呼吸道疾病和眼疾流行,原來是這些怪物在作怪。悟空想著,剛要舉棒狠打,卻見它們竟毫無懼色,也不還手。悟空仔細一瞧:那是煙囪,原來是人類現代文明的產物。
悟空一陣嘆息,觀賞人類現代文明的雅興也頓時減弱。一個跟斗下來,找到一家工廠的廠長問到:“如此污染空氣,不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健康嗎?”誰知,廠長竟厚顏無恥道:“那沒關系,我已規劃著生產一系列新產品,到時請大圣您做廣告,名曰美猴王系列產品,一定暢銷”“什么產品”“比如說……”那廠長邊說邊從抽屜中拿出一件新研制的“高科技產品”——一只式樣奇特的防毒面具。令悟空哭笑不得。同學們,聽完這個故事,你在想些什么?我們要這樣的防毒面具嗎?我們需要的是什么?
第四單元第三節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教案
【教學目標】
1.能舉例說出降水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系。
2.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3.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柱狀圖,并讀圖說明降水變化的規律。
【教學重點難點】
1.降水有多種形式,但重點認識降雨。
2.降水柱狀圖的閱讀和繪制。
3.世界降水量分布圖的閱讀。
4.通過讀圖、繪圖、閱讀,使學生形成地理的空間概念認識世界降水的時空分布規律。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相關課件雨量器量杯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現在所處的地區在地球上屬于高緯度,還是低緯度地區?一年之中哪幾個月降水多?哪幾個月降水少?
生:略。
師:同學回答得非常正確。(同學們鼓掌,烘托課堂的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
講授新課:(提問)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想一想,大氣降水有哪些形式?
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老師: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一年當中哪幾個月降水多,哪幾個月降水少?
回答:略
老師:由此導入降水季節變化,并讓同學觀看課本第57頁
板書:降水的季節變化
老師:前面已經學過氣溫,同學們對降水柱狀圖,應該理解。
學生讀圖以后可以得出結論,讓學生總結一年內有的地方降水的季節分配比較均勻,有的地方降水季節差異很大。
然后進行活動練習。
讀圖3.20回答了書上提出的問題后,讓學生用表3.2中的降水量數據,老師指導繪圖步驟.畫出一幅水量柱狀圖,可以讓一位同學在黑板上模擬老師的畫法練習。
通過以上的活動,學生們知道了世界各地的降水是不一樣的,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
板書:世界的降水分布
老師:指導學生讀書課本第56頁圖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并提出問題(書上活動)。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是怎樣變化的?
(3)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比大陸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別?
(4)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與沿海地區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別?
(5)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和最干旱的地區各分布中哪里?
老師:這時要給同學們說明一個地方降水量的多少的因素與氣溫一樣,受緯度位置的影響,還受地形的影響。
板書:(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新加坡、印尼)。
????????? (2)赤道向兩極,降水量逐漸減少。
????????? (3)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 (4)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即世界“雨極”,位于乞拉朋齊(印度,迎風坡,屬于地形雨)。降水最少的地區,即世界“干極”,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馬沙漠,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
通過讀圖,我們大致了解每年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降水與降水分布,明確了解了降水與生活的關系,降水的測量。通過閱讀了解了不同地區降水的季節變化,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能看明顯的規律,并學會了繪制降水量柱狀圖。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把學會的知道運用到實際當中去。
第3課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降水及降水的類型、降水量的觀測方法
2、了解等降水量的含義,掌握閱讀 “降水量分布”圖的正確方法,并能總結出降水地區分布的規律
3、能根據降水的數字資料,繪制出降水量逐月分配圖,并依據這些氣候資料說出氣候特點。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降水量分布圖,能夠說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加強讀圖能力的訓練。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降水的意義、與生活的關系
教學重點:學會閱讀降水量分布圖。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兩個基本條件。掌握降水的三種基本類型。能夠依據降水量的數字資料繪制出逐月降水量柱狀圖。
教學難點:通過閱讀降水量分布圖,能夠說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規律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研究天氣和氣候的時候,除了要掌握氣溫的資料,數據外,還要知道降水的情況。
一.降水的變化
降水顧名思義就是天空中水分降落到地面上,這些水分有可能是雨水,還有可能是雪或冰雹。
1.形成條件:
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或以前所學知識解釋,及時的評價學生
總結答案:
①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
②空氣溫度下降到水汽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
補充:水的液、氣、固三態;水分的蒸發、凝結、凝固過程及溫度條件;熱漲冷縮原理;熱空氣與冷空氣的性質對比;地表一定范圍內高度越高、溫度越低事實。
2.主要類型:
根據掛圖,分別講解由于降水形成過程中不同的空氣上升原因和形式,所區分的三種主要降水類型。并分析分布地區。
①對流雨:濕潤空氣受熱膨脹上升,變冷凝結產生的降水叫對流雨。
發生在太陽輻射強列的地區,空氣強烈對流時(如赤道地區)
②地形雨:濕潤空氣水平運動時,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溫度下降,水汽凝結,在山的迎風坡產生降水叫地形雨。
沿海、沿湖河等較濕潤地方的迎風坡(如喜馬拉雅山脈南坡,臺灣火燒寮等地。)
③鋒面雨:當冷暖空氣相遇時,相對較輕的暖空氣被“抬升”,遇冷凝結產生的降水叫鋒面雨。
海洋陸地的交界處如我國東部沿海地區
根據降水類型形成條件,聯系家鄉的實際,判斷家鄉主要屬于那種降水類型,為什么?
3.降水量的測量
以學生自學為主,學生推算:月降水量的計算方法(將某月中每一天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降水量的計算方法(將某年中每一月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平均降水量的計算方法(將某地多年中每一年的降水量的平均值)。
二、降水的分布
1、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規律:
啟發學生根據等高線、等溫線的定義推斷等降水量線的定義(訓練學生知識的橫向遷移)
等降水量線: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氣溫降水量相同的各個地方連接而成的線叫做等降水量線。
指導學生根據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和書上的活動學會怎樣看圖。
學生從圖中總結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規律
教師總結訂正
①赤道地區降水多(氣溫高、蒸發強烈、上升氣流多,對流雨多),兩極地區降水少(氣溫低、蒸發弱、空氣下沉)。
②沿海地區降水多(迎風處受海洋濕潤空氣的影響),內陸地區降水少。
③南北回歸線經過的大陸西岸(風從陸地吹向海洋)降水比東岸(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少。
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根據分布圖列舉世界之最。
2、世界之最
①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印度東北部乞拉朋齊,夏威夷群島卡維金尼山
②?世界上降水稀少的地區:南北兩極和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岸及內陸地區
③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南美洲
利用板書列出前部分知識的體系,找學生回答問題串一遍。
練習
1.世界上最熱的大陸是:
A.亞洲 B.大洋洲 C.南美洲 D.非洲
2.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陸是:
A.亞洲 B.歐洲 C.北美洲 D.南極洲
3.關于世界氣溫分布規律的敘述,正確的是:
A.同緯度,高山高原地區氣溫高于平原地區
B.夏季,同緯度的陸地氣溫低于海洋
C.7月,世界氣溫最高的地區是赤道穿過的地區
D.世界年平均氣溫從低緯度向南北兩極逐漸降溫
4.“地形雨”多形成于:
A.沿海平原 B.內陸高原 C.沿海迎風坡 D.背風山坡
5.青島的主要降水類型為:
A.地形雨 B.臺風雨 C.對流雨 D.鋒面雨
6.下列關于世界降水分布規律的描述,錯誤的是:
A.赤道地區降水多 B.兩極地區降水少
C.沿海地區降水少 D.沿海迎海風地區降水多
7.某地7月均溫20℃,1月均溫為-3℃,該地的氣溫年較差為:
A.33℃ B.17℃ C.20℃ D.23℃
第5節? 影響氣候的因素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了解世界氣候地區差異的基本情況。
2.培養學生圖表的讀、析、填繪技能,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學會回答地理問題。
3.使學生感受到自然界豐富多彩,地區差異顯著,同時又是有規律可循的。從而激發學生認識自然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重點
影響氣候的因素。
教學難點
海陸因素和洋流因素。
教學媒體
投影片、錄像、空白的世界氣候地區差異圖、彩筆。
教學過程
【投影】四個地方(伊基托斯、羅馬、北京、東方站)的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
【提問】根據前幾節課學過的方法概括四個地方的氣候特點。
【學生】伊基托斯全年氣溫高,降水多;羅馬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北京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東方站全年嚴寒,降水很少。
【提問】為什么氣候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影響因素是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進行鼓勵性評價。
【教師】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洋流等。各地氣候的差異,是由于影響氣候的因素不同所造成的。
【提問】從漠河、哈爾濱、北京、武漢、廣州到香港,我國各地人民穿什么衣服過春節?
【學生】皮衣—大衣—棉衣—毛衣—薄毛衣—毛背心。
【投影】漠河、哈爾濱、北京、武漢和廣州一月份平均氣溫
?
【提問】自北向南,漠河、哈爾濱、北京、武漢和廣州的氣溫逐漸升高,主要影響因素是什么?
【學生】緯度位置不同,陽光照射情況不同。
【教師】緯度位置的影響表現在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由于受熱的不同,低緯氣溫高,高緯氣溫低。對降水的影響,表現在赤道地區多,兩極地區少,中緯地區要看其它因素的影響。
【板書】第四節? 影響氣候的因素和氣候的地區差異
一、影響氣候的因素
1.緯度位置
(1)影響氣溫——低緯氣溫高,高緯氣溫低
(2)影響降水——赤道地區多,兩級地區少
【提問】炎熱的夏季,人們一般都選擇在什么地方避暑?
【學生】高緯地區、高山和海邊。
【教師】高緯地區、高山和海邊確實都可以避暑,但只有海邊夏季不熱,冬天不冷。
【提問】把一盆溫度相同的水和沙土放在陽光下加熱,一小時以后,誰的溫度高?同理,讓一盆溫度相同的水和沙土在同樣的氣溫條件下降溫,一小時以后,誰的溫度低?
【學生】沙土。
【教師】陸地和海洋冷熱不同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同緯度地區,海邊夏季不熱,冬季不冷。
【提問】海陸因素對降水有什么影響?
【學生】離海邊越近,降水越多。遠離海洋的內陸,降水少。
【教師】一般說來是這樣,這是由于陸地降水水汽主要來自海洋。但是,近海而受不到海風吹拂的地區,降水也少。
【板書】2.海陸因素
(1)影響氣溫——沿海溫差小
(2)影響降水——近海降水多
【提問】從山腳到山頂,氣溫是怎么變化的?
【學生】逐漸降低。
【教師】大約在1萬米高度以內,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逐漸降低,每升高1000米,氣溫降低6℃。
【投影】地形雨示意圖。
【提問】為什么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學生】在迎風坡,氣流受地形阻擋,爬坡上升,氣溫降低,水汽達到飽和狀態,水汽凝結,成云致雨。在背風坡,空氣下沉,氣溫升高,降水就少。
【教師】很好。我們來看錄像。
【錄像】喜馬拉雅山南、北坡景觀。
【教師】喜馬拉雅山南側的迎風坡,年降水最多處可達10000毫米以上,植被茂密;北側的背風地區,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植被較少。
【板書】3.地形因素
(1)影響氣溫——隨高度增加氣溫降低
(2)影響降水——迎風坡降水多
【錄像】洋流。
【教師】人們把大股海水常年朝向一定的方向的流動,叫做洋流。通常從水溫低的海區流向水溫高的海區的洋流叫寒流,從水溫高的海區流向水溫低的海區的洋流叫暖流。
【提問】寒流和暖流對沿岸地區氣溫應該有什么影響?
【學生】寒流使沿岸地區降溫,暖流使沿岸地區升溫。
【讀圖】是不是這樣呢?請同學們看書上的插圖,亞歐大陸兩端的氣候和洋流。
【提問】比較卑爾根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氣溫和降水差異。
【學生】卑爾根降水多,全年濕潤,冬暖夏涼;符拉迪沃斯托克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年降水量比卑爾根少,降水集中于夏季。
【教師】顯然,卑爾根緯度較高,冬季氣溫應該低,降水也應該比符拉迪沃斯托克少,可是,由于洋流的影響,改變了這種情況??墒?,由于洋流的影響,改變了這種情況。
【提問】由此說明,洋流對氣溫和降水的影響是什么?
【學生】寒流經過的沿岸地區,氣溫較低,降水較少;在暖流經過的沿岸地區,氣溫較高,降水較多。
【板書】 4.洋流因素
(1)寒流影響——降低氣溫,減少降水
(2)暖流影響——升高氣溫,增加降水
【提問】上述四種因素都是自然因素,人為因素對氣候有哪些影響?
【學生】(1)植樹造林或破壞森林影響氣候;
(2)修建水庫影響氣候;
(3)排放過多的二氧化碳出現溫室效應……
【教師】很好,人類活動對氣候會造成影響,千萬不能忽視。人類可以改變一些影響氣候的因素的狀況,調節氣候,改善氣候,但一定要慎重,千萬不要違背自然規律,否則要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練習】請同學們一起來做書第61頁的“想一想”。
【教師】我們剛才學習了影響氣候的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和洋流因素。實際上,一個地方的氣候,一般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世界各地影響氣候因素不同,氣候也就出現了地區差異。
【讀圖】請同學們看書中的插圖,世界氣候的地區差異。
【活動】在教師指導下,用彩筆填繪發給學生的“世界氣候的地區差異空白圖”。
【教師】世界氣候的地區差異最主要表現為五種地帶:熱帶多雨地帶、溫帶濕潤地帶、寒帶和亞寒帶、干旱地帶及高山地帶。下面我們作簡要分析:
第5課 影響氣候的因素
教學目標:
使學生能通過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教學重點:?
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教學難點:?
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教學建議:
師: 課件展示以下內容:
(1)??? 海南島上鮮花已經盛開,長江兩岸柳枝剛剛發芽,大興安嶺雪花還在飛舞
(2)??? 請你們討論解釋冬季人們到海邊避暑,夏季到海邊御寒.
(3)??? 療養院、避暑山莊大都設計在山坡上,這又是為什么?
生:分組討論以上問題,得結論。
師:總結: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等。
【緯度因素】
對于本段教學內容,要圍繞課本P65讀圖的設計,讓學生運用舊知,分析歸納,體會各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1.? 各組的代表發言交流、大家評判補充、教師評價點撥,并畫黑板簡圖或投影展示甲圖。使學生認識和體會緯度位置對氣候的影響。A地的氣溫各月均在20℃以上,降水各月都很多,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因而該地的氣候特征是全年高溫多雨。該地位于赤道地區,緯度位置低,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
? 2.把教室比成是亞歐大陸的溫帶地區。學生分成三部分,兩邊的學生分別位于大陸的東岸和西岸,中間的學生位于大陸內部。各組由于所處的海陸位置不同,分別討論本組形成了哪些氣候類型?并結合世界氣溫和降水分布的特點,說說各氣候類型的特征。
3.各組代表發言、大家評判補充、教師評價點撥,并畫黑板簡圖或投影展示乙圖。使學生認識和體會海陸位置對氣候的影響。由于地處同緯度的溫帶地區,氣溫夏季陸高海低,冬季海高陸低。但是所處的海陸位置不同,東西兩岸地區距海洋近而且能受到海洋濕潤氣流的影響,降水較多,而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降水就少,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氣候。
位于亞歐大陸溫帶地區沿海的大陸東岸,形成的是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以及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一年之中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氣溫冬季在0℃以上,年降水量要比溫帶季風多。
?
位于亞歐大陸溫帶地區沿海的大陸西岸,形成的是濕潤的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前者的氣候特征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后者的氣候特征是全年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位于溫帶的亞歐大陸內陸地區形成的是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較少(集中在夏季)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海陸因素】
投影:南美洲地形圖以及安第斯山脈南段東西兩側的植被景觀。
(播放投影片,學生可一目了然地看出東西兩側的植被差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
思考討論:緯度相同而且都靠近海洋,為什么安第斯山脈東西兩側的植被會出現不同的景觀?
(山脈的南段處于中緯度地帶,一年四季盛行西風,從海洋上帶來濕潤的水汽,受山脈的阻擋,迎風坡形成大量的地形雨,而東側卻處于背風坡,氣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結,難以形成降水)
討論,形成結論
讓有爬山經歷的學生談爬山的感受,并通過課件圖片展示,討論山麓和山頂氣溫的不同,得出結論:隨著地勢的升高,氣溫降低。一般情況下,每增高100米,氣溫下降0.6℃。
【地形因素】
讓學生觀察下圖,指出A坡屬于(迎風坡),B坡屬于(背風坡),降水多的是哪個坡?(A坡)。教師畫黑板簡圖或投影展示丙圖,加深學生認識和體會地形對氣溫和降水的影響。??
(1)青藏高原緯度較高,但是氣候寒冷。(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2)海南島終年如夏,降水較多;黑龍江省北部冬季漫長,多冰雪。(緯度位置:海南島緯度低,氣溫高;而黑龍江省北部,緯度較高,氣溫低)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氣候干燥,同緯度的北京氣候較濕潤。(海陸位置:二者雖同處亞歐大陸的溫帶地區,但新疆塔里木盆地位于大陸內部,距海較遠,降水少;而北京位于大陸東岸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板書設計:
緯度因素
海陸因素
1、夏季陸地比海洋氣溫高,冬季陸地比海洋氣溫低
2、海洋氣溫最高月份和最低月份比陸地出現得遲
地形因素
1、山地的陽坡氣溫高于陰坡
2、山地迎風坡的降水多于背風坡
3、隨著地勢的增高,氣溫降低
總?? 結:
這一課的訓練,同學們學會了從圖上獲取知識的方法以及各地理要素間的相互影響、相互聯系。影響氣候的要素是什么及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等。知道了各種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希望同學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做一個合格的氣象預報員、優秀的地質工作者、神秘的天文學家、、、、、那從現在起就應該好好學習地理知識。
?
第三章第二節《氣溫和氣溫的分布》教案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氣溫日變化、月變化。
2.使學生明確大氣受熱的原因和水陸受熱的不同。
3.使學生認識熱帶、溫帶、寒帶氣溫年變化的不同特點。
4.使學生掌握全球氣溫分布規律。
5.使學生初步掌握氣溫觀測方法及有關氣溫數值的一些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氣溫的年變化、世界氣溫分布規律。
【教具準備】
溫度計、世界氣溫分布圖。
【教學方法】
問答、填表。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從上面所講天氣與氣候的概念中,我們知道組成氣候的要素有氣溫、降水和風等。
[講授新課]
(板書)一、氣溫的測定
大氣的冷和熱就是氣溫,氣溫多少度要用溫度計來測定(簡要介紹溫度計、百葉箱),測定的氣溫一般用“° C”來表示。
請學生朗讀氣溫觀測次數的一段課文。
(提問)你能說明這四次觀察時間所測到的氣溫度數?其中午后2時測到的氣溫度數大體表示著天氣預報中的哪一項氣溫呢?(最高氣溫)
(板書)二、大氣的受熱和水陸受熱的不同
我們有這樣的體驗:冬天,陽光通過窗玻璃進入房間,可我們摸窗玻璃時,玻璃卻是涼的,玻璃并沒有因陽光通過而升溫較高。大氣也是這樣,陽光通過大氣也沒有使大氣增溫很高。
(提問)如果夏季的白天,去游泳,地面溫度高,還是水的溫度高?(地面溫度高。)
如果我們在夏季的早、晚去游泳,又會怎么樣呢?(水溫高于地面溫度)
所以,同樣的陽光的照射下,水陸的氣溫也有差異。
(讓學生讀《讀一讀》中《水陸溫度的差異》。)
(板書)三、氣溫日變化
一天中氣溫最高值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氣溫最低值出現在日出前。提問:
1.日常說今天的氣溫多少度,這是指一天中氣溫的最高值、最低值、還是日均溫?(日均溫)日均溫怎樣計算呢?(4次氣溫數相加除以4)
2.一天中氣溫最高值最低相差多少,即氣溫日較差,這又是怎能樣計算得來的?(最高值-最低值。)
(板書)四、氣溫年變化
不僅在一天中氣溫有最高的時刻和最低的時刻,而且在一年中也有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的時候。同學們,請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和前面學過的知識,填寫下表。
 
氣溫最高月
氣溫最低月

南半球
7月
1月

北半球
1月
7月

(提問)一年中氣溫最高月北半球出現在幾月份?(7月)為什么?(太陽直射在北半球)南半球氣溫最高月出現在幾月人份?(1月)為什么?(太陽直射在南半球)(提問)北半球氣溫最低月出現在幾月份?(1月)為什么?(太陽直射在南半球)南半球氣溫最低月出現在幾月份?(請看課文《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那么年平均氣溫是怎樣計算出來的?(一年中十二個月的平均氣溫相加除以12)月平均氣溫又怎樣計算呢?(該月每天的日均溫相加除該月的天數)
(板書)五、氣溫的年際變化
1990年、1991年、1992年……各年的年均溫都不相同,這叫做年際變化。
1.北京七月平均氣溫是26°C,一月是-4.7°C。北京的氣溫年較差是多少攝氏度?(26°C-(-4.7°C)=30.7°C)
2.氣溫年較差大的地方同年較差小的地方相比,冬夏氣溫的變化有什么不同?(前者冬夏氣溫變化大,即冬冷夏熱;后者冬夏氣溫變化小,即冬夏的冷熱變化不明顯。)
(板書)六、世界氣溫的分布
以上所講的氣溫日變化、月變化的年變化都是從同一個地方氣溫的時間變化來說的,現在我們還從氣溫的空間分布來認識人地球上不同緯度的地方的氣溫具有什么特點。
(板書)1.什么叫等溫線
我們要知道各個地方年平均氣溫的狀況,就需要同等溫線來表示。什么叫做等溫線?請在《世界氣溫的分布》小標題中找出什么叫等溫線(齊聲朗讀一遍),“人們根據世界各地的氣象記錄,把氣溫相同的點,在地圖上用線連起來,這叫等溫線”。把這句話用筆勾出來,再根據這句話,請學生在臺前試畫一個等溫線圖。
(教師說明)畫出的等溫線體現了:①等溫線大體上與緯線相平行;②同緯度上的各地氣溫相同;③不同緯度上的各地氣溫高低不同。
(板書)2.世界氣溫分布狀況
掛《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圖,引導讀圖回答:
(1)看氣溫從赤道向兩極有什么變化規律?
第一步,請在圖上找出赤道;
第二步,由赤道向兩極方向依次觀察,北半球20°C等溫線和南半球20°C等溫線,北半球和南半球10°C、0°C等溫線;
第三步,找出氣溫分布規律: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低。
(提問)剛才讀圖你發現緯度高低與氣溫高低有什么關系嗎?(緯度低、氣溫高;緯度高、氣溫低。)
(提問)這樣,氣溫分布隨緯度變化的規律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各緯度獲得太陽光熱多少不同。)
(2)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是否相同?
(沿北半球10°C等溫線,在太平洋和歐洲陸地上各固定一點A、B。用紅紙剪兩個大圓點貼出。然后用長米尺以其中一點的緯線作標準。)
(提問)A點緯度高,應當氣溫低,B點比A點緯度低,應當氣溫高,但為什么A、B兩地氣溫卻都是10°C呢?(提示:這兩地一位于海洋,一位于陸地。)
(提問)這說明氣溫高低除受緯度影響外,還受什么因素影響呢?(海陸位置的影響)
(3)處在同緯度的高原山地與平原低地的氣溫是否相同?
(提問)夏季,很多人上廬山避暑,這是為什么?(山上涼快,即氣溫低。)
(講述)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C。
 (板書)七、人類活動對氣溫的影響
重點講述:(1)燃燒煤、石油、天然氣排放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吸收地面放入大氣中的熱量,使大氣增溫。(3)將會帶來危害,應當設法防止治理。

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相關課件]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氣溫日變化、月變化。
2.使學生明確大氣受熱的原因和水陸受熱的不同。
3.使學生認識熱帶、溫帶、寒帶氣溫年變化的不同特點。
4.使學生掌握全球氣溫分布規律。
5.使學生初步掌握氣溫觀測方法及有關氣溫數值的一些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氣溫的年變化、世界氣溫分布規律。
【教具準備】
溫度計、世界氣溫分布圖。
【教學方法】
問答、填表。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從上面所講天氣與氣候的概念中,我們知道組成氣候的要素有氣溫、降水和風等。
[講授新課]
(板書)一、氣溫的測定
大氣的冷和熱就是氣溫,氣溫多少度要用溫度計來測定(簡要介紹溫度計、百葉箱),測定的氣溫一般用“° C”來表示。
請學生朗讀氣溫觀測次數的一段課文。
(提問)你能說明這四次觀察時間所測到的氣溫度數?其中午后2時測到的氣溫度數大體表示著天氣預報中的哪一項氣溫呢?(最高氣溫)
(板書)二、大氣的受熱和水陸受熱的不同
我們有這樣的體驗:冬天,陽光通過窗玻璃進入房間,可我們摸窗玻璃時,玻璃卻是涼的,玻璃并沒有因陽光通過而升溫較高。大氣也是這樣,陽光通過大氣也沒有使大氣增溫很高。
(提問)如果夏季的白天,去游泳,地面溫度高,還是水的溫度高?(地面溫度高。)
如果我們在夏季的早、晚去游泳,又會怎么樣呢?(水溫高于地面溫度)
所以,同樣的陽光的照射下,水陸的氣溫也有差異。
(讓學生讀《讀一讀》中《水陸溫度的差異》。)
(板書)三、氣溫日變化
一天中氣溫最高值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氣溫最低值出現在日出前。提問:
1.日常說今天的氣溫多少度,這是指一天中氣溫的最高值、最低值、還是日均溫?(日均溫)日均溫怎樣計算呢?(4次氣溫數相加除以4)
2.一天中氣溫最高值最低相差多少,即氣溫日較差,這又是怎能樣計算得來的?(最高值-最低值。)
(板書)四、氣溫年變化
不僅在一天中氣溫有最高的時刻和最低的時刻,而且在一年中也有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的時候。同學們,請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和前面學過的知識,填寫下表。
  氣溫最高月 氣溫最低月
南半球 7月 1月
北半球 1月 7月
(提問)一年中氣溫最高月北半球出現在幾月份?(7月)為什么?(太陽直射在北半球)南半球氣溫最高月出現在幾月人份?(1月)為什么?(太陽直射在南半球)(提問)北半球氣溫最低月出現在幾月份?(1月)為什么?(太陽直射在南半球)南半球氣溫最低月出現在幾月份?(請看課文《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那么年平均氣溫是怎樣計算出來的?(一年中十二個月的平均氣溫相加除以12)月平均氣溫又怎樣計算呢?(該月每天的日均溫相加除該月的天數)
(板書)五、氣溫的年際變化
1990年、1991年、1992年……各年的年均溫都不相同,這叫做年際變化。
1.北京七月平均氣溫是26°C,一月是-4.7°C。北京的氣溫年較差是多少攝氏度?(26°C-(-4.7°C)=30.7°C)
2.氣溫年較差大的地方同年較差小的地方相比,冬夏氣溫的變化有什么不同?(前者冬夏氣溫變化大,即冬冷夏熱;后者冬夏氣溫變化小,即冬夏的冷熱變化不明顯。)
(板書)六、世界氣溫的分布
以上所講的氣溫日變化、月變化的年變化都是從同一個地方氣溫的時間變化來說的,現在我們還從氣溫的空間分布來認識人地球上不同緯度的地方的氣溫具有什么特點。
(板書)1.什么叫等溫線
我們要知道各個地方年平均氣溫的狀況,就需要同等溫線來表示。什么叫做等溫線?請在《世界氣溫的分布》小標題中找出什么叫等溫線(齊聲朗讀一遍),“人們根據世界各地的氣象記錄,把氣溫相同的點,在地圖上用線連起來,這叫等溫線”。把這句話用筆勾出來,再根據這句話,請學生在臺前試畫一個等溫線圖。
(教師說明)畫出的等溫線體現了:①等溫線大體上與緯線相平行;②同緯度上的各地氣溫相同;③不同緯度上的各地氣溫高低不同。
(板書)2.世界氣溫分布狀況
掛《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圖,引導讀圖回答:
(1)看氣溫從赤道向兩極有什么變化規律?
第一步,請在圖上找出赤道;
第二步,由赤道向兩極方向依次觀察,北半球20°C等溫線和南半球20°C等溫線,北半球和南半球10°C、0°C等溫線;
第三步,找出氣溫分布規律: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低。
(提問)剛才讀圖你發現緯度高低與氣溫高低有什么關系嗎?(緯度低、氣溫高;緯度高、氣溫低。)
(提問)這樣,氣溫分布隨緯度變化的規律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各緯度獲得太陽光熱多少不同。)
(2)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是否相同?
(沿北半球10°C等溫線,在太平洋和歐洲陸地上各固定一點A、B。用紅紙剪兩個大圓點貼出。然后用長米尺以其中一點的緯線作標準。)
(提問)A點緯度高,應當氣溫低,B點比A點緯度低,應當氣溫高,但為什么A、B兩地氣溫卻都是10°C呢?(提示:這兩地一位于海洋,一位于陸地。)
(提問)這說明氣溫高低除受緯度影響外,還受什么因素影響呢?(海陸位置的影響)
(3)處在同緯度的高原山地與平原低地的氣溫是否相同?
(提問)夏季,很多人上廬山避暑,這是為什么?(山上涼快,即氣溫低。)
(講述)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C。
 (板書)七、人類活動對氣溫的影響
重點講述:(1)燃燒煤、石油、天然氣排放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吸收地面放入大氣中的熱量,使大氣增溫。(3)將會帶來危害,應當設法防止治理。

棗莊十三中七年級地理學科“導學稿”
課題:第2課 氣溫的變化與分布 課型; 新授 導學時間:11月23
主備人: 馮 濤 課時: 2課時。 累計課時:16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氣溫日變化、月變化。
2.使學生明確大氣受熱的原因和水陸受熱的不同。
3.使學生認識熱帶、溫帶、寒帶氣溫年變化的不同特點。
4.使學生掌握全球氣溫分布規律。
5.使學生初步掌握氣溫觀測方法及有關氣溫數值的一些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氣溫的年變化、世界氣溫分布規律。
自主建構:

工具: (需放在 )
氣溫的測量 方法:通常一天進行
單位: 。
最高氣溫:
日變化:以 為周期的變化
氣溫的變化 最低氣溫:
北半球陸地最熱月
年變化:以 為周期的變化
北半球陸地最冷月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階段(預習階段)一、測定氣溫
閱讀課本P55活動,回答:
1.對氣溫的觀測,通常一天要進行3~4次,一般在北京時間 時、 時、 時、 時。說一說測量氣溫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2.讀出課本P55圖4.10中2時、8時、14時、20時的氣溫值分別是 、 、 、 。算出該地日平均氣溫為 ℃。
3.做一做: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學校一天中8時、14時、20時的氣溫,并計算日均溫。
二、氣溫的變化
4.氣溫時刻在變化,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做氣溫 變化,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做氣溫 變化。一天中氣溫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為氣溫 ,通常用 圖來表示氣溫在時間上的變化。
5.根據課本P5l友情提示及表格中的資料,繪制某地氣溫變化曲線圖。
6.讀課本P52圖4.5,完成讀圖題。
7.結合生活體驗,描述我們學校所在地一天中氣溫變化狀況及一年中氣溫變化的情況。
8.根據日較差概念,說說什么叫氣溫年較差。
9.觀察課本P52圖4.6“某三地氣溫變化曲線”,說出A、B、C三地,氣溫年較差最小的是 地。B地最熱月為 ℃,最冷月為 ℃,氣溫年較差為 ℃。C地最熱月為 ℃,最冷月為 ℃,氣溫年較差為 ℃。
根據氣溫曲線可判斷A地在 帶,B地在 帶,C地在 帶。由此得出結論:熱帶地區氣溫年變化 ,溫帶、寒帶地區氣溫年變化 。
(二)合作探究階段(展示階段)
一、氣溫的測定
大氣的冷和熱就是氣溫,氣溫多少度要用溫度計來測定(簡要介紹溫度計、百葉箱),測定的氣溫一般用“° C”來表示。
請學生朗讀氣溫觀測次數的一段課文。
(提問)你能說明這四次觀察時間所測到的氣溫度數?其中午后2時測到的氣溫度數大體表示著天氣預報中的哪一項氣溫呢?(最高氣溫)
(板書)二、大氣的受熱和水陸受熱的不同
我們有這樣的體驗:冬天,陽光通過窗玻璃進入房間,可我們摸窗玻璃時,玻璃卻是涼的,玻璃并沒有因陽光通過而升溫較高。大氣也是這樣,陽光通過大氣也沒有使大氣增溫很高。
(提問)如果夏季的白天,去游泳,地面溫度高,還是水的溫度高?(地面溫度高。)
如果我們在夏季的早、晚去游泳,又會怎么樣呢?(水溫高于地面溫度)
所以,同樣的陽光的照射下,水陸的氣溫也有差異。
(讓學生讀《讀一讀》中《水陸溫度的差異》。)
(板書)三、氣溫日變化
一天中氣溫最高值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氣溫最低值出現在日出前。提問:
1.日常說今天的氣溫多少度,這是指一天中氣溫的最高值、最低值、還是日均溫?(日均溫)日均溫怎樣計算呢?(4次氣溫數相加除以4)
2.一天中氣溫最高值最低相差多少,即氣溫日較差,這又是怎能樣計算得來的?(最高值-最低值。)
問題探究:
為什么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約14時而不是12時呢?
當堂達標:
某研究性小組在室外測得的一日內的氣溫
時刻
2點
8點
14點
20點
氣溫(℃)
5
7
15
13
1.根據上述材料推算,該地日平均氣溫是
A.8℃ B.9℃ C. 10℃ D.12℃
2.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 L J
A.上午11時 B.中午12時左右 C.下午1時 D.14時左右
3.某地7月平均氣溫是25.8℃,1月平均氣溫是一2.8℃,其氣溫年較差是 ( )
A.25℃ B.28.6℃ C.27"C D.27.6℃
4.讀圖4.3某地氣溫日變化曲線圖,
其氣溫日較差是 ( )
A.16℃ B.3℃
C.10℃ D.5℃
5.暢暢在老師的指導下,實地測得某一天的氣溫,記錄如下:8時5℃,14時15℃,20于10℃,2時2℃。請問,這一天的平均氣溫是 ( )
A.32℃ B.15℃ C.10℃ D.8℃
6.讀某三地氣溫變化曲線圖,完成下列各題。
(1)A地最熱月氣溫是 ℃,最冷月氣溫是 ℃。
(2)三地中氣溫年較差最小的是 。
(3)根據氣溫曲線,可判斷A、B、C所處的溫度帶分別是 、 、 。
(四)達標測試階段(自我檢測) 見助學
五、教學反思或學習反思:

棗莊十三中七年級地理學科“導學稿”
課題:第3課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 第二課時) 課型; 新授 導學時間:12月5
主備人: 馮 濤 課時: 2課時。 累計課時: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降水及降水的類型、降水量的觀測方法
2、了解等降水量的含義,掌握閱讀 “降水量分布”圖的正確方法,并能總結出降水地區分布的規律
3、能根據降水的數字資料,繪制出降水量逐月分配圖,并依據這些氣候資料說出氣候特點。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降水量分布圖,能夠說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加強讀圖能力的訓練。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降水的意義、與生活的關系
教學重點:學會閱讀降水量分布圖。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兩個基本條件。掌握降水的三種基本類型。能夠依據降水量的數字資料繪制出逐月降水量柱狀圖。
教學難點:通過閱讀降水量分布圖,能夠說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規律
自主建構:

等降水量線:在地圖上把 連接成線
單位:

赤道附近 ,兩極附近
大陸東岸
南北回歸線兩側
分布規律 大陸西岸
沿海
中緯度地帶
內陸
學習重點:(一)自主學習階段(預習階段)
降水的分布1、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規律:
啟發學生根據等高線、等溫線的定義推斷等降水量線的定義(訓練學生知識的橫向遷移)
等降水量線: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氣溫降水量相同的各個地方連接而成的線叫做等降水量線。
指導學生根據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和書上的活動學會怎樣看圖。
學生從圖中總結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規律
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
學習過程:一、降水分布
讀課本P59課文及圖4.12,完成下列各題。
1.在地圖上把 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的線,叫做等降水量線。通過 圖,可以了解一個地區降水量的分布狀況。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
(1)描繪200 mm、500 mm、1 000 mm、2 000 mm等降水量線。
(2)完成“讀圖”要求。
(3)歸納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
赤道附近降水 ,兩極地區降水 。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 岸降水少,大陸 岸降水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 ,內陸地區降水 。3.閱讀課本P60“世界雨極與干極”,回答下列問題。
(1)世界“雨極” ,它位于印度東北部, 山南麓,降水類型為 。
(2)世界“干極” ,位于太平洋東岸的智利境內,這里常年受 控制,盛行風常年從 吹向 ,致使這里的氣候炎熱干燥。
(3)請在課本P59圖4.12中標出“雨極”和“干極”的位置。
(二)合作探究階段(展示階段)
問題探究:
乞拉朋齊為什么會成為世界的“雨極”?
教師總結訂正
①赤道地區降水多(氣溫高、蒸發強烈、上升氣流多,對流雨多),兩極地區降水少(氣溫低、蒸發弱、空氣下沉)。
②沿海地區降水多(迎風處受海洋濕潤空氣的影響),內陸地區降水少。
③南北回歸線經過的大陸西岸(風從陸地吹向海洋)降水比東岸(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少。
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根據分布圖列舉世界之最。
2、世界之最
①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印度東北部乞拉朋齊,夏威夷群島卡維金尼山
②?世界上降水稀少的地區:南北兩極和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岸及內陸地區
③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南美洲
當堂達標:
1.下列語句敘述正確的是 ( )
A.等降水量線圖可以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
B.通過閱讀降水量柱狀圖,可以了解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規律
C.降水量的常用單位攝氏度
D.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2.下列地區中,年降水量較多的是 ( )
A.兩極地區 B.溫帶地區的內陸地區
C.回歸線兩側的大陸西岸 D.回歸線兩側的大陸東岸
3.印度的乞拉朋齊是世界的“雨極”,原因是 ( )
A.處于山地的迎風坡 B.處于山地的背風坡
C.位于低緯地區 D.處于沿海地區
4.關于降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緯度越高,降水越多 B.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C.大陸西岸降水多于東岸 D.山地的背風坡降水較少
5.關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規律的分析,正確的是 ( )
A.緯度低的地區降水都多,緯度高的地區降水都少
B.距海近的地區降水都多,距海遠的地區降水都少
C.在溫帶,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D.在中緯度地帶,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6.讀圖4.12,回答下列問題。
4.12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
(1)A地的降水比B地 (多、少)。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比大陸西岸的降水 (多、少)。
(2)C地的降水比D地的 (多、少)。在溫帶地區,內陸地區的年降水量比沿海地區 (多、少)。
(3)根據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填充表格。
地區
降水量(mm)
降水(多、少)
赤道地區
南北回歸線附近
大陸東岸
大陸西岸
中緯度地區
大陸內部
沿海地區
從赤道向兩極:降水量 。
世界“雨極” ,世界“干極” 。
周末自測:
1.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是 ( )
①赤道地區降水多 ②兩極地區降水少
③回歸線附近降水都少 ④沿海地區降水都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關于世界各地降水季節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地中海沿岸夏季多雨 B.回歸線附近地區大陸東岸全年多雨
C.極地地區夏季多雨 D.回歸線附近地區大陸西岸全年少雨
3.貝貝在做地理作業時,只完成了一部分。請你根據給出的資料,幫助他完成余下的作業。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氣溫(℃)
11
13
16
20
23
27
28
25
19
15
13
12
降水量(mm)
30
50
70
120
200
270
235
150
95
70
45
20
(1)把圖4.13中的降水量柱狀圖和氣溫變化曲線圖補充完整。
(2)該地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月份是 月,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 月,該地夏季的氣溫特點是 ,降水特點是 。
4.讀圖4.14,回答問題。
(1)該地年降水量最少的年份是 ( )
A.1991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6年
(2)圖中反映了該地 ( )
A.降水量年際變化大 B.降水量年際變化小
C.降水量季節變化大 D.降水量季節變化小
(四)達標測試階段(自我檢測) 見助學
五、教學反思或學習反思:
棗莊十三中七年級地理學科“導學稿”
課題:第3課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 課型; 新授 導學時間:12月1
主備人: 馮 濤 課時: 2課時。 累計課時:4
【教學目標】
1.能舉例說出降水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系。
2.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3.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柱狀圖,并讀圖說明降水變化的規律。
【教學重點難點】
1.降水有多種形式,但重點認識降雨。
2.降水柱狀圖的閱讀和繪制。
3.世界降水量分布圖的閱讀。
4.通過讀圖、繪圖、閱讀,使學生形成地理的空間概念認識世界降水的時空分布規律。
自主建構:

降水的測量 儀器:
單位:

變化,同一地區不同年份降水量不同
多雨
分布規律 多雨
變化 常年
全年
全年
學習重點:1.根據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2.分析某地的降水季節變化規律。
學習過程:(一)自主學習階段(預習階段)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現在所處的地區在地球上屬于高緯度,還是低緯度地區?一年之中哪幾個月降水多?哪幾個月降水少?
一、降水量的測量 讀課本P60“活動”,完成下列兩題。
1.說說測量降水量時應注意什么?
2.氣象部門對雨量大小是如何規定的?
二、降水的變化
3.降水主要有 等多種形式。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通常用 圖來表示。
4.根據課本P56的友情提示和表格中的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
(1)繪制后觀察發現該地降水最多的是 季,最少的是 季。
(2)計算年降水量約為 mm。
(3)該地降水的季節變化有什么特征?
(二)合作探究階段(展示階段)
三種主要降水類型。并分析分布地區。
①對流雨:濕潤空氣受熱膨脹上升,變冷凝結產生的降水叫對流雨。
發生在太陽輻射強列的地區,空氣強烈對流時(如赤道地區)
②地形雨:濕潤空氣水平運動時,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溫度下降,水汽凝結,在山的迎風坡產生降水叫地形雨。
沿海、沿湖河等較濕潤地方的迎風坡(如喜馬拉雅山脈南坡,臺灣火燒寮等地。)
③鋒面雨:當冷暖空氣相遇時,相對較輕的暖空氣被“抬升”,遇冷凝結產生的降水叫鋒面雨。
海洋陸地的交界處如我國東部沿海地區
根據降水類型形成條件,聯系家鄉的實際,判斷家鄉主要屬于那種降水類型,為什么?
5.在課本.P57圖4.1,找到下列城市,并根據它們的降水量柱狀圖分析降水的季節變化。
城市名稱
降水類型
降水的季節變化
雅典
北京
倫敦
新加坡
比爾馬

6.閱讀課本P58~59“降水的形成”,完成下列題目。
濕潤空氣強烈受熱膨脹上升,空氣中水汽冷卻凝結,云滴不斷增大,形成降水。這種形式的降水叫 。暖濕空氣在前進途中受到高山阻擋,被迫沿山坡爬升,在上升過程中,空氣中的水汽冷卻凝結,形成降水。這種因地形抬升而形成的降水叫 雨,迎風坡降水 背風坡降水 。一般認為降水同空氣的 運動密切相關。
當堂達標:
讀我國某地氣候統計圖4.10,完成1~2題。
1.該地的降水主要集中在 ( )
A.3、4月B.5、6月 C.7、8月 D.9、10月
2.該地的降水類型為 ( )
A.夏季多雨型 B.冬季多雨型
C.全年濕潤型 D.全年多雨型
3.因空氣受熱膨脹上升,水汽在此過程中冷卻凝結而形成的降水叫 ( )
A.地形雨 B.對流雨 C.鋒面雨 D.雷雨
4.臺灣山脈東坡比西坡的降水 ( )
A.多 B.少 C.一樣多 D.不一定
5.讀圖4.11,回答下列問題。
圖4.11 新加坡、北京、倫敦、雅典和比爾馬五城市全年各月降水量分布
(1)降水量最多的是圖 (填字母),代表城市是 ,降水量最多月份的降水量在 毫米以上。
(2)夏季多雨的是圖 (填字母),代表城市是 ,降水集中在 月。
(3)圖 (填字母)屬于全年濕潤型,代表城市是 。
(4)冬季多雨的是圖 (填字母)代表城市是 ,降水集中在 月。
(5)代表比爾馬的是圖 (填字母),判斷依據是 。
(四)達標測試階段(自我檢測) 見助學
五、教學反思或學習反思:
棗莊十三中七年級地理學科“導學稿”
課題:第4課 世界氣候類型 課型; 新授 導學時間:12月8
主備人: 馮 濤 課時: 2課時。 累計課時:6
教學目標:
1.重點掌握世界氣候類型的差異及其分布規律。 2. 初步學會閱讀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通過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進一步學會正確分析某一氣候類型的特點。培養學生對資料的對比、分析、綜合整理等思維從而自主解決問題,得出結論。 3.通過對氣溫曲線降水量柱狀圖的分析,使學生明確科學結論的得出要有前提條件、充分的依據,學會多問為什么,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4.世界氣候類型的特點及其分布知識如何指導生活實踐。 5.世界13種主要氣候類型進行總結歸納,進一步明確各氣候類型的分布和特征。 【教學重點】  根據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判斷氣候類型 【教學難點】  從緯度和海陸位置兩方面分析各氣候類型的分布

自主建構:


熱帶


寒帶

中低緯度高山高原
學習重點:1.根據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說出四種熱帶氣候的特征。
2.根據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圖,說出熱帶氣候和寒帶氣候的分布地區。
學習過程:(一)自主學習階段(預習階段)
一、世界主要的氣候類型
1. 和 是氣候的兩個重要組成要素。
2.讀課本P61圖4.13“世界氣候類型分布”。
(1)全球共有 種氣候類型,其中熱帶 種,溫帶 種,寒帶 種。
(2)亞歐大陸共有 種氣候類型,我國有 種。
二、熱帶氣候類型
3.讀課本P62圖4.14“熱帶氣候類型分布”,回答:
(1)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 (緯線)附近,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分布在南美洲的 平原。
(2)熱帶草原主要分布在 氣候南北兩側, 洲熱帶草原面積廣大。
(3)熱帶沙漠主要分布在 (緯線)附近大陸西岸, 地區最廣。
(4)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 。
(5)讀圖4.14四種不同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回答:
從氣溫上看,共同點是 ;降水差異大,從降水季節變化情況看,熱帶沙漠氣候是 ,熱帶雨林氣候是 ,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是
(6)從氣溫和降水兩方面描述氣候特征。
氣候類型
氣溫
降水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二)合作探究階段(展示階段)
三、寒帶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
4.寒帶氣候又稱 氣候,包括 氣候和 氣候兩種類型。冰原氣候分布在 大陸和 洋的一些島嶼上,終年 。苔原氣候分布在 大陸和 大陸的北部邊緣地帶,長冬無夏。地面生長著 、 等低等植物。
5.在 緯度的高山高原地區,如 高原、安第斯山脈等地區,由于海拔較高,終年低溫,形成了高原山地氣候。
極地氣候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
大陸
性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地中海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
季風性濕潤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
當堂達標:
1.描述某地的氣候,必須包括的要素有 ( )
A.風力和降水 B.氣溫和氣壓 C.氣溫和降水 D.氣溫和降水概率
2.熱帶沙漠氣候的特點是 ( )
A.終年炎熱少雨 B.終年炎熱多雨
C.冬冷夏熱,降水少 D.冬冷夏熱,降水多
3.世界上熱帶草原氣候分布最廣的大洲是 ( )
A.亞洲 B.歐洲 C.北美洲 D.非洲
4.下列氣候類型只分布在亞洲的是 ( )
A.熱帶草原氣候 B.熱帶季風氣候 C.熱帶雨林氣候 D.熱帶沙漠氣候
5.地球最南端的南極大陸氣候類型為 ( ’
A.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B.冰原氣候
C.苔原氣候D.地中海氣候
6.讀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4.15,回答下列問題。
(1)數碼代表的氣候類型:
① 氣候,② 氣候,
③ 氣候,④ 氣候。
(2)非洲氣候類型以 為軸南北大體對稱分布。
其中①地氣候的特點是 。
(3)小薇暑假隨父母去非洲旅游,到了如右圖所示的四個
地點。關于四個地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 )
A.①地很熱,滴雨未下,滿眼是一望無際的沙漠
B.②地陽光明媚,種植著葡萄、柑橘等作物
C.③地很悶熱,幾乎天天下雨,到處是茂密的森林
D.④地正值冬季,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四)達標測試階段(自我檢測) 見助學
五、教學反思或學習反思:
棗莊十三中七年級地理學科“導學稿”
課題:第4課 世界氣候類型(第二課時) 課型; 新授 導學時間:12月11
主備人: 馮 濤 課時: 2課時。 累計課時:7
教學目標:
1.重點掌握世界氣候類型的差異及其分布規律。 2. 初步學會閱讀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通過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進一步學會正確分析某一氣候類型的特點。培養學生對資料的對比、分析、綜合整理等思維從而自主解決問題,得出結論。 3.通過對氣溫曲線降水量柱狀圖的分析,使學生明確科學結論的得出要有前提條件、充分的依據,學會多問為什么,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4、世界氣候類型的特點及其分布知識如何指導生活實踐。 5? 。世界13種主要氣候類型進行總結歸納,進一步明確各氣候類型的分布和特征。 【教學重點】  根據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判斷氣候類型 【教學難點】  從緯度和海陸位置兩方面分析各氣候類型的分布
自主建構:
緯度較高的亞寒帶:

東岸:
中緯度大陸 內部:
西岸:


緯度較低的亞熱帶:

學習重點:1.根據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說出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征。
2.根據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圖,說出主要溫帶氣候的分布地區。
學習過程:(一)自主學習階段(預習階段)
四、溫帶主要氣候類型
1.讀課本P62圖4.15,完成下列各題。
(1)以亞歐大陸為例,緯度較低的亞熱帶地區,大陸東岸為 氣候,西岸為 氣候。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為 氣候,東岸為 氣候,大陸內部為 氣候,緯度較高的地區為 氣候。
(2)地中海氣候以 最為典型,除 外各洲都有分布。
(3)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的是 。
2.根據課本圖4.15“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說出下面四幅圖表示的氣候類型和特征。
A代表氣候類型: ;特征: 。
B代表氣候類型: ;特征: 。
C代表氣候類型: ;特征: 。
D代表氣候類型: ;特征: 。
(二)合作探究階段(展示階段)
問題探究:
如何根據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判定氣候類型?
氣候類型
?
分布規律
特點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
?
?
熱帶草原氣候
?
?
熱帶季風氣候
?
?
熱帶沙漠氣候
?
?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
?
?
地中海氣候
?
?
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
?
?
溫帶季風氣候
?
?
溫帶大陸性氣候
?
?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亞寒帶
?
?
苔原氣候
寒帶
?
?
冰原氣候
?
?
高山高原氣候
高山高原
?
?
當堂達標:
1.“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描述的氣候是 ( )
A.溫帶季風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
C.亞熱帶季風氣候 D.熱帶沙漠氣候
2.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 ( )
A.地中海沿岸 B.中緯度內陸地區
C.中緯度大陸東岸 D.北極圈附近中高緯度地區
2004年和2008年夏季奧運會分別在雅典、北京舉行。圖4.16是兩地的氣候資料,讀圖回答3~4題。
3.雅典所屬的氣候類型是 ( )
A.地中海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
C.溫帶草原氣候 D.溫帶季風氣候
4.北京與雅典兩城市氣候的相同點是( )
A.高溫期一致 B.多雨期一致
C.雨熱同期 D.降水多而平均
5.在圖4.17所示的某地氣候要素圖中,各點的標號表示月份,橫坐標為氣溫,縱坐標為降水。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1月份的氣溫是 ℃,降水量是 毫米。7月份的氣溫是 ℃,降水量是 毫米。
(2)通過分析,我們可知道該地的
氣候特征是 氣候類型是 (選擇填空)。
A.熱帶雨林氣候 B.地中海氣候
C.熱帶季風氣候 D.亞熱帶季風氣候
周末自測:
1.美麗的地中海沿岸,正是一年中陽光燦爛,萬里無云,沙灘浴 場游人如織的旅游鼎盛時節,此時在我們的家鄉山東省,最有可能見到的景象是 ( )
A.臘梅怒放 B.桃花爛漫 C.荷花盛開D.秋菊綻放
2.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
A.溫帶季風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
C.地中海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
3.熱帶草原氣候面積最廣的地區在 ( )
A.亞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4.讀圖4.18和圖4.19,回答下列問題。
三、寒帶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
圖4.19 A、B、C、D四地氣溫變化曲線和各月降水量柱狀圖
(1)在氣溫變化曲線和各月降水柱狀圖中,冬季氣溫最低的是 圖,氣溫年較差最小是 圖。
(2)根據降水量的變化情況判斷,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冬季多雨區的是 地,位于夏季多雨區的是 地。
(3)將亞歐大陸圖中的A、B、C、D四地與氣溫變化曲線和各月降水柱狀圖中所對應的氣候用直線連接起來。
(4)C、D兩處降水較多的是 ,主要是受 因素的影響。
(5)甲氣候類型為 ,氣候特點是 ,乙氣候類型為 ,這種氣候分布最廣泛的地區是 。
(6)甲乙丙丁四種氣候類型中,棗莊氣候類型為 ,與“早穿皮襖午穿紗”相符合的氣候類型是 。(填代號)
(四)達標測試階段(自我檢測) 見助學
五、教學反思或學習反思:
棗莊十三中七年級地理學科“導學稿”
課題: 5課 影響氣候的因素 課型; 新授 導學時間:12月14
主備人: 馮 濤 課時: 1課時。 累計課時: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了解世界氣候地區差異的基本情況。
2.培養學生圖表的讀、析、填繪技能,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學會回答地理問題。
3.使學生感受到自然界豐富多彩,地區差異顯著,同時又是有規律可循的。從而激發學生認識自然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重點:
影響氣候的因素。
教學難點: 海陸因素和洋流因素。
自主建構:

氣溫:低緯氣溫 ,高緯氣溫 。
緯度因素 赤道地區
降水 兩極地區
氣溫:同緯度,夏季陸 海 ,冬季相反。
海陸因素
降水:近海迎風地區 ,內陸地區 。
氣溫:同緯度,地勢高,氣溫
地形因素: 降水:迎風坡 ,背風坡 。
學習重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階段(預習階段)
一、緯度因素
1.影響氣候的自然因素主要有 因素、 因素、 因素等。
2.赤道附近地區全年皆夏,降水豐沛,而西伯利亞地區長冬無夏,春秋相連,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主要是因為兩地 位置的差異。由于不同緯度地帶接受太陽熱量多少不同,所以緯度高的地區,氣溫 ,反之,緯度低的地區,氣溫 。
二、海陸因素
3.陸地上的水汽主要來自海洋,因此,離海洋較近且能受到海洋濕潤氣流影響的地區,一般降水 ,遠離海洋的內陸,一般降水 。
結合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的地理位置,想一想只要是離海近的地方降水就一定多嗎?
4.閱讀課本P66“水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圖,完成下列同題。
海洋和陸地的性質不同,吸熱和散熱的情況也不相同。 吸熱快,散熱也快; 吸熱慢,散熱也慢。所以海洋和陸地相比,白天 氣溫高, 氣溫低;夜晚 氣溫高, 氣溫低;同緯度地區,夏季 氣溫高, 氣溫低;冬季 氣溫高, 氣溫低。
5.讀課本P66圖4.17“沿海和內陸氣候差異”,完成下列問題。
西安和東京相比,夏季涼爽的是 ,冬季溫和的是 ,全年濕潤的是 。這是因為東京離海 (遠或近),氣候受海洋影響明顯,海洋性特征強;而西安離海 (遠或近),氣候大陸性特征強。
三、地形因素
6.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情況下,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氣溫下降約 ℃。
泰山海拔:1 545米,山腳下45米處氣溫為20℃,請問泰山山頂氣溫約為 ℃。
思考:(1)請你從地形方面解釋“一山有四季”“高處不勝寒”等現象的成因。
(2)為什么我國夏季最低氣溫出現在青藏高原,而不是我國最北端黑龍江省的漠河?
(二)合作探究階段(展示階段)
要圍繞課本P65讀圖的設計,讓學生運用舊知,分析歸納,體會各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1.? 各組的代表發言交流、大家評判補充、教師評價點撥,并畫黑板簡圖或投影展示甲圖。使學生認識和體會緯度位置對氣候的影響。A地的氣溫各月均在20℃以上,降水各月都很多,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因而該地的氣候特征是全年高溫多雨。該地位于赤道地區,緯度位置低,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
? 2.把教室比成是亞歐大陸的溫帶地區。學生分成三部分,兩邊的學生分別位于大陸的東岸和西岸,中間的學生位于大陸內部。各組由于所處的海陸位置不同,分別討論本組形成了哪些氣候類型?并結合世界氣溫和降水分布的特點,說說各氣候類型的特征。
3.各組代表發言、大家評判補充、教師評價點撥,并畫黑板簡圖或投影展示乙圖。使學生認識和體會海陸位置對氣候的影響。由于地處同緯度的溫帶地區,氣溫夏季陸高海低,冬季海高陸低。但是所處的海陸位置不同,東西兩岸地區距海洋近而且能受到海洋濕潤氣流的影響,降水較多,而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降水就少,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氣候。
位于亞歐大陸溫帶地區沿海的大陸東岸,形成的是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以及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一年之中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氣溫冬季在0℃以上,年降水量要比溫帶季風多。
?
位于亞歐大陸溫帶地區沿海的大陸西岸,形成的是濕潤的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前者的氣候特征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后者的氣候特征是全年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位于溫帶的亞歐大陸內陸地區形成的是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較少(集中在夏季)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海陸因素】
投影:南美洲地形圖以及安第斯山脈南段東西兩側的植被景觀。
(播放投影片,學生可一目了然地看出東西兩側的植被差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
思考討論:緯度相同而且都靠近海洋,為什么安第斯山脈東西兩側的植被會出現不同的景觀?
(山脈的南段處于中緯度地帶,一年四季盛行西風,從海洋上帶來濕潤的水汽,受山脈的阻擋,迎風坡形成大量的地形雨,而東側卻處于背風坡,氣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結,難以形成降水)
討論,形成結論
讓有爬山經歷的學生談爬山的感受,并通過課件圖片展示,討論山麓和山頂氣溫的不同,得出結論:隨著地勢的升高,氣溫降低。一般情況下,每增高100米,氣溫下降0.6℃。
【地形因素】
讓學生觀察下圖,指出A坡屬于(迎風坡),B坡屬于(背風坡),降水多的是哪個坡?(A坡)。教師畫黑板簡圖或投影展示丙圖,加深學生認識和體會地形對氣溫和降水的影響。??
(1)青藏高原緯度較高,但是氣候寒冷。(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2)海南島終年如夏,降水較多;黑龍江省北部冬季漫長,多冰雪。(緯度位置:海南島緯度低,氣溫高;而黑龍江省北部,緯度較高,氣溫低)

7.讀右圖回答:
字母 處為迎風坡,暖濕氣流
抬升,降水 ;字母 處為背
風坡,降水 。我們把這種受地形
影響的降水類型稱 雨。
8.讀課本P66圖4.19,回答:
被稱為“南美洲脊梁”的安第斯山脈的
南段,山體西側由于受來自 洋的
風的影響,迎風坡降水多,自然景
觀為茂密的森林;而東側由于位于安第斯山脈的 風坡,降水少,自然景觀為草原或荒漠。
當堂達標:
1.新疆塔里木盆地氣候干燥,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類活動
2.江西廬山是我國著名的避暑勝地,其氣候主要受哪種因素影響 ( )
A.緯度位置 B.地形因素 C.海陸分布 D.人類活動
3.“山前桃花山后雪”主要受哪種因素的影響 ( )
A.緯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陸因素 D.洋流因素
4.北戴河是我國夏季避暑勝地,其氣候主要受哪種因素的影響 ( )
A.海陸因素 B.緯度位置 C.地勢因素 D.洋流因素
5.下列氣候現象,主要受海陸因素影響的是 ( )
A.中亞地區降水稀少 B.喜馬拉雅山南坡降水豐富
C.北極地區氣溫低 D.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熱的地區之一
6.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緯度位置大致相同,但年均氣溫較低,影響的主要因素是 ( )
A.緯度因素 B.海陸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類活動
7.讀圖4.20,完成下列問題。
(1)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逐漸 ,一般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氣溫 。
(2)當重慶的氣溫為35℃時,峨眉山的氣溫約為 ℃,貢嘎山的氣溫約為 ℃。
(3)若在重慶、峨眉山、貢嘎山三地中選擇一處作為避暑勝地,應選擇 ,原因是 。
周末自測:
1.下列語句不能反映地形對氣候影響的是 ( )
A.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C.莫戀南國春色好,燕地梅花勝桃紅 D.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2.把下列現象與影響因素連接起來。
①春節時廣州春意盎然,哈爾濱卻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A.緯度因素
②暑期我們多選擇去青島避暑,很少去濟南避暑
③青藏高原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方 B.海陸因素
④我們“十一”登泰山,到了玉皇頂需要穿棉衣
⑤南極大陸終年嚴寒、干燥 C.地形因素
⑥山東沿海的城市氣溫年較差較小,而內陸的城市氣溫年較差較大
3.讀圖4.21和圖4.22完成下列問題。
(1)圖4.21中A、B、C、D四地降水最多的為 ,降水多的原因是 。
(2)圖4.22中甲乙兩地降水多的是 ,降水類型是 。
(3)影響氣候的主要自然因素除地形外,還有海陸因素和 。
(4)僅從地形因素考慮,A、B、C三地氣溫最高的是 ,如果C處的氣溫為20℃,A處的氣溫約為 。
(四)達標測試階段(自我檢測) 見助學
五、教學反思或學習反思:
棗莊十三中七年級地理學科“導學稿”
課題: 第6課 人類活動與氣候 課型; 新授 導學時間:12月17
主備人: 馮 濤 課時: 1課時 累計課時:9
自主建構:
生活方式 高緯度地區:北冰洋沿岸因紐特人乘 、住
低緯度地區:傣族
氣候對生活
生產的影響 傳統運輸方式 沙漠地區:
河湖水鄉:
農業:影響農作物種類和產量
有利:改善 ,例如:
人類活動對
氣候的影響 不利:導致

學習重點:1.運用實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及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學習過程:(一)自主學習階段(預習階段)
一、氣候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讀課本P68內容,回答:
1.不同地區的人們為適應不同氣候,形成千姿百態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例如:因紐特人生活在 沿岸,他們乘雪橇,住雪屋,主要以 為生。傣家的竹樓村落位于 地區,為便于通風防潮,形成了 建筑風格。在傳統運輸方式上,沙漠地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 ,而江南水鄉,人們一般“以舟代步”。
2.結合課本P68三幅圖并收集其他資料,交流氣候對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產生了哪些影響。
3.氣候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不同的氣候條件下,適宜生長的農作物也不同,水稻適宜生長在 條件下,小麥適宜生長在 環境中。正常年份,五谷豐登,人民安居樂業。氣候異常,會給人們帶來極大危害。請舉例說明異常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4.七嘴八舌:2008年初我國南方部分地區遭受罕見的持續大范圍低溫、雨雪和冰凍天氣,給人們生產和生活帶來巨大損失。請你結合生活,談一談極端天氣對人們生活和生產會帶來哪些危害?在極端天氣面前,我們能做些什么?
二、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5.結合課本P69圖片,舉例說明哪些人類活動可以改善局地氣候為生產和生活服務。
6.人類某些活動,會導致氣候惡化,從而影響生產和生活。例如,人們使用——排放有害氣體,破壞了大氣中的臭氧層,使 上空出現“臭氧層空洞”。大量燃燒煤炭、石油等,以及對森林的破壞日漸加劇,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另一方面,燃煤排放的 等酸性氣體,在許多地區形成酸雨,腐蝕建筑物,并對動植物、水體等造成危害。
7.各抒己見: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新貢獻。如今節能目標成為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
你知道我國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善生態環境?為什么要下大力氣治理環境污染?
(二)合作探究階段(展示階段)
問題探究: 我們中學生能為保護全球氣候做些什么?
當堂達標:1.酸雨的形成是由于 ( )
A.人類大量燃燒煤炭、石油等,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氣體造成的
B.人類使用制冷設備排放氯氟烴破壞了大氣中的臭氧層
C.人口急增,工業集中,云霧增多造成的
D.人類大量燃燒煤炭、石油等,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硫等氣體造成的
2.華北平原的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長江中下游平原以水稻為主,其主要原因是 ( )
A.北方人喜歡吃面食,南方人喜歡吃大米
B.水稻對氣溫和水分的要求比小麥高,小麥對氣溫和水分的要求比水稻低
C.長江中下游平原土壤比華北平原肥沃
D.長江中下游平原農業技術水平高,利于水稻生產
3.導致赤道附近地區出現“雪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殼運動 B.地形地勢 C.人類活動 D.緯度因素
4.近幾年,沙塵暴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表明我國北方地區 ( )
A.荒漠化問題嚴重 B.降水逐年減少
C.植樹種草沒起作用 D.生態環境逐漸變好
5.下列活動,對大氣環境質量有良好影響的是 ( )
A.城市汽車增多 B.農村燃燒秸稈 C.綠化環境 D.燒煤取暖
6.選擇填空,完成下列圖表。
A.二氧化碳增加 B.燃燒石油 C.旱澇災害頻繁 D.砍伐森林

周末自測:
英國氣象學家約翰·休頓說:“全球變暖危害之大,我可以毫不猶豫地將其比作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印度今年死于熱浪的人數是在‘9·11’事件中喪生人數的一半?!睋嘶卮?~2題。
1.近年來全球氣溫有明顯變暖的趨勢,其主要原因是 ( )
A.人類生產、生活向大氣中排放的熱量日益增加
B.人類大量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日益增多
C.全球變暖與人類活動無關
D.地球與太陽的距離越來越近
2.如果到2100年全球表面溫度上升1.4℃~5.8~C,海平面上升9--88 I墾米,直接導致的災難性后果是 ( )
A.美國遭受颶風襲擊的次數增多、強度增大
B.我國北方地區荒漠化速度加快,大量土地沙化
C.南北兩極冰川融化,沿海地帶被淹沒
D.板塊運動速度加快,火山、地震頻繁
3.竹樓式的民居反映的自然環境是 ( )
A.炎熱多雨 B.干燥少雨 C.四季分明 D.寒冷潮濕
4.假如韓國某經貿代表團于今年7月份赴東南亞采購貨物,并觀光考察。該代表團的隨行 物品中,最不需要的是 ( )
A.雨傘 B.御寒衣物 C.攝像機 D.地圖
5.《晏子使楚》中有這樣一句話:“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這句話說明 ( )
A.土壤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B.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C.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D.跟以上三者都無關
6.將下列各地的民居與影響其特點的氣候類型用線連起來。
A.因紐特人住的冰屋 a.熱帶雨林氣候
B.東南亞人住的高架屋 b.熱帶沙漠氣候
C.西亞人住的墻厚、窗小的平頂房 c.寒帶氣候
D.中國南方人住的磚瓦斜頂屋 d.亞熱帶季風氣候
(四)達標測試階段(自我檢測) 見助學
五、教學反思或學習反思:
棗莊十三中七年級地理學科“導學稿”
課題: 第1課 天氣與生活 課型; 新授 導學時間:11月17
主備人: 馮 濤 課時: 1課時。 累計課時:1
本節教材特色之一是從實踐出發,聯系實際,將生活實際帶入課堂,讓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現在學習的是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㈡教育教學目標 : 1、 認知目標: ⑴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并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⑵識別常用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2、能力目標:
⑴學生通過閱讀P55“天氣”、“氣候”二個框題的內容,提高閱讀材料的能力,只有會讀,才能感知教材、領會教材,抓住重點。
⑵培養學生分析和比較能力。通過閱讀討論,讓學生區分出天氣與氣候的不同。天氣是短時段的大氣狀況,氣候是長時段的大氣狀況;天氣是多變的,氣候是相對穩定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⑵通過師生互動,構建一種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師生關系。
自主建構:

天氣是一個地方 的大氣狀況,它是多變的
天氣與氣候
氣候是一個地方 的天氣平均狀況,它具有 。

獲取天氣預報的途徑:
看圖識天氣 衛星云圖的識讀:白色表示 ;藍色表示 ;綠色表示
常見的天氣符號:晴 ,多云 ,陰

讓天空更藍:空氣質量日(周)報是對 監測的結果。

學習重點:
1.舉例說出天氣與氣候的聯系和區別。2.會讀衛星云圖,認識常見天氣符號。
3.舉例說出空氣污染指數、空氣質量級別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學習過程:(一)自主學習階段(預習階段)
一、天氣與氣候
1.閱讀課本P46,比較天氣與氣候。
天氣
氣候
概念
區別
聯系
描述
2.下列語句描述天氣的有 ,描述氣候的有 。(填數字序號)
①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②昆明四季如春
③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⑤濟南市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⑥昨夜西風凋碧樹
⑦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秋
⑧云彩向南雨漣漣,云彩向北一陣黑,云彩向東一陣風,云彩向西披蓑衣
3.請描述家鄉的氣候特征。
二、看圖識天氣
4.在日常生活中有大量關于天氣的諺語,如“燕子低飛蛇過道,螞蟻搬家雨就到…‘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天氣的諺語?請收集當地常用的天氣諺語,并簡單說說這些諺語所包含的道理。
5.讀課本P48“接收天氣預報的途徑”五幅圖,說出有哪些接收天氣預報的途徑?你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是哪種?
6.讀課本P48“衛星云圖”,在衛星云圖上,白色為 ,白色的程度越濃,表示云層越 ,云層厚的地方一般是 。綠色表示 ;藍色表示 。如果棗莊天氣晴,在衛星云圖上應是 色;如果陰雨,在衛星云圖上應是 色。
7.閱讀課本P48圖4.1“常用的天氣符號”,辨認常用天氣符號,并比較多云、陰、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雷陣雨等天氣符號的區別。選擇適當的天氣符號,表示今天的天氣狀況。
8.根據課本P48圖4.2“風向和風級”,說說風向和風級是如何表示的?
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用符號表示就是:風桿上的小橫道叫風尾,風桿上畫有風尾的一方,即指示風向。一道風尾,風力是 級,二道風尾是 級風,一個風旗表示 級風。
9.讀課本P49圖4.3“城市天氣預報”,模擬播音員,播報主要城市的天氣情況。
三、讓天空更藍
10.結合課本P50表格,補充完成下表。
空氣污染指數
空氣質量級別
Ⅰ級
Ⅱ級
Ⅲ級
Ⅳ級
Ⅴ級
空氣質量狀況
與健康的關系
無影響
無影響
敏感人群
輕微影響
敏感人群
明顯影響
敏感人群
明顯影響
11.閱讀課本P50圖4.4“全國主要城市空氣質量日報”,說出哪些城市屬于“輕度污染”?哪些城市屬于“重度污染”?
(二)合作探究階段(展示階段)
1、 什么是天氣?什么是氣候?(提問層次較低學生)
2、 討論:天氣與氣候的區別(提問層次中或上的學生)
通過練習,要求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請2——3學生發布天氣或氣候方面的資料或趣聞,后教師也發布三條,請學生判斷分別指的是“天氣”或“氣候”,加以鞏固這兩個概念的區別。
天氣對我們很重要(請學生結合實際談天氣與人類息息相關)
這節課著重學習“天氣預報”的有關知識。
演示課件:
第1屏:天氣預報的意義。
第2屏:衛星云圖(演示如何讀圖)。
第3屏:衛星云圖的來歷。
第4屏:“風云一號”——臺風云圖
第5屏:問題討論——有了衛星云圖,為什么還要城市天氣預報?
第6屏:天氣符號與天氣預報圖。
第7屏:再現中央電視臺播報的某些城市天氣預報。
通過以上學習,要求學生能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教師展示自制教具—天氣符號和現實生活結合的簡圖,幫助學生建立生活經驗與形象的圖示和抽象的符號之間的有機聯系。 再熟悉常用天氣符號圖例。
運用電腦“課件”做課堂練習,鞏固新課知識。
1、連線:在衛星云圖上,綠色、藍色、白色各表示什么?(請層次較低學生做答)
歸納:藍色 陸地綠色 海洋 白色 云雨區
2、看圖回答問題(課件展示): (請層次中等或較好的學生做答)
a、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是什么天氣? b、北京附近是什么天氣?
c、長江中下游又是什么天氣? d、較大范圍的降水云區出現在什么地方?
3、P57/1下列天氣符號所代表的天氣與圖中人們所進行的活動是否吻合?
4、學生舉自制某城市天氣圖(用符號表示),互相提問,學當天氣預報播音員。
問題探究:
天氣會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哪些影響?試舉例說明。
四、當堂達標:
1.對天氣狀況的描述,正確的是 ( )
A.今天下這么大的雨,明天一定還有雨
B.剛才還晴得好好的,突然狂風暴雨,真是“天有不測風云”
C.我們這里天氣晴朗,北京也一定是晴天
D.今年冬季天氣多云
2.在衛星云圖上,首都北京及周邊地區為綠色時,北京天氣狀況為 ( )
A.大雨 B.多云 C.陰 D.晴天
3.下列天氣符號表示的天氣,對交通最不利的是 ( )
4.下列是四個城市某一天的空氣質量數據,其中空氣質量最好的城市是 ( )
A.呼和浩特(空氣質量級別是三級) B.濟南(空氣污染指數為77)
C.烏魯木齊(空氣質量級別為四級) D.大連(空氣污染指數為46)
5.大家約好明天去郊游,可天氣怎樣呢?小明同學說他剛看過電視,為了表現一下自己,他在黑板上畫了幾個圖形后說:“這就是明天的天氣情況?!眻D4.1就是小明畫的圖形,請你說出天氣狀況。
(1)天氣由 轉 。
(2)風向 ,風力 。
(3)最低氣溫 ℃,最高氣溫 ℃。

周末自測:
星期天,小明同學收聽到關于第二天(星期一)的天氣預報:晴轉陰,氣溫一5℃~一1℃,降
水概率20%。據此回答1~2題。
1.“晴轉陰”用符號表示正確的是 ( )
2.星期一小明上學時最適合的著裝是 ( )
A.薄毛衣 B.羽絨服 C.襯衣 D.短袖衫
(四)達標測試階段(自我檢測) 見助學
五、教學反思或學習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津县| 淮北市| 南乐县| 济源市| 麻栗坡县| 华亭县| 司法| 肥乡县| 白水县| 金塔县| 泸溪县| 鹤峰县| 卢氏县| 故城县| 宜丰县| 汉沽区| 岱山县| 兴业县| 札达县| 靖宇县| 登封市| 开江县| 遵义县| 巴楚县| 通辽市| 江阴市| 泰宁县| 西乌珠穆沁旗| 顺义区| 彭阳县| 合山市| 桦南县| 濉溪县| 铜川市| 阿城市| 东莞市| 赤水市| 新津县| 马公市| 桃园县| 万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