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1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教案 一、教學目標 必備知識: 我國法治發展的歷史 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 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關鍵能力: 了解各國法治發展的歷程。 理解法治的產生 明確我國法治發展的具體成就。 辯證分析我國法治發展的曲折歷程 二、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走上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道路。 科學精神:在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領域辨識各種限制性條件,進行有理有據的研判,做出正確抉擇,提出實現目標的合理方案。 法治意識:能夠面對復雜情境問題,列舉現實生活中的多種實例,闡述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式。 公共參與:解析公民參與國家立法、政府決策、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的途徑和方式。 三、教學重點 1.教學重點: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主要內容;人類史上出現的法律類型并掌握法律的作用與職能;新中國法治建設的偉大成就 2.教學難點:馬克思主義關于法的基本理論和觀點;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四、課前準備 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觀看視頻《紅色法庭百年志》第一集,思考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false 2.新課講授 (一)我國法治發展的歷史 探究一:觀看視頻《法律的歷史》 false 說說法律是如何產生的?它產生的作用是什么?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哪些貢獻? (1)產生: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 (2)作用: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它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 (3)歷程:在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等級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近代以來,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法治代替了人治,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法系源遠流長。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840年鴉片戰爭后,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中國,以實現變法圖強的夢想。但由于各種歷史原因,他們的努力最終歸于失敗。 (二)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 探究二: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習近平法治思想賦予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以鮮明的實踐特色、價值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實現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的新飛躍。 ——習近平法治思想把馬克思主義法學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賦予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以鮮明的實踐特色。 在新時代,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學基本原理的中國化,是指導中國法治實踐的理論指南。在法治領域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要求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學基本原理,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當然,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學基本原理,必須解放思想,反對本本主義。必須認真研究哪些是必須長期堅持的馬克思主義法學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結合新的法治實踐加以豐富發展的法學理論判斷;哪些是必須破除的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經典的教條式理解;哪些是必須澄清的附加在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名下的錯誤理論觀點,從而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法治實踐。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實踐基礎,就是我們黨帶領人民進行的法治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偉大實踐。因此,要堅持繼承、發展和創新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與時俱進、充滿活力。 思考:談談你對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認識和了解 2.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 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譜寫了人類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 (1)觀點: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2)類型: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 (3)意義: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各種社會規范。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并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法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4)基本形式:法是由國家制度或認可的社會規范。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 (5)本質:法是由國家制度或認可的社會規范。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在任何國家,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都將由專門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責任人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6)職能: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職能,又具有社會職能。法的政治職能是指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法的社會職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 (7)我國當代的法是社會主義法。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 (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探究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一個管總的東西。具體講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舉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條。”回眸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法治發展進程,我們看到,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偉大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推動當代中國法治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這是艱辛的探索,更是光輝的歷程。 觀看視頻《新中國70年法治建設的成就》,談談新中國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有哪些? false3.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1.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立法環節) (1)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規,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 (2)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法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公民權利、確保國家權力正確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執法環節和司法環節) (1)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行政執法和司法體制,保證了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 (2)行政機關不斷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嚴格規范文明執法,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推進。 (3)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 3.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在通過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同時,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我國將人權保障貫穿法治建設的各個環節,使人權法治保障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事實證明,中國人民享有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充分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權利。 4.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蓬勃發展這是一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參與的、史無前例的偉大社會實踐。 3、結束新課 2019年9月發布的《平等發展共享:新中國70年婦女事業的發展與進步》白皮書,系統梳理了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體系和制度機制,生動展現了70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婦女權益法治保障的歷史進程。 思考:從白皮書對70年保障婦女權益法律體系和制度機制的梳理總結可以看出? 點撥:我國保障婦女權益的司法制度機制不斷完善,我國不斷加強人權法治保障。 4、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各國法治發展的歷程,理解了法治的產生明確我國法治發展的具體成就,能夠辯證分析我國法治發展的曲折歷程。 六、板書設計計 7.1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一)我國法治發展的歷史 (1)產生 (2)作用 (3)歷程 (二)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 (1)觀點: (2)類型: (3)意義: (4)基本形式: (5)本質: (6)職能: (7)我國當代的法是社會主義法。 (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1.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立法環節)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執法環節和司法環節) 3.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在通過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同時, 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 4.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蓬勃發展這是一場由中國共產 黨領導的、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參與的、史無前例的偉大社會實踐。 七、課后作業 完成本課時學案及同步課時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