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下冊《勞動技術》教案 第一章第二課 休閑農業教學目標:1、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休閑農業相關知識,為振興鄉村做好準備。 2、通過學習,讓學生認識到發展休閑農業的意義。休閑農業是農業與旅游業交叉的新型產業。發展休閑農業,對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統籌城鄉發展,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休閑消費需求具有重要意義。休閑農業休閑農業,是以農事活動為基礎,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牧漁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為民眾提供休閑度假、農業觀光、體驗農村生活的農業經營。典型代表:美國市民農園、德國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園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的三個階段:1、萌芽和興起階段(1980-1990年)2、初步發展和成長階段(1991-2000年)3、較快發展和規范經營階段(2001年至今)發展休閑農業,對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民增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統籌城鄉發展,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來說,意義有:1、推進農業功能拓展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讀小資料,了解農家樂的經營模式以及發展方向。)2、促進農民就業增收。3、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有效引導生產要素流向農村,帶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發展,改善農村發展環境,培養新型農民)4、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5、豐富我國旅游產品體系。活動:你是否參加過農村休閑旅游?如果有,請給班上同學介紹你在休閑觀光中的所學、所見、所聞和所感。三、休閑農業的主要模式包括:連片開發模式、“農家樂”模式、農民與市民合作模式、村鎮旅游模式、觀光農園模式、科普教育模式。連片開發模式:以政府投入為主建設基礎設施,帶動農民集中連片開發現代觀光農業。主要包括:休閑度假村、休閑農莊、鄉村酒店等。“農家樂”模式:以農民自發經營為主,政府少量扶持為輔,一般是農民自發分散經營,以生產適合當地特色的產品為載體,并圍繞載體的生產經營提供與之配套的旅游活動。農民市民合作模式:農民承包地合理流轉集中后,建立休閑農園,市民以認種方式委托農民代種或親自種植花草、蔬菜、果樹或經營家庭農藝,使消費者能夠共同參與農業投資、生產、管理和營銷等環節的體驗式或參與式觀光農業經營模式。村鎮旅游模式:將休閑農業與小城鎮建設結合在一起,以古村鎮宅院建筑和新農村格局為特設色,開發觀光旅游。觀光農園模式:眾多農業科技園區由單一的生產示范功能,逐漸轉變為兼有休閑和觀光等多項功能的農業園區。科普教育模式:利用農業觀光園、農業科技生態園、農業產品展覽館、農業博覽園或博物館,幫助游客了解農業歷史、學習農業技術,增長農業知識,是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相結合的農業經營形式。農業園主要有:農業科技教育基地、觀光休閑教育基地、少兒教育農業基地、農業博覽園等。請同學們閱讀小資料,四川省美麗鄉村精品旅游景點線路推薦,了解四川的旅游文化學生活動:請利用課外時間,結合所學知識,了解當地休閑農業的發展情況,并推薦當地休閑農業路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