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多彩泥藝授課年級:三年級 版本:山東科技版教學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課以自制彩泥為活動主題創設活動情景,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制彩泥和制作生動有趣的泥塑作品,走進泥塑世界。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體驗勞動與學習的可貴與快樂,從而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情趣。本課旨在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體驗自我動手勞動的快樂,樹立合理利用身邊資源的意識。本主題共安排了“問題與思考”“學習探究”“實踐與體驗”“總結與交流”“拓展與創新”五個環節,目的是通過這些環節,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勞動的快樂。“問題與思考”部分提出了本課要解決的問題,“學習與探究”部分介紹了泥塑的基本方法,“實踐與體驗”環節安排了“自制彩泥”“聰明的烏龜”“漂亮的公雞”三個活動,使學生掌握自制彩泥的方法和自制泥塑,提高動手實踐的能力。(二)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對橡皮泥有一定的接觸與認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彩泥、制作彩泥,學生有一定的求知欲望。自作泥塑的過程中能夠體驗到自我動手勞動的快樂。二、教學課時建議建議:三課時第一課時完成活動一自制彩泥,第二課時完成活動二聰明的烏龜第三課時完成活動三漂亮的公雞第一課時 自制彩泥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自制彩泥,了解泥塑工藝基本材料的特性,學會制作彩泥的步驟與方法。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查資料等認識彩泥制作過程,學會使用基本工具,養成細心、耐心的習慣。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激發對傳統泥塑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精神。欣賞中國傳統泥塑藝術,養成細心、耐心的習慣。教學重點:認識學會制作彩泥的一般程序方法教學難點:制作彩泥的材料搭配二、教學策略建議教法建議: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各樣有趣的美麗的泥塑作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美麗的作品是怎樣做出來觀察法:利用教師示范、圖片展示、明確泥塑的基本方法。指導法:利用豐富的泥塑作品指導學生進行創設,學生的創新設計教師給予相應的指導。學法建議:本課可采用小組討論學習、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等方法。在學習泥塑的基本方法時,可讓學生通過看圖嘗試技法,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三、教學資源與環境:教學資源準備:1、教學準備:面粉、食用色素、防腐粉、鹽、食用油、熱水、玻璃棒、小盆。2、媒體設計:利用ppt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展示泥塑作品的圖片,展示泥塑基本技法的視頻等,讓學生獲得更直觀的體驗。3、學具準備:面粉、鹽、竹筷、小盆(2個)教學環境:基于網絡環境的多媒體教室。四、教學評價建議:評價標準:引導學生從制作彩泥的速度、彩泥的漂亮及可用程度、制作工具的使用熟練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評價方法建議:注重學生在學習探究實踐活動中的主動參與,關注對學習實踐過程的評價 。關注學生的個性差別 ,注重評價的激勵性多元性以及開放性與自我評價。五、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課前交流檢查學具準備情況,將材料分給各個小組。(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5分鐘)學習指導語:同學們,我們前面學習了趣味盎然 的折紙藝術,創造了生動形象的作品,大家喜不喜歡?今天開始,我們將各種各樣的泥巴變成栩栩如生的作品,愿意不愿意與大家一起做?課件出示泥塑(學生欣賞)學生交流說說自己的感受教師出示資料卡:泥塑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各種顏色的泥巴,經揉搓、配色、捏塑后,會變成栩栩如生的作品。泥藝反映了不同地區的風俗及審美情趣,具有率真和質樸的藝術品質。問題與思考:知道了泥塑是我們中華民族古老神圣的藝術,你有什么問題呢?學生討論交流,匯報整理:(教師預設)什么樣的泥巴比較適合做泥塑做平?彩泥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制作泥塑時需要哪些技能?課堂小結:要想制作出美輪美奐的泥塑作品,首先要學會泥塑的基本技法。想知道有哪些技法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設計意圖:根據學生求知欲好奇心強的心理特征,激發學生學習實踐的愿望和表現欲,為操作泥塑的基本技法作情感鋪墊)(三)學習與探究(8分鐘)學習指導語:泥塑作品的制作需要基本技法,只有掌握這些技法,我們才能制作出美麗的作品。多媒體展示:摶:一般做出圓球形的部位,如動物的頭部、身軀等。撳扁:一般在球形的基礎上用兩個手掌擠壓,做出比較扁的形狀,如花瓣魚身等。搓:把球形的泥巴延展成長條,適合做比較細長的動物,如蛇等,或者做動物的四肢等部位。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泥塑基本技法(設計意圖:讓學生先通過了解泥塑的基本技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為后面的動手操作奠定基礎)(四)實踐與體驗(23分鐘)學習指導語:平時我們用的彩泥,大多是從商店買來的,其實,同學們,我們自己也可以制作出漂亮的彩泥。同學們,想想怎樣利用已有的材料制作彩泥。學生小組內交流討論,師巡視。小組代表發言彩泥的制作步驟教師多媒體展示:將面粉和防腐粉放在1號小面盆內混合。將食用油、色素、鹽和熱水放在2號小面盆內,用竹筷攪拌均勻。將2號面盆內的混合液倒入1號盆的面粉混合物里攪拌,至糊狀物微溫時,再反復揉捏。揉成面團,彩泥制作完成。學習指導與:同學們根據以上所的方法步驟進行動手實踐,在操作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分工合作完成彩泥的制作。但是操作的過程中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這里有老師給同學們的溫馨小提示。課件出示:溫馨提示:1、小組分工細致合理 。2、操作過程中使用工具輕拿輕放,注意安全。3、混合材料時攪拌用力適當,攪拌均勻。4、材料不要弄丟,注意保持桌面清潔衛生。學生按照多媒體的提示進行操作,教師巡視并給與合適的指導。組織學生評價學習指導語:同學們都表現的很棒,漂亮的彩泥已經做出來了,下面讓我們先小試牛刀,將泥塑的基本技法操作一遍。各小組將摶、撳扁、搓、接合、捏合等技法操作一遍,師巡視。組織學生對各小組進行評價。課堂小結:大家在做事的時候,只要細心用心,就一定能夠將事情善始善終順利完成。(設計意圖:將所學知識加以應用,體現實踐精神,學會自己制作彩泥,而不是用到什么就只想著去買的不良習慣。通過經歷制作過程,掌握制作彩泥的方法步驟,體驗自己動手勞動的快樂。掌握泥塑的基本技法,為后面的活動打好基礎)(五)課堂總結(3分鐘)學習指導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掌握了自制彩泥的方法及泥塑的基本技法,在自制彩泥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收獲和新發現嗎?下面老師帶領大家一起欣賞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泥塑,多媒體出示:(設計意圖:讓學生欣賞中國傳統泥塑作品,讓學生對傳統工藝多些了解,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興趣)(六)布置任務(1分鐘)你們還知道哪些制作彩泥的方法呢?希望同學們課下收集資料,下節課我們將利用彩泥制作漂亮的作品。板書設計:多彩泥藝基本技法:摶、撳扁、搓、捏合、接合第二課時 聰明的烏龜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利用自制的彩泥,根據泥塑的基本技法,學會制作小烏龜。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制作小烏龜的過程中,進一步熟悉泥塑的基本技法,學會如何制作漂亮的烏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制作泥塑作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習慣,感受勞動的快樂。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習烏龜的制作方法難點:烏龜的制作方法及要領。三、教學準備教具準備:制作PPT課件,刻刀,黑豆、彩泥、水粉、水粉筆學具準備:彩泥、黑豆、小刀、水粉、水粉筆教學環境:基于網絡的多媒體教室。四、教學評價建議:評價標準:引導學生從彩泥的形態及比例、技法的熟練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評價方法建議:注重學生在學習探究實踐活動中的主動參與,關注對學習實踐過程的評價 ,關注學生的個性差別 ,注重評價的激勵性多元性以及開放性與自我評價。五、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組內交流(5分鐘)學習指導語:上節課咱們一起學習了泥塑的基本技法,也參與制作了彩泥,把你的心得體會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吧!特別是對于自己的問題你知道了什么呢?(設計意圖:組織學生進行實踐體驗的交流可以幫助學生對自己發現的問題有些許的認識和發現,使學生感受到我們進行的實踐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帶著問題來,帶著問題做。)(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5分鐘)學習指導語:同學們!你聽說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你肯定對那只烏龜印象深刻,看,這是老師做的烏龜,你喜歡嗎?今天這節課我們進行做烏龜比賽,看誰捏的烏龜漂亮好不好?課堂小結:(出示一只烏龜)看誰做的漂亮逼真。今天就讓我們試著捏一只烏龜吧。(設計意圖:以龜兔賽跑為切入點,讓學生參與比賽,渲染了活動氛圍,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欲望,為下面的活動做好情感鋪墊。)(三)實踐與體驗(20分鐘)學習指導語:同學們,做烏龜有一定的順序,先在小組內討論一下,該怎樣捏出一只逼真的烏龜呢?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小組代表發言說說捏烏龜的順序。教師多媒體展示:(學生按步驟進行創作,教師巡視,并給與指導)1、小組分工細致合理 。2、操作過程中使用工具輕拿輕放,注意安全。3、材料不要弄丟,注意保持桌面清潔衛生。學習指導語:摶是基本技法,同學們思考捏出頭部應注意什么?怎樣捏的更逼真?教師示范捏出烏龜的身體,強調不要捏的太扁,在用小刀做嘴巴的時候注意安全。對于眼珠你可以采取別的方法嗎?生:用小棒或牙簽戳出烏龜的眼睛生:把眼珠直接粘在頭上。師巡視各小組活動情況。學習指導語:在制作泥塑時,怎樣才能做到既漂亮,又逼真呢?請把自己的想法匯報給小組長,由小組長匯報總結。組織學生對作品進行評價,并說出自己判斷的標準。(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交流,進行烏龜創作。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完成教學目標。)(四)拓展與創新(5分鐘)學習指導語:大家看,我想讓烏龜變的更漂亮些,用水彩筆畫上漂亮的顏色。怎么樣,漂亮么?你是不是也想和老師一樣給烏龜穿上漂亮的外衣呢?開始動手吧。各小組嘗試,教師巡回指導。(五)、課堂總結,評價作品(5分鐘)學習指導語:同學們真是太棒了!!把一個個烏龜打扮的真漂亮,請同學們選出最漂亮的作品,請他們說說自己的經驗。學生在小組內對作品進行欣賞、評價交流,選出最好的作品并把經驗介紹給其他同學。教師引導學生從色彩,技法熟練程度,逼真度等方面進行評價。學習指導語: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動手實踐課,有什么收獲嗎?(設計意圖:對作品進行多種形式的觀察與評價既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有能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并且學生能從中獲得快樂。課堂小結:同學們的泥塑作品太漂亮了,你能根據龜兔賽跑的故事創作故事場景嗎?板書設計:聰明的烏龜創作步驟 我的經驗第三課時 漂亮的公雞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利用自制的彩泥,學會制作漂亮的公雞。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制作公雞的過程中,熟練掌握泥塑的基本技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制作泥塑作品的過程中,,體驗勞動的快樂,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和做事細心、善于觀察、樂于探究的意識。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習公雞的制作方法難點:公雞的制作方法及要領。三、教學準備教具準備:制作PPT課件,刻刀、彩泥、水粉、水粉筆學具準備:彩泥、小刀、水粉、水粉筆教學環境:基于網絡的多媒體教室。四、教學評價建議:評價標準:引導學生從泥塑的比例、構思、創新等方面進行評價。評價方法建議:注重學生在學習探究實踐活動中的主動參與,關注對學習實踐過程的評價 ,關注學生的個性差別 ,注重評價的激勵性多元性以及開放性與自我評價。五、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5分鐘)學習指導語:同學們!老師先給大家出個謎語,看誰猜的又快又準。“頭戴紅冠子,身穿五彩衣;不愛唱歌曲,就愛吊嗓子。”打一個動物。(生:大公雞 )同學們真棒。課堂小結:同學們對大公雞都很熟悉,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做大公雞,看誰的創意新穎,形態逼真。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動手來操作吧。(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以猜謎語為切入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欲望,為下面的活動做好情感鋪墊。)(二)實踐與體驗(20分鐘)學習指導語:同學們,一塊泥巴,經過搓、摶、揉、壓等就可以變成形態各異的大公雞,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老師提供的步驟圖,親自動手做一只大公雞。多媒體展示:溫馨小提示:1、小組分工細致合理 。2、操作過程中使用工具輕拿輕放,注意安全。3、材料不要弄丟,注意保持桌面清潔衛生。4、要先捏大體形狀,再處理細節,必要時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5、公雞的尾部羽毛可以用竹簽畫出來。各個小組動手操作,教師巡視。學習指導語:在制作泥塑時,怎樣才能做形態逼真呢?你有什么創意?請把自己的想法匯報給小組長,由小組長匯報總結。學生匯報:1、制作泥塑作品前必須先構思好。2、制作泥塑做平要注意各個部分的比例。組織學生對作品進行評價,并說出自己判斷的標準。(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交流,進行大公雞創作。學生親自動手的過程中,可以提高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三)、課堂總結,評價作品(10分鐘)學習指導語:同學們真是太棒了!一個個形態逼真的大公雞出現在同學們的面前,請同學們選出最漂亮的作品,請他們說說自己的經驗。學生在小組內對作品進行欣賞、評價交流,選出最好的作品并把經驗介紹給其他同學。教師引導學生從比例、構思、創意、技法熟練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設計意圖:對他人創作和表達經驗的深刻反思和評價,能產生出對作品的新見解和新問題,經過評價環節后,學生再也不會把泥塑制作視為簡單的材料加工,而是把創作過程視為一種特殊經驗而從中獲益)課堂小結:同學們的泥塑作品太漂亮了,你能根據龜兔賽跑的故事創作故事場景嗎?(四)拓展與創新(5分鐘)學習指導語:用彩泥可以制作各式各樣的作品,也可以制作彩泥畫,老師給同學們展示幾副彩泥畫,請同學們回去自己嘗試。(設計意圖:讓學生創作彩泥畫,能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勇與創新)板書設計:漂亮的公雞搓、摶、揉、壓制作彩泥畫 注意事項教學反思:設計理念:三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動手能力,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動手,但是因為家長的觀念導致一些孩子很多基本的事情都不會做,自理能力很差。對于學習用品的整理、房間的整理和時間的安排等活動,通過學習學生完全可以動手,既培養了學生的生活能力,又能讓學生知道勞動的辛苦與快樂。設計亮點:教學中,創設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探究。通過小組合作,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不足之處:本課實際動手的地方較多,不好操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