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3年社會·思品中考復習專題精析 專題三 我們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3年社會·思品中考復習專題精析 專題三 我們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資源簡介

專題三 我們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共和國的風雨歷程
考點分析
考點36理解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b)(歷史與社會九年級第一單元第二課Pl l-22)
(一)鞏固新生政權
目的
支援朝鮮,保家衛國
爆發時間
__a__年6月
交戰雙方
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志愿軍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性質
反侵略的正義戰爭
軍事上
抗美援朝
結 果
侵略軍被逐退到戰前的位置,美國被迫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勝利原因
黨的英明決策和正確指揮,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志愿軍和朝鮮軍民的英勇戰斗
政治上
新中國還肅清了__b__留在大陸的殘余武裝和土匪
實現了__c__的和平解放
建立了各地各級__d__
經濟上
恢復和發展了國民經濟
__e__年底,中國大陸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徹底消滅了
(二)進入社會主義
1.三大社會主義改造:
農業
土地改革后。農民分到了土地,農業生產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但是,個體農戶缺乏生產工具和資金,難以抵御自然災害,也難以合理地使用耕地、采用機械化農具。于是,根據黨中央的號召,按照自愿原則,成立__f__,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上年底,全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
手工業
我國個體手工業者也踴躍參加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主義改造,標志著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資本主義
工商業
國家通過__g__的方式,逐步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
2.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
時間
1953—1957年
成就
從1953年開始。中國經濟建設進入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到l957年超額完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主要
工程
鞍山鋼鐵公司恢復并擴建: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誕生;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的修建;__i__ 大橋的建成;第一批噴氣式飛機的試制成功都是在“一五”時期實現的
意義
中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3.在近代中國.統一、民主和富強是億萬人民的百年夢想。隨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時代,這些夢想才開始逐步變成現實。
(三)失誤與挫折
1.新中國發展的良好開端: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中共“八大”正確路線的制定。
2.主要的失誤與挫折:
時 間
失誤與挫折
原因分析
表現
危 害
1958年
“大躍進”
主要由于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建設社
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
打亂了國民經濟秩序,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破壞了自然資源.造成了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1958年
農村人民
公社化運動
社會主義缺少經驗,又急于求成
農民的自留地、家畜、果樹等被收歸公社所有
損害了群眾的利益。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妨礙和破壞了生產力的發展
1966—
1976年
“文化大革命”
過分嚴重地估計了我國的階級斗爭形勢,又采取了“大民主”的做法;黨內個人專斷,個人崇拜
林彪、江青等反黨集團想乘機奪權,一大批黨和國家領導人被罷免職務,遭受迫害,各級政府癱瘓,許多學校停課,工廠停工,大規模武斗。“文化大革命”是一場嚴重的內亂,是中國人民的一場浩劫
傳統文化受到嚴重摧殘,中國的民主和法制遭受嚴重踐踏,廣大干部和知識分子深受迫害
(四)成長的驕傲:“兩彈一星”精神永駐
1.兩彈一星:指核彈(原子彈、氫彈)、__j__和人造地球衛星。
2.__k__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從此,中國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貢獻。
3.1964年6月,我國自行設計的中近程地對地導彈,在西北地區飛行試驗獲得成功。l966年10月,裝有核彈頭的地對地導彈點火發射。
4.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l號,成為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教學拓展
1.農村土地制度的變革:
措施
時 間
變革或調整
土地改革
1952年底
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制轉變為農民土地所有制(私有制→私有制)
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1956年完成
農民土地所有制轉變為集體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公有制)
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失誤)
1958點
公有制規模盲目擴大.違背生產力發展規律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79車
所有制不變(公有制),農民獲得經營權
2.實現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
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道路——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一大二公”——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
交足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3.時代精神:
精神
實 質
雷鋒精神
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做好事不留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鐵人精神
不怕苦,不怕累,勇于獻身,艱苦創業
“兩彈一星”精神
勇于進取,不斷創新,愛國、奉獻、自強、團結、創新、協同
典型例題
例1 (2012·德州)下圖反映的是新中國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農業經濟發展狀況,出現圖中B點到C點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經濟建設沒有計劃性
B.自然災害迅速蔓延
C.“左”傾錯誤嚴重泛濫
D.“文革”擴展到經濟領域

解析:本題的關鍵是能真正讀懂圖表。從圖表中可以發現1957--1960年“8點到C點”農業生產呈下降的趨勢。原因是這一時期進行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左”傾錯誤嚴重泛濫。
答案:C
例2 (2012·青海)“民以食為天;農業穩,天下穩;農民安,天下安。”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時時刻刻關心著農民,關注著農業。在時代的不斷發展變化中,黨和政府與時俱進,不斷調整農業政策,有錯必糾。這樣。才使得我國農業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壯成長。
請回答以下問題:
(1)20世紀50年代初,我黨在農業上執行的政策是什么?有何歷史意義?
(2)20世紀50年代中期.我黨在農業上又有著怎樣的舉措?解決了什么實質問題?
(3)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階段中,我黨又在農業政策上犯了怎樣的錯誤?有何消極的影響?
(4)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我黨又在農村實行了什么政策?此政策的出臺,是源于什么地方的做法得到了黨中央的肯定?
解析:本題圍繞“我國的農業政策的不斷調整”這一主題,考查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國所采取的農業政策及其對農業生產發展的影響。考查的主題非常鮮明,時間跨度比較大,答題時要認真研究問題的角度.有針對性地回答。
答案:(1)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了;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權更加鞏固,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2)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三大改造中對農業的改造、農業生產合作化)。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成為社會主義的公有制。
(3)“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這使得“左”的錯誤在全國各地嚴重泛濫。
(4)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安徽鳳陽小崗村。
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
考點分析
考點37理解黨的十—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和意義(b)(歷史與社會九年級第一單元第三課P23)
(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時間
__a__年
主要內容
1.思想上:會議恢復了馬克思主義路線
2.經濟上: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上__b__來
3.組織上:__c__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
意 義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轉折,中國從此進入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的新時期,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就是__d__
(二)改革開放
改革
1.首先在農村展開。自1979年開始,實行安徽鳳陽小崗村的l8個農戶所采用的以__e__為主的責任制。這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它極大地激發起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迅速發展,使中國很快解決了l2億人口的溫飽問題
2.隨著農村改革的成功,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也全面展開,由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轉變成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開放
1.首先從沿海地區推行。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__f__設立經濟特區
2.后來,開放區不斷擴大,逐漸形成了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格局
3.2001年,中國加入__g__,這為中國經濟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的舞臺
教學拓展
深圳速度和浦東巨變的共同之處:
它們都位于沿海地區,地理位置優越,國家對這兩個地區都給予了優惠的經濟政策;兩地都從相對落后的地區一躍成為南部和東部的經濟、金融和貿易中心,發展速度快,變化大。
典型例題
例1 (2012-紹興)1979年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的“分地”與建國初期土地改革時的“分地”相比,兩者共同之處在于………………………………………( )
①都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②都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③農民都獲得了土地所有權 ④普遍得到當時農民的好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土地改革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共同點。結合兩者的共同意義和不同點才能得出選項③是錯誤的。這部分內容是一個難點。
答案:B
例2(2012·濰坊改編)歷史證明,制度和機制創新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某校歷史興趣小組在探究新中國發展歷程時,搜集到以下材料。請你參與這次探究活動.完成下列任務。
材料一:l950--1954年中國農村不同階層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變化表
195
D年 +
1954丘
階層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貧農、中農
85.5
45.2
92.1
91.4
富農、地主
14.5
54.8
7.9
8.6
材料二:
材料三:實現四個現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場廣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的重大決策是什么?此后,農村開始的“一場廣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
材料四:澳門回歸十多年來,GDP以年均近l5%的增幅快速增長,人均GDP已達3.9萬美元,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微型經濟體。
(2)“事實勝于雄辯。”材料四證明了哪一偉大構想的正確性?
(3)綜觀上述材料,你從中獲得了哪些認識?
解析:本題通過探究新中國發展歷程考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和“一國兩制”基本國策,問題指向性明確。第(3)問從上述材料中獲得認識與結論有點難度,把握材料兩條主線:制度和機制創新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立足基本國情。
答案:(1)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一國兩制”。
(3)改革創新才能使國家富強;社會發展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等。(此題為開放性題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點分析
考點38了解“一國兩制”的涵義及其實踐(a)(歷史與社會九年級第一單元第三課P26)
(一)“一國兩制”
提出的依據
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提出的目的
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提出者
__a__
涵 義
就是在__b__的原則下,祖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二)“一國兩制”的實踐
實 踐
意 義
__c__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英國
在香港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
1.是中國人民洗雪百年國恥的盛事,也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進程中的重要一步
上年l2月20日,中、葡兩_國政府在澳門舉行了澳門政權交接儀式,中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回到祖國懷抱
2.按照“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三)臺灣問題的現狀
有利方面
自1987年開始.隨著海峽兩岸民間交往的堅冰打破,回祖國大陸定居、探親訪友、采
訪觀光的人員不斷增多。兩岸經濟文化交往日益頻繁
不利方面
臺灣島內分裂勢力和某些外國反華勢力,不斷進行“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的活動,嚴重阻礙著中國和平統一的進程
臺灣和祖國大陸的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隨著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祖國統一大業必將實現
教學拓展
1.香港、澳門順利回歸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2.香港、澳門問題與臺灣問題的由來有什么不同?
(1)香港一百多年前被割讓給英國,澳門四百多年前被葡萄牙所占領,兩地分別淪為英國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遭受殖民統治。
(2)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1949年國民黨退居臺灣,建立政權,但大陸與臺灣屬于國家內部事務。是內戰的遺留問題,與香港和澳門被侵占截然不同。
3.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有利條件:
(1)改革開放,國力增強。
(2)“一國兩制”的方針為祖國統一提供了確實可行的方案。
(3)香港、澳門問題的順利解決且保持繁榮穩定,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范例。
(4)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5)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
(6)近幾年來,隨著海峽兩岸民間交往的堅冰被打破,兩岸經濟文化交往日益頻繁。
(7)《反分裂國家法》的制定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
4.解決臺灣問題的主要障礙:
(1)外國勢力的干涉。
(2)臺灣分裂勢力的阻撓。
5.比較中國近現代史上兩次不同性質的開放:
時 間
原 因
最早開放城市
性質
影響
清朝
鴉片戰爭失敗,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
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建立在不平等條約基礎上的被迫開放
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十一屆三
章全會后
參與國際競爭,提高綜合國力,學習西方先進經驗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在平等基礎上。在維護國家主權的前提下,主動開放,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
吸收外國資本,學習外國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擴大對外貿易
6.近現代中國社會的三次“歷史轉折”:
(1)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2)抗戰勝利,是中華民族由危亡走向振興的歷史轉折點。
(3)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偉大的歷史轉折。
7.近代中國社會的三次巨變:
巨 變
領導者
指導思想
史 實
成 果
第一次
孫中山
三民主義
辛亥革命
推翻清政府,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第二次
毛澤東
毛澤東思想
新中國的建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怨造
第三次
鄧小平
鄧小平理論
改革開放
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動經濟發展
8.比較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和建設道路:
道路名稱
開創代表人物
歷史任務
結果
共同點
中國特色
革命道路
毛澤東
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
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
中國特色
建設道路
鄧小平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達到小康
產物,取得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勝利:都促進了中國社會的發展
典型例題
例1 (2012·紹興)2010年,兩岸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兩岸貿易額同比上升36.9%,金融合作取得突破,人員往來規模迅速擴大,ECFA協議成功簽署……這些都雄辯地說明…………………( )
A.兩岸政治、經濟交往障礙已經消除 B.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指日可待
C.兩岸和平發展符合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D.“臺獨”分裂勢力已經消亡
解析:本題考查臺灣問題內容.做題時有可能會誤選“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指日可待”這一選項。
答案:C
例2港、澳問題與臺灣問題在性質上的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 )
A.港、澳問題是主權回歸問題,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問題
B.港、澳問題是殖民統治問題,臺灣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
C.港、澳問題是中國內政問題,臺灣問題是主權回歸問題
D.港、澳問題是國際關系問題,臺灣問題是南北關系問題
解析:本題要弄清楚港、澳問題與臺灣問題的本質區別,前者是主權回歸問題,后者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答案:A

三、和平與發展
考點分析
考點39理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b)(歷史與社會九年級第一單元第四課P32)
(一)和平是當今世界的主題
1.冷戰結束: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意味著東西方兩大集團對峙格局的終結。
2.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__a__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__b__加快了一體化進程。世界正在向多極化發展。
3.絕大多數國家都致力于發展本國經濟,普遍反對建立一國獨霸的單極世界。國際社會祈盼和平的呼聲不斷高漲,__c__的力量日益壯大,爭取世界和平是當今時代主題之一。
(二)當今世界的基本態勢和時代潮流.
1.基本態勢——__d__,__e__。
2.時代潮流——維護世界持久和平,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仍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三)“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另一主題
當今國際社會仍是一個貧富差別懸殊的世界,落后、貧困、危機、債務困擾著占世界人口2/3的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因此,發展問題仍然是當今世界的另一主題。
皿盛遨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
兩大主題
原 因
相互關系
解決途徑
和平是當今
世界的主題
1.絕大多數國家都致力于發展本國經濟,普遍反對建立一國獨霸的單極世界
2.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經歷和大量核武器的存在,提醒人們要維護世界和平
3.國際社會祈盼和平的呼聲不斷高漲,維護和平的力量日益壯大.爭取世界和平是當今時代主題之一
和平與發展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和平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經濟發展是維護和平的堅實基礎
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發展是當今
世界的主題
當今國際社會仍是一個貧富差別懸殊的世界,落后、貧困、危機、債務困擾著占世界人口2/3的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因此.發展問題仍然是當今世界的另一主題
典型例題
例1 (2012.寧波)2011年3月19日,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法、英、美等西方國家對利比亞實施空襲。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對此,中國多次呼吁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危機。材料說明……( )
①當今世界的基本態勢是總體和平,局部戰亂
②戰爭會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我們反對任何戰爭
③聯合國在緩解國際緊張局勢方面已不能發揮積極作用
④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當今世界雖然存在著局部的戰亂,但世界的基本態勢是總體和平,和平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中國多次呼吁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危機”說明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D
例2(2012·湖州)下列事件反映發展主題的是………………………( )
①美國政府向阿富汗增兵 ②G20峰會商討應對金融危機 ③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啟動 ④胡錦濤與奧巴馬共同出席核安全峰會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本題主要考察同學們對和平主題與發展主題的認識,要求能在具體情景中,區分是和平還是發展。本題的四個題肢中,①和④反映的都是世界和平主題,而②跟③反映的才是發展主題。
答案:A
考點分析
考點40分析威脅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b)(歷史與社會九年級第一單元第四課P32)
編號
主要因素
產 生
危害
舉例
l
恐怖主義
恐怖主義是領土、民族、宗教、資源等矛盾交織的產物
給世界政治、經濟、安全形勢帶來了嚴重威脅
美國“9·11”事件
2
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表現:超級大國依仗其經濟、科技、軍事優勢,鼓吹“先發制人”和“預防性干預”,
以爭奪和控制世界戰略要地和資源重地
是世界長期不得安寧
的主要根源
北約轟炸南聯盟、伊拉克戰爭
3
國家(地區)之間的民族矛盾、宗教紛爭、領土糾紛、資源爭奪也使國際和平蒙受陰影
4
發展中國家因自身經濟貧困等因素引發的內部戰亂,也使世界秩序顯得動蕩不安
教學拓展
維護世界和平的途徑:
(1)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根本途徑)
(2)維護和平的力量團結起來,反對戰爭,爭取和平。
(3)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挑戰。
典型例題
例1 (2012·泉州)右邊漫畫《西方空襲利比亞》的寓意是………( )
A.戰爭與發展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
B.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威脅世界和平
C.國際恐怖主義危害著人們的生活安寧
D.各國人民已完成維護世界和平的任務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影響和平的因素。影響和平的因素有:恐怖主義、霸權主義等.從漫畫“西方多國部隊”、“換個聽話的”等字眼,可以看出這是一種霸權主義的行徑。
答案:B
例2 (2012.岳陽)當今世界,美國多次發動局部戰爭,特別是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越過聯合國安理會以南聯盟軍隊屠殺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人為借口,發動了科索沃戰爭。
——岳麓書社《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
依據材料,你認為威脅當今世界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請你就維護世界和平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
解析:本題中的一個關鍵詞是“依據材料”,即材料中體現的威脅世界和平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問的提一條合理化建議.最好也是針對這一原因而提出的。
答案: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合理化建議有:第一,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第二,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考點分析
考點41 了解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地域分布,分析造成南北問題的原因(C)(歷史與社會九年級第一單元第四課P36)
(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地域分布
發達國家
主要分布在__a__、__b__、大洋洲和亞洲的日本等,如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
發展中國家
主要分布在亞洲、__c__ 、拉丁美洲,如中國、印度、埃及、巴西等國
(二)發展問題
含義: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關系問題,由于大多數發達國家地處__d__半球,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地處__e__半球,因此發展問題也被稱為“南北問題”。
(三)造成南北問題的原因
歷史原因
源于西方殖民者對亞、非、拉廣大地區的殖民侵略,發展中國家曾經是殖民地或保護國
根本原因
__f__沒有改變,國際貿易中長期存在不等價交換
內部原因
發展中國家的外債增多,加上有的國家長期政局動蕩和戰亂
(四)解決南北問題的對策
1.不斷推進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
2.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五)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向支持發展中國家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增強同它們的團結,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而不懈努力。
典型例題
例1(2012·金華)下列關系中,我們簡稱為“南北關系”的是……………………( )
A.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 B.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關系
C.南半球國家與北半球國家之間的關系 D.南美洲國家與北美洲國家之間的關系
解析:本題為簡單題,考查“南北關系”的概念。南北關系即發展問題,實質即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關系問題,容易與南半球、北半球國家相混淆,但只要概念清楚,選擇B不成問題。
答案:B
例2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安居樂業,是人的基本生活要求。可在伊拉克,自從伊戰爆發以來,伊拉克人民幾乎天天是在恐慌中度過的。從城市到農村。戰爭硝煙還未散盡,人體炸彈、汽車炸彈又接踵而來,擾得人心惶惶,無法過正常生活。
材料二:
比較項目
國家類型
個數
人口數占全球人口的比例
收入占全球總收入的比例
最發達國家
7
12%
73%
最不發達國家
48
10%
0.1%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別反映了當今世界的什么主題?
(2)威脅材料一所反映主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造成材料二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談談發展中國家該如何應對材料二反映的問題。
解析:這是“和平與發展”的綜合題,第(1)問考查兩大主題,第(2)問考查造成和平問題的因素,發展問題的根本原因,第(3)問考查發展中國家如何應對發展問題,其中第 (3)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可以多角度地思考回答。
答案:(1)和平、發展。(2)恐怖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3)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不斷推動南北對話、南南合作,維護穩定的國際和平環境,保持國內社會穩定。
考點分析
考點42知道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主要外交成就(a)(歷史與社會九年級第一單元第三課P29-31)
時 間
事 件
意 義
新中國
毛澤東提出三條外交原則: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
中國外交史的新篇章由此揭開
成立伊始
與蘇聯等26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粉碎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孤立新中國的圖謀
1953生
周恩來總理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奠定了新中國外交事業的基礎
1971年10月
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
1972年
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簽署聯合公報
結束了兩國長達20年的敵對、隔絕狀態
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
-----
十一屆三
中全會以來
對外政策又有重大發展,提出了不與任何
大國結盟的新戰略
賦予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新的內容。從此,中國外交活動進入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主動、最有利、最活躍的時期。我國外交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
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APEC)在中國上海舉行
這是中國迄今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2001年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
這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它進一步加強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2002年
我國已與160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
總結:我國能取得如此偉大的外交成就,其主要原因有:
1.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這是取得這些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
2.我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這是取得外交成就的重要原因)
教學拓展
1.中國與聯合國的關系:我國一貫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與作用,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
2.中國與美國的關系:
時 間
關 系
原 因
啟 示
“二戰”
期間
中美兩國關系密切,盟友關系,美國給予中國的抗El戰爭很多支持
為共同打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只有國家利益不
新中國成立初期
美國對新中國采取敵視、孤立政策,兩國在朝鮮戰場上兵戎相見
美國敵視、孤立新中國,朝鮮戰爭威脅到中國安全
變。只有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才能在外交中維護
20世紀
70年代
兩國關系開始破冰,尼克松訪華,發表聯合公報,最終建立正常外交關系
見課本31頁
主權與利益
新世紀
競爭中有合作,關系復雜,有合作也有斗爭
美國憑借其強大的實力,推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經濟全球化,中關兩國經濟貿易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其他相關重大事件:
(1)萬隆會議:也稱亞非會議,是亞非國家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情況下,討論亞非地區重大問題的國際會議。l955年,在印尼的萬隆召開;中國總理周恩來參加,并在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扭轉了會議的航向,使會議順利進行。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國家之間應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經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公認的處理國家與國家關系的基本原則。
典型例題
例 (2012·山西)1953年底,中國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社會上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其內容是………………………………………………( )。
①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內政 ④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⑤平等互利 ⑥和平共處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⑥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外交原則的具體內容,屬于了解、知道的范圍,是較為容易的題目。要辨識的是第④個備選,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國的外交政策,并不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當中的內容。
答案:A

四、人口、資源與環境
考點分析
考點43說明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的現狀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b)(歷史與社會九年級第二單元第二課P59—65)
(一)我國人口問題的現狀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晌
我國人口的
現狀(特點)
表現
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人口數量大
(基本特點)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生活著l3億多的人口。盡管20世紀70年代以后,我國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30年來少出生了幾億人口,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人口增加速度明顯減緩,但由于人口基數大,即使保持低水平的增長率,每年新增人口仍較多
人口數量大.導致資源的人均占有量
少,加速了資源的消耗,加劇了資源危機、環境惡化:大量人口給社會帶來嚴峻的就業壓力.使得我國的失業人口和下崗人口不斷增多,就會使諸如交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更加突出
人口素質不高(另一特點)
我國人口的,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還比較低
文化素質低.導致部分人員再就業增加了難度,資源和環境問題更加突出,影響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人口日益
老齡化
老年人口的數量增加很快,我國正面臨著人口日益老齡化的問題
我國正在經受著“銀色”浪潮的沖擊,
增加了養老、福利、社會保障事業的經濟壓力,增加了醫療、衛生事業的財政支出等
(二)我國資源問題的現狀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自然資源
在大自然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物質和能量,都是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的分類
可再生資源
是指那些較短時間內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資源,如__a__、
生物資源和水資源等
非可再生資源
是指那些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產的資源,如__b__
自然資源的重要性
自然資源是人類__c__的基本條件
我國自然資源國
情的基本特征
1.__d__ (資源大國)
2.__e__ (資源小國)
我國資源的現狀
1.總量豐富,人均占有量很少
2.資源的利用率低,資源破壞與浪費嚴重
3.資源分布上
4.資源種類比較豐富,但總體質量不高
(三)我國環境問題的現狀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1.環境與環境問題:
(1)環境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2)環境問題的表現
①環境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垃圾污染)。
②生態平衡失調(生物多樣性減少、森林銳減;酸雨蔓延;上地荒漠化;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等)。
(3)環境問題的實質:__g__問題。
2.中國的環境問題:
形成原因
20世紀50年代以后,中國開始走上工業化道路,現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中國人口也進入持續增長階段.加上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和技術、管理水平比較低
表現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廢氣、廢水及固體廢棄物污染(主要的環境污染問題)
對社會發
展的影響
__h__和__i__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影響社會安全、危害人民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成為威脅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
教學拓展
資源問題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1)資源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建設的步伐。人均占有量少向國人敲響了警鐘,使人們不再盲目樂觀,開始重新審視對待自然資源的態度和行為。
(2)我國自然資源的總量是有限的,而人口還在不斷增加,人均資源占有量勢必相應減少;再加上資源利用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進一步加劇了資源短缺問題。
典型例題
例(2012·嘉興)網絡已成為人們查閱資料、對話交流的重要渠道。閱讀下列信息,回答問題。
信息一:我國近三次人口普查部分數據及反映的人口發展狀況和措施表
全國人口普查
總人口
(萬人)
年平均
增長率(%)
文盲率
(%)
每10萬人中
大學生人數(人)
城鎮人口占
總人口比重(%)
第四次(1990年)
113 368
1.48
15.88
1 422
26.23
第五次,(2000年)
126 583
1.07
6.72
3 611
36.09
第六次(2010年)
133 972
0.57
4.08
8 930
49.68
人口的發展狀況
人口總數不斷增長,__①__
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人口素質在提升
__②__
采取的有效措施
__③__
__④__
加快城鎮化進程,提高工業化水
注:表中數據為大陸人口,其中的文盲率是指l5歲及以上不識字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
(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信息二:圖1為浙江省近三次人口普查省外人口流入情況;圖2為浙江省近三次人口普查65周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
圖l:省外人口流人情況 圖2: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
(1)填出信息一表中的空缺的內容。
(2)圖1、圖2分別反映了目前我省人口的特點是什么?請你任選一個特點,就其帶來的影響發布一條微博。
解析:本題綜合性很強,考查的主要內容是關于我國人口的現狀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解決人口問題的措施等。第(1)問,要根據表格的信息進行歸納和總結,第(2)問又有一定的開放性,總體上題型比較活潑。考查的知識點較多、較散,有一定難度。
答案:(1)①人El過快增長的趨勢得到有效控制②城鎮人口的比重在增大(或城市化水平在提高)③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執行④全面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等 (2)圖1反映出外來人口不斷增加:圖2反映出人口老齡化日趨明顯。
微博:外來人口: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如:緩解了我省勞動力資源不足的問題;擴大了消費等)。也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如:交通擁擠、環境問題等)。人口老齡化:會加大就業壓力、養老保障需求。加重社會和家庭的負擔等。
考點分析
考點44掌握我國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措施(C)(歷史與社會九年級第二單元第三課P68-76)
(一)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1.原因:我國人口數量大、文化素質低,對自然、社會和經濟都會帶來沉重的壓力。人El過多,就會給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使我國原本已經非常脆弱的生態環境受到更加嚴重的破壞。而遭受破壞的資源和環境,反過來又會威脅人的生存與發展。
2.中國人口問題基本國策的內容:
我國把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提倡“晚婚、晚育、優生、優育”。
3.地位: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我國目前條件下解決人口問題的唯一正確選擇。
4.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意義與成效:
目 的
意 義
成 效
控制人
口數量
嚴格控制人口數量,降低人口出生率,是解決人口問題的__a__
(1)人口出生率顯著下降,減緩了人口的過快增長
(2)節省了大量資源和資金,緩解了人口過快增長
提高人
口素質
這既是解決人口問題的__b__,又是實現人口與資源、環境、經濟協調發展的關鍵
給人們衣食住行、教育、就業、醫療等帶來的壓力,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3)同時人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接受教育,人口的
文化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二)應對資源危機
合理利用資源的措施
具體做法
1.__c__和__d__是解決資源問題
開源:要不斷增加資源的探明儲量,擴展資源開發的范圍,使資源的開發從陸地走向海洋,從地球走向太空
的重要措施
節流:要建立以節水、節能、節材為中心的工農業生產和城鄉居民生活服務體系

利用科技。可以用可再生資源代替非可再生資源
2.利用__e__對解決資源問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利用科技,努力發掘新資源、研制新材
加強自然資源的回收利用,運用科技,擴大資源二次利用的廣度和深度,大力發展“廢棄物資源化”這一新興產業
3.對一些自然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是解決我國資源區域性問題的有效方法
“南水北調”工程——南方水資源相對豐富。北方水資源相對短缺
“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工程——解決東部地區能源短缺問題
4.在解決資源問題過程中,__f__工作相當重要
如《森林法》、《水法》、《土地管理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
(三)重建我們的家園——保護環境
1.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原因:生態環境的日趨惡化不僅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還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2.保護環境的措施和方法:
要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防治環境污染,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方針,絕不能重蹈西方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轍。
3.我國在保護環境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1 方 面
主要工作
(1)開展大規模的防護林工程建設
生態建設方面
(2)大力開展防治荒漠化工作
(3)實行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耕還湖和退耕還牧等工程
環境污染方面
(1)重點治理大江大湖的水體污染

(2)治理重工業地區和城市的大氣污染
教學拓展
1.自然資源的重要性: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是人類生存之本;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
2.資源短缺問題出現的原因:人們對自然資源的獲取不能無度,當人類對自然資源獲取速度超過自然資源的補給、再生和增值速度,就會出現自然資源短缺的問題;尤其是非可再生資源,其蘊藏量不再增加,對它們的開采過程就是耗竭的過程。
3.為什么說在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中,人口是關鍵因素?
人在社會中生活,要向大自然不斷索取資源,還要不斷排放廢棄物。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量Et益增加,最終就會引發資源危機。人類排放的廢棄物如果超過了自然環境的自凈能力,就會造成環境污染。人口數量的變化,會引發包括環境、資源、經濟狀況及社會變動等方面的一系列變化。
4.我國人口問題及其對策:
我國的主要人口問題
相應的解決辦法和建議
人口多且增長快
繼續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控制人口增長
人口素質偏低
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提高人口素質
人口老齡化加速
發展經濟,增加國家財富;發展老年事業;健全社會保障和醫療體系,應對老齡化
5.在人口、資源、環境問題上,我們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
問 題
青少年可以做什么
人口問題
(1)樹立科學的人口觀,宣傳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2)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尊老敬老,孝敬長輩
資源問題
(1)樹立人均觀念和節約觀念,珍惜和節約資源,減少浪費
(2)遵守保護資源的法律法規,依法同浪費資源的行為做斗爭
(3)做到節水、節電、節地等,不使用一次性用品
環境問題
(1)提高環境意識,積極宣傳環保
(2)積極參與環保活動,依法同破壞環境的行為做斗爭
(3)做到愛護花木、植樹種草、不亂扔垃圾等
典型例題
例1 (2012.嘉興)嘉興有一座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它是江、浙、滬跨越杭州灣的便捷通道。大橋通車后,平均每天通過車輛約3萬輛。從解決資源問題的角度看,這座橋………………………( )
①使運輸距離縮短而節約了資源 ②為治理錢塘江水污染提供機遇
③加強了江、浙、滬地區的資源調配 ④擴大了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題以杭州灣跨海大橋為例,說明解決資源問題的方式和方法。題目主要側重于節約資源的現實例子和資源調配的功能,相對比較簡單。
答案:B
例2看圖表,回答問題。
近年杭州市區灰霾天數變化趨勢圖
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能量消耗與灰霾天數變化表
年份
灰霾天
數/日
機動車保
有量/TY量
原煤消耗
量/萬噸
汽油消
耗量/噸
柴油消
耗量/噸
2000
12
9.1
814
32 426
90 924
2002
5l
35.8
900
35 524
92 135
2004
176
68.1
1 298
61 220
294 464
2006
159
85.5
1 929
67 200
220 000
2008
158
100.6
1 462
69 660
214 506
PM2.5指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可入肺)
的顆粒物。是造成灰霾天氣的“元兇”之一。
(1)圖中反映了什么問題?
(2)結合材料,說說“人人是PM2.5的受害者,也是PM2.5的制造者”的理由。
(3)利用圖表信息,完成表格:
生活情景
你的建議(觀點)
你的理由
越來越多的家庭擁有私家車

汽車尾氣是環境污染的污染源之一
森林公園PM2.5均值低于鬧市區
多植樹造林

我的體會:③
解析:本題通過兩張圖表的分析,要求學生結合圖表中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情景來回答,第(1)問可以直接從圖表中獲取有關信息,第(2)問要求結合材料來說明原因,答題時要注意從圖表信息出發,不要泛泛而談;第(3)問則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回答。
答案:(1)環境問題(或環境污染,或大氣污染)。
(2)由圖中得出:人人是PM2.5的受害者。因為灰霾天氣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從表中數據分析得出:人人是PM2.5的制造者。因為灰霾天氣的天數與汽車擁有量、原煤、汽油、柴油消耗量基本成正比。汽車排放的尾氣和原煤、汽油、柴油燃燒產生的廢氣是形成灰霾天氣的罪魁禍首。
(3)①少開私家車,提倡低碳出行②森林具有凈化空氣的作用③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保護環境是一項基本國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國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等等(答出兩點即可)
考點分析
考點45理解人口、資源、環境問題之間的關系。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c)(歷史與社會九年級第二單元第一課P46、第三課P77)
(一)人口、資源、環境問題三者之間的關系
1.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簡稱PRED問題。人口增長過快、自然資源短缺、全球氣候變暖、土地荒漠化、酸雨等問題,它們關系到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組成了一個__a__ 、__b__的整體。
2.在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中,__c__是關鍵因素。
3.__d__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是人類生存之本。人類與自然資源是__e__的關系。
4.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環境問題制約經濟發展,影響社會安定,危害人民健康,威脅民族生存與發展,所以環境問題實質是__f__問題。
5.只有在協調好人與自然關系的條件下,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合理利用資源.做到開源與節流并舉,保護環境,才能使人口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相適應,同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相協調,實現良性循環。
(二)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
可持續發展的含義
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條件)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能夠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負的責任,要求人們必須以很高的道德水準。保護好人類生存和發展所必須的資源和環境基礎
為什么要走可
持續發展的道路
1.20世紀60年代以來出現的一系列人口、資源與環境問題迫使人們重新審視
以前的經濟行為和社會發展觀
2.人們認識到不能再走傳統的高消耗、單純追求經濟數量增長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須尋求一條人口、資源與環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實現可持續發
展應該遵循的
公平性原則
包括同代人之間、代際之間、人與其他種群之間、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公平
三個基本原則
持續性原則
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必須保持在資源和環境的 g之內
共同性原則
許多區域性的問題往往會轉化為全球性的問題,這就要求地方的決策和行動,應該有助于實現全球的整體協調
我國實施可
持續發展戰
略的舉措
1.頒布《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提出了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
2.積極開拓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3.踴躍參加解決全球性環境問題的國際會議
教學拓展
1.環境如何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發展?
(1)當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協調時,整個生態系統的發展是平衡的。當人類與自然環境的矛盾激化時,整個生態系統就會失去平衡,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2)生態環境的El趨惡化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也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3)荒漠化作為全球性的重大環境問題,直接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4)環境問題制約經濟發展,影響社會安定,危害人民健康,威脅民族生存與發展。所以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
2.從政府、企業、個人角度,談談應怎樣處理環境問題:
政府
把環境保護納入經濟發展規劃;要大力加強環境法詒建設;加大執法力度
企業
要積極依靠科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增加環保投入
個人
提高環保意識,宣傳環保知識;積極參與環保活動,堅決制止破壞環境的行為
典型例題
例1 (2012·嘉興)2012年3月,嘉興市政府決定執行環保部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新標準將PM2.5濃度納入檢測范圍,對城市空氣質量提出更高要求。這說明……………………………( )
①政府重視大氣環境的保護 ②嘉興致力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③國家注重資源的開發利用 ④嘉興市政府立法解決環境問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PM2.5濃度納入檢測范圍是2012年考試的一個熱點話題。本題中給出的幾個題肢有一定的迷惑性,特別是④,粗看似乎是正確的,但是不符合題目的要求。
答案:A
例2 (2012·寧波)閱讀以下圖表,回答問題。
圖1:我國大氣中可吸入顆粒物濃度變化圖
圖2:我國“七五”計劃以來環保投資變化圖
(1)根據圖1,說明我國大氣環境狀況及其變化特點。
(2)從圖2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3)試分析說明圖l與圖2之間的聯系,并提出兩條改善大氣環境的建議。
解析:從圖1中可以看出中國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高出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很多倍,但有下降的趨勢:圖2則說明環保資金的投入不斷增加。在第(3)問中,則要說明兩圖之間的聯系,并提出改善大氣環境的建議,有一定的開放性。
答案:(1)大氣(或廢氣)污染嚴重。污染程度正在逐步降低。
(2)環保資金的投入不斷增加;環保資金占GDP比重不斷增加。
(3)國家環境保護的投入較少,環境污染嚴重;隨著國家環保投人的增加,大氣污染程度逐步下降(或環境逐漸改善)。例如:加強空氣質量的監測;依靠科技開發清潔能源;取締污染嚴重的企業生產;積極倡導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等。(建議可行即可)

五、經濟全球化
考點分析
考點46理解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及其影響(b)(歷史與社會九年級第五單元第一課Pl42—151)
(一)“天涯若比鄰”
1.新型__a__工具和__b__工具的不斷出現,大大縮短了人們往來的時間和空間距離。
2.以__c__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使信息資源的重要作用與日俱增,成為與物質資源同等重要的資源。信息在國際社會的生活中顯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3.這一切不僅根本改變了人們的時空觀念,而且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學習、交往和生活方式。
(二)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
1.當今世界各地經濟相互依賴,“國籍”模糊的產品、跨國公司、貿易網絡等,無不說明世界經濟走向整體,生產、流通、消費全球化。
2.我們看到,“地球村”的交往和生活正是社會信息化的縮影。而社會信息化最重要的意義,又在于促進了世界市場迅速擴展,使各國、各地區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今天,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
3.__d__將商品生產、研制開發、銷售的網絡延伸到世界各個角落.它的投資和貿易網絡將世界經濟編織成一個整體,有力地促進了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全球化。
(三)經濟全球化是把“雙刃劍”
1.經濟全球化的作用: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有利于世界范圍內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各國各地區加強經濟技術合作,有利于世界經濟和人類的發展,其中也包括發展中國家。
2.經濟全球化是把“雙刃劍”的原因:
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發達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往往將發展中國家置于不利地位,進一步擴大了世界范圍內的貧富差距。因此,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既是一個難得的歷史__e__。也是一個巨大的__f__。
3.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如跨國犯罪、武器擴散、毒品走私、非法移民、環境污染、疾病蔓延、網絡安全等。
4.經濟全球化需要各國通力合作,共同解決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如和平問題、發展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等。全球性的問題,需要全世界每個國家、每個民族共同奉獻其智慧,以建立一個公正、合理、公平的國際社會。
典型例題
例1 (2012·麗水)一部iPhone手機,美國公司提供創意,德、日、韓企業提供核心零件,中國富士康把它組裝起來。這說明經濟全球化……………………………………( )
A.使世界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 B.能調控資金在全社會的配置
C.能降低世界各地進口關稅水平 D.能根本改變國際經濟舊秩序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經濟全球化的識記能力,了解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特征之一:當今世界各地經濟相互依賴,“國籍”模糊的產品、跨國公司、貿易網絡等,無不說明世界經濟走向整體,生產、流通、消費全球化。題目能力要求不高。
答案:A
例2 (2012·嘉興)“十一五”期間,嘉興累計利用外資71.89億美元,完成境外投資4.25億美元。“十二五”期間,嘉興還將重點引進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這體現了當今世界的趨勢是………( )
A.區域一體化 B.政治多極化 C.經濟全球化 D.商品多樣化
解析:本題主要是要求學生從材料出發,判斷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應該說選項中A、B、C都是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但只有C是符合題意的。
答案:C
六、民族文化
考點分析
考點47理解文化的多樣性及保持、珍重民族文化傳統的意義(b)(歷史與社會九年級第五單元第三 課Pl61—169)
(一)文化多樣性的形成
由于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們居住的環境不同,需要面對不同的氣候、地形和水源條件,這就決定了他們的人口規模、生產生活和社會組織形式,并且影響到他們的人生態度、習俗、藝術等方面,這些因素共 同作用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傳統。
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態和文化個性,這種獨有的文化不僅是 本民族親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而且也使世界文化百花園多姿多彩。
在中國,不同民族就有不同的民族節日,在不同的地區,飲食文化也各不相同,在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 和國家中。民族文化保持得更加完整,更加豐富。
(二)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1.文化的多樣性。是文化傳播的基礎,是文化發展的動力。
2.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態和文化個性,這種獨有的文化不僅是本民族親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而且也使世界文化百花園多姿多彩。
3.文化的多樣性體現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創造力,是全人類文化財富的來源,是世界充滿活力和不斷進步的重要推動力。無論民族大小,歷史長短,人類都為文明的進步做出了貢獻。
4.尊重和發展民族文化,推動不同文明的借鑒、交流與融合,才能保證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5.當今世界。文化的力量不僅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不同文化的交融
文化的多樣性并不一定意味著文化的隔絕,對立和沖突。實際上,不同的文化歷來是在傳播擴散的過程中實現交融,選擇吸收對自己的發展有益的文化成就的。如中國的四大發明傳到阿拉伯和歐洲,古代佛教和近代歐洲科技傳人中國,都促進了人類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四)經濟全球化對文化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使不同的民族文化產品能夠更大范圍、更快捷地在世界上流動,但是這種趨勢不僅沒有消滅不同的民族的本土文化,反而有可能在相互改造的過程中強化民族傳統。因此,全球化不可能是某一固定模式的全球化.全球化的過程,一定是不同文化共同生存、共享文化成就的過程。處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們不僅在經濟上面臨壓力,在文化發展上也面臨挑戰。
教學拓展
1.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大潮中,面對不同文化,青少年應如何做一名友好往來的使者?
(1)面對不同的文化,應采取客觀、平等的態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導致的行為方式的差異,要善于虛心學習其他文化的優點、長處。
(2)不僅要以開放的心態尊重不同的文化,還要宣傳、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讓世界了解飛速發展的中國,了解中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
2.青少年應該怎樣對待優秀的傳統文化?
(1)保護本民族文化;(2)珍愛自己的精神家園;(3)做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弘揚者、建設者;(4)認真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5)宣傳優秀傳統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6)結合時代發展要求。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等。
典型例題
例 (2012·廣東)材料:《國務院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若干意見》強調:“在有利于社會發展和民族進步前ST,使各民族飲食習慣、衣著服飾、建筑風格、生產方式、技術技藝、文學藝術、宗教信仰、節日風俗等,得到切實尊重、保護和傳承。”
(1)上述材料主要說明什么問題?
(2)國家大力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有什么重要意義?
解析:回答第一問時,我們應該結合材料,從材料中可以說明我們應該尊重、保護和傳承我國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第二問可以從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中華文化的密切關系角度或少數民族文化的作用等角度回答。答題時要注意答案一定要符合題意,觀點正確,--2-2..有理。
答案:(1)上述材料主要說明要尊重、保護和傳承我國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2)①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尊重、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②尊重、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飲食習j隕、衣著服飾、建筑風格等優秀民族文化,體現了我國各民族平等的原則.有利于維護我國各民族團結。
七、國際組織
考點分析
考點48知道歐盟、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及其作用(a)(歷史與社會九年級第五單元第二課Pl52-160)
歐洲
發展歷程
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l993年,歐共體發展成為歐洲聯盟。2002年1月1
日,l2個歐洲國家的3億多人用上統一的貨幣——歐元
聯盟
(歐盟)
主要影響
歐盟成立后.擴充和完善了歐洲共同市場,發行歐元,建立貨幣聯盟,進而推行共同外交政策和防御計劃,推行統一的憲制改革,不斷擴大規模。歐盟成為當今世界中 a 最高的區域政治、經濟集團組織,它在國際上的影響越來越大
發展歷程
1945年,中、蘇、美、英等50多個國家在美國舊金山舉行聯合國制憲會議,6月25日通過了《 b 》,憲章于1945年10月24日生效,聯合國成立。目前聯合國已擁有l93個會員國
聯合國的宗旨
維護 c ,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近幾年,聯合
國在國際事務
中發揮的作用
如2002年安全理事會致力于解決的關鍵問題有伊拉克、中東、阿富汗、巴爾干地區及非洲的局勢:反恐、維和也是安理會近幾年的一個工作重心。再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許多國家推廣諸如“世界遺產與青少年教育”、EPD(環境、人口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等項目,促進教育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聯合國本身及
其會員國應遵
循的原則
各會員國主權平等,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以 d 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禁止對其他國家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集體協作,確保非會員國遵守上述原則,不干涉任何國家的內政等
作 用
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緩和國際緊張局勢和解決地區沖突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促進各國社會經濟發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國與聯合國
的關系
我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之一,是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中國一貫遵循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支持依據聯合國憲章精神所進行的各項工作,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的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
性質、地位
世界貿易組織是制定經濟“游戲規則”的地方.其制定的規則是目前世界市場上應用最廣泛、最具權威的規則


貿

成立與發展
1.世界貿易組織(WTO)于1995年1月1日成立
2.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貿易額已占世界總額的90%以上。有人把世界貿易組織稱為“經濟聯合國”


主要職責
1.制定和監督執行多邊貿易規則
2.組織多邊貿易談判
3.解決成員之間的 e 爭端等
作用
1.它較大幅度地降低了世界各地進口關稅的水平,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2.它規定了國際貿易中的各項基本原則
3.它促進了國際貿易的有序發展
中國與世界貿
易組織的關系
2001年l2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利于中國
經濟的發展.也將給中國政府和人民帶來重大的責任和挑戰
教學拓展
1.歐盟的擴大將對世界的經濟、政治格局產生怎樣的影響?
歐盟的不斷擴大可以平衡世界格局和抑制單邊主義,提高歐盟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改變歐美經濟實力的對比;歐盟東擴將鞏固其世界第一大貿易集團的地位;在經濟上,歐盟東擴將鞏固歐元與美元抗衡的重要貨幣地位;在經濟實力上,歐盟東擴后的經濟將與美國并駕齊驅。
2.在新形勢下。聯合國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有必要。實踐證明,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世紀里,她肩負的任務更加艱巨,她的積極作用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她的權威必須維護,不能損害。
3.加人世貿組織。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有利有弊。利:增加就業崗位,收入增長;能夠買到物美價廉的外國商品,消費水平提高。弊:國外企業進入中國,沖擊民族工業.造成部分人失業等。
4.各個國際組織的性質對比:
國際組織
性 質
歐盟
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政治、經濟集團組織
世貿組織
當今世界中最大的國際經濟組織,也稱為“經濟聯合國”
聯合國
當今世界中最大的國際政治組織
典型例題
例1(2012·溫州)中國企業為解決國際貿易爭端、捍衛正當權益,應訴求于……( )
A.上海合作組織 B.聯合國 C.世界貿易組織 D.歐洲聯盟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貿易組織的理解能力,理解世界貿易組織的主要職責之一:解決成員之間的貿易爭端。比較容易。
答案:C
例2(2012·衢州)如果在“谷歌Google”搜索引擎中輸入?用一個聲音說話、一體化程度最高”等文字,其指向和對應的國際組織應該是……………………………( )
A.歐洲聯盟 B.世貿組織 C.聯合國 D.亞太經合組織
解析:本題直接考查世界上重要國際組織的特點。從題干中“用一個聲音說話、一體化程度最高”這些詞語的描述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指的是歐盟。
答案: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乃东县| 九台市| 罗江县| 万盛区| 长顺县| 尖扎县| 改则县| 芒康县| 苍山县| 漠河县| 富宁县| 监利县| 英德市| 修水县| 方山县| 木里| 壤塘县| 南漳县| 阜城县| 南召县| 玉树县| 武平县| 张家界市| 万州区| 深州市| 浦北县| 萨嘎县| 延庆县| 托克托县| 塔河县| 安图县| 昌黎县| 太保市| 宜君县| 济源市| 黑龙江省| 宁强县| 盐山县| 高安市| 彰化市| 萝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