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二 我們傳承的文明一、歷史上不同地區文化交流考點分析 考點l4了解絲綢之路與隋朝大運河的概況(a)(歷史與社會八上第四單元第二課I)99—103) (一)絲綢之路 幺幺綢之路的路線(見課本99頁圖4—55)起點為中國__a__.終點為__b__。經過的重要城市:__c__。長安 在今陜西西安 玉門關 在今甘肅敦煌西北 敦煌 在今甘肅敦煌陽關 在今甘肅敦煌 鄯善 在今新疆若羌 大宛 在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大秦 古羅馬,在今地中海地區 塞琉西亞 在今伊拉克巴格達 蔥嶺 今帕米爾高原和喀喇昆侖山安息 今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 大月氏 今阿姆河流域 烏孫 在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帶 物品貿易 文化交流 作 用 1.中國的__d__、__e__、鐵器、漆器等商品通過這條路運送到西方 2.西方商人利用這條路把 __f__、香料、藥材、珠寶等物品運到中國 1.在漢代的城市街頭,就能看到古羅馬魔術藝人的表演 2.唐代朝廷上下非常流行的馬球游戲.就是從波斯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 1.絲綢之路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 2.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 3.絲綢之路溝通了亞、歐兩大洲,在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二)隋朝大運河 1.大運河的開鑿:隋統一南北后,隋煬帝用了6年的時間,征發百萬民工,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運河的基礎上,開鑿了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2.大運河概況:一個中心__g__兩個端點__h__、__i__四道河段__j__、通濟渠、邗溝、__k__五大流域海河、__l__、__m__、長江、__n__長安 在今陜西西安 洛陽 在今河南洛陽 江都 在今江蘇揚州余杭 在今浙江杭州 涿郡 在今北京 洛口倉 在今河南鞏義 3.大運河開鑿的重要影響: 大運河的開通,有力地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1)大運河通航后,運河沿線的城鎮更加繁華了。 (2)唐朝后期經濟重心開始逐漸南移,而當時中國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南糧北運成為關系到王朝安危、政局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學拓展 1.如今的大運河:通過不斷的疏浚、改造,大運河的某些河段還依然起著水路運輸的作用。從20世紀50年代起。我國就繪制了大運河的改造規劃藍圖,對原有的運河河道進行清淤、改建的工作;現在,在運河流經的各個地區,都已開展運河生態環境改善、運河文化發展等方面的綜合治理,一些河道陸續開始發揮航運功能。 2.張騫通西域與絲綢之路的開通: 張騫通西域以后,各國商人、使者東來西往,通過河西走廊開通了一條從長安向西,往中亞、西亞,直達歐洲的交通大道。中國的絲綢等物品可以運到古羅馬。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教學拓展 例1 (2012.深圳)近期熱播的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介紹了我國各地的美食。那么中原人開始吃上石榴、核桃等西方食物應該是在…………………………( )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元朝 解析:本題從一個獨特的角度考查學生中原地區對外交流的史實。石榴、核桃等西方食物最早應該是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中國的,因此,本題應該選B。 答案:B 例2(2012.嘉興)嘉興有一座古橋——長虹橋。它高大宏偉,自明朝起,靜臥運河之上。運河彎彎曲曲穿過嘉禾大地,潤澤眾生,留下十里繁華。這座橋見證了…………… ( ) ①運河促進當地城鎮經濟發展 ②隋煬帝乘龍舟沿運河下江南 ③唐朝嘉禾糧食由此運往長安 ④運河依然起著水路運輸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大運河開鑿的時間和作用。大運河開鑿的時間是隋朝,但長虹橋是明朝時才“靜臥運河之上”的,所以②③選肢應該排除。運河在歷史上起到了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同時還依然起著水路運輸的作用。 答案:D考點分析 考點l5比較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概況及作用(b)(歷史與社會八下第五單元第三課Pl8-25、第五課P41、探究五P45—47) (一)鄭和下西洋的概況和作用 時間 1405—1433年間。鄭和率領船隊__a__次遠航西洋 目的 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 途經的 地方 從__b__出發,出長江口,駛經東海、南海,繞過中南半島進入印度洋,經滿刺加(中印轉運站),最遠航行到紅海沿岸和__c__ 意義 1.鄭和下西洋成為航海史上的壯舉 2.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文化交流,有助于增加中國人民對世界的了解 交換的 貨物 1.鄭和遠航帶去了中國的紡織品、瓷器、茶葉、印花布、鐵器等貨物,行銷各國 2.載回了東南亞地區的香料、染料、藥物及大量供皇室用的珍珠、瑪瑙、寶石、象牙等奢侈品最后停止的原因 由于目的并不是為了發展海外貿易且花費很大,這種不計經濟利益的做法,給明朝造成巨大的損失.最終導致壯舉悄然結束鄭和遠航路線示意圖劉家港 今江蘇太倉瀏河 占城 今越南中南部滿剌加 今馬來西亞馬六甲一帶 呂宋 今菲律賓呂宋島文萊 今加里曼丹島北部文萊一帶 爪哇 今印度尼西亞瓜哇島榜葛刺 今孟加拉國和印度孟加拉邦一帶 古里 今印度科澤科德木骨都束 今索馬里摩加迪沙一帶 天方 今沙特阿拉伯麥加(二)新航路開辟1.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新航路客觀原因 15世紀時,東西方傳統的陸路商路被阻斷了 開辟的 原因主觀原因 歐洲人對東方財富的欲望;《馬可·波羅游記》中關于東方遍地黃金的描述廣為流傳后,更激起了人們對東方的向往。很多.人迫切希望能夠開辟一條通往東方的新航路新航路開辟的 條件 (1)葡萄牙和西班牙位于大西洋沿岸,已經能夠制造適合遠航的大船,有掌握了大量航海知識和先進航海技術的航海家 (2)中國發明的指南針已經傳入歐洲,并普遍用于航海事業 (3)地圓說逐漸被人們接受 (4)哥倫布等航海家,具有探險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5)西班牙和葡萄牙皇室希望能夠從東方直接獲得金銀、香料等商品,對遠洋事業很支持2.新航路路線圖: 3.新航路開辟的過程: 人物 迪亞士 哥倫布 達·伽馬 麥哲倫 時間 1487—1488生 1492盤 1497—1498丘 1519—1522年 國別 葡萄牙 __d__ 葡萄牙 葡萄牙 航線 沿非洲海岸南下,到達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 沿迪亞士的航線繼續前行,到達印度 橫渡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繞過非洲,完成了第一次__e__到達地點 好望角 美洲 印度 環球航行支持國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西班牙4.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或作用:正面影響 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1)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融 (2)新航路的開辟,為各個大陸之間的遷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的產生 (3)新航路的開辟,極大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4)新航路開辟后,不同區域文明之間的交流,在世界范圍內日益頻繁起來負面影響 造成亞、非、拉長期落后與貧窮 (1)新航路開辟后,西方殖民者不斷掠奪土地和財富 (2)由于歐洲殖民者的奴役和屠殺,古老的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3)把非洲的黑人販賣到美洲充當奴隸,使非洲損失的精壯人口在一億以上教學拓展 1.古代中外交流對比: 張騫通西域與絲綢之路 鄭和下西洋 朝代 西漢時期 明朝 特點 以陸路為主,打通與西域的通道,開辟大陸的通道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人開辟新航路早了__f__ 路線 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到中亞、羅馬等地 海路為主.從劉家港到南海再到印度洋直到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最遠到達 羅馬 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中國輸出 絲綢、陶器、漆器、麻織品、冶鐵技術等 絲綢、瓷器、茶葉、印花布中國輸入 毛皮、香料、藥材、珠寶、古羅馬的魔術、波斯的馬球 香料、染料、藥物、珍珠、象牙、寶石、瑪瑙等共同作用 加強了中外之間的聯系。促進了彼此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2.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 鄭和下西洋 哥倫布航海 時間 1405—1433丘 9年 目的 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 尋找黃金,歐洲對東方貿易的需要,掠奪土地,商業利益,為資產階級開辟新的活動空間 路線 海路為主。從劉家港到南海再到印度洋直到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從西班牙出發。經加那利群島、巴哈馬群島、海地島等島嶼最終到達美洲船只數量 200多艘 最少一次3艘.最多一次l7艘船只大小 寶船長151.8米,寬61.6米 長24.5米,寬6米攜帶貨物 紡織品、瓷器、茶葉、印花布、鐵器等 牲畜、農具、種子、糧食隨行人員 最多時有27 800多人,官吏、士兵、水手、工匠 最多一次l 000多人,冒險家、投機商、水手、工匠 船隊性質 皇帝特遣船隊 私人航海探險隊扮演角色 外交使團 殖民者、通商者、海盜經費來源 國庫支付 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資為主。王室贊助 手段 和平親善 殖民擴張 影響 增進了中國同亞、非國家人民的友誼。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有助于中國人對世界的了解 正面影響——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負面影響——造成亞、非、拉長期落后與貧窮共同作用 加強了世界各地問的聯系典型例題 例1 (2012·蘭州)公元l405年,鄭和這個名字開始載入史冊。人們之所以懷念鄭和,是因為他曾……………………………………………………………………………( ) A.英勇抗金,忠君愛國 B.抗擊倭寇,維護了東南沿海地區的安定 C.七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 D.英勇抗元.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解析:本題考查鄭和下西洋這一史實。要了解鄭和曾七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的史實。 答案:C 例2(2012·菏澤)閱讀兩首評價隋大運河開鑿的詩: 材料一:“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胡曾 材料二:“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皮日休 (1)總結兩位詩人對開鑿大運河的不同評價。 (2)你贊同哪一觀點,為什么? 解析:兩首評價隋朝大運河開鑿的詩,反映了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同一歷史事件,會有不同的結論。因此我們雀評價和分析歷史事件時,要學會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要全面、認真地去分析。 答案:(1)胡詩認為隋朝大運河的開鑿是隋朝滅亡的原因;皮詩肯定了大運河在南北交通上的作用,可以和大禹治水相媲美。 (2)答案一:我支持材料一的觀點。大運河的開鑿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答案二:我支持材料二的觀點。大運河開通以后,成為貫通南北的大動脈,促進了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運河通航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答案三:我認為兩種觀點都比較片面。大運河的開通既有積極作用,促進了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又增加了人民的負擔,加速了隋朝的滅亡。考點分析 考點l6了解漢唐盛世文化的概況,列舉宋元農牧文化交融的事例(a)(歷史與社會八下第四單元第二課P96—98。第三課Pl05—108) (一)盛世文化 1.史學方面:著作《史記》 魯迅稱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__a__時期,約三千年的主要史事。它體例完善,史料翔實,敘事簡潔,文筆生動,成為后世編寫史書的典范。作者 __b__ 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時期西漢 漢武帝在位時期 2.文學方面: (1)唐代是我國古代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唐詩數量眾多,內容豐富,風格多樣,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全景,至今仍為人們所喜愛。 (2)原因:社會經濟的繁榮,科舉制度的完善,推動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詩人 尊 稱 流 派 代表作 李白 “詩仙” 浪漫主義詩人《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 杜甫 __c__ 現實主義詩人《春望》、《江南逢李龜年》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另4》、《長恨歌》 李商隱--------《夜雨寄北》 王維 “詩佛” ----《山居秋暝》、《渭城曲》、《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孟浩然---- ----《春曉》 3.宗教方面: (1)佛教 佛教自西漢末年傳入中國內地,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影響日益擴大。隋唐時期頻繁的對外交流,進一步促進了佛教的傳播。人物 時期 成 就玄奘 唐太宗時的高僧 為求取佛經精義,他歷經艱難到達天竺,即今__d__半島,居留域外l7年,行程五萬余里。他精通梵文、漢文,翻譯經論多部。他還寫成了《大唐西域記》,記述了天竺的佛教、歷史、地理與風土人情等鑒真 唐玄宗時的著名僧人 前后五次率眾渡海去日本,但均告失敗,第六次東渡成功。他在日本除了傳播__e__外,還將盛唐的醫藥、建筑、雕塑、繪畫等知識與技術介紹到那里,受到日本人民的尊敬 (2)道教:產生于__f__,尊老子為教主,宣揚通過修身養性和煉丹服藥,可以長生不老。唐代統治者對道教特別推崇,唐玄宗曾親自為道教經典《道德經》作注,把它列為諸經之首,頒布天下,命令所有人都要學習它。 (3)其他 漢唐時期,也是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藝術作品異彩紛呈。書法藝術絢麗多姿.而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在中外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推動下,也大放光彩。類別姓名朝代 代表作 成 就書法王羲之東晉 《七月都下帖》 集漢魏書法藝術之大成,有“書圣”之稱,筆勢“飄若浮云,矯若驚龍”。《蘭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顏真卿唐朝 《多寶塔碑》 創立了氣勢雄渾、形狀敦厚的新書體,人稱“顏體”繪畫顧愷之東晉 《女史箴圖》 擅長人物畫,特別注重對人物情態的刻畫。他認為畫人物最重要的是畫好眼睛。《女史箴圖》是古代繪畫史上的杰作閻立本唐朝 《歷代帝王圖》 擅長人物故事畫。他的畫,筆力剛健,線條像盤曲的鐵絲雕塑 龍門石窟中最大的盧舍那佛像 龍門石窟自北朝起開始開鑿,隋唐時達到最盛,敦煌莫高窟中的塑像十分之六七于隋唐時期開鑿。龍門石窟中最大的盧舍那佛像,高17米,她面容豐腴典雅,笑意微露,端莊而美麗(二)宋元農牧文化交融1.北宋與遼、西夏: 遼 北 宋 西 夏 建立 中國北方少數民族__g__建立的政權 960年,大將趙匡胤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 游牧于中國西北的黨項族建立的政權 范圍 居住在今內蒙古、遼寧一帶,后還占據了長城以南的部分地區 中原和南方的廣大地區 中國西北。在今寧夏地區征戰與議和結果 遼軍經常南下進行劫掠,北宋幾次北伐均告失敗。后宋遼議和,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給遼銀和絹,史稱“__h__”,帶來了宋遼間一百多年相對和平的局面 -------- 西夏向宋開戰,后來通過議和的方式,宋與夏保持著友好相處的局面2.南宋與金: 南 宋 金建立 1127年,北宋皇族稱帝,定都__i__.史稱“南宋” 1115年,興起于中國東北地區的__j__族建立金。金滅遼,并南下攻打北宋。ll26年,宋朝都城被金攻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范圍 我國南方地區 我國東北和華北地區征戰與議和的結果 北方民眾和南宋將領奮起抗金。岳飛是當時最著名的將領,岳家軍作戰勇敢,軍紀嚴明,多次打敗金軍,收復了北方的部分失地。 1140年,岳家軍在河南郾城取得大捷,其他幾路宋軍也捷報頻傳,抗金形勢對南宋非常有利,但宋高宗急于求和,并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殺害。抗金成果毀于一旦,ll41年,宋金議和,南宋對金稱臣,割地、繳納錢幣。從此,宋金南北對峙局面基本形成。 3.農耕與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戰與和議中碰撞、融合: (1)游牧民族契丹、黨項和女真的貴族在南下過程中,遭到了中原軍民的強烈反抗,迫使他們放棄一些落后野蠻的做法和政策,吸收中原先進農耕文明。 (2)農牧文化的融合對于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和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3)農牧文化的融合表現在政治經濟制度、語言文字、社會風俗、文化觀念等方方面面。例:遼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統治漢人,同時注意革除北宋賦役繁重的弊端,減輕人民負擔;長年居遼境的漢人,在當地也能從事農業生產。 課本l08頁圖4—68、圖4—69表明中原文化對西夏、契丹的深刻影響。 4.元朝的建立:鐵木真統一蒙古,并于l206年被推為大汗,尊稱為成吉思汗,蒙古國建立。13世紀中葉,蒙古軍隊接連滅亡了西夏和金。后來,__k__繼汗位,于1271年建立了元朝,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元滅南宋,不久中國再度統一起來。典型例題 例1 (2012·紹興)考古學家在一座遼代契丹族公主墓中發現,墓門兩側的仿木結構都采用了漢族的營造法式。上面的浮雕風格已深受宋朝畫界的影響。這一發現最有助于我們研究以下選項中的 ( ) A.禮樂文明的確立 B.科舉制度的沿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農牧文化的交融 解析:本題的題干中提到“遼代契丹族公主墓”、“采用了漢族的營造法式”、“深受宋朝畫界的影響”,說明"-3時中原文化與游牧文化交融的情景。 答案D 例2 (2012·杭州)據史書記載,自東漢末年以來,西部和北部周邊的少數民族不斷內遷,與漢族長期雜居。少數民族的胡床、方凳、圓凳等家具傳A中原,成為漢族喜愛的家具,逐漸改變了漢族的生活習慣;部分游牧民族吸收中原先進農耕文明,采用漢族的政治制度,仿效漢族的文字……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響,中華文明綿延不絕。 材料說明了什么?列舉兩例宋元時期的相關史實加以證明。 解析:從材料中不難看出。材料要說明的是農牧文化的交融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發展。在列舉相關史實時.要注意與材料相對應。 答案:農牧文化的交融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發展(或中華文明在農牧文化的融合中更加多姿多彩)。 舉例:(1)遼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統治漢人,同時革除北宋賦役繁重的弊端,減輕人民負擔。(2)契丹王朝仿效中原王朝,模仿漢字筆畫創制契丹文字。(3)西夏仿效中原王朝,模仿漢字結構,創制西夏文字。 二、歷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發明考點分析 考點l7知道中國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重要發明(a)(歷史與社會八上第四單元第三課P116—118) 中國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重要發明 朝 代 重要的科技成就和重要發明 作 用 __a__ 時期 鐵農具、牛耕技術的使用和推廣 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西漢時期 造紙術 推動了b的發展和進步 __c__朝 筒車。曲轅犁 農業.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火藥廣泛用于戰爭 人類戰爭歷史上的一個巨大轉折點 __e__發明活字印刷 為近代印刷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__d__時期 指南針用于航海 推動了世界航海事業的發展 棉紡織技術的推廣(黃道婆) 棉布取代絲綢和麻布成為廣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教學拓展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四大發明 形成過程 意 義造紙術 105年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教育范圍的擴大 火藥 唐朝時的黑火藥,宋元時期被廣泛用于戰爭 火藥武器應用于戰爭是人類戰爭歷史上的一個巨大轉折點;對歐洲資產階級戰勝封建貴族起了重要作用 印刷術 隋唐時,人們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北宋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元代,王禎發明了轉輪排字盤 促進人類文化的交流和發展指南針 戰國時期就有指南的儀器;宋朝時,人們制成了指南針,并開始用于航海事業;南宋時,出現了羅盤 推動了世界航海事業的發展;為歐洲人開辟新航路準備了條件典型例題 例 【歷史天空】民以食為天,中國古代歷朝重視農業生產。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實踐中明確提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人民智慧】在我國農耕文明史上,集中了無數勞動人民的智慧。生產工具的重要發明和生產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古代生產力的發展。 (1)請列舉兩種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農業生產工具。 【帝王之道】“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2)請說出唐太宗的這一治國思想在農業政策上的具體體現及其影響。 解析:本題要求學生列舉兩種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農業生產工具,這里關鍵一是“我國古代”,二 是“農業生產工具”.也就是列舉的工具要符合這兩個要求。第二f,'-1也要注意角度是“農業政策”上的具體體現。 答案:(1)春秋時期鐵農具;唐朝曲轅犁、筒車;宋朝秧馬。(答出兩種即可) (2)輕徭薄賦,不誤農時。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社會安定。考點分析 考點l8知道近代工業革命中有代表性的成就(a)(歷史與社會八下第六單元第一課P50-55)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早期) 1.工業革命概況: (1)開始時間:__a__。 (2)從哪一部門開始:__b__。 (3)特點:由機器生產逐步取代手工勞動。 2.代表性的成就: (1)發明了“珍妮紡紗機”。 (2)重大發明標志:__c__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臺有真正實用價值的蒸汽機,并于1785年正式在工廠投入使用,將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 (3)交通工具的革新:l814年,__d__人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 3.為什么工業革命最早出現于英國?(工業革命興起的條件) (1)新航路的開辟,世界市場的拓展,擴大了商品生產的需要,特別是紡織業的生產。 (2)英國較早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掃除了束縛生產發展的障礙。 (3)英國較早通過海外殖民掠奪,積累了進一步發展生產的資本。 4.影響(意義): (1)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是人類認識、利用自然力的巨大進步,將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 (2)19世紀40年代,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的工業國。 (二)工業革命的新階段 1.時間:l9世紀后半期。 2.最突出的特點:電力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重大發明:l870年__e__發明電動機;l831年法拉第完成磁鐵產生電的實驗;1866年西門子發明可實際使用的發電機;1879年愛迪生發明電燈;1882年愛迪生建立了一個小發電廠;__f__制造出飛機;貝爾試制成功有線電話。 4.影響(意義): (1)電力的普遍應用,使人類邁進了“電氣時代”。 (2)這一時期,__g__國和__h__國后來居上,率先實現了電氣化,工業發展的勢頭超過了英國。教學拓展 兩次工業革命的比較: 工業革命早期 工業革命的新階段 開始時間 18世紀60年代 19世紀后半期 主要標志 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 電力的廣泛應用 主要特征 蒸汽時代 電氣時代 主要發明成果 和發明人 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蒸汽機(瓦特)、蒸汽機車(史蒂芬孫) 電動機(格拉姆)、電燈(愛迪生)、汽車、飛機(萊特兄弟)、電話(貝爾)工業發展領先國家 英國 美國、德國 主要工業部門 紡織業、機械制造業、冶金業、采礦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 電力工業、鋼鐵工業、化學工業、石油工業、汽車工業 啟示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典型例題 例1 (2012·寧波)科技革命不但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而且造就了許多新職業。下列職業人員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網絡管理員——火車司機——汽車售票員 B.汽車售票員——火車司機——網絡管理員C.火車司機——汽車售票員——-網絡管理員 D.汽車售票員——網絡管理員——火車司機 解析:本題以“職業”來考查科技革命的成就,角度比較獨特。選項中“火車司機”、“汽車售票員”、“網絡管理員”等是和火車、汽車、電子計算機等科技成就相對應的。所以本題應該選C。 答案:C 例2 (2012·杭州)“工業革命的新階段”是指工業革命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 期。這些“新”主要表現在……………………………………( ) ①手工工場的規模越來越大 ②蒸汽機車發明,人們開始大規模修建鐵路 ③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越來越明顯 ④電力在生產和生活中廣泛使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工業革命的新階段”的“新”體現在哪里。這就要注意這一階段與“工業革命早期”的區別。題目中①②均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表現。答案:D三、歷史上重要事件與人物考點分析 考點l9了解西周禮樂文明的確立、春秋戰國時期的變革與爭霸和百家爭鳴(a)(歷史與社會八上第四單元第一課P70—78) (一)西周禮樂文明的確立 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l046年,周武王聯合其他小國,在a展開大戰,伐紂滅商。建立廚朝,定都上。 2.周朝改革了商朝的制度,發展并完善了古代禮樂文明。 3.分封制: 目 的受封對象 受封者權利 受封者義務 作用分封制 為了有效地管理廣大被征服的地區,鎮撫各地原有的邦國 周王的親屬、功臣等 從周王手中獲得土地、人口等 服從國王命令,交納貢品,守衛疆土,管理地方事務,保衛周王室 確立了周王的權威,擴大了周朝控制的區域4.宗法制和禮樂制:制度 概念 內 容宗法制 是周代__c__的基礎,它是根據__d__的親疏遠近來決定繼承權利的制度 比如,周天子的王位由他的嫡長子繼承,其他諸予只能被封為諸侯。諸侯往下:也按同樣的原則將自己的土地和人口逐級分封給卿大夫、士,士以下不再分封禮樂制 用來__e__的制度 要求貴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貴賤長幼之間要有明顯的差別,就連如何稱呼“死”,不同等級的貴族也不一樣。不同等級的貴族,所能享受的禮樂也不同 5.分封制、宗法制和禮樂制三者間關系及作用: (1)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礎,宗法制的實質是f,禮樂制是等級制度的具體表現。 (2)分封制與宗法制結合起來,密切了周王室和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聯系,周王朝迅速發展為幅員廣闊、對周圍民族具有較大影響的國家。 (3)統治階級以分封制、宗法制及禮樂制為工具,來維護社會秩序、鞏固其統治。 (二)變革與爭霸 1.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春秋五霸 戰國七雄 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另一說法: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閨閭、越王勾踐) 秦、楚、燕、齊、趙、魏、韓 2.齊桓公稱霸: (1)主要原因:①不計前嫌,任用管仲為相,改革軍、政,發展經濟,使齊國很快富強起來。 ②打出“__g__”的旗號,團結其他諸侯。 ③抗擊威脅中原的周邊少數民族。還出兵阻楚,在諸侯國中樹立了威信。 (2)標志:葵丘會盟。 3.商鞅變法: (1)春秋晚期,由于__h__和牛耕的推廣,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一些人將新開墾出來的田地變成私有財產,成為新興的地主。 (2)時間:公元前356年。 (3)主要內容:廢除上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獎勵軍功,立了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建立縣制,把原來的居民聚落合并為縣,由國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4)作用:提高了農業生產者的積極性,擴大了耕地面積;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繁榮;還極大地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壯大了國力,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秦國乃至中國歷史都起了重要作用。 (三)百家爭鳴 1.時代背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的動蕩和變革帶來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士人們為了實現自己的治國理想,四處游說、講學。他們針對社會問題提出不同見解,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2.主要學派、思想家及其代表思想:學派代表人物所處時代代表著作 主要觀點歷史地位及在今天的影響和發展儒家 孔子 春秋晚期 《論語》 (1)主張“克己復禮”,即加強個人修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規范 (2)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其“仁”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3)主張“有教無類”,不論貧富貴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 (4)主張“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 自西漢武帝起確立為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當今的“以德治國”是儒家的“仁政”思想的發展。全民教育、素質教育、職業教育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發展 孟子 戰國時期 《孟子》 主張實行仁政。要求統治者減輕對人民的剝削,輕徭薄賦。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準則道家 老子 春秋晚期《道德經》 主張“無為”,要求人們順應自然,反對統治者侵擾百姓 “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與道 莊子 戰國時期 《莊子》 提出類似老子的觀點家的“順應自然”的主張相近墨家 墨子 戰國前期 《墨子》主張“非攻”,反對非正義的掠奪戰爭。主張兼愛,愛一切人,視人如己,互助互愛 熱愛和平,反對戰爭。建設和諧社會法家韓非子戰國末期《韓非子》 提出法治,認為君主應憑借權力和威勢,保證法令的貫徹執行。以鞏固君主的地位。主張強化中央集權和君主權力,用嚴酷的刑罰鎮壓人們的反抗.以維護國家統治 秦朝時受到重視。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與此相近兵家孫武春秋晚期《孫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臏 戰國時期《孫臏兵法》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教學拓展 1.孔子的思想對當代教育有哪些可借鑒的意義? (1)重視道德教育,培養人的仁愛之心,對于社會穩定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有教無類”的思想體現了教育公平。 (3)“因材施教”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 2.百家爭鳴的歷史意義: (1)在百家爭鳴中,各派不僅闡述自己的主張,還相互爭論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進了思想文化和社會的發展。 (2)儒墨兩家代表人物的主張及與其相應的現代理念 思想家 主 張 與其相應的現代理念孔子有教無類 公平教育 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以德治國 孟子實行“仁政”,減輕對人民的剝削,輕徭薄賦以人為本 墨子主張“非攻”維護和平(建設和諧社會)典型例題 例1 (2012·杭州)西周禮樂制度的確立,為中華文明的長期延續打下了根基。下列關于西周禮樂制度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禮樂制度規范了人們的身份地位 B.孔子非常推崇西周的禮樂制度 C.禮樂制度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 D.郡縣制、宗法制和禮樂制構成了西周的禮樂文明 解析:解答本題時。要注意本題要選擇的是“禾-正確的”。西周的禮樂制度包括宗法制、禮樂制和分封制。禮樂制度規范了人們的身份地位。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所以本題應當選D。 答案:D 例2 (2012·蘇州)歷史上的變法與改革不同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進步。閱讀下列圖文材料: 材料一:觀察右邊春秋戰國時期的兩幅圖。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然王制遂滅。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有國強者兼州城,而弱者喪社稷。 ——《漢書·食貨志》 請回答: (1)從材料一的兩幅圖中,你能獲取哪些歷史信息?這些信息說明的問題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據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話來概括商君所為的歷史作用。 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認真閱讀圖片和文言文材料,弄清楚圖片和材料的意思,并能從這些材料中獲取有用的信息,然后結合f--1題的答題要求回答。本題容易出錯的地方是對圖片和文言文材料不理解,不能準確領會其中的含義。 答案:(1)信息:鐵農具和牛耕技術出現并推廣。說明的問題:當時社會生產力得到發展。 (2)事件:商鞅變法。措施:廢井田制;獎勵耕戰;獎勵軍功;重視農業。 (3)作用:“傾鄰國而雄諸侯”。考點分析 考點20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及影響(b)《歷史與社會八上第四單元第二課P90-91)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 1.西晉滅亡后,北方陷入長期混亂,出現了多個少數民族政權。鮮卑拓跋部建立北魏,于5世紀統一了黃河流域 2.北方出現民族融合的趨勢。北魏孝文帝在位時,為緩和階級矛盾、鞏固統治,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內容 廢除鮮卑族的舊俗.主動學習漢族的先進文化 1.學說漢話,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鮮卑語及其他各族語言,統一使用漢語 2.改穿漢服,官員和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 3.改用漢姓.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如拓跋——元 4.與漢族通婚。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 5.采用漢族的官制、律令;學習漢族的禮法等等意義(影響) 1,北魏孝文帝改革.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2.有利于少數民族學習和吸收中原漢族地區先進的文化,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3.為結束長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考點分析 考點21理解“文曩之治”、“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Ib)(歷史與社會八上第四單元第二 課P83、P91—95) (一)西漢實現新的大一統 1.西漢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 2.文景之治:漢文帝、漢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等負擔,注重發展農業生產,提倡節儉,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經濟得到發展,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為“文景之治”。 3.漢初的分封及其結果 漢初。為鞏固統治,漢高祖大量分封同姓子弟和功臣,并與臣下殺白馬盟誓。但分封的后果是一些諸侯王逐漸在封國內各自為政,無視皇帝的詔令,有的還甚至圖謀奪取皇位。漢景帝時,他采納大臣晁錯的建議,著手削奪諸侯王的封地,引發“七國之亂”。(二)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方面 措施 影 響政治方面 1.任用賢才和虛懷納諫。對魏征等有名的諫臣,不僅非常重用,還能虛心納諫 2.沿襲和完善了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3.擴大科舉選拔 保證決策的正確性,提高行政效率,選拔治國人才,加強中央集權經濟方面 重視農業生產,多次頒布減免租賦的詔令;減少力役。不誤農時 有利于經濟的恢復、發展。促進社會安定、國力增強民族關系 對各少數民族一視同仁。被尊為“天可汗” 贏得了少數民族的愛戴.促使民族關系融洽總體評價 總之,唐太宗在位的貞觀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民族關系融洽,社會安定,國力增強,被史家譽為“貞觀之治”(三)開元盛世 朝 代 唐 朝 皇帝 唐玄宗 原因 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賢人,勵精圖治,政局穩定 表現 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多教學拓展 列舉我國古代民族融合與交往的事實。 ①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使漢朝和西域各國建立了友好關系。 ②西漢政府對南方的經營,加強了與西南少數民族之間的聯系。 ③自東漢、三國以來,西部和北部周邊少數民族不斷地向內地遷徙;同時,由于戰亂、災害等各種因素,北方人民也紛紛遷徙到江南各地。 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⑤漢唐時期的和親政策及漢朝互市的開通,都有利于民族融合及經濟文化的交流。 ⑥唐代社會經濟繁榮。加速了與少數民族的頻繁交流。使唐代社會生活出現了胡漢交融的特點。 ⑦宋元時期的中國,處于多個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狀態,農耕與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戰與議和中碰撞、融合。典型例題 例1(2012·嘉興)唐太宗吸取“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閉1:3不說話),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的教訓,注重…………………………………………………………( ) A.虛心納諫 B.輕徭薄賦 C.科舉選才 D.微服私訪 解析:本題考查唐太宗為加強中央集權和鞏固國家統一所采取的措施。從題干中的信息顯示,唐太宗吸取了隋滅亡的教訓,能虛心納諫,任用賢才。 答案:A 例2(2012·徐州)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北魏初年,有個姓拓跋的人穿鮮卑的衣服,說鮮卑話,曾擔任“白鷺官”,沒有俸祿,但戰爭中掠奪到的財物可以歸己。 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漢人的“元”姓,擔任的官職是太尉,有規定的俸祿可以領取,穿漢人的衣服,說漢話,還與朝中的一個漢人官員結成了親家。 (1)上述情境中,與“白鷺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習俗發生了哪些變化? (2)導致“白鷺官”后人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源于歷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 (3)分析情境中“白鷺官”后人的變化,說明這次改革具有怎樣的積極作用? 解析:本題列舉了一位鮮卑人服飾、語言、姓氏、官職和通婚等狀況的變化。說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和影響。答案:(1)改鮮卑姓為漢姓,改穿漢服,說漢話,與漢族官員通婚。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加速了黃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進程。考點分析 考點22 比較英國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及美國獨立戰爭的概況(b)(歷史與社會八下第五單元第四課P26—32) (一)英國革命背景 17世紀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即位。他大肆搜刮錢財,加征重稅,還對食鹽、肥皂等生活必需品實行專賣,靠出售專賣權斂財,這不僅招致廣大民眾的普遍不滿,更使國王同議會中的資產階級以及同情資產階級的貴族的矛盾迅速激化時間 1640一l689年序幕 1640年,查理一世為籌集軍費,召開議會。議會中的很多議員拒絕通過征稅法案,并要求限制王權。在議會與王權的斗爭中,議會得到了民眾的支持。這次議會的召開,揭開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主要經過 1.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討伐議會”,挑起了內戰 2.__a__率議會軍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3.1649年,__b__被押上了斷頭臺 4.資產階級取得政權后,舊王朝曾一度復辟。l688年,資產階級發動政變,采取不流血的方式推翻了復辟王朝 5.1689年,提出《__c__》,確立君主立憲政體意義 1.它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政治、 經濟制度的建立開辟了道路 2.揭開了歐洲和北美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標志著d的開端(二)美國獨立戰爭 背景 17、18世紀,在北美東部沿海,有l3個英國統治的殖民地,那里的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展,但英國從未放松對殖民地的盤剝 時間 1775—1783年 導火線 1773年的__e__事件開始的標志 1775年,__f__,揭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戰爭性質 既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結果 1781年,美國人民最終打敗了英國軍隊,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1787年,美國制定憲法,確定了美國的長和政體 (三)法國資產階級革命1.背景:大革命前的法國是一個君主專制的國家。國王揮霍無度,造成財政危機。為了彌補國庫虧空.政府竭力加重稅收,負擔主要落在第三等級特別是農民的頭上,階級矛盾日益尖銳。2.革命過程: (1)1789年7月14日,起義群眾攻占了g ,這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這一天,成為法國的國慶日。后來法國頒布了《人權宣言》,實行君主立憲制。 (2)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舉行起義。這次起義,使法國廢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國。國王上被送上斷頭臺。 (3)1793年,在巴黎人民的第三次起義中,羅伯斯庇爾等人掌握了政權,實施了一系列革命政策,大革命達到頂峰。法國大革命后期,拿破侖執掌政權并稱帝。他實施了制定法典等措施,鞏固了革命的成果。 (4)革命意義:法國大革命結束了封建專制統治,也沉重地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它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但充分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法國最終確立了共和政體。教學拓展 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的異同:編號比較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1)重要文件 《權利法案》 《人權宣言》 《獨立宣言》(2)重要人物 克倫威爾 羅伯斯庇爾 華盛頓(3) 政體 君主立憲 共和政體 共和政體 (4)歷史意義 揭開了歐洲和北美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結束了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也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法國最終確立了共和政體 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了國家的獨立(5)共同的革命原因 爆發的原因都是因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了阻礙.資產階級為掌握政權、發展資本主義而發動革命(6)領導階級 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 典型例題 例1 (2012·寧波)如果把“議會對王權的勝利”、“歷史上第一位總統的產生”、“忘我獻身的法國公民”確定為一個學習單元。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 ) A.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B.新體制的創立 C.工業文明的浪潮 D.民族復興新道路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歸納能力。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學習的內容分別是英國、美國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因此本題應該選B。 答案:B 例2 (2012·南京)17世紀,“確認國王只能根據議會制定的法律來執政”的法律文獻是……( ) A.《漢謨拉比法典》 B.《權利法案》 C.《人權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解析:從題目材料中可以發現,該法律文獻規定了國王的權利受到議會的限制,確立的是君主立憲制政體.說明該法律文獻應該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頒布的法律文獻。 答案:B考點分析 考點23 了解兩次世界大戰的概況(a)(歷史與社會八下第七單元第一課P88一90)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性質 以 __a__ 、奧匈帝國為首的帝國主義軍事集團和以英、法、俄為首的帝國主義軍事集團,為__b__而進行的戰爭戰役 1916年,德國進攻法國的凡爾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慘烈的戰役。戰役歷時十個月,雙方傷亡近百萬人,凡爾登戰場被稱作“凡爾登絞肉機”特點 __c__ 、坦克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首次被應用于戰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這警示后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應該把科技用于造福人類上,用于推動社會發展上后果 戰爭歷時__d__ ,參戰國有30個左右,卷入人口達l5億,死亡約3 000萬人(二)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交戰雙方 發動戰爭的德、意、日法西斯集團和以美、蘇、英、中為首的熱愛和平的國家和人民建立起的反法西斯同盟性質 是一場法西斯侵略與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與邪惡的戰斗罪行 德國法西斯屠殺猶太人:對猶太人實行的種族滅絕政策,是德國法西斯對人類文明犯下的暴行。有資料統計,死于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的猶太人至少有150萬人戰役 1942年.德國進攻斯大林格勒。蘇聯軍民與德國展開激烈的戰斗,取得勝利。__e__ 戰役,成為整個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結果 1.面對法西斯的侵略,熱愛和平的國家和人民聯合起來,建立反法西斯聯盟,與法西斯進行殊死的戰斗。1945年,繼意大利之后,德、日法西斯相繼投降,正義最終戰勝了邪惡 2.聯合國的成立:l945年10月24日,在美、英、蘇、中等國的共同努力下,創立了以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為宗旨的國際組織——聯合國后果 從1939年至l945年,戰爭歷時__f__,先后共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人口卷入這場戰爭。戰爭中死亡人數達6 000萬教學拓展 1.兩次世界大戰有什么相同點? 都發生在20世紀,都是由帝國主義國家發動的世界大戰,都給人類造成巨大災難,都是國家集團之間的戰爭。都是由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引起的,工業文明中的科技成果都被用于戰爭,兩次戰爭都十分殘酷。兩次大戰中國都參戰,且都最終成為戰勝國,德國都最終戰敗。 2.兩次大戰的性質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的非正義戰爭,是為爭奪殖民地而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法西斯侵略與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與邪惡的戰斗。典型例題 例 (2012·溫州)【戰爭探源】有人說,假如沒有薩拉熱窩刺殺事件,就不會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假如沒有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就不會發生鴉片戰爭。其實這只是發動戰爭的借口,真正原因并不在于此。 1.請從“一戰”和鴉片戰爭中任選一例,指出該場戰爭爆發的真正原因。 【戰爭史話】戰爭中有很多“第一”載入史冊。如:原子彈首次在“二戰”中使用;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對派的第一槍。 2.請你再列舉一個與戰爭有關的“第一”。 【戰爭創傷】2012年2月,日本右翼分子河村隆之發表“南京大屠殺事件并未發生過”的言論。一直以來,日本國內右翼勢力始終不愿承認當年侵華戰爭中犯下的罪行。他們的行徑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情感,引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 3.請你舉出兩例事實批駁日本右翼勢力的荒謬言論。 【戰爭啟示】當今世界總體和平,局部戰亂。從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利比亞……可謂炮聲隆隆,硝煙彌漫。 4.你認為今天避免戰爭的方法有哪些? 解析:本題以“戰爭”為切入點,分四個層次考查學生對相關史實的理解分析能力,角度非常新穎,而且設問方式非常具有開放性,像第l問,讓學生選擇一例說明戰爭爆發的真正原因,第2問 再列舉一個與戰爭有關的“第一”,第4問談談“今天避免戰爭的方法有哪些”等,都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答題時要注意按題目要求來回答。答案:(1)“一戰”爆發的真正原因:是由于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或鴉片戰爭爆發的真正原因: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獲取高額利潤,用武力保護骯臟的鴉片貿易。)(2)舉出一個符合事實的例子即可。如:坦克、飛機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首次在“一戰”中使用;抗日戰爭的勝利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斗爭。 (3)舉出兩個能批駁謬論的事例即可。如:731部隊用健康活人代替動物做實驗,進行細菌戰和毒氣戰:對占領區的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野蠻實行“三光”政策。 (4)不干涉他國內政,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從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也可) 考點分析 考點24了解l929 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理解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措麓及作用(b)(歷史與社會八下第七單元第一課P91—92、第二課P96—98) (一)令人談虎色變的經濟危機 爆發的時間 __a__之間.1929--1933年首先爆發于哪個國家 __b__ 國 爆發時的景象 銀行、工廠紛紛倒閉,大批工人被拋到街頭,資本主義各國的工業生產水平嚴重倒退,工業生產嚴重下降 經濟危機的特點 波及范圍__c__、__d__長、破壞性強,世界上幾乎所有資本主義國家無一幸免 實質 是“__e__”的危機 1.怎樣理解經濟危機是“生產過剩”的危機? 所謂“生產過剩”,不是指生產出來的商品真的吃不盡、用不完,而是因為消費者沒有那么高的購買能力,使得這些商品銷售不出去而顯得“過剩”。同時,由于生產費用高,資本家寧愿把商品銷毀,也不愿降價出售。 2.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生產的頑癥,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爆發一次。 3.為了應付經濟危機,一些資本主義國家走上不同道路。在__f__和__g__ ,法西斯利用人們的不滿,取得政權,建立了法西斯專政,成為發動戰爭的策源地。 (二)羅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對美國的打擊最為沉重。胡佛是危機爆發時的美國總統,他的“政府不干預經濟”的政策,無法扭轉日益惡化的經濟局勢。 2.為了盡快擺脫困境、實現經濟復興,羅斯福政府大膽地進行試驗,全面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在金融、工業、農業和社會福利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 3.羅斯福新政的重點是什么? 限定工時和工資、通過以工代賑緩解就業壓力、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措施 作 用工資和工時的限定 能夠減輕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局部改變了美國的生產關系,改善了勞動人民的狀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危機,緩和了階級矛盾以工代賑 將治理田納西河流域與解決工人就業、改善當地居民生活結合起來。使當地居民享受到廉價的電力和嶄新的生活方式,還創造了成千上萬的就業機會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養老金,失業者可以得到保險金,子女年幼的母親、殘疾人可以得到補助。從而解決了后顧之憂 4.羅斯福新政是美國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生產關系進行的局部調整。它較為成功地運用了“國家干預”的辦法,將混亂的經濟納入到一定的秩序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嚴重破壞,使社會矛盾相對緩和。新政的一系列做法,對未來的美國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的成功和其中一些被實踐證明有實效和帶有普遍性的經濟調控方法,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有可借鑒之處。典型例題 例 (2012.都勻)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l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股市突然打了個噴嚏。這個噴嚏迅速蔓延全國,然后資本主義國 家都感冒了。到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產量下降40%,倒退到19世紀末的水平,英、德、法、美共有 29萬家企業破產,失業工人達到3 000多萬。 ——百度百科材料二:l935—1942年,美國政府設立的工程共花費了大約130多億美元,雇傭了850萬名工人,修建了12.2萬幢公共建筑、66.4萬英里新道路、7.7萬座新橋梁、285個新機場和2.4萬英里下水道,還修建了公園、游戲場。、水庫等。——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上卷》 (1)材料一中的“感冒”指的是什么? (2)美國醫治“感冒”的藥方是什么?療效如何? (3)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此“藥方”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解析:本題運用史料展現經濟危機的表現,考查學生的歸納和再認知能力。把經濟危機比喻為“感冒”,把羅斯福新政比喻為藥方,問療效如何,其實就是考查羅斯福新政對解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作用。 答案:(1)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2)羅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危機帶來的危害,但是未能從根本上消除危機。 (3)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四、歷史上的政權更替考點分析 考點25列出秦朝到清朝王朝更替的時序(b)(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下冊相應部分內容)序號 朝代存在時間創建者 主要興替過程 l 泰公元前22-公元前206年秦始皇 贏政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贏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2西漢公元前202-公元9年漢高祖 劉邦 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漢東漢公元25-公元220年漢光武帝 劉秀 公元25年,西漢皇族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在他統治時期減輕賦役負擔,任用清廉官吏,史稱“光武中興” 3三國兩晉南北朝公元220-公元589年 三國分別為魏、蜀、吳。魏都城洛陽,范圍為黃河流域;蜀都城成都,范圍為西南地區;吳都城建業,范圍為長江中下游地區 4 隋公元581一公元618年 隋文帝 楊堅 隋朝的建立結束了長達400多年的民族戰爭、南北分裂的局面。實現了南北統一,當時定都長安。隋朝末年暴發大規模起義,貴族李淵反隋.隋滅亡 5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唐高祖 李淵 唐太宗在位的貞觀年間,政治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民族關系融洽,社會安定,國力增強,史稱“貞觀之治” 6五代十國 ---- ---- ---- 7宋北宋公元960一公元ll27 年宋太祖趙匡胤 960年,大將趙匡胤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不久,北宋重新統一了中原和南方廣大地區。1127年北宋被金所滅南宋公元ll27-公元l276年 宋高宗 趙構 1127年,北宋皇族稱帝,后在南方的臨安定都,史稱“南宋”,后元滅南宋 8元公元l271-公元l368年元世祖忽必烈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 9明公元l368-公元l644年 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農民起義領袖朱元璋建立明朝 10清公元l636-公元l911年皇太極1616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稱可汗,國號“后金”;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清;l644年,清兵擊敗明末農民起義軍,進占北京;不久以后,建立了對全國的統治。清代奠定了今天祖國的疆域基礎。l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推翻了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教學拓展 1.我國古代四個結束分裂局面的朝代名稱及其統一時間和開國皇帝: 朝代名稱 統一時間 開國皇帝 秦朝 公元前221年 贏政 西晉 280年 司馬炎 隋朝 589年 楊堅 元朝 1279年 忽必烈2.中國封建社會出現的清明盛世: 朝 代 帝 王 名 稱 西漢 漢文帝、漢景帝 文景之治 東漢 漢光武帝 光武中興唐朝 唐太宗 貞觀之治 唐玄宗 開元盛世 清朝 康熙、乾隆 康乾盛世典型例題 例1(2012·常德)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是………………… ( ) A.社會動蕩不安與民族仇殺混戰 B.政權分裂與社會的倒退 C.民族大融合與逐步走向統一 D.少數民族掌握中原政權與國家走向分裂 解析:雖然三國兩晉南北朝這一歷史時期,統一是短暫的,但本題就是以此作為一個干擾因素,來考查我國歷史發展的特點之一:民族融合與國家統一是主流。 答案:C 例2(2012·濟寧)黃巖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史料記載,1279年,我國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對國家領土測繪過程中,黃巖島就是其中的一個測繪點。l279年,我國處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了解到郭守敬是我國元代著名天文學家,l279年也正是元朝時期。 答案:C五、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考點分析 考點26概述秦始皇、漢武帝為鞏固國家統一采取的主要措施(b)《歷史與社會八上第四單元第一課P78—81、第二課P83一87) (一)秦朝一統 1.統一六國:公元前230年到__a__,秦王贏政陸續滅六國,建立起一個疆域遼闊、統一的中央集權帝國——秦朝,定都__b__。 2.秦始皇為鞏固國家統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方 面 措施 影 響 政治上 自稱“始皇帝”。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在中央設丞相、太尉與御史大夫,中央官員都對皇帝直接負責;在地方廢除了分封制,把全國劃分為郡和縣,由中央直接進行管轄。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員由皇帝任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有利于鞏固國家的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但中央集權制發展的同時,也導致了君主專制,兩者在我國延續兩千多年。影響范圍廣、程度深 交通上 下令大修__c__ ,拆除所有路障,還統一全國車輛兩輪之間的距離。開鑿靈渠,連接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 交通更為便利.促進經濟發展思想文化上 以__c__作為標準文字,推行全國,后又簡化小篆成“隸書” 統一文字有利于秦帝國政令的推行。利于人們表達思想和情感,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對中華文化的發展和民族的統一意義重大邊疆治理上 修筑長城,南征越族,開鑿靈渠 有利于國家的統一和邊疆的穩定和治理 經濟上 統一貨幣,以__e__錢為標準統一全國的貨幣。統一度量衡 統一的貨幣和度量衡.促進了各地的經濟交流 思想上 實行__f__ 雖然有利于統一,但摧殘了文化,鉗制了思想,殘殺儒生,落下了千古罵名3.漢武帝為鞏固國家統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方面 措施 影 響 頒布__g__ 大大削弱諸侯王原來的封地和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政治上 加強監察制度 對中央和地方的各級官員進行監督,以加強皇帝的權威思想文化上 采納了__h__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設立__i__,成績優秀的學生經考核可以直接做官 提高了皇帝的權威,實現了思想統一,有利于國家的穩定,使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 派衛青、霍去病率兵反擊匈奴 基本解除北部的邊患,有利于北部邊疆的發展。漢武帝在河西走廊陸續設郡。還把長城延伸到敦煌以西地區邊疆 派張騫出使西域 與西域建立友好關系.并開通著名的絲綢之路治理 上 在漢武帝之后,公元前60年,設立了西域都護府 使西域正式歸入西漢的版圖,加強對西域地區的管理,保障了東西商路的暢通。促進了中原地區與西域廣大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教學拓展 1.三位皇帝為鞏固中央集權所采取的措施比較:皇 帝 政 治 經濟 思想文化民族關系、邊疆治理秦始皇 統一六國,加強中央集權和皇帝權威,設三公,地方上推行郡縣制 統一貨幣、度量衡,“修馳道,車同軌” 統一文字——小篆,焚書坑儒 北伐匈奴。修長城;南服越族,筑靈渠漢武帝 推恩令,加強監察,重視人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推行儒學教育,設太學、官學 拒匈奴,通西域唐太宗 虛心納諫,善于用人,完善三省六部制,擴大科舉選拔減免租賦,減少力役 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天可汗” 2.秦始皇的“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與唐太宗的“三省六部制”比較。, (1)秦始皇將大權集中到自己的手中,中央地方主要官員都是皇帝直接任命,中央官員對皇帝直接負責。地方由中央直接進行管轄,從而削弱諸侯封地和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加強監督,加強皇帝權威。 (2)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詔令由中書起草,門下審核,尚書執行。各部之間共商國是,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時分工明確,相互合作中又有牽制,改善并加強了秦代以來的中央集權。 3.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1)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當時所處的“時代”這個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標準苛求古人。 (2)要對歷史人物的功和過進行全面的分析,一分為二,切忌絕對化。任何絕對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確的論斷。 (3)要對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點帶面。 (4)要史論結合,不能空下結論。先要敘述史實依據,然后得出結論,做到有理有據。 (5)要有正確的評價標準,看其歷史活動對歷史發展的作用是促進還是阻礙,或個人品質是優還是劣來進行評價。然而許多歷史人物的活動充滿矛盾,評價時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據主流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4.漢唐的強盛對我們今天的借鑒意義: (1)要與時俱進,實行改革,完善各項制度。 (2)要以人為本,愛惜民力,采取有利于人民的政策、措施。 (3)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重視“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4)要重視科技、文化和人才的培養、選拔。 (5)加強民族團結,實現社會穩定、國家統一。 (6)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勤勞節儉,廉潔奉公。典型例題 例1 “自封建(注:即分封)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立中書省一,行中書省十有一。”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有……………………… ( ) ①分封制 ②郡縣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了解情況,內容涉及“西周政治制度”、“秦朝一統”、“唐朝貞觀之治的重要史實”、“元朝對國家統一的貢獻”等考點,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屬較難題。 答案:D 例2(2012.淮安)有史學家認為:“孑L子的學說在生前并沒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說貫徹了。……公元前2世紀。孔子的學說被宣布為國家的官方教義或官方信仰。”這一改變從哪一位皇帝開始……………………(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唐太宗 解析:本題考查孔子的儒家學說從哪個帝王開始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 答案:B考點分析 考點27說明元朝和清朝對國家統一的貢獻(b)(歷史與社會八上第四單元第二課Pl l8-119、八下第五單元第五課P35—38) (一)元朝的建立及其對國家統一的貢獻 1.建立及統一:1271年蒙古族首領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1276年,元滅南宋;1279年,中國再度統一起來。 2.對國家統一的貢獻: (1)元朝為實行有效的統治,創立了一旦一制度。在中央設中書省,在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置始于元朝。 (2)建立了比較完善的__b__系統,交通暢通,中外文化的交流空前繁盛。 (3)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設立宣政院,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在臺灣設__c__。 (二)清朝對國家統一的貢獻 1.清朝對國家統一的貢獻: 清朝對少數民族采用懷柔政策,以德服人。清初確立了冊封制度,18世紀前期在西藏設立了__d__,密切中央與西藏的聯系。實施改土歸流,保證了對__e__的直接管理。粉碎了蒙古草原西部__f__的分裂勢力,平定了天山南路回部貴族的叛亂。加強了民族團結,維護了國家統一。 2.為維護國家統一,清朝政府所采取的措施: (1)修建__g__,使之成為清統治者處理民族事務的政務中心,清朝皇帝經常接見蒙古王公、西藏政教首領及其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利用聯姻、宴飲、圍獵等手段,與他們聯絡感情。 (2)達賴、班禪通過金瓶掣簽確定,并由__h__冊封,在西藏還設立駐藏大臣加強中央與西藏的聯系。 (3)明朝時西遷的蒙古土爾扈特部,不愿忍受沙俄的壓迫,歷盡千辛萬苦,回歸祖國,受到乾隆皇帝的親自接見。 (4)改土歸流,進一步實施和保證了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直接管理。 (5)嚴厲打擊破壞國家統一的分裂勢力。粉碎了準噶爾貴族的分裂勢力.平定了天山南路的回部貴族叛亂。 (6)反擊沙俄入侵,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鞏固了邊防。 (7)清朝統治者在內外蒙古地區實行盟、旗兩級管理體制。 3.意義:這些措施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經濟開發及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教學拓展 1.列舉我國古代為加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所采取的措施。 (1)秦朝: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進攻,修建了萬里長城;征服南方越族、統一嶺南的過程中,派人開鑿了靈渠。 (2)漢朝:漢武帝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漢元帝時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管轄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務;修建了通往西南地區的道路,加強了與西南少數民族之間的聯系。 (3)唐朝: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唐太宗被少數民族尊稱為“天可汗”,贏得了各少數民族的愛戴。 (4)元朝:在西藏設立宣政院,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5)清朝:(見“考點分析”)。 2.歷史上的民族大融合:三國兩晉南北朝和五代遼宋夏金元。民族融合促進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 3.中國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周朝實行分封制,諸侯必須服從國王的命令,交納貢品,守衛疆土,管理地方事務,保衛周王室。分封制確定了周王的權威,擴大了周朝控制的區域 縣制戰國時期.商鞅變法中在地方建立縣制 郡縣制 秦始皇在地方廢除分封制,把全國劃分為郡和縣,由中央直接進行管轄,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員由皇帝任免三省六部制 創立于隋朝.在唐朝得到進一步完善。三省之間分工明確,相互協作,又相互牽制 行省制 元朝疆域空前遼闊,為實行有效的管理,元朝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我國省級行政區設立始于元朝 科舉制 隋朝創立了科舉考試制度。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4.歷代政府對邊疆地區的開發和管轄:名稱 邊疆地區的開發和管轄新疆 張騫出使西域,漢朝和西域建立了友好關系。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從此,這一地區正式歸入西漢的版圖。清朝出兵平定了天山南路的回部叛亂,設伊犁將軍西藏 元政府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清朝冊封達賴和班禪制度化,設立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和班禪共同治理西藏臺灣 三國時,吳國艦隊曾到達夷洲,加強了內地和臺灣地區的聯系。元朝加強對琉球的管轄。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他的后代歸順清朝。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于福建省典型例題 例1 (2012·聊城)右邊是某同學整理的大事表,這組大事集中說明了這一時期…………………………( ) A.經濟發展重心南移 B.盛世局面下危機四伏 C.抗擊外國侵略戰績卓著 D.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 解析:本題要通過對“大事表”進行歸納整理,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從表中所列的史實中,我們可以發現.這些措施都是清政府為治理邊疆、鞏固統一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D 例2(2012.常德)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歷史上有過分裂。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兒女不變的追求。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是什么?統一于何時?(2)漢武帝是如何在政治上、思想上實現大一統的? (3)西漢是怎樣加強對新疆(西北地區)的管轄的? (4)近年來以達賴為首的少數“藏獨”分子企圖策劃西藏獨立,請你用元朝和清朝前期各一件歷史史實。批駁達賴集團的“藏獨”言論。 解析:本題通過四個問題.將秦、西漢、元朝和清代以來為鞏固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一所采取的措施進行了疏理。在答題時,要注意問題的角度,有針對性地組織答案。 答案:(1)秦(秦朝)。公元前221年。 (2)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削奪王侯的爵位,解決王國問題;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興儒學教育,加強思想統治。 (3)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府,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元朝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設宣政院),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清朝建立中央冊封達賴和班禪制度;1727年,清政府設置駐藏大臣,后來明確規定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答對一點即可)。 六、近代中國逐漸落伍考點分析 考點28比較鴉片戰爭前歐美和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概況。分析近代中國逐漸落伍的原因(C)(歷史與社會八下第五單元第四課P26—32、第五課P33—44) (一)鴉片戰爭前歐美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概況 1.政治上:從l7世紀開始,西方主要國家如英、法、美先后爆發了__a__,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2.經濟上:從l8世紀60年代開始,英國開始了__b__,在19世紀初從英國擴展到美國、法國等國家。火車、輪船等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現,使來往于世界各國更加方便,地球也變小了。伴隨著工業革命的進程,率先發展起來的歐美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占領海外市場和原料產地,加快了殖民侵略的步伐。 3.思想文化上: 14世紀開始出現文藝復興運動,如達·芬奇、莎士比亞。l6世紀的宗教改革——如馬丁-路德。近代科學的誕生,如l6世紀哥白尼提出日心說,l7世紀牛頓力學定律。17、18世紀歐洲發生思想啟蒙運動,宣揚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如盧梭、伏爾泰的“天賦人權”。 (二)鴉片戰爭前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概況 1.政治上:中國的專制皇權達到頂峰。 (1)明太祖c廢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設“廠衛”,加強對官員的監視;采取“廷杖”的刑法。 (2)清朝雍正皇帝設立__d__,軍國大事全憑皇帝裁決;設“文字獄”;用八股取士。 (3)總之,明清時期,專制統治達到頂峰,人民沒有民主與自由。國家嚴密控制人們的思想,嚴密控制科舉制度,對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造成了嚴重阻礙。外交上,清政府盲目自大,閉關鎖國。 2.經濟上:雖然中國一些地區的商品經濟得到發展。手工業繁榮,商業發達,但農業仍是中國經濟的主體。__e__仍是當時絕大多數中國農民基本的生產和生活方式。3.思想文化上:明朝科舉考試,八股取士;清朝大興“文字獄”;出現反對專制皇權的思想家——黃宗羲。(三)近代中國逐漸落伍的原因 經濟基礎 農業仍是中國經濟的主體,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生產力水平低下 政治制度 封建君主專制統治,專制皇權高度加強,黑暗腐敗 思想文化 愚昧無知,文化專制,八股取士,科技落后 綜合國力 日趨衰落 國民素質 整體的文化素質較低 對外政策 閉關鎖國 國際方面 歐美資本主義發展處于上升時期,國力強盛教學拓展 1.明清時期的中國與同期歐美的比較: 明清時期的中國 同期的歐美對比政治 史 實 (1)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六部理政 (2)明朝還設立專門的特務機構——廠衛 (3)清朝雍正皇帝設立軍機處 (1)1640—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國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斷頭臺.建立了議會制約王權的君主立憲制度 (2)1775一l783年美國獨立戰爭。l787年制定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 (3)1789--1793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路易十六被處死,建立共和政體專制----民主史論 中國專制皇權高度加強,達到頂峰。 封建專制制度被推翻,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經 史 實 (1)江南絲織業發達;松江一帶棉紡織業發達 (2)湖廣熟、天下足 (1)18世紀60年代英國開始工業革命,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l814年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紡織、交通、礦產業迅速發展 (2)19世紀秒,工業革命擴展到美國、法國等國家農業----濟史論 雖在江南地區商品經濟得到發展。但農業仍是中國經濟的主體,男耕女織是絕大多數中國農民基本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到19世紀上半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英、美等國正業革命相繼發生,經濟迅速發展工業思想文化 史 實 (1)明朝科舉考試,八股取士 (2)清朝大興“文字獄” (3)出現反對專制皇權的思想家——黃宗羲 (1)14世紀開始出現文藝復興運動,如達·芬奇、莎士比亞 (2)16世紀哥白尼提出日心說,17世紀牛頓提出力學定律 (3)17、18世紀歐洲發生思想啟蒙運動,盧梭、伏爾泰——天賦人權禁錮----自由史論 文化專制,愚昧落后 文化藝術思想繁榮活躍.科技世界領先對外政 史實 (1)乾隆皇帝將四個通商口岸改為廣州一處通商 (2)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1)15—16世紀開辟新航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 (2)16一l9世紀歐洲各國對外殖民擴張,歐、美、非三角貿易。英國“日不落”殖民帝國封閉----策史論 奉行閉關鎖國政策 開放活躍.殖民擴張開放發展態勢 在農耕文明的傳統軌道上繼續滑行。日趨衰弱 在工業文明的近代化進程中快速發展,日益強大史論 近代中國逐漸落伍2.鴉片戰爭前歐美與中國的對比: 歐美列強 中 國政治制度 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文明階段 工業文明 農耕文明(或農業文明)經濟狀況 進行工業革命,商品經濟繁榮,生產力巨大發展 商品經濟出現.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處于主導地位生產方式 機器生產 手工勞動對外關系 殖民擴張 閉關鎖國思想文化 文藝復興,啟蒙運動,追求人文、自由、民主、平等、科學 實行八股取士,文字獄,鉗制人們的思想綜合國力 世界強國 日趨衰落典型例題 例1 (2012·深圳)17、18世紀,當歐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將人們引向光明時,東方的中國人正逐步被禁錮于“思想的牢籠”。“思想的牢籠”指的是……………………… ( ) A.焚書坑儒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八股取士、文字獄 D.閉關鎖國 解析:本題要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如“17、l8世紀”、“思想的牢籠”等。從這些信息中可以了解到這個時期正是我國明清時期,“思想的牢籠”表現在八股取士和文字獄等方面。 答案:C 例2 (2012·衢州)讀《乾隆年間西方國家部分大事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注:此時.古老的中國仍沿著原來的軌道前行。 (1)寫出A處的文件名。 (2)根據上表,從政治、經濟兩方面歸納乾隆年間西方發生的巨大變化。 (3)請列舉一則史實說明“此時,古老的中國仍沿著原來的軌道前行”,并分析由此產生的后果。 1解析:本題通過中國與西方的“大事示意圖”,考查l8世紀中國與西方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發展軌跡,探討近代中國逐漸落伍的原因。 答案:(1)人權宣言。 (2)從政治上看,西方已經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從經濟上看,西方已經開始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3)政治上強化皇權,經濟上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文化上實行八股取士,對外實行閉關政策。最終導致落后挨打的局面。(史實答到任意一點即可)七、近代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一)考點分析 考點29說明近代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及其影響(b)(歷史與社會八下第六單元第三課P64—67) (一)第一次鴉片戰爭 鴉片的危害 1.英國向中國販賣鴉片的目的:為了打開中國的市場。獲取高額利潤 2.危害:吸食鴉片不僅大大損害了中國人的身體,還使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 領導者 林則徐 事件 1839年,林則徐在廣州虎門銷煙 禁煙運動目的和意義 維護中華民族的利益,維護清朝的統治,沉重打擊了英國鴉片販子的利益 背景 1840年,英國以虎門銷煙為借口,發動了對中國的鴉片戰爭根本原因 為了打開中國市場.獲取高額利潤 鴉片戰爭直接原因 以中國的禁煙運動為借口.保護鴉片貿易 時間 1840一l842年戰爭結果 1842年,中國戰敗,被迫與英國在南京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性質(特點) 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1.割地:中國把__a__割給英國主要內容 2.賠款:2 100萬元 3.開放口岸:廣州、廈門、福州、__b__、上海等五處 中英《南京條約》 4.英國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關稅必須和英國協商影響(危害)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之后,美、法等國相繼而來,強迫中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此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二)第二次鴉片戰爭 目 的 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時間 1856年10月一l860年 侵華國家 英、法 結果 中國戰敗,英、法聯軍占領北京,火燒圓明園,簽訂《北京條約》 條約內容 1.開天津為商埠,將九龍半島南部割讓給英國 2. 準許英、法招募華工出國 3.賠償英、法軍費各800萬兩 影響 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了(三)甲午中日戰爭 時 間 1894--1895年(1894年是中國舊歷甲午年) 背景 明治維新后,日本強大起來,也加入到侵略中國的行列中 結果 中國戰敗,簽訂了《馬關條約》 條約內容 (1)割地:割遼東半島、__c__、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款:白銀2億兩 (3)增辟通商口岸 (4)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馬關條約》簽訂的影響 大大加重了中國的民族災難。隨后幾年中,列強紛紛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__d__年.為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英、法、美、俄、德、13、意、奧八國組成聯軍,攻占北京。 2.1901年.清政府與八國簽訂了《辛丑條約》。 3.條約內容:(1)賠款:白銀4.5億兩;(2)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對列強的活動;(3)拆毀大沽炮臺;(4)允許列強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5)在北京劃定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許中國人居住。 4.條約的影響:《辛丑條約》的簽訂,不僅給中國人民帶來沉重負擔,還嚴重損害了國家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教學拓展 1.比較資本主義列強發動的侵華戰爭: 戰爭名稱起訖時間 目 的 條 約 影響 鴉片戰爭1840一l842 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大門。侵略、掠奪中國中英《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開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甲午戰爭1894--1895 日本為了侵略、掠奪中國《馬關條約》 大大加重了中國的民族災難,隨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八國聯軍侵華 戰爭1900一1901 為了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辛丑條約》 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2.比較三個不平等條約: 標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__e__ 》 賠款最多的 《 __f__ 》 首次允許外國在中國開設工廠 《 __g__ 》 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 __h__ 》 標志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辛丑條約》3.中國反抗西方列強的斗爭失敗的原因:(1)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中國國力的貧弱。(2)資本主義列強軍事上占有優勢。(3)沒有科學的革命理論指導等。墨盤避 例1(2012.杭州)孫中山先生曾說:“凡一國之盛衰,在乎海權之得失。”下列說法能印證孫中山先生觀點的有…………………………………………………………( ) ①鄭和下西洋,大大發展了明朝的海外貿易 ②強大的海軍力量幫助英國成為了“日不落帝國” ③鴉片戰爭中,由于中國海防力量薄弱,英軍沿海北上,迅速使清政府屈服 ④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的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題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和增強“海權”意識。從題目中可以發現,四個題肢都屬于“海權”方面,但①明顯說法是錯誤的。 答案:C 例2(2012·寧波)某校歷史興趣小組在學習張海鵬教授的《近代中國歷史進程概說》時,根據書中“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軌跡像個元寶形,開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繪制了右圖。請結合該圖,回答問題。 (1)圖中A段“開始是下降”與“降到谷底”分別是源于哪兩個歷史事件?請選擇其中一個事件說明對當時中國社會的影響。 (2)圖中B段,中華民族進行了救國救民的探索,請列舉史實兩例。 解析:本題屬于圖表類分析說明題。解題的關鍵是能對圖表中的信息進行全面把握,特別是圖中的時間要素,像A段下降時,有兩個時間,分別是l840年和l900年,對應這兩個時間發生的事件分別是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明確這一點,就可以分析解答此題。 答案:(1)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選擇第一個事件:鴉片戰爭后簽訂了《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選擇第二個事件: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簽訂了《辛丑條約》,嚴重損害了國家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韻工具。 (2)辛亥革命(或武昌起義)、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等。考點分析 考點30說明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概況并探討它們的影響(c){歷史與衽害八下第六單元第三課P69—73) (一)洋務運動 時間 19世紀60—90年代政治派別 __a__代表人物 奕?、李鴻章 口號 __b__ 內容 積極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軍隊,l888年,__c__創建了一支新式海軍——北洋水師:興辦輪船、鐵路、電報、采礦、紡織等各種新式民用企業,l872年,在上海成立的.上是洋務派創立的最大的民用企業;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培養洋務人才,1862年在北京設立的__e__是中國最早的新式學堂。1861年設立總理衙門,這是中國近代最早的__f__ 結果 甲午戰爭的慘敗,使人們對這場運動大為失望 影響 洋務運動使中國的社會面貌發生了許多的變化,但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慘賊,使人們對這場運動大為失望.一場新的救國運動正在醞釀中(二)戊戌變法 序幕 (背景) “公車上書”。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了北京,在京參加科舉考試釣舉人十分憤慨,他們在康有為的帶領下,給光緒皇帝上了二封奏疏,要求拒和:、遷都、變法。’這次上書就被稱為“公車上書”政治派別 __g__代表人物 康有為 時 間 1898年,光緒皇帝采納維新派的建議,頒布詔書,開始變法 結 局 __h__囚禁光緒皇帝,捕殺維新派教訓 要救中國,必須進行革命,推翻清朝統治,仿效西方國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政治上:裁并機構,精簡人員,任用維新人士,準許百姓向朝廷上書等 變法的 經濟上:設立農工商總局和鐵路、礦產總局,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等主要措施 軍事上:訓練新式海陸軍。裁減舊軍隊等 文化教育上:改革科舉制,開辦京師大學堂,翻譯西方書籍,派人出國留學等(三)辛亥革命1.中國同盟會: 成立時間 1905年 領導人 孫中山 性質 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全國性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革命綱領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指導思想 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 影響 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極大地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 2.辛亥革命的經過: (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清朝統治迅速瓦解。 (2).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中國第一個共和制政府)在__i__宣告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3)1912年3月,孫中山把臨時大總統職位讓給了袁世凱。從此,中國歷史進入了北洋政府統治時期。 3.辛亥革命的意義: 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教學拓展 1.比較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不同點: 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 辛亥革命 時間 19世紀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政治派別 地主階級洋務派 資產階級維新派 資產階級革命派 代表人物 奕訴、李鴻章 康有為 孫中山 性質 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 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資產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