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1.【2021·平谷一模,19】繪制歷史示意圖有助于從整體上理解歷史。下面的示意圖可以幫助我們學習 ( ?。?br/>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B.凡爾賽體系下蘊含的矛盾C.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過D.兩極格局下的對抗和沖突2.【2021·海淀二模,17】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提出德國成為“世界帝國”的“新路線”,從“大陸政策”轉向“世界政策”,并在非洲、近東和遠東爭奪殖民地。此舉直接導致 ( ?。?br/>A.拿破侖帝國覆滅B.英德矛盾激化C.凡爾賽體系形成D.歐洲聯盟建立3.【2021·房山一模,18】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科的重要特點之一。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區分史實與史論。下列表述中,屬于“史論”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后,意大利參加了協約國集團作戰B.1916年,德、法兩國軍隊在凡爾登展開了血戰C.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爭奪霸權和殖民地的不義之戰D.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交戰國使用了坦克和潛艇等新式武器4.下列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俄國爆發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②薩拉熱窩事件③美國對德國宣戰④凡爾登戰役A.④②①③B.②③④①C.④①②③D.②④③①5.有學者針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指出:“因為歐洲看起來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擊了,所以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統治者了。從歐洲和西南亞戰場返回家鄉的殖民地居民根據他們的親身觀察加深了這種印象。”這意在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 ( ?。?br/>A.緩和了列強之間的矛盾B.結束于世界人民的反戰運動C.終結了歐洲的優勢地位D.有利于被壓迫地區民族解放6.德國普魯士邦的內政大臣貝特曼說:“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國的霸權,以有利于德國。”英國首相在上院宣稱:“我們必須把任何國家在波斯灣建立海軍基地或設防港口的行為看做對英國利益的一種十分嚴重的威脅,而我們必須毫無疑問地使用我們所掌握的一切手段去抵抗它?!币陨喜牧峡梢杂脕碚f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 ( )A.過程 B.規模C.性質 D.影響7.列寧說:“如果沒有戰爭,俄國也許幾年甚至幾十年也不會發生反對資本家的革命?!睂@一觀點理解正確的是 ( ?。?br/>A.第一次世界大戰激化了俄國社會矛盾,引發了俄國革命B.俄國資本主義發展遠遠落后于西歐和北美資本主義國家C.俄國不具備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條件D.農業集體化過程中農民利益受到嚴重損害8.【2021·平谷一模,18】馬克思主義誕生后,國際社會主義運動蓬勃發展。下面示意圖中③處對應的歷史事件是 ( ?。?br/>A.英國憲章運動B.《共產黨宣言》發表C.法國巴黎公社D.俄國十月革命9.【2021·房山二模,16】霍布斯鮑姆認為,1917年革命事件產生的實際后果,比1789年更為深遠?!?917年革命事件”產生的深遠影響是 ( )A.蘇聯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工業化B.蘇俄退出協約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D.結束了封建統治,傳播了民主共和思想10.《凡爾賽條約》的締結者之一的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曾說:“如果德國認為1919年的和約不公平,那么它會找到對戰勝國進行報復的手段。”下列對《凡爾賽條約》的理解與勞合·喬治表達的觀點不符合的是 ( ?。?br/>A.調整帝國主義與社會主義國家的矛盾B.條約帶有明顯的分贓性質C.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禍根D.條約體現了大國強權色彩11.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美、英等國從支持日本接收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到支持中國收回山東主權。該轉變反映了 ( ?。?br/>A.美英尊重維護中國主權B.日本的國力走向衰落C.美英不愿日本獨霸中國D.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12.【2021·豐臺二模,16】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簽署的《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等一系列條約,暫時調整了戰勝國在歐洲、西亞、非洲、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關系,建立了國際新秩序。這一“國際新秩序”是指 ( ?。?br/>A.凡爾賽—華盛頓體系B.世界反法西斯聯盟C.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D.兩極格局形成13.【2021·豐臺一模,18】1921年,第一份給外國特許權的合同在蘇俄外交部正式簽署,一位美國人獲得了一所石棉礦的特許權。與上述現象直接相關的是 ( ?。?br/>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行B.新經濟政策的實施C.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完成D.農業集體化的實現14.【2021·通州一模,17】列寧說:“你們懷著美好的共產主義理想,但是你們想從這一層一下子跳到頂層去,可是,我們說——不行,小心一點,一步一步地干吧?!薄昂笸艘徊绞菫榱饲斑M兩步?!薄昂笸艘徊健笔侵?921年蘇俄實行 (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新經濟政策C.農業集體化政策D.農奴制改革15.【2021·大興一模,16】影響下表中1920年到1925年數據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br/>1913—1925年俄國/蘇俄/蘇聯農業生產情況 年份 項目 1913年 1920年 1925年農業總產值(%) 100 67 112種植業(%) 100 64 107A.彼得一世改革B.1861年改革C.新經濟政策D.社會主義工業化16.下圖為蘇聯在兩個五年計劃時期工農業總產值比重變化示意圖。這表明 ( ?。?br/>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起到積極作用B.新經濟政策使國民經濟逐漸恢復C.蘇聯已經由農業國發展為工業國D.赫魯曉夫改革取得較為明顯成效17.【2021·海淀二模,18】1940年與1922年相比,蘇聯的國民收入增長10倍,工業產值增長23倍,農業產值增長2.1倍,鐵路運輸貨運周轉量增長22倍,固定資產增長23倍,基建投資增長25倍,工人和職工數量增長4.4倍。以上數據反映了 ( ?。?br/>A.蘇維埃俄國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B.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顯著C.馬歇爾計劃促進了西歐經濟復蘇D.赫魯曉夫改革存在嚴重偏差18.【2021·順義一模,16】在歷史學習中,應正確區分歷史事實和歷史解釋。下列表述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 ?。?br/>A.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B.1917年,俄國爆發的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C.1921年,蘇俄開始實行的新經濟政策,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D.1937年,蘇聯完成了第二個五年計劃19.“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絕在英國學校讀書;鼓勵發展手工紡織業,抵制英國商品;拒絕納稅;等等?!边@一內容反映的是 ( ?。?br/>A.拉丁美洲獨立運動B.印度民族大起義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D.非洲民族獨立運動20.【2021·西城二模,17】歷史照片是重要的圖像史料。下圖照片中的人物提倡手工紡織,抵制英國商品,同時提出通過“非暴力不合作”的形式與英國殖民者斗爭。該史料可用于研究 ( )A.工業革命前歐洲手工工場的發展B.工業革命中機器生產的技術革新C.工業革命后人們多樣的產品需求D.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21.【2021·豐臺二模,23】立國·調整·發展材料一 《大學中國史》記載:隋朝雖二世而亡,但能借鑒前朝經驗,融匯南北之長,在制度層面推出一系列改革與創制。隨后的唐朝,在此基礎上傳承發揚,擴充改進,使當時的政治格局呈現新的氣象和特點。隋唐兩朝的制度創新在歷史上影響尤為深遠的是 。 (1)從以下制度中選取正確內容填入材料一中的空白處。(填序號)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舉制?、鄯址庵?br/>材料二 ★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城內響起了激烈的槍炮聲。次日清晨,革命黨人起義成功。隨后,其他各省紛紛響應,清政府的統治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1912年2月12日,自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以來的最后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頒布退位詔書。★1912年3月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集會、宗教信仰等自由;國民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人民有保有財產及營業之自由……(2)依據材料二,寫出1911年爆發的重大歷史事件的名稱。概括這一歷史事件的意義。材料三 蘇維埃俄國到蘇聯的發展歷程(部分) 1917年11月6日晚,列寧秘密來到彼得格勒的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親自領導起義。第二天,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利。這次革命因發生在俄歷10月,被稱為“十月革命” 1921年,蘇維埃政府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以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允許使用雇傭勞動力和出租土地,實行自由貿易;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實行按勞取酬的工資制 1926年,蘇聯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在1928—1937年的兩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建成6 000多個大企業。到1937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已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3)依據材料三,分別指出上述史事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成就。【參考答案】1.A 【解析】根據示意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國家之間矛盾十分尖銳,形成了兩大敵對的帝國主義侵略集團——以德國為首的三國同盟和以英國為首的三國協約。兩大集團瘋狂擴軍備戰,使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因此示意圖可以幫助學生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2.B3.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史實與史論的區別。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爭奪霸權和殖民地的不義之戰”屬于史論。4.D5.D6.C7.A8.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誕生;1871年建立的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因此,示意圖中③處對應的歷史事件應該是俄國十月革命。9.C10.A11.C12.A13.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新經濟政策。由題干中的關鍵信息“1921年”“蘇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規定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經營的企業,允許本國和外國資本家經營。14.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新經濟政策。由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列寧”“1921年”“蘇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15.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0年年底,蘇維埃俄國經濟異常困難,社會矛盾加劇,國內危機嚴重。1921年,蘇維埃政府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16.C17.B18.B 【解析】歷史事實指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不帶有感彩;歷史解釋是對歷史事實的看法和分析,帶有明顯的個人情感。A、C、D三項是對當時的歷史事件的客觀描述,反映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屬于歷史事實;B項表達的是一種觀點和看法,屬于歷史解釋。19.C20.D21.(1)①②。(2)事件:辛亥革命(或武昌起義)。意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建立了中華民國;通過了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件,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3)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新經濟政策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蘇聯實現了工業化,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