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1-2022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知識點全覆蓋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1-2022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知識點全覆蓋

資源簡介

2021-2022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知識點全覆蓋
【第一課】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
一、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
1.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
⑴原始社會:
①地位: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級階段。
②生產力狀況:生產力水平非常低下。
③發展階段: 舊石器時代:大部分時間處于舊石器時代,采集天然食物
新時期時代:原始畜牧業和農業出現,采集轉變為生產。
④生產關系特點: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平均分配勞動產品。
⑤原始社會氏族管理方式:
在原始社會,按照血緣關系結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單位。在氏族制度下,人們通過氏族議事會管理集體事務,一切大事都在議事會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討論決定。到了原始社會晚期,一些近親的氏族構成部落,有的部落聯合起來組成部落聯盟。
▲注:氏族長和軍事首領由氏族議事會民主選舉產生,沒有任何特權,管理沒有強制手段。氏族內部沒有壓迫現象。
⑥原始社會解體:
私有制產生: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個體勞動逐漸盛行。原來以氏族為單位的共同勞動,被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勞動代替,生產資料相應地由氏族公有轉歸家庭私有。最早歸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產工具和牲畜,后來土地也變成私有財產,這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
私有制出現的意義:貧富分化的加劇,使氏族成員的地位越來越不平等,漫長的原始社會解體了。
▲注:私有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
⑦階級:就是在一定生產關系中處于不同地位的集團。
⑵奴隸社會:
①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奴隸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② 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之間的矛盾。
▲注:人類社會最早形成的兩大對立階級: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
★特別提醒:奴隸社會的基本矛盾不能等同于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任何社會都是相同的;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奴隸主階級與奴隸階級之間的矛盾。不同社會或同一社會的不同發展階段,主要矛盾是變化的。
★特別提醒: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規律。
③國家的產生:隨著原始社會的解體,逐漸形成了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奴隸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必然遭到奴隸的反抗。奴隸主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建立起軍隊、法庭、監獄等暴力機關。這樣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國家——奴隸制國家就產生了。
④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注:奴隸制國家的出現是人類進入階級社會的標志。
⑤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
判斷一種社會形態代替另一種社會形態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
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的歷史意義:奴隸制生產關系的建立,適應了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后,金屬工具的廣泛應用、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應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擺脫了蒙昧野蠻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是歷史的進步。
▲注: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文字的出現。
2.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
⑴封建社會:
①產生時間:奴隸社會后期,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時,出現了封建制生產關系
②生產力特點:鐵制農具得到廣泛使用和推廣,耕作技術有了顯著進步;水利事業有了較大發展;手工業進一步發展,冶鐵業成為最主要的手工業部門;商業和城市逐漸發展起來。
③生產關系的特點: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有自己的一點土地,勞動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
④地主階級削農民的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
⑤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地租。
⑥建立在封建經濟基礎上的封建國家,其顯著特征:君主專制、等級森嚴。
⑦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這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
注意:封建社會的對立階級是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
⑵資本主義社會:
①資本主義的產生:封建社會后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萌生出來。
②生產關系的特點:
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
③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
第一,要有大批失去生產資料、有人身自由、能夠自由出賣勞動力的人;
第二,要有開辦資本主義企業所必需的大量貨幣當作資本。
④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的意義:
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促進了人類思想的解放,使科學、教育、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基本特征:生產相對過剩
主要表現是: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大批生產企業、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生產迅速下降,信用關系被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
原因:a.直接原因是: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 勞動人民布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 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
b.根本原因:在于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⑥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貫穿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
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1.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
①思想來源:空想社會主義
★空想社會主義為什么是空想?
空想社會主義者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設計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他們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強大力量,也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
②歷史前提: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
★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的標志是:三大工人運動的發生
③理論基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
批判地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合理成分,創立了唯物史觀。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揭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批判地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成果,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
★注: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有三種基本形式:經濟斗爭、政治斗爭和思想理論斗爭。
2.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
⑴ 創立者:馬克思、恩格斯
⑵誕生標志: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⑶《共產黨宣言》的內容:
①《共產黨宣言》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
②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第一次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無產階級的先鋒隊)、特點(除了代表整個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任務(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策略原則(團結絕大多數人),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
③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消滅階級和階級對立,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使全體社會成員全面發展)。
3.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
①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
②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
③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
④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
4.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
⑴俄國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
①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
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將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變為現實,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⑵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
①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②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
③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
⑶ 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
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②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大發展,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
③曲折:20世紀80年代末90啐代初,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出現嚴重曲折。
④認識:
a.理論角度: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看,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看,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
b.實踐角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與發展,在21世紀煥發出強大生命力。
【核心知識整合提升】
一、生產方式: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構成
1.生產力: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勞動者 生產工具 勞動對象
2.生產關系: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人們之間的地位與相互關系、分配制度。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其它兩個方面。
3.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
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
②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在這一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支配下,截止到目前人類已經經歷了原始社會的、奴隸社會的、封建社會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共5種生產方式。
二、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特點
社會形態要素 原始社會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 資本主義社會
勞動者 原始人 奴隸階級 農民階級 工人階級
勞動工具 石器為主 金屬工具廣泛使用 鐵制農具和牛耕廣泛使用 大規模的機器生產
勞動對象 范圍非常有限 隨著農業、畜牧業、手工業的發展,勞動對象范圍擴大 隨著農業、畜牧業、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勞動對象范圍進一步擴大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勞動對象范圍角封建社會進一步擴大
三、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
生產資料歸屬 人們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 產品如何分配
原始社會 共同占有 平等互助 平均分配
奴隸社會 奴隸主占有,完全占有奴隸 奴隸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毫無人身自由 全部產品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封建社會 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農民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有自己的土地 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地主通過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農民的勞動成果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
資本主義社會 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 勞動者有人身自由,但不得不受雇于資本家,出賣自己的勞動力 資本家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
社會主義社會 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結成了相互合作的關系,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 按勞分配
四、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表現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主要表現是: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大批生產企業、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信用關系被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
實質 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是生產過剩,但這種生產過剩是相對過剩而不是絕對過剩。即: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社會生產商品顯得過剩。
原因 直接原因 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
根本原因 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這一基本矛盾決定了經濟危機難以治愈。
五、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與資本主義的命運之間的關系
1.在階級關系上的表現
①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
②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采取一些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沒有也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其剝削關系。
2.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
①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
②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貫穿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六、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
1. 思想來源——空想社會主義
①代表人物:空想社會主義早期的代表人物是莫爾(著作《烏托邦》)和康帕內拉(著作《太陽城》)。空想社會主義最高階段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的圣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文。
②歷史評價:
一方面,空想社會主義具有歷史進步性。看到了資本主義的弊端,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同時表達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
另一方面,空想社會主義具有歷史局限性。空想社會主義之所以是空想,是因為他們僅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他們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所以,他們沒有找到社會變革的正確主體(人民群眾)和正確途徑(階級斗爭)。
2. 歷史前提——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
⑴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之一(經濟基礎)
⑵工人運動的興起:
①標志事件: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先后爆發了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這三大工人運動,是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的標志。
②失敗啟發:三大工人運動的失敗說明,無產階級的斗爭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科學社會主應運而生。
七、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
1. 科學社會主義的兩大理論基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
唯物史觀 剩余價值學說
理論來源 馬克思、恩格斯批判繼承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合理成分而創立的嶄新學說。 馬克思、恩格斯批判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合理成分而創立的嶄新學說。
主要內容 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階級斗爭在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剩余價值就是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那部分價值;剩余價值成為資本家各種利潤的來源。
意義 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被恩格斯稱為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這兩個偉大發現,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
2. 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標志——《共產黨宣言》發表
【第二課】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1.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
⑴背景:近代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陷入內憂外患的黑喑境地。
⑵近代以后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⑶探索復興之路:
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
★★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原因:
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①帝國主義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維護其在華特權,它們決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
②中國的封建勢力同帝國主義相勾結,嚴重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③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與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不能承擔起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⑷結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了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必須另辟新路。
2.新民主主義革命
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主心骨誕生)
①成立條件:
a.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
b.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c.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
②道路探索: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
③歷史意義:a.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
b.經過28年浴血奮戰和頑強奮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在經歷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后,終于在1949年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特別提醒】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主要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斗爭的統一戰線。而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士。
⑵新民主主義革命
①性質: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
②轉折點:五四運動
③必然性: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進程)
【★特別提醒】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才能完成后一個革命,這兩個革命階段必須互相銜接。(關系)
④特點(三個“新”): a.就領導權來說,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
b.就革命前途來說,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c.就所屬世界革命范疇來說,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⑤勝利標志: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
對中國: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出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對世界:新中國的誕生,是20世紀的偉大歷史事件,它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⑥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
【★歷史成就】在中國革命實踐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浴血奮斗,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二、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1.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⑴過渡時期: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1949-1956年)
⑵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
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一化三改”。
⑶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
①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
②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
③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
④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
⑷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的標志
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⑸社會主義改造取得勝利的意義:
①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
②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從而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
③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存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⑹過渡時期總路線的作用:
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大國,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存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2.在艱辛探索中前進
⑴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嶄新的歷史課題: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
⑵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⑶中共八大:
①歷史定位及價值: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最重要的貢獻是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②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
a.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b.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⑷探索社會主義道路取得的成就:
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方面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人們的精祌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變,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
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⑸正確評價探索中的曲折:
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發生了 “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
【核心知識整合提升】
一、中國革命
指導思想 在中國革命實踐中,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
兩步走 決定因素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
步驟 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 關系: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社會。
歷史成就 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
標志性事件及意義 開始的標志 勝利的標志
事件:1919年五四運動 事件:1949年新中國成立
意義:五四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具有里程碑意義。 意義:第一,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二,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性質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
道路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探索出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
三、從新民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社會主義革命)
1.歷史必然性:
一是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
二是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
三是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
四是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
2.過渡時期的重大意義(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意義)
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指引下,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開辟了道路,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第三課】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一、偉大的改革開放
1.改革開放的歷程
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和意義
①內容: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
②意義: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⑵改革開放的歷程
①改革開放起步階段(1978年到1992年):
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
1982年,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
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
1984年,開放了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設立海南省,并把海南開辟為經濟特區。
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至此,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城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②改革開放逐步深化階段(1992年到2013年)
以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為標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
2003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
③改革開放全面深化階段(2013年至今)
2013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013年,設立中國(上海)自由易試驗區。
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這都表明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2.改革開放的意義
⑴改革開放的意義
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
⑵改革開放的作用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
1.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主題
⑴主題的提出:1982年,在黨的十二大開幕式上,鄧小平明確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鮮明主題。
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相結合,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功開創、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①鄧小平理論
核心內容 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
主要內容 ①轉變工作中心: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②提示社會主義本質: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③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④明確主題: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意義 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含義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核心內容 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
貢獻 ①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②在國內外形勢十分復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③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意義 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
③科學發展觀。
核心內容 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
主要內容 ①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②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③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④推動建設和諧世界。⑤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
意義 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特別提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核心內容 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主要內容 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對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意義 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
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特別提醒】正確理解這一道路
這一道路,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 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設;既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又堅持改革開放;既不斷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又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③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適合時代發展要求并取得巨大 成功的唯一正確道路。只有這條道路而沒有別的道路,能夠引領中國進步、增進人民福祉、實現民族復興。
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 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②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足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
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
②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
③優勢:這一制度,堅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體系、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各方面體制機制等具體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國家層面民主制度同基層民主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 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既堅持了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又借鑒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設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國國情,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
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 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偉大實踐。
②如何發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
③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全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關系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足時代前言、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
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
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
⑺要求:我們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核心知識整合提升】
一、改革開放
1. 意義:
①三個偉大飛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
②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是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2. 啟示:
①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②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停頓和退步沒有出路。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
1.四個內容
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黨的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國的基本分配制度。
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2.四個自信
⑴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相互聯系,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第四課】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1.新時代的科學內涵
⑴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⑵內涵:
①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
②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
③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
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⑶重要意義
①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②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③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2.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
⑴原因: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 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人世界前列。同時,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⑵主要矛盾的轉化: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⑶認識: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 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⑷新時代的發展要求:
①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
②要繼續推動發展,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⑸基本路線:
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3.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
⑴原因:
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 ,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
②堅持好、發展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無比崇高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接續奮斗。
⑵如何一以貫之
①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革命進行好,在實踐中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②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開新局于偉大的社會革命,強體魄于偉大的自我革命,在廣袤國土上繼續書寫近十四億人中國人民偉大奮斗的歷史篇章。
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1.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⑴ 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中華民族最偉大的的夢想。
⑵具體內涵: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特別提醒】全面理解中國夢的內涵
①國家富強,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在此基礎上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②民族振興,就是要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③人民幸福,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⑶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意義:中國夢把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為一體,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表達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景,已成為激蕩在近14億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為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大同心圓。
⑷實現中國夢的要求
①從與人民的關系看: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
②從與個人夢的關系看: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夢,每個人都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匯聚成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③從與世界夢的關系看:中國夢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也同世界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中國將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
2.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⑴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⑵如何實現中國夢: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
①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要充分認識偉大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
②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國共產黨要不斷增強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頑強生命力。始終成為 執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
③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⑶“四個偉大”關系:
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四者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共同貫穿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全過程,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⑷“四個偉大”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什么?
①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最大優勢。
②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中國共產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
③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3.分兩步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⑴戰略安排
①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 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②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⑵要求:
①對黨和國家:為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我們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健全人民當家做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堅持“一國兩制 ”,推進祖國統一;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②對個人:要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銳意進取、埋頭苦干、善于創新、永不懈怠,不負時代的要求、歷史的期待。
③對青年: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回答時代之問的科學理論
⑴主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⑵背景:
①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是在把握世界發展大勢、應對全球共同挑戰、維護人類共同利益的過程中創立并不斷豐富和發展的。
②當代中國正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正是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創立并不斷豐富和發展的。
③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性鍛造中堅定走在時代前列。正是在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實現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過程中創立并不斷豐富和發展的。
④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和活力。正是在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深邃思考、深刻總結,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不懈探索、砥礪前行中創立并不斷豐富和發展的。
2.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⑴內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容十分豐富,涵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領域、各個方面,構成了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相互貫通的思想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是“八個明確 ”和“十四個堅持”。
【特別提醒】①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金鑰匙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
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活的靈魂。
⑵“八個明確”:
①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②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③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 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④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⑤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⑥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
⑦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⑧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特別提醒】“八個明確”的意義:
“八個明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為核心關鍵的組成部分,是支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四梁八柱” 集中反映著我們黨對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今時代的理論思考和理論貢獻。
⑶“十四個堅持”: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以人民 為中心;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全面從嚴治黨。
【特別提醒】“十四個堅持”的意義:
“十四個堅持”的基本方略,涵蓋堅持黨的領導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涵蓋國防和軍隊建設、維護國家安全、對外戰略,是對黨的治國理政重大方針、原則的最新概括,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線圖”和“方法論”。
3.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⑴為什么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
①意義(重要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 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原創性貢獻。
②歷史地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③指導意義: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
④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
⑵如何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必須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地位不動搖。
【核心知識整合提升】
一、新時代的主要矛盾
1. 含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 如何適應新時代主要矛盾的變化
⑴落實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⑵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三、中國夢
1. 中國夢的本質:中國夢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2. 如何實現中國夢
①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
②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夢。每個人都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
③中國夢與世界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關。中國要一心一意辦好自己的事情,實現國家發展和穩定,同時與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
四、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1. 初心是什么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2. 四個偉大及其關系
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深入推進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系,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推進偉大工程,要結合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來進行。
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 是回答時代之問的科學理論
①回答的時代課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
②形成的歷史背景: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代中國正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性鍛造中堅定走在時代前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
2. 是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主要內容可以用“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來概括。
①思想層面:“八個明確”
②實踐層面:“十四個堅持”
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意義:
是回答時代之問的科學理論,是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
綜合探究一 回看走過的路 比較別人的路 遠眺前行的路
1.生產力: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總是處在不斷進步的變化中,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有什么樣的生產力,就要求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生產力發展了,生產關系就要相應地發生變化。
3.經濟基礎: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了社會的經濟基礎。
4.上層建筑: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法律、哲學、藝術、宗教以及與之相應的政治法律機構、制度等,構成了社會的上層建筑。
5.基本矛盾
(1)內容: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構成了社會基本矛盾。
(2)作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狀況,這一規律決定著社會形態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
6.評判標準
(1)根本標準:一種社會形態代替另一種社會形態,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
(2)其他因素:受到地理環境、文化傳統、外部影響等因素的影響,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發展道路有著不同的表現,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進程是由各國、各地區、各民族歷史的多樣性反映出來的。
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
(1)在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
(2)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70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
(3)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97年的實踐中得來的。
(4)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
(5)是對中華文明5 000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
(6)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
綜合探究二 方向決定道路 道路決定命運
1.精神力量
(1)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小到一個人、一個集體,大到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會愈挫愈勇、愈戰愈勇,否則就會不戰自敗、不打自垮。
(2)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2.能量力量: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已經充分爆發出來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
3.群眾力量: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
加工
利用
物的因素(生產資料)
人的因素
PAGE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疆| 崇礼县| 英德市| 洮南市| 军事| 淮安市| 克什克腾旗| 喜德县| 洛浦县| 新竹县| 赫章县| 梓潼县| 南靖县| 泸西县| 长顺县| 新郑市| 东光县| 蒙阴县| 鄂托克前旗| 永靖县| 翁牛特旗| 龙里县| 鄂托克前旗| 建瓯市| 冕宁县| 沾益县| 宁夏| 安福县| 巴中市| 化州市| 自治县| 牟定县| 青冈县| 天水市| 宁国市| 浪卡子县| 泗水县| 保康县| 岐山县| 玉溪市| 乃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