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適應性測試歷史與社會 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細則)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B 2.A 3.C 4.D 5.D 6.A 7.D 8.B 9.B 10.C11.C 12.A 13.C 14.D 15.A 16.B 17.D 18.A 19.C 20.D二、綜合題(本題有5小題,共60分)21. (10分)(1)危及消費者生命安全,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破壞崇尚誠信法治的良好社會氛圍,影響社會穩定和諧。(答出兩點,給4分)(2)企業需要誠信經營,提高產品質量和提供優質的服務;企業需要合法經營,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企業還需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或要關愛他人、服務和奉獻社會。)(每點2分,共6分)22. (12分)(1)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元朝時,在中央設置宣政院,負責藏族地區的行政,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清朝時通過確立金瓶掣簽制度,鞏固和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6分)(2)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使各族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樹立科學發展觀念,因地制宜地進行生態環境建設;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進行科學宏觀調控。(或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6分)23. (12分)(1)自然:紹興河湖眾多、河網密布。(2分)人文:紹興的傳統民居大多臨河建屋,河道是城鎮聯系外界和物資進出的通道或用烏蓬船作為交通工具,富有水鄉特色。(2分)(2)選A主題:②③,理由②1927年,周恩來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在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過程中作出了積極貢獻。③秋瑾是“辛亥三杰”之一,為辛亥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選B主題:①④,理由①北大校長蔡元培秉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理念,后在北京大學形成一個以《新青年》編輯部為核心的新文化陣營。④《狂人日記》是魯迅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該書充分體現了魯迅對舊道德、舊禮制的批判,奠定了新文化運動時期的基石。(任選一個主題作答,要求主題、其中一個地點與理由一致2分,共4分)(3)亞運會的協辦有利于因地制宜發展旅游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有利于進一步提升紹興的國際知名度;有利于打造共享共治社會,走向共同富裕。(4分,答出2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24. (12分)(1)“北京冬奧會會徽以漢字為靈感,字體上汲取中國書法與剪紙特點”,說明冬奧會會徽設計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2分)“會徽設計將中華文化底蘊與國際化現代風格融為一體”,說明堅定文化自信,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在交流互鑒中豐富發展。(2分)(要求概括材料作答)(2)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或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4分)(3)正確面對挫折,要學會發掘生命的力量,增強生命的任性。少年有夢,不應止于心動,更要付諸行動。(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給分)25. (14分)(1)工業革命(2分),舉例19世紀的一史實和影響即可,如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分)(2)國際地位提高并在國際事務中展示其影響力。(2分)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中國戰場作為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作用更加凸顯,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的貢獻。(2分)(3)本題采用分層評價,評分量表如下:等級 等級描述 得分水平1 孤立地描述不同時期中國在國際秩序中的相應史實。 2分水平2 結合史實,單角度有邏輯地描述中國在國際秩序中與所填詞的關系。 3-4分水平3 在水平2的基礎上,能夠說明中國在國際秩序不同時期的變化與補充觀點的相互關系。 5-6分示例1:中國在國際秩序中的地位與綜合國力息息相關。清朝末年,中國逐漸落后于西方,國力衰敗使得中國外交遭受諸多屈辱。《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中國在國際秩序中的地位上升并與世界分享發展機遇,共享發展成果。由此可見,中國在國際秩序中變革中的變化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晴雨表,綜合國力的提升有利于加強中國在國際中的地位。示例2:中國在國際秩序中的地位與國際環境息息相關。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隨著西方進入資本主義時代,不斷向外進行殖民主義擴張,掠奪殖民地,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國際秩序中沉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特別是冷戰結束后,“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中國致力于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并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強大力量。可見,中國在國際秩序中的地位與國際環境聯系密切,互相影響。(所填詞與之后論述邏輯自洽,即可酌情給分)2022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適應性測試(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卷)溫馨提示:1.本學科考試為開卷考試,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2.全卷分為試卷I、試卷Ⅱ和答題卷。試卷共6頁,有兩大題,25小題。3.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寫在試卷、草稿紙上均無效。4.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試卷I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2021年12月3日,連接和萬象、采用中國標準的中老鐵路全線開通運營。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連線共同出席中老鐵路通車儀式。A.杭州B.昆明C.北京D.上海2.2022年2月6日,中國女足在印度舉行的2022年女足亞洲杯決賽中3:2力克隊,時隔16年再奪亞洲杯冠軍。A.韓國B.日本C.美國D.英國3.21世紀以來第19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重點工作的意見》于2月22日發布。A.全面小康B.現代化建設C.鄉村振興D.減稅降費4.河流是大地的動脈。下列示意圖中正確反映亞洲河流流向的是沃!米5.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示意圖”。下列對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景觀描述,合理的是A.甲區域:早穿皮襖晚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B.乙區域: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C.丙區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D.丁區域: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6.湄公河平原上有明顯的“稻作文化的印記”,其主要表現有①眾多水網環繞著大片稻田和村莊②“御耕節”是當地的傳統節日③遍布著依靠機械化的大規模農場④盛產玉米、大豆、小麥等糧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九年級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測試卷第1頁(共6頁)7.“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局面出現的共同因素是A.嚴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國B.獎勵耕織,推廣鐵器牛耕C.整頓吏治,嚴懲外戚宦官D.輕搖薄賦,減輕農民負擔8.有歷史學者提出,歷史是人自己的歷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歷史發展的原因所在,必須排除上帝決定人類歷史的觀點。這種觀點最早可能出現于A.古代希臘時期B.文藝復興時期C.啟蒙運動時期D.工業革命時期9.《辛丑條約》簽訂后,慈禧太后對列強沒有把她作為“禍首”來懲辦,感激涕零,保證今后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反映了A.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清政府已墮落為“洋人的朝廷”C.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D.清政府仍自視為“天朝上國”10.右圖是某學生的歷史與社會部分課堂摘記,選出與該摘記最合適的單元主題A.侵略與反抗五四運動和中共誕生B.近代化探索北伐戰爭C.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11.“舉國翹盼盡早建成汽車廠,萬人空巷人民爭看解放牌”。這一幅對聯反映了A.土地改革熱火朝天B.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C.一五計劃成績喜人D.“大躍進”運動蓬勃開展12.以下詩句“四十星夜風云,三千里路程:雄師南下,越黃泛,鐵騎飲馬長江濱:壯舉誰為者,劉鄧常勝軍。”詩句的描寫A.揭開了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B.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C.打退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進攻D.發起了渡江戰役,占領了南京13.右側漫畫中《網絡游戲新規》的制定個可A.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保障了學生人身權利B.說明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學生無法自我控制C.體現了國家有關部門對未成年人的社會保護D.縮減了游戲時間,杜絕學生沉迷網絡的可能14.戰“疫”期間,J市各學校改線下課程為“線上課程”,改在校學習為宅家學習,學習課程包括文化課程、體育與健康課程、勞動課程、師生沙龍活動等,保障學生享有①發展權利②當家作主權利③受教育權④文化權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九年級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測試卷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越城區社會法治最后一稿.pdf 2022越城區社會法治模擬卷答案定稿.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