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案(主頁)2021 —2022學年度 第 二 學期課程名稱: 高一歷史 授課章節:第 六 章第 2節授課班級: 授課人: 授課日期:教學模塊 第13課 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 教學時數 1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掌握亞非拉人民抗爭的基本史實,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提升學生從歷史資料中獲取歷史信息、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能力。學習者 分析 高一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相關內容,對史實部分比較熟悉,課堂上可以讓學生自主地展示;高中教學更側重對學生的能力培養,高一學生有一定的閱讀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地思考解決問題。教學重點 難點 重點: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的背景、基本史實和影響。 難點:理解民族獨立運動對世界歷史發展的重要影響;正確認識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差異。教學方法 及教具 講授法、問題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法等 教研組長簽字: 教導處審批:時間: 年 月 日 時間: 年 月 日教學過程 導入: 復習上節課內容后問:新航路開辟后哪些國家開始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原因是什么?他們沿著新航路開辟的各個路線把殖民擴張的目標指向了亞洲、美洲和非洲地區,比如罪惡的“三角貿易”和17-18世紀英國對印度的殖民侵略等。有句名言說道:“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對殖民者的瘋狂掠奪和壓迫,殖民地人民展開怎樣的抗爭運動呢? 講授新課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 1.背景 (1)歐洲殖民者長期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 (2)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的經濟有一定發展。 (3)啟蒙思想的傳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主意識日益增長。 (4)法國大革命削弱了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美的殖民統治。 (5)美國的獨立更是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2.經過 (1)1804年海地獨立,揭開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序幕。 (2)玻利瓦爾和圣馬丁領導西屬拉美殖民地取得獨立運動勝利。 (3)到182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基本已獨立。 (4)1822年,巴西擺脫葡萄牙統治,獲得獨立。1889年,巴西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 (3)1910年,墨西哥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917年頒布資產階級憲法,體現資產階級民主原則。 3.特點 (1)革命范圍廣,時間長,成果豐碩。 (2)革命任務具有反封建和反殖民壓迫雙重性質,爭取民族獨立是首要任務;性質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 (3)獨立運動的領導者是土著地主集團中的先進分子,并不是本地區的資產階級。 (4)獨立運動的結果具有特殊性。經濟上封建大地產制沒有被根本觸動并有所發展,政治上“考迪羅主義”盛行。 4.評價 1.積極 (1)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徹底推翻了西班牙、葡萄牙長達三個世紀的封建殖民統治,建立了一系列新興國家。 (2)獨立后的拉丁美洲國家大多數建立了共和國,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3)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打擊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勢力,配合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 2 . 消極 (1)大多政局動蕩,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政治經濟發展停滯不前。 (2)英美等國加緊對拉美的經濟侵略和政治滲透。如美國門羅宣言、多元外交、大棒政策。 (3)拉美人民面臨著反帝反封建的艱巨任務。 概念闡釋 門羅主義、金元外交與大棒政策 門羅主義”的實質:“門羅主義”實際上是把拉丁美洲作為美國的勢力范圍,是美國對外擴張政策的重要標志。“門羅主義”后來發展為“大棒政策”,即在保護美國公司利益和預防其他列強可能干涉拉美事務的借口下,以先發制人的手段干涉拉美各國內政的帝國主義政策。 “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發表宣言,宣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將拉丁美洲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美國對拉丁美洲進行經濟侵略的同時,還進行武力干涉。拉美人民面臨著繼續民族民主革命的艱巨任務。 二、亞洲的覺醒 1.背景 20世紀初,帝國主義的侵略加深了亞洲各國的民族危機。 亞洲各國封建經濟進一步解體,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一定發展,民族民主意識加強。 2.代表事件: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伊朗立憲革命,中國辛亥革命。 (1)印度民族解放運動 1885年,印度國大黨成立,積極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1905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爭出現新高潮,提拉克為主要領導。 1908年,孟買工人大罷工,表明印度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2)伊朗立憲革命 1905-1911年,伊朗爆發立憲革命。制定伊朗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憲法,規定伊朗為君主立憲國家。 在伊朗統治階級和俄、英等聯合鎮壓下失敗,但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外國勢力,傳播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3)中國辛亥革命 建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推翻清王朝統治,結束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傳播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共同特點 性質:以資產階級改革和革命為主體,也包括舊式農民起義。 (1)出現了民族資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如中國的同盟會和印度國大黨; 舊式的農民起義逐漸被資產階級領導的民族民主運動代替,宗教的旗幟被民族主義、民主主義的旗幟代替; 新的階級力量參加了斗爭,如1908年印度孟買工人大罷工。 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建立政權,頒布法律。 4 歷史意義 (1)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殖民體系和本地區的封建勢力,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2)標志著亞洲各地人民已作為一支反對帝國主義的強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斗爭的舞臺,在客觀上成為西方工人階級的同盟軍,亞洲成為反帝斗爭的重要陣地。 (3)傳播了民主思潮,為亞洲各國走上獨立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礎。 (4)一批民族資產階級政黨形成,古老的亞洲開始走上近代政黨政治的道路。 (5)頒布資產階級法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推動了亞洲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標志著亞洲進入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標志著亞洲開始覺醒,走向爭取民主的自覺的政治斗爭時代。 三、非洲的抗爭 1.埃及抗英斗爭 (1)埃及出現了非洲第一個政黨——祖國黨,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號。 (2)1882年,英國侵略埃及,軍官阿拉比領導軍民進行英勇抵抗,最后失敗。英國占領埃及。 2.蘇丹反英起義 1881年爆發,起義領導人自稱“馬赫迪”。起義持續近20年。 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起義失敗后,英國控制了蘇丹。 3.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 1894年,意大利發動對埃塞俄比亞的侵略戰爭。 埃塞俄比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發表《告人民詔書》,號召人民抗擊侵略者,保衛國家獨立。 1896年打敗侵埃意軍,迫使意大利簽署和約,承認埃塞俄比亞是獨立國家。埃塞俄比亞保持了獨立。 4.特點 ①武裝斗爭是主要形式; ②有組織的、大規模的武裝反抗甚至發展成為全國性的衛國戰爭; ③領導力量多樣,有宗教領袖、國王、知識分子等。 ④宗教在號召、組織民眾中發揮重要作用。 ⑤非洲第一個政黨出現,近代民族意識覺醒。 四、歷史意義 亞非拉的民族獨立運動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削弱了本國的封建勢力,推動了民族獨立和世界歷史的發展。 探究 正確認識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差異 由于各個地區、國家的社會發展程度很不平衡,外來資本主義刺激下產生的新的經濟因素,或強或弱,階級結構的變化有大有小,因而不同地區和國家民族獨立運動的斗爭水平高低各異,形式和性質也不盡相同。 在亞洲,由于各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民族解放運動進入了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階段,并呈現一下三個特點。(1)出現了民族資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如中國的同盟會和印度國大黨;(2)舊式的農民起義逐漸被資產階級領導的民族民主運動代替,宗教的旗幟被民族主義、民主主義的旗幟代替;(3)新的階級力量參加了斗爭,如1908年印度孟買工人大罷工。 至于朝鮮的甲午農民戰爭、中國義和團運動,則還屬于傳統的運動模式,但不占主流。 在非洲,斗爭水平總體上相對落后,主要是舊式民族運動,只有埃及出現了非洲第一個政黨——祖國黨。 在拉丁美洲,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 作業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新航路開辟后,西、葡最早走了殖民擴張的道路。葡萄牙擴張的主要方向是亞洲和非洲。西班牙擴張的主要方向是美洲,西、葡兩國屠殺當地土著居民,掠奪全銀貴全屬,建立封建制莊園經濟。17世紀,英、法、荷開始加入殖民擴張的行列。經多次大規模戰爭,英國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在工業革命推動下,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列強加強了對外侵略擴張。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國家已經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土地和人口,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幾酝趵总姟顿Y本主義世界體系評析》 材料二 以1791年爆發的海地革命為界標,撤起了大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一拉美獨立運動。到19世紀20年代末,形成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史上的第一次高潮。拉美國家最先全面殖民地化,隨之殖民地社會經濟、政治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北美獨立戰爭勝利的鼓舞下,拉美人民利用歐洲拿破侖戰爭的極好契機,掀起了推翻殖民統治的革命斗爭。當亞非人民反殖斗爭正蹣跚前進的時候,拉美人民就已經掀起了波瀾壯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拉美獨立戰爭推翻了長達三百年的殖民統治,建立了16個獨立的國家。 ——摘編自薛源官《近代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史分期問題初探》 (1)根據材料一,指出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拓展方式。 (2)根據材料二,概括18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亞非拉美民族獨立運動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 (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發展與亞非拉美民族獨立運動的關系。 【答案】(1)拓展方式:進行殖民掠奪;通過殖民戰爭確立殖民霸權;移植宗主國的生產方式。 (2)特點:發展具有不平衡性,拉美走在獨立運動前列。 原因:拉美最先殖民地化,較早受到新生產方式的影響;北美獨立戰爭的鼓舞;啟蒙思想的影響;有利的國際條件。 (3)關系: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對亞非拉美的殖民壓迫和掠奪激發了亞非拉美的民族獨立運動;亞非拉美民族獨立運動沖擊了世界殖民體系,使之最終瓦解。 本節課重點講解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的背景、基本史實和影響,通過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引發學生思考,把握重點難點,對亞非拉人民的抗爭進行透徹分析,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幫助學生理解和識記。 【課堂小結】 本節課重點講解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的背景、基本史實和影響,通過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引發學生思考,把握重點難點,對亞非拉人民的抗爭進行透徹分析,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幫助學生理解和識記。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課特別注重對知識點更深入地進行挖掘,以訓練學生學習、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難點的突破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主要是由于時間原因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方法指導。 其次,我側重于對教材的處理:一是根據設計思路調整教材內容的順序,形成較清晰而完整的知識框架;二是充分挖掘教材信息,所有圖文材料,所有思考問題,全部都整理到知識體系中,尤其是問題設計基本引用教材中的設問;三是補充教材外與本課教學相關的史實材料,主要是一些歷史人物、事件簡介,一方面培養學生閱讀史料進行歷史解釋和史料實證的能力,一方面讓學生感受民族獨立運動中的抗爭精神、民族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其家國情懷。 由于進行本課教學的學生總體知識基礎較薄弱,學習能力也比較差,主動性和表現欲都不夠,所以教學過程中主要采取的是比較傳統的方式,以老師的引導為主,教學活動主要是觀看視頻、閱讀材料進行探究,因此整個課堂氛圍不夠活躍,學生的自主性沒有得到更好的發揮。 本課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主要是知識點的分析比較細致,重點知識學生都能基本理解,最后的情感升華也激起了學生的共鳴??偠灾谡n程改革的背景下,在運用新教材教學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我還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我要更加深入地研究課改要求、研究教材內容,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不斷突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