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6張PPT)2013年中考社會思品一輪復習精品課件系列第26課 共和國的風雨歷程(考點36)考點36:理解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b﹞新中國從1949年成立一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這20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為我們后來的發展打下了必要的基礎,其在發展過程中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也為我們后來的發展提供了借鑒。所以新中國建立后至改革開放前所經歷的風雨歷程,理應被大家知道和理解。考點36包括新中國建立時新生政權的鞏固、社會主義社會的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特別是“一五”的成就)的取得、值得學習的時代楷模、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失誤與挫折。考點分析1、了解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為鞏固新生政權采取的主要措施;2、知道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的標志;3、理解改革開放前新中國經歷的失誤與挫折的內容及影響。復習目標網絡構建1. 鞏固新生政權(1)原因國際方面:新中國成立初期,美國對中國采取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包圍的戰略。國內方面:反革命勢力活動猖獗,同人民政權對抗;物價飛漲,生產萎縮;國民黨的殘余武裝仍在負隅頑抗,仍有大片國土沒有解放。(2)措施①抗美援朝。必須進行的原因:A. 如果不出兵,很難阻止美國對整個朝鮮的軍事占領,強敵壓到鴨綠江邊,新中國將難以安定地進行建設;B. 如果美國實現了對朝鮮的軍事占領,國際國內的反動派的氣焰會更囂張,這對中國、對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都極為不利;C. 唇亡齒寒,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全密切相關,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知識梳理戰爭進程: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即取得五戰五捷,將美國侵略軍趕回“三八線”附近;1952年第四季度,中國人民志愿軍又取得上甘嶺戰役的勝利,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定》簽訂。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戰爭性質:反侵略的正義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中國共產黨的英明決策和正確領導;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中朝軍民的英勇戰斗;美軍遠離本土作戰,而朝鮮與中國山水相連;抗美援朝是一場正義的反侵略戰爭是勝利的主要原因。勝利意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沉重打擊了美帝國主義;保衛了朝鮮的獨立和中國的安全;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同時,這一勝利,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②肅清國民黨舊政權的殘余武裝和土匪;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這標志著中國大陸的全部解放。③建立各級地方人民政府。④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⑤1952年底,中國大陸基本完成土地改革,中國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存在了幾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徹底消滅了。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時間 1953年—1956年方式(原則) 自愿 自愿 公私合營結果 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成立了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個體手工業者踴躍參加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高潮意義 “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中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2. 進入社會主義(1)社會主義三大改造(2)第一個五年計劃時間:1953年—1957年。成就:各項經濟建設指標一般都大幅度超額完成、特別是工業和交通運輸業喜報頻傳。①工業:1953年底,中國當時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鞍山鋼鐵公司恢復并擴建;建立了新的工業部門,如汽車、飛機制造等,生產出了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和第一批噴氣式飛機;②交通運輸業: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西藏三條公路建成。1957年底,全國公路通車里程達25萬多千米,比1952年增加一倍。取得成就的原因:①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②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當家作主、創造新生活的熱情。廣大人民群眾滿懷激情投入到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去。其中,工人階級發揚“孟泰精神”,艱苦奮斗,埋頭苦干;農業合作社的社員采用新農具,利用新技術,表現出飽滿的勞動熱情;知識分子舍棄優越的物質條件,沖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國作貢獻(錢學森是代表);民族資本家心系民族工業,帶頭響應號召,積極接受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成就的意義:從此,中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開始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設一個現代化強國的輝煌歷程。想一想:“一五”計劃的建設成就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一五”期間的工業基地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區?這種布局有何好處?答案:“一五”成就主要表現在重工業、交通運輸等方面。一大批舊中國沒有的基礎工業部門,開始一個個建立起來。由于基本建設投資半數以上投放內地,一大批工礦企業在內地興辦,使舊中國工業過分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初步得到改進。3. 失誤與挫折(1)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①開始時間:1958年;②原因:由于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建設社會主義缺少經驗,又急于求成;③主要做法: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④后果及危害:毀掉了不少山林,造成自然環境的嚴重破壞;還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損害了群眾利益,挫傷了群眾的生產積極性。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給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了重大損失。(2)文化大革命①時間:1966年5月—1976年10月。②原因:毛澤東過分嚴重地估計了我國的階級斗爭的形勢,又采取了“大民主”的錯誤方法;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團想乘機奪權,煽動“打倒一切,全面內戰“。③主要做法:罷免和迫害黨和國家領導人,還迫害知識分子。各級政府癱瘓,全國學校停課,許多工廠停工,群眾組織之間出現大規模武斗。④重大事件: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奪權陰謀敗露,出逃時機毀人亡。1976年10月,黨中央一舉粉碎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這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⑤后果:中國的民主和法制遭受到嚴重的踐踏,廣大干部和知識分子深受迫害。4. 成長的驕傲(1)“兩彈一星”的研制①“兩彈一星”的研制歷程:20世紀50年代我國開始研制“兩彈一星”(原子彈、氫彈,導彈,人造衛星),1964年6月,我國自行設計的中近程地對地導彈飛行試驗成功;1964年10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②“兩彈一星”精神的內涵: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作、勇于登攀,其核心是科技創新精神。(2)時代楷模解放軍楷模——雷鋒;干部楷模——焦裕祿;知識分子楷模——錢學森、李四光、鄧稼先;工人楷模——王進喜。194919561978過渡時期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時期1、“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時間界定3、你能說說我國在上述時間內段還發生的印象最深的事件嗎?2、說說1949、1956、1978年分別發生了怎樣的大事?1950195219531956195719581966197619641970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文化大革命一五計劃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19491978“兩彈一星”1978年1949年1956年1966年1976年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十年探索時期文革十年內亂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社會主義過渡時期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5年1956年1953年十年探索時期文革十年內亂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1956年1957年1958年1966年1964年1966年1976年1970年1971年1972年1978年2001年1979年1997年1999年社會主義過渡時期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5年1956年新中國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參加亞非會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十年探索時期1956年1957年1958年1964年1966年一五計劃完成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原子彈爆炸成功文革十年內亂時期1966年1970年1971年1972年1976年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尼克松訪華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文革開始文革結束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78年1979年1997年1999年2001年中美建交香港回歸澳門回歸加入WTO、上海APEC會議、“上合”組織成立評價歷史人物20世紀中國產生了三位歷史偉人: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簡要評價: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帶領黨和人民,開創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和建設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立下了不朽功勛。但在晚年也犯了嚴重的錯誤,如發動“文化大革命”。簡要評價:中共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帶領中國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促進祖國統一。“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社會主義三大改造“一五”計劃抗美援朝戰爭肅清反革命西藏和平解放建立各級政府恢復和發展經濟土地改革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成長進入社會主義鞏固新生政權失誤與挫折(1949-1976)時間范圍經歷事件工業化起步曲折“兩彈一星”成長的驕傲啟示: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經濟建設過程中我們必須遵循客觀經濟規律,實事求是,從基本國情出發,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2.以人為本,積極維護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和根本利益。文化大革命:1. 發揚民主,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防止個人崇拜;2.要加強法治教育,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3.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重點一 “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解讀】 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我國何時進入社會主義呢?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并不是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建立的時侯,而是在1956年。而我國能在1956年進入社會主義,與“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有著密切關系,“一五計劃”的完成,為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奠定了初步的物質基礎;而“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已經建立起來了,因而也就意味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所以這兩個內容是重點。重點解讀對于“一五計劃”,一是要知道建設的重點是什么,理解其成為重點領域的原因;二是要知道“一五計劃”建設取得的成就,理解這些成就取得的意義。對于“三大改造”不僅要知道其內容,更要理解其意義。【例1】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國家建設包括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文化建設,而以經濟建設為基礎。”“工業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這是我國人民不再受帝國主義欺負、不再過窮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證,因為這是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國人民必須同心同德,為這個最高利益而積極奮斗。”——1953年1月1日社論(1)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黨和政府為實現“最高利益”所編制的建設規劃叫什么?最高利益:(實現)工業化(發展工業亦可);建設規劃:第一個五年計劃或“一五計劃”或“一五規劃”。(2)全國人民“積極奮斗”取得了哪些成果?(說出三項即可)成果: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建成投產(鞍鋼)、沈陽第一機床廠、長春一汽(第一輛解放牌汽車)、第一架噴氣式飛機、青藏、川藏、新藏公路、武漢長江大橋、東北工業基地建成、鷹夏鐵路、寶成鐵路、沿海工業基地得到加強、華北和西北建立新的工業基地。點撥 材料中強調經濟建設是國家建設的基礎,而工業化是基本保證,由此可見工業化是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從材料最后的出處“1953年1月1日社論”可知,編制的建設規劃是“一五計劃”。全國人民的“積極奮斗”指的是為實現“一五計劃”所作的努力,因而“積極奮斗”取得了哪些成果,就是指“一五計劃”實現后所取得的成就。1.(2012·銅仁) 有一首非常動聽的歌曲《天路》,唱出了青藏鐵路通車后藏族人民的心聲,而建成通車的青藏公路已經為西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青藏公路建成于 ( )A.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 B.社會主義探索時期C.文化大革命時期 D.改革開放時期A重點訓練2.閱讀下列兩張圖片,回答問題。(1)與圖1有關的國民經濟發展計劃是什么?圖1反映了這一計劃的發展重點是什么?“一五計劃”;重工業。(2)圖2反映了三大改造中的哪一項內容?這次改造中的創舉是什么?為什么說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4分) 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對民族資本進行贖買。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化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重點二 鞏固新生政權的措施 【解讀】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歷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也是影響戰后世界格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但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仍面臨著巨大困難和嚴峻挑戰。這種困難和挑戰從外部來說,就是美國出兵朝鮮,中國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從內部來說國民黨舊政權留在大陸的殘余武裝和土匪還沒有肅清,西藏還沒有解放,很多地方的地方國家機構還沒有建立起來,特別是經濟已經瀕臨崩潰,由于多年的戰亂,國民黨留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重點解讀如果新生的政權不能鞏固,那么幾十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果將付之東流,社會主義建設也無法進行,由此可見,鞏固新生政權是多么的重要。鞏固新生政權采取的措施:對外是抗美援朝;對內則是肅清國民黨舊政權留在大陸的殘余武裝和土匪,和平解放西藏,建立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進行土地改革。【例2】 學習歷史要善于聯系,從現實中聯系,從生活中聯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聯大21日通過決議,任命潘基文連任聯合國秘書長,第二個任期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潘基文在隨后發表的就職演說中,對會員國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謝,承諾將秉承《聯合國憲章》中的神圣原則,加強伙伴關系,共同致力于應對全球挑戰,使聯合國更好地為世界人民服務。——人民網聯合國2011年6月21日電(1)哪一次國際會議決定成立聯合國?雅爾塔會議。(2)20世紀50年代,曾發生過“聯合國軍”敵視新中國的事件,這一事件的結果如何?這一結果有何影響?結果: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戰敗,簽訂了《朝鮮停戰協定》。影響: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沉重打擊了美帝國主義;保衛了朝鮮的獨立和中國的安全;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同時,這一勝利,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點撥 這一題是以潘基文連任聯合國秘書長為題材,考查聯合國成立和抗美援朝戰爭有關的知識。第(1)小題有關聯合國成立的知識,在“二戰”相關的內容中已經學過,是1945的雅爾塔會議決定成立聯合國的。第(2)小題是考查抗美援朝戰爭的結局及影響。時間 開展地區 涉及人口 主要意義1950~1952年冬 新解放區 3億多 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3.(2012·重慶) 圖表法是梳理歷史知識的有效方法。下列表格內容反映的是 (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運動C.西藏和平解放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B重點訓練4.觀察右圖《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布達拉宮廣場飄揚》,符合這一史實的結論是 ( )A.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B.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C.1962年西藏完成民主改革D.1965年西藏自治區政府成立B重點三 時代楷模【解讀】 在那個年代以雷鋒為代表的時代楷模,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忘我奮斗,他們是那個時代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讓我們受益無窮。今年(2012年)是毛澤東同志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號召49周年,中央號召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所以學習以雷鋒為代表的那個時代的楷模,是一個考試重點。重點解讀【例3】 (2012·邵陽) “向________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題詞中的空格處應為 ( )A.雷鋒 B.歐陽海C.羅盛教 D.齊白石點撥 題目材料,是周恩來1963年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周恩來的題詞實際上概括了雷鋒精神。A5.小紅同學為“新中國杰出人物事跡展”搜集材料,下列選材正確的是 ( )①鄧稼先——兩彈元勛 ②王進喜——鐵人 ③焦裕祿——黨的好干部 ④錢學森——中國導彈之父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D重點訓練6.(2012·煙臺) 2012年CCTV—1主辦的全國道德模范頒獎晚會上,對道德模范郭明義的頒獎詞是:“他總看別人,還需要什么;他總問自己,還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幣、每一滴血都滾燙火熱。他越平凡,越發不凡;越簡單,越彰顯簡單的偉大。”郭明義的“平凡與偉大”是下列哪位人物的精神內涵在新時代的豐富和升華? ( )A.焦裕祿 B.王進喜C.袁隆平 D.雷鋒D土地改革與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區別【提示】 土地改革使中國農民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土地,存在了幾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徹底消滅了。但從性質來說,它還是屬于土地私有制。而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則是把土地從農民私有改為集體所有,這就改變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質。由此可見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于是否改變土地所有制的性質。疑難解析【例4】 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的土地政策經歷了四次大變化,其中把農民土地私有制改為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是 ( )A.土地改革 B.農業生產合作化運動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B點撥 土地改革是把地主土地私有制改為農民土地私有制,土地所有制性質沒有改變。農業生產合作化運動則是把土地從農民私有改為集體所有,這就改變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質。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把土地公有制的范圍擴大了,但并沒有改變土地集體公有的性質。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只是改變了生產經營方式,但土地集體所有的性質沒有改變。所以選B。1.(2012·聊城) 某同學利用下面的三幅歷史圖片開展研究性學習,研究內容應圍繞 ( )A.土地改革 B.農業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大躍進”運動A中考演練2.(2012·成都) 不同時代的宣傳畫體現了不同的時代風貌。下圖這幅夸張的宣傳畫出現的時代背景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B.“一五”計劃的實施C.“大躍進”運動的開展D.“文化大革命”的進行C3.(2012·懷化) 下列人物中,被譽為“解放軍好戰士”的是 ( )C4. (2011·河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歷史的證明,概括來說黨帶領中國人民做了兩件大事,建立了新中國,開創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之路。這兩件大事開始的標志分別是( )A.開國大典和三大改造B.“一國兩制”構想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C.三大改造和南京解放D.改革開放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分析:兩個建立開始的標志分別是開國大典和三大改造,南京解放標志著推翻了22年的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改革開放是綜合國力提高的重要因素。答案:A5.(2011·河南)歷史賦予各個時代不同的主題。如五四運動時期的主題是民主、科學;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的主題是打倒列強除軍閥。1951年中國的時代主題是( )A.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B. 加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C.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D. 和平、發展分析:當時中國最重要的對外戰略是取得抗美援朝的勝利,當時還不具備和平發展的條件。答案:C6. 九年級的小亮同學就1949—1978年的這段歷史畫了一個年代尺,并根據這段歷史的特點,提出了如下問題,請你參與回答。(12分)(1)請說出第①階段中我國經濟建設方面采取的三項積極措施,并指出其產生的重大影響?(6分)答案:土地改革: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徹底消滅了;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中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2)造成②階段我國失誤與挫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答案:“左”的錯誤泛濫。(3)第③階段,我國的社會主義進入了怎樣的歷史新時期?(2分)答案: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新時期。(4)結合這段歷史的特點,請你用一句話提煉出一個主題。(2分)答案: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在曲折中前進。7. (2010·浙江湖州)我國農村60年發展見證了共和國風雨歷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初期特別是“一五”時期,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率達10%左右。1978年后,農民人均收入更是大幅提高,年均增長率達到12.7%。材料二:下面兩幅圖反映了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出現的失誤與挫折。(1)材料一中的我國農民收入在兩個時期快速增長分別得益于哪些農業政策?(3分)(2)材料二中的圖一和圖二各反映了哪兩大歷史事件?(2分)(3)上述材料說明了我國農村60年的發展既有經驗又有教訓,這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有哪些啟示?(4分)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我國建國以來農村60年發展情況與國家政策之間的關系,并要求總結經驗教訓。答案:(1)“一五”期間,我國先后完成了土地改革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2分)1978年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分) (2)圖一反映了大躍進運動,圖二反映了人民公社化運動。(2分) (3)必須堅持改革,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必須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必須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不能急于求成。(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