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名稱:元朝的統治學科年級: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材版本:部編版一、教學內容分析《元朝的統治》是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11課。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從第6課至第13課,共有8課,按時序分別講述這一時期政治軍事民族史和經濟文化科技史,其中第6課和第11課是政治史,分別講述北宋的政治和元朝的統治“元朝的統治”這一課第一目“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介紹了蒙元統治全國時的國情:疆域遼闊、民族交融。第2目“行省制度”和第3目“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合在一起介紹了元朝實行的統治制度——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 ,分別突出其制度的創造性和因地制宜的特點。此外須知:元的疆域和對邊疆的有效管理對今天中國的領土主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本課教學可緊扣“統治”主題,以蒙古貴族的統治制度為抓手,將“行省制度”和“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定為教學重點,又因“行省制度”并不是元朝統治制度的全部,只是元朝中央集權制度在地方上的行政管理制度,但其劃分與運作極具統治智慧,應定為難點。本課內容介紹的是統治制度,相比較前幾課的歷史事件,比較抽象難懂,宜采用形象化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所以我選用多個動態地圖、視頻、圖示、思維導圖,借助“易課堂+希沃軟件”的智慧課堂模式來完成本課教學。一節課完成教學任務,內容較多,課前學生需使用配套教學設計的導學案自學,先行探究,再進智慧課堂精彩展示,探究疑難。二、教學目標識記元朝的歷史地位和疆域范圍,了解回族的形成。通過構架時空和示意圖,讓學生了解元朝的國情。掌握元朝的中央集權制度,重點掌握地方機構的設置與影響。通過小組合作,合理運用地圖、視頻、課本史料、智慧課堂等教學方法突破重難點,明確行省的設置情況與目的,體會行省制度的深遠影響。通過小組合作,合理運用填表、地圖、知識回顧、智慧課堂等教學方法突破重點,明)。確元朝對東南、西南、西北邊疆的管理機構及其治理方式特點——因地制宜,明確這些邊疆地區是我國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史證實料技能和借古鑒今的意識。三、學習者特征分析七年級學生多數興趣愛好廣泛,情感豐富,喜歡群體活動。此階段,形象思維發達,抽 象思維開發中,小組合作、智慧課堂等新模式是很受他們歡迎的。我校生源大多來自城郊農 村,小學基礎薄弱,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正在培養中,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要融入學法指導。對本課元朝統治制度的學習,學生的第一印象是比較枯燥難懂的。因此,興趣引導尤為關鍵, 問題設置要有助于學生理解抽象的歷史知識點。引導他們進行邏輯思維訓練,多角度提升他 們的歷史核心素養。四、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1、 視頻導入,創設情境: 視頻(《朝代圖》):配樂呈現五代十國至清朝亞洲各政權版圖的動態變化過程。 提問 1:版圖面積占前三位是哪些政權? 復習舊知: 提問 2:蒙古政權等同元政權嗎?充分利用手頭資源,列出你的真憑實據。 這個讓同學們驚嘆自豪的元朝究竟有多大?境內各民族關系如何?蒙古貴族又是如何統治這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大帝國的?讓我們走進今天的課堂一探究竟!(出示本節課課標要求) 生帶著問題,仔細觀看生:蒙古、元、清 生:不等同,復習“政權三要素”:建立者、建立時間、都城,用它說理,并翻查配套歷史地圖冊,找出《成吉思汗及其子孫西征形勢》與《元朝疆域》兩幅地圖為證。 1、配樂動態地圖視頻導入: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營造教學情境。 2、針對學生普遍不清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鞏固歷史學習技能,培養學生證據意識。篇章 一:大元至大曠古今1、 元朝的歷史地位: 年代尺(夏朝至清朝):呈現政權更替與分合。 提問:中國封建社會有幾個結束大分裂局面的大一統王朝?元朝的獨特性在哪里? 生:秦、西晉、隋、元 生: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課本勾 畫) 生: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課本勾畫) 1、年代尺、地圖 的多處不同方式的 運用:強化時空觀 念,明確它們是歷 史學習的必要工具;2、 元朝的疆域: 動態地圖、史料:呈現元朝疆域。 2、勾畫重點,以史料:北逾陰ft,西及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宋濂等《元史 地理志》 漢、唐、元疆域圖:比較突出元朝疆域之大和元朝邊疆地區,領會元朝對現今我國版圖的貢獻。 生齊讀:北逾陰山,西及流沙, 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課本 勾畫) 生:今天的邊疆地區(新疆、西藏、云南、東北、臺灣及南海諸島等)都在元朝的統治范圍之內。(課本勾畫) 本為本。明確教材是歷史學習的主要依據; 3、圖史互證:歷史地圖時空的變化3、 元朝再次出現民族交融高潮: 圖片、動態思維導圖:呈現回族的形成。 直觀性強,史料多維,幫助學生多角師簡介元朝民族交融情況(不同民族、不同人種的交融),并讓學生講述回 族的誕生過程。(易課堂隨機點名) 生課本勾畫 生(上講臺用智慧黑板手動講述):元朝時,波斯、阿拉伯人來到新疆,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族長期雜居通婚,交融形成一個新民族——回族。… … 度認識歷史史實; 4、視頻、圖片: 貼近學生心理特點, 提起學習的興趣,過渡:面對著鐵騎踏下的疆域遼闊、民族眾多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入主中原不久的蒙古貴族該如何治理呢?馬上奪天下后,還能馬上治天下嗎? 深入理解歷史,培 養歷史解釋的能力;5、、動態思維導篇章 二:行省創制傳至今(教學 圖:逐步養成由圖重點、難點) 1、 元朝的統治制度: 視頻(節選自《中國通史》)、史料: 了解元朝的統治制度。 生帶著問題,仔細觀看視頻、閱讀課文 知史,由史繪圖的能力。 6、小組合作:有 助于培養唯物史觀、史證實料的歷史思(設疑):蒙古貴族一統中國后,是用蒙古的多位一體的千戶制治理國家, 還是“遵用漢法”向漢人學習統治之術?最終采用了什么統治制度? (隨機點名) (課件強調元朝統治制度名稱) 生:“遵用漢法”,采用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課本勾畫) 維方式,對提高歷史解釋能力和家國情懷很有益處。2、元朝中央集權制的中央機構:秦、唐、元中央機構示意圖:呈現其統治制度主動學習漢人、“遵用漢 法”的特點。 生: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中書省下設吏、戶、禮、兵、 刑、工六部。 生:中書省掌管全國行政事務, 樞密院掌管全國軍事事務,御 史臺負責監察事務。 生:中書省和樞密院是元政權的“左右手”,御史臺是用來監察“左右手”的。 生:中央還設置了宣政院掌管西藏和全國佛教事務…… 生看視頻后,小組討論。約 3 分鐘后依次口述展示成果,并將部分答案劃在課本上、寫在紙上,拍照上傳。評價組同學點評,對精彩的答案或發言給與掌聲鼓勵。 生:行省,下設路、府、州、 縣;行省制度, 生:由臨時性的中央派出機構轉變為常設的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共 10 個行省。 生:……依據“山川形變” “犬牙交錯”原則劃分;目的是為有效地管轄遼闊的國土, 加強封建統治。提問:元朝的中央集權制度在中央設置了哪些主要機構?分別承擔什么職能?相互關系如何?中央還有其他機構嗎? (隨機點名)3、元朝中央集權制的地方行政機構和地方行政制度:(重難點) 地圖(《元朝形勢圖(1330 年)》)、示意圖、視頻(《省界疆域的劃分原 則》)、課本“相關史事”:呈現元 朝地方行省制度的形成、地理特征及 劃分原則,體會行省制度的目的及深 遠影響。小組討論: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行省制度”面面觀(易課堂將班級學生分成 6 組,將 4 組問題分別推送到 4 組學生平板上,每組 1 方面問題, 余下 2 組作評論。4 組題大屏同時出示, 同時使用計時器 3 分鐘報時): (1)元朝在地方上的主要機構有哪些? 實行什么制度?這個地方制度是如何 形成的?元朝全國共有多少行省? (重點)(2)對照地圖,結合地理知識說說具體行省的位置、范圍及命名由來。回答行省是如何劃分的?行省制度的目的何在?(難點)(3)元朝的地方建制主要是行省,還有哪些地方行政區域比較特殊?比照今天的行政區劃說說。 生:“腹里”地區,直屬于中央的中書省,相當于今天的北京直轄市。 西藏地區,是宣政院直轄地, 相當于今天的直轄市。(4)找找現在有哪些省的名稱是沿用元朝的?有哪些省的位置與元朝時相近?總結一下元朝的行省制度對后世的影響。(重點) 材料一: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務,必須呈報中書省;軍政要務則需呈報樞密院。沒有中書省、樞密院轉發的詔旨,行省官員既不能更改賦稅,也不得調動軍隊。 ——白鋼主編《中國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行省……在中央統一政策的基礎上,獨立處理本省內的政務。 材料三:其總政務者曰中書省 ……在外者,則有行省,有行臺…… 其牧民者,則曰路,曰府,曰州,曰縣。官有常職,位有常員……于是一代之制始備,百年之間,子孫有所憑藉矣。 ——宋濂《元史》 (課件展示行省制度的影響) 生:……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明清時期繼續沿用,是中國省制的開端。過渡:忽必烈統一全國后,對蒙古原 有的統治制度進行了較為徹底的改革, 一方面“遵用漢法”,實行中央集權 制,實現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并在 地方建制上創造出行省制度;另一方 面因地制宜、發展創新。對邊疆地區 進行有效治理。篇章 三:中國塞外合一統(教學重點) 1、元朝的邊疆治理(重點)動態表格、地圖:呈現主要邊疆地區的方位、管理機構及設置的意義 (元朝邊疆設置機構表采用學生回答后,擦除呈現的方式) 生讀課本 P53 后,搶答勾畫。生 1:西北西域地區設北庭都元帥府。 生 2:東南臺灣地區設澎湖巡檢司,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 生 3:西南西藏地區設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統轄。從此,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 。提問 1:元朝對邊疆地區的治理方式有何特點? 生:因地制宜提問 2:從元朝治理邊疆的措施充分證 明了什么史實? 生:西域、臺灣、西藏地區在元朝時都是中國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2、 做游戲,反饋識記效果: (易課堂推送至全體同學平板上) 生做游戲,上傳結果。大屏展示正確率和用時。3、新疆、西藏、臺灣是中國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重點) 小組討論 2: (設疑)能將結論中的“在元朝時” 改為“自古以來”嗎?擺出你的真憑實據。(按時序寫清時間、事件) 分西域、臺灣、西藏各兩小組 進行討論,拍照答案搶先上傳, 大屏展示,師使用易課堂正確 率圖示作整體評價。小結: 史實證明:新疆、西藏、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這方面,元朝的貢獻功不可沒。 回顧本節內容,總結元朝在中國歷史上的貢獻,制成思維導圖呈現。并付上簡短的贊語表達自己對元朝的 情感。(大屏展示) 生制作思維導圖,2 分鐘后拍照上傳,大屏展示。師對優勝(方位元代名稱管轄措施歷史意義歸屬史實東南西南西北)(師生齊誦贊語結束!作業:閱讀課本 53 頁“知識拓展”——四等人制,結合本節課內容,思考元朝的統治對今天的治國有哪些有益的啟示?答案使用易課堂贊揚。生:敬禮元朝,功利千秋!生:“大哉,乾元”!名副其實。五、教學策略選擇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設計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小組討論1: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行省制度”面面觀(易課堂將班級學生分成6組,將4組問題分別推送到4組學生平板上,每組1方面問題,余下2組作評論。4組題大屏同時出示,同時使用計時器3分鐘報時):生看視頻后,小組討論。約 3 分鐘后依次口述展示成果,并將部分答案劃在課本上、寫在紙上,拍照上傳。評價組同學小組合作融入智慧課堂(易課堂)分組推送模式,擴大點評,對精彩的答案或發言給了教學容量,且人于掌聲鼓勵。人參與,公平公正,答案評價直觀顯示、教學反饋及時準確。小組討論 2:新疆、西藏、臺灣在元朝時都是中國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設疑)能將結論中的“在元朝時”改為“自古以來”嗎?擺出你的真憑實據。(按時序寫清時間、事件)生分西域、臺灣、西藏各兩小組進行討論,拍照答案搶先上傳,大屏展示,師使用易課堂兩次小組活動,和而不同,以達成思維訓練和核心素養正確率圖示作整體評價。的養成。六、教學評價設計本課充分利用智慧課堂(希沃白板+易課堂)相關功能融合常規教學模式,完成教學任務教學評價環節除常用的師生口頭評價、生生口頭評價外,還可使用易課堂線上評價手段,如答案直接大屏呈現、正確率數據評價、游戲競賽得分評價等。學生皆喜聞樂見。七、板書設計思維導圖呈現:)。元朝的統治 國情 中央集權制度 疆域遼闊民族融合 中央 行省制度 地方 邊疆治理 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 腹里 行省 東南臺灣地區西南西藏地區西北新疆地區 澎湖巡檢司 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北庭都元帥府八、教學反思本課設計目的是將“導學案+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與智慧課堂的呈現有機融合。充分利用希沃白板軟件上的海量資源高效備課,用“易課堂”上投屏、隨機點名、靈活分組、計時數據生成等多樣功能呈現互動評價,展示成果。從而實現高效課堂,向“翻轉課堂”邁進。實際教學中分組推送問題、評價展示的確體現出智慧課堂的高效直觀,但學生的興致激昂并不都是源于對歷史的興趣,更多的是對電子產品功能的興趣,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并不真正利于學習。如何讓學生興趣實現理性轉變,還得依賴教師科學設計每節課,依靠家長、學校、社會齊抓共管。針對這種情況,個人覺得歷史教學設計應從生活切入,帶著解決現實問題的任務進入課堂學習歷史,將教學內容任務化,生活化,這既能很好地運用智慧課堂的各種功能,更是體現出學習歷史的實用價值。理論階段,摸索嘗試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