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 元發展區域經濟和生活在國際社會第一課 因地制宜優勢互補 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知識解讀 一、發展區域經濟 1.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則:因地制宜、優勢互補。 2.必要性(原因): (1)隨著勞動分工和生產專業化的發展,要求市場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貿易的范圍越來越大。 (2)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千差萬別。 (3)每個區域,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資源特點和名優產品,也都有制約區域經濟發展的因素。 3.措施:首先分析地區發展的條件、主導因素和優勢產品,才能使經濟得到健康、快速發展;因地制宜,充分生產各自的優勢產品;大力開展貿易經濟,實行優勢互補。 4.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劣勢。 (1)從我國各種資源的區域分布來看: 地區 優勢 西部地區 能源資源豐富,有發展能源工業的優勢條件 東部地區 工業和交通的基礎好,人才、技術、資金雄厚,成為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南方地區 降水充沛、空氣濕潤、水資源豐富,很多地方是魚米之鄉 北方地區 降水量較少、空氣較干燥、水資源較少、適于發展旱作農業(2)從世界范圍的區域發展條件來看:優勢 劣勢 舉例 有的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很高 礦產資源貧乏 日本 有的國家石油資源豐富 淡水資源極其缺乏 沙特阿拉伯、伊朗 有的國家某種產業很發達 幾乎沒有其他產業 智利 二、“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意義 1.因地制宜的意義:因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資源條件、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千差萬別,發展區域經濟時,應首先分析地區發展的條件,主導因素和優勢產品,才能使經濟得到健康、快速發展。 2.優勢互補的意義:使貿易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市場的規模越來越大;各地可以充分發揮優勢,生產適合本地實際的產品,提高整個國家乃至世界的總產量,從而享受到更多、更豐富的產品。知識拓展 一、貿易活動: 1.什么是傳統貿易:不同的地區互相交換自己不能生產的東西。2.貿易雙方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為了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3.進行貿易活動最明顯的好處是什么:進口本地不能生產的貨物。 二、優勢互補 1.如果A地區和B地區彼此用“一臺攝像機換一臺電腦”,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1)兩地相互貿易,都發揮了各自的生產優勢,彼此都能夠獲得最大利益。 (2)就A地而言,2臺攝像機才能換1臺電腦,但與B地交換,l臺攝像機就可以換l臺電腦;對B地而言,2臺電腦才能換l臺攝像機,但與A地交換,l臺電腦可以換l臺攝像機。 2.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是與非:四條觀點中前兩條都是可以肯定的,比較容易取得一致性的意見。第三條本身是有一定合理性的。第四條類似我們平常所說的民族“幼稚工業”,在世界貿易協定中是允許一定的保護期限的。但與地方保護主義下的公平競爭是有區別的。 3.制約區域經濟發展的因素: 自然環境、區位條件、資源蘊藏、人文環境、原有的經濟基礎和發展水平。 4.優勢產業: (1)南方地區:輕工業發展很快,如:衣服、食品等。 (2)東北地區:發展重工業,如:汽車、機床、鋼鐵等。 5.南方地區具有哪些發展輕工業的優勢? 交通便利,具有港口優勢。勞動力較多。與世界各國聯系方便,有利于發展外貿。 三、“西氣東輸” 1.概況: (1)起訖點:起點是新疆的輪南(塔里木盆地),終點是上海(長江三角洲) (2)長度:4000多千米。 (3)我國西部地區的四大天然氣區:川1渝氣區、鄂爾多斯氣區、青海氣區、新疆氣區。 2.原因:西部地區能源資源豐富,但缺少市場;東部地區人口稠密,工業、交通基礎好,是燃料和原料的高消耗地區,但缺少能源資源。 3.重要意義。 (1)對于西部地區的重要意義:A.促進經濟發展;B.自然資源得以充分開發、利用;D.增加就業機會;E.吸引社會資金和外資,提高個人收入水平,實現共同富裕。 (2)對于東部地區的重要意義:A.促進經濟發展;C.優化能源結構,扭轉因大量燃用煤炭導致的空氣污染;F.給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極大方便。 4.“西氣東輸”工程反映了什么? 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原則對于發展區域經濟具有重要的意義。 5.本地區的優勢產業、優勢資源:如東部沿海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制約瓶頸:面臨著資源短缺的困境。 6.請你為發展本地經濟提出建議:要因地制宜地發展優勢產業;各地區間又要發揮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四、東西部旅游業 1.東西部旅游業發展的優勢與劣勢。 (1)東部:東部經濟發達,觀光購物旅游、歷史文化等熱流洶涌,西部游客紛紛“東南飛”。東部旅游資源種類多,開發水平較高,但規模較小。 (2)西部:西部地區沙漠、雪山、草原等自然風光迥異,民族風情多樣,令眾多東部游客神往。 2.東西部加強旅游業合作的意義:有利于促進東西部旅游資源的開發,有利于促進東西部人民的互相了解,有利于東西部文化的交流和經濟發展,最終實現民族團結、和諧和共同富裕。 3.你的家鄉在發展旅游業時要注意的問題: 搞好旅游風景的環境衛生工作,提高從業人員的自身素質,開發具有特色的旅游資源等。典型練習 1.浙江相對比較豐富的自然資源有( ) A.海洋資源、煤炭資源 B.海洋資源、山區資源 C.煤炭資源、石油資源 D.石油資源、淡水資源 2.陸域狹小、資源短缺的浙江,擁有的海島風能、潮汐能、波浪能的蘊藏量卻均居全國前列。因此,開發利用海洋能源有利于浙江 ①節能減排、保護環境 ②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③因地制宜、海陸互補 ④增加資源總量、擴大海域面積(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3.從生態角度看,西氣東輸可以( )A.增加沿線地區就業機會 B.將西部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C.有效改善東部大氣環境 D.提高西部地區人民生活水平4.“西氣東輸”工程是東西部人民共同的“福氣”。這里的“福氣” ①帶動西部發展,優化東部能源 ②緩解能源供需矛盾,提高環境質量 ③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經濟 ④方便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質量(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近年來,杭州、寧波、溫州等沿海地區根據本地實際,大力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和先進的管理模式,麗水等市則依托山區優勢,積極實行“山海合作”。這一情況說明,發展區域經濟要注意 ①因地制宜 ②優勢互補 ③完全均衡 ④體現特色(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我國幅員遼闊,資源分布很不平衡,在發展區域經濟時應遵循的原則是( ) A.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品 B.自主開發,實行地方保護 C.惟利是圖,只要掙錢就行 D.效益第一,發展單一產業 7.以下有關“發展區域經濟”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發展區域經濟就是地方保護主義 B.通過集中生產和開展貿易,能夠使消費者以更低的價格得到更多的商品 C.如果每個地方都生產自己的優勢產品,人們就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短缺的資源 D.發展區域經濟時,應首先分析發展的條件、主導因素和優勢產品 8.下列各項不符合“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經濟”的是( ) A.在我國山西建設能源基地,發展能源工業 B.我國沿海地區發展水產養殖業 C.在我國青藏地區發展高科技產業 D.在我國沈陽建設鋼鐵基地,發展鋼鐵生產 9.美國2噸鋼的生產時間=半噸羊毛的生產時間,澳大利亞l噸鋼的生產時間=1噸羊毛的生產時間,現將澳大利亞l噸羊毛去換美國的2噸鋼,結果澳大利亞多得了l噸鋼,美國多得了半噸羊毛。這種貿易說明( ) A.美國的生產效率不如澳大利亞高 B.對外貿易可以解決本國經濟的落后問題 C.大力發展貿易活動可以提高世界產品的總產量 D.貿易活動肯定有一方處于不利地位 10.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材料一:對自然資源的跨區域調配,是解決我國資源區域短缺的有效方法。右圖是“我國21實世紀初四大工程示意圖”。 材料二:由于天氣原因,近期我國東部和南部許多城市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許多公交車由于“斷氣”停開,工廠由于“斷氣”停工,而居民由于“少氣”,生活受到很大危脅。 ‘ (1)四大工程中屬于水資源跨區域調配的是—L工程。屬于能源調配的是—L工程和西電東送工程。 (2)四大工程的建設有利于我國東西互補、南北相濟、資源共享,請結合所學課本知識,簡要說說我國在水資源、能源和經濟發展水平上的地區差異。 ①水資源分布的南北差異: ②能源資源分布的東西差異: ③經濟發展水平的東西差異: (3)四大工程中,對浙江省有著積極影響的工程是?你認為其積極影響可以表現在哪些方面?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國東部西部地區比較。 東部地區 西部地區 國土面積(%) 28.6 71.4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美元) 1600 610 高等學校(%) 75.3 24.7 料材二:我國西部的礦產儲量占全國儲量的比例。 礦種 天然氣 煤炭 鉛礦 鉀礦 鉻礦 鋅礦 西部儲量(%) 57.6 61.2 56.3 99.6 89.4 64.5 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國東、西部地區分別具有哪些優勢?國家為實現東、西部之間的優勢互補采取了哪些重大舉措?請舉兩例說明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談談東西部加強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意義?第三單 元發展區域經濟和生活在國際社會第一課 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第一節 因地制宜優勢互補1.B 2.B 3.C 4.C 5.B 6.A 7.A 8.C 9.C l0.(1)南水北調;西氣東輸。(2)水資源南部多,北部少;能源資源東部供不應求,西部供過于求;東部經濟比較發達,西部相對落后。(3)西氣東輸(西電東送也可以)。緩解能源供應緊張的矛盾,保障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有利于保護環境。ll.(1)東部地區經濟發達,人才眾多;西部地區資源豐富,地廣人稀。(2)如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西氣東輸、西電東送、修建青藏鐵路、開發紅色旅游資源等。(3)這些措施可以實現東西部的優勢互補,更好貫徹因地制宜的方針。西部為東部經濟發展提供資源,優化能源結構,方便人民生活;東部為西部發展提供資金、技術、人才、增加就業機會,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