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宋的政治【教學目標】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時間、建立者和都城,了解北宋結束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據局面的史實。掌握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其影響。了解宋朝實行重文輕武政策及其影響,了解科舉制在宋朝的發展和作用。認識到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割據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通過對北宋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其影響的學習,培養分析,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重點難點】1、重點:北宋建立后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2、難點: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對當時社會造成的影響。【教學過程】導入新課趙匡胤是后周禁軍最高將領,當時后周皇帝只有七歲,其手下趙普策劃兵變,當大軍到達陳橋驛時,趙匡胤佯裝醉酒。第二天早上,眾多將士喧鬧著擁入他的帳中,把一件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向他跪拜,高呼“萬歲”!趙匡胤就這樣做了皇帝。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北宋建立后統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進入今天的學習。一、北宋的建立1.建立: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以開封為都城。(黃袍加身)2.統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繼者們按照先南后北的統一方針,結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師:趙匡胤通過兵變方式登上帝位,那他最擔心什么問題呢?讓我們通過閱讀材料來回答這個問題材料一:一日,(太祖)召趙普問曰:“天下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蒼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來,戰斗不息,國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矣。今所以治之,無他奇巧也,唯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生:一怕方鎮太重,二怕君弱臣強師:那他要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1.背景(1)唐末五代,軍閥武將飛揚跋扈,影響到政局的穩定。(2)宋太祖本人就是通過兵變奪取政權的,為防止類似的兵變重演。(3)宋朝建立時,全國仍處于割據狀態,要鞏固統治,結束封建割據,必須加強中央集權師:針對唐末以來“方鎮太重,君弱臣強”的現象,大臣趙普提出了“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的治國建議。其實也就是不斷加強中央集權,那到底是如何做的呢?我們來看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2、強化中央集權措施軍事上:①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牢牢控制軍隊(杯酒釋兵權)②控制對軍隊的調動,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③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割斷將領與士兵和地方的聯系歷史鏈接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權的方法,削弱相權②在地方: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實施三年一換的制度。還在各州府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利。經濟上: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由中央掌握;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3、北宋中央集權的影響積極影響:地方的行政權、財權和軍權都收歸了中央,官員的權力比以往收到制衡和約束,武人干政的風險降低,士人受到普遍尊重。消極影響:削弱了軍隊戰斗力,這是宋代形成“積弱”局面的原因之一。導致官僚機構膨脹,官俸和軍費開支龐大。冗官、冗兵和冗費導致北宋形成“積貧”的局面。師:中國著名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散文家余秋雨曾經說過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為什么他最向往宋朝呢?這是因為宋朝的一項重要的政策重文輕武。三、重文輕武的政策材料二:宋太祖曾說:“五代時期藩鎮強橫殘暴,百姓受苦。我現在選派100多名干練的儒臣分別取治理各個藩鎮,即使他們全部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個武臣的危害大。”為什么要實行重文輕武政策呢?1、原因: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2、表現:(1)重文臣,輕武將;(2)重文教,改革發展科舉制。3、內容(1)宋太祖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出現,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2)宋太宗繼續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統兵的格局(3)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科舉制。宋朝時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進士不僅授官從優,而且升遷迅速。4、重文輕武的影響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文輕武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知識拓展重文輕武的弊端宋朝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對政權的穩固有積極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負面的影響。文臣掌兵,不熟悉軍務,而將不專兵,兵無常帥,導致軍隊戰斗力減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漸形成以士大夫為主體的官僚集團,但由于政治機構重疊,相互牽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導致辦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支出王安石變法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希望通過變法,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變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一定程度生緩解了積貧積弱的局面。宋神宗死后,司馬光擔任宰相,新法幾乎全部被廢止。拓展延伸:宋朝政治的特點(1)重文輕武,文人治國。這是宋朝政治制度最明顯的特點。(2)分化事權,內外相制。“分權”是宋太祖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則之一,不僅分武將的權,也分文官的權,避免任何一個官職、官員權力過重。(3)強干弱枝,守內虛外。有利于鎮壓地方和農民反抗,但造成邊防空虛,成為宋朝在對遼、西夏等戰爭中屢敗的原因之一。小結:北宋的建立二.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三.重文輕武的政策四.王安石變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