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8課《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一、教材分析本課主要講述了清朝對全國的統治、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對西藏、新疆的管轄促進邊疆地區的經濟開發及與內地文化的交流,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了進一步鞏固。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今天祖國的偉大基業是五十六個民族共同締造的。二、課程標準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知道冊封達賴和班禪與設置住藏大臣,知道西北邊疆的鞏固認識,臺灣西藏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學習目標雅克薩之戰與《尼布楚條約》;閉關鎖國政策。了解康熙皇帝反對沙俄侵略、鞏固國家疆域的貢獻。初步分析閉關鎖國的危害。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鄭成功抵抗荷蘭侵略者的斗爭;清朝對臺灣、西藏、西北邊疆的統治;清朝的疆域【教學難點】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所涉及的區域廣,空間跨度大,初一學生相應的地理知識準備不足,學生按照地理方位說出清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的措施比較難。五、學習過程【導入新課】視頻:大清之煩惱:清朝前期統治者遇到了哪些煩惱?反清力量,這些都可以歸納為邊疆危機,那清朝是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的?取得了怎樣的效果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8課,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進入新課】一、大清之煩惱少數民族統治中原,肯定會遇到漢族人的抵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漢族覺得少數民族在哪方面比較落后?所以清軍入關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來到了中原的文化核心?哪?山東曲阜去祭拜孔子,出示材料:乾隆帝時還將孔廟的大成殿改成黃色琉璃瓦,意將孔子與帝王同尊,由此看出,滿洲統治者對待孔子和儒學的態度是怎樣的?為什么?過渡:通過思想上推崇儒學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清朝鞏固了對全國的統治,那邊疆的問題怎么解決呢?儒家思想提倡以德治國,那只靠這樣和平的方式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嗎?有時候還需要武力的手段。二、大清之智慧(一)、速讀課本,歸納出清朝通過武力和和平的方式管理邊疆的措施分別有哪些?注意看老師的要求。。。。限時5分鐘(二)大清之智慧--臺灣1.解決臺灣問題和平的方式有哪些?武力的手段呢?2.鄭成功收復臺灣是通過什么方式?出示材料:鄭成功武力收臺時,荷蘭曾提出過和談,想要以白銀十萬兩,年年納貢的條件請求鄭成功撤出臺灣。臺灣,中國之土地也,國土之事,不容商議!思考:鄭成功為何拒絕和談堅持武力收臺呢?(臺灣是誰的?荷蘭是什么?對待侵略我們必須堅決打擊)時空串聯:結論: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直到現在,人們仍在用各種方式紀念鄭成功,那么鄭成功為什么會受到世人的敬仰呢?請大家參考教材人物掃描小組討論。歸納:打擊西方侵略勢力,維護了祖國統一 ;進一步開發臺灣,促進民族融合。3.鄭成功一死后的鄭氏集團逐漸成為了分裂割據勢力,為維護統一康熙帝出兵臺灣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出示材料:欲招撫臺灣,先后11次和談,“允許鄭氏封藩,世守臺灣”臺灣遠在海外,非中國版圖;派施瑯率清軍攻臺,以戰逼和后,鄭氏投降,百姓沿途“壺漿迎師”,臺灣最終實現了和平統一。討論:1.清朝一直堅持以什么方式統一臺灣?2.百姓“壺漿迎師”說明什么?總結:我國對臺一直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清朝的收臺智慧也為我國現在解決臺灣問題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三)大清之智慧--西藏和平的方式有哪些?武力的手段呢?過渡:可見,清朝對西藏是以撫為主,那效果如何呢?我們來看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出示圖片:六世班禪,面對英國企圖分裂西藏時,他是怎么說的?乾隆皇帝非常感動,還專門為他修建了須彌福壽廟供他居住,出示圖片:須彌福壽廟前半部分是采用漢族的寺廟風格,后半部分則是采用的藏族的平頂大紅墻??梢娝慕ㄖ攸c是什么?廟前有 一石碑,碑文是:國家百余年升平景洽,中外一家討論:這種漢藏合璧寺院建筑的出現和寺廟的碑記,說明了什么?歸納:漢藏文化交流和融合,體現了民族團結。(四)大清之智慧--新疆和平的方式有哪些?武力的手段呢?(五)大清之智慧--西藏、新疆1.出示圖片:平定準噶爾圖卷;伊犁將軍府;達賴金印;思考: (1)、圖1.2.3中對少數民族管理方式分別是什么?(2)、體現了清朝管理邊疆的什么特點?(3)、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時空串聯:出示圖片: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宣政院??;西漢疆域圖思考:這些圖片讓你聯想到以前學習過的哪些知識?結論:西藏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3.出示材料:康熙提出對待少數民族要“從俗從易”“各安其習”。根據民族習俗特點,采取不同措施,加強統治和管理。思考:清朝對待少數民族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進行管理?總結:新中國成立后,繼續奉行因俗而治的原則,并進一步轉變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也得益于清朝的管理智慧。(六)大清之智慧--東北和平的方式有哪些?武力的手段呢?總結:縱觀清朝對邊疆地區的管理,不論是撫是剿,是剛是柔,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鞏固邊疆維護國家統一。那么通過這些措施,清朝前期形成了一個 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國力強大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也是當時亞洲最大的國家三、大清之疆域根據教材,找出清朝疆域的四至四、歷史今天看1.清朝疆域的東南是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就包括釣魚島,近年來,日本一直在與中國爭奪釣魚島主權,釣魚島到底是誰的,我們用事實說話,出示圖片材料:《籌海圖編》一書,明確將釣魚島等島嶼編入"沿海山沙圖",納入明朝的海防范圍內;《大清一統輿圖》明確標出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于中國版圖我們再次重申,釣魚島是中國的,中國的領土不容侵犯。2.不僅有外部侵犯我國主權,內部分裂勢力也企圖破壞國家的統一,出示圖片:發生在新疆的藏獨分子打砸搶時間,發生在拉薩的藏獨分子暴力時間,鼓吹一邊一國的臺獨分子勢力猖獗,那面對這些分裂分子,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總結:臺灣西藏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事實證明,任何企圖分裂國家的行為都不會得逞,噶爾丹叛亂的下場就是憑證,大小和卓叛亂的下場就是憑證,中國一點都不能少。五、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清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鞏固了對全國的統治,并采取敷腳并用的方式鞏固了邊疆,從而形成了疆域遼闊國力強大的大清帝國,實現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我們應該自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這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在一國兩只感召下,香港澳門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我們也堅信,海峽兩岸的統一也必定會實現,最后祝愿我們的祖國更加的繁榮富強。六、教學反思 本課通過學習清朝前期通過反抗外來侵略,平定少數民族上層叛亂,加強對民族地區的管轄,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了鞏固,從而奠定了我們現在的民族格局和版圖格局,了解清朝的管理智慧對現在我國的借鑒意義。使學生認識到了中華民族是各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大家庭,今天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民族團結和國家安定的政治局面,反對任何分裂國家的言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難點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