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第4課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課型新授課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遣唐使、鑒真東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經等史實,思考并認識外交的開放與唐朝國力強盛之間的關系過程與方法 識讀《日本唐招提寺內的鑒真塑像》《玄奘西行與回國路線圖》,獲取有效歷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鑒真為實現目標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東渡日本遠播中華文化的品質,學習玄奘西行和譯經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開放交流、包容吸收外來文化對于世界各國文明發展的重要作用。教學重點 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教學難點 唐時期對外交往頻繁的原因重難點突破 重點突破: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加強直觀性,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難點突破:先讓學生了解唐朝對外友好往來的基本史實,再指導學生結合前幾課的內容歸納、概括出唐朝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對外交通暢通是其對外交往活躍的原因。教學用具 多媒體學情分析 本課涉及的玄奘西游、鑒真東渡的故事,初一學生非常感興趣,教師應充分這一點,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但歷史傳說往往與歷史事實有出入,教師要使學生明了兩者的區別于聯系。另外,初一學生雖思維活躍,但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有待培養,提取與歸納信息的能力差。從認識上,也以感性認識為主,缺乏理性認識和理論基礎。這都需要教師加以引導。教 學 過 程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課件1:動畫片《西游記》片尾曲師:《西游記》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神話小說?!疤粕〗洝笔枪适虑楣澋闹匾€索。但那些神奇的故事大都是虛構的,而唐僧玄奘去取經確有其事。你知道他是怎樣去取經的嗎?當時在對外交往方面作出重要貢獻的有哪些人?唐朝對外關系是怎樣一種情況?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歷史,一睹大唐中外交往的風采。(課件2:課題)二.教師主導 共同探究師:(課件3)結合圖片及所學過的地理知識,(1)指出唐朝時期與中國友好往來的國家和地區及到達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交通方式。(2)從這幅圖中我們還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師:唐朝對外交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況。唐朝與各國通過商業貿易,互派使者,加強交流與聯系,使中國的文明、友誼傳向世界,唐朝逐漸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人民開始把中國人稱為“唐人”。今天我們就穿越隧道,回到唐朝,去追尋與唐朝交往最突出的幾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探訪它們和中國的文化淵源。首先來看看與我們一衣帶水的國家——日本(一)唐與日本(課件4)師:日本位于亞歐大陸東端,與中國隔海相望。歷史悠久,從漢代開始就與我國正式交往,唐朝時期的友好交往更為密切。1. (課件4)日本來華:遣唐使——政府間交流師:看視頻結合課本回答:什么叫遣唐使?遣唐使團由哪些人組成?其中著名人物有誰?日本共派遣唐使多少次?日本人乘遣唐使團到中國來是為什么?遣唐使在中國學習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對日本歷史的發展產生了什么樣深遠的影響?展示課件5—11:展示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師總結: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在日本學習唐朝先進文化過程中,你有何感想?師過渡:(課件12)遣唐使是日本政府主動向中國學習先進的文化。在唐代,民間也有中國人到日本傳播先進文化的,也對日本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你知道最著名的是誰嗎?2.(課件12)中國人赴日:鑒真東渡——民間交流師:(課件13)簡介鑒真師:(課件14)你能講講鑒真六次東渡的事情嗎?從鑒真六渡日本的史實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師:(課件15)日本政府把鑒真塑像定為國寶,這是因為鑒真對日本有著突出貢獻,鑒真對日本有哪些貢獻?展示課件16—18:展示鑒真對日本的影響師:因為鑒真對日本文化的巨大影響,日本人民稱鑒真為“天平之甍(méng) ”,意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時代文化的屋脊(比喻高峰、最高成就)。師: 日本向唐朝學習,推動了日本社會的進步。今天日本在某些方面走在了我們前面,我們應該向日本學些什么?師過渡:在東邊,與中國為鄰的還有一個地區——朝鮮半島,下面我們來學習——(二)(課件19)唐與新羅的關系師:(課件19)簡介古代朝鮮。請同學們看書P20這一子目的內容,說說唐與新羅交往的表現。師過渡:日本、新羅深受唐朝文化的影響,但任何文化的交流都是雙向的,在唐文化影響它們的同時,異國文化也傳入了中國。例如朝鮮音樂傳人中國,深受我國人民的歡迎,唐太宗設置的十部樂,其中一部就是高麗樂。唐時,也有一位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者毅然踏上漫漫征程,去學習異國文化,他就是——高僧玄奘。(三)玄奘西行師:(課件20)簡介玄奘。請閱讀教材,找出下列問題:(1)天竺指的今天的哪里?玄奘為什么要去天竺?(2)玄奘西行發生在什么時候?他從哪里出發?(3)玄奘西行有什么成果?師:(課件21:玄奘西游路線圖)玄奘從長安出發,出玉門關西行,經新疆、蔥嶺、中亞,到達天竺。玄奘途徑的這些地區的情況是怎樣的?利于他的出行嗎?你認為他會遇到哪些困難?(生:孤獨、大漠風沙、缺水、迷路等)師:玄奘憑借自己頑強的毅力,一一克服了這些困難,歷經4年的長途跋涉到達天竺。在天竺,他遍訪名寺,研習佛法,成為遠近聞名的佛學大師。師:(課件22)十多年后,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之后玄奘和弟子一邊忙于宣揚佛法,一邊從事梵文經典的翻譯工作。在19 年的時間里,玄奘和弟子共翻譯出75 部經、論著作,共1335卷。師:(課件23)《大唐西域記》師:(課件24)玄奘是中印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玄奘為求真經,不遠萬里,歷經萬難,學成后又不愛虛名,千里迢迢回到祖國,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正因為有這樣的人,我們的歷史才更加精彩。師:(課件25)玄奘取經與你所知道的《西游記》里的唐僧有什么不同?《西游記》中唐僧和歷史上的玄奘有如此不同,提醒我們學習歷史應注意一些什么?師:(課件26)比較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的異同。鑒真和玄奘的話都表達了一種怎樣的信念?從兩人的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啟發??師過渡:(課件27)我們已經共同學習了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這一時期還有哪些國家和地區與中國有交往呢?(四)活躍的對外交往師:我們從中可看出唐朝的對外交往是怎樣的?師:(課件28)唐朝對外交往如此活躍的原因什么?三.課堂總結師:(課件29)唐朝的繁榮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大唐帝國以博大的胸懷兼容并蓄外來文化之精華,而燦爛的中國文化也深深的影響了自己的友好鄰邦……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唐朝對外交往,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課件30)今天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時期,唐朝的對外交往情況對我們有什么啟示?教師歸納(課件30):第一,我們必須有穩定的政治局面,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質,努力發展經濟文化。第三,學習唐朝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在傳播先進文化的同時,要善于吸取其精華,為己所用四.鞏固練習(課件31-35)五.布置作業:填充圖 生:(1)從洛陽、長安出發向東可以到達新羅,向西經過絲綢之路,可以到達天竺、波斯、拂菻、大食。從廣州出發,走海路可以到達東南亞各國,天竺,最遠到達波斯灣;從揚州出發可以到達日本。(2)當時周邊各國的使臣和商人都紛紛前來中國。唐朝的都城長安,云集了世界各國的人士,成為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唐朝交通發達;唐朝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 生看視頻看書回答:唐朝時期,日本派遣使者來到中國進行學習交流,當時稱為“遣唐使”;官員、留學生、留學僧等;阿倍仲麻呂(鏈接課件)、吉備真備等;19次(實際到達唐朝的有15次);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學習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筑技術等,對日本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生:日本非常善于學習其他國家的文化,并且在吸收先進文明后,不斷創新。日本大和民族這種善于學習、勇于進取和敢于改革的精神是很值得我們借鑒的。生答:鑒真東渡生:不畏艱險,持之以恒,終成大業。生:他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技藝(設計修建了唐招提寺,至今仍存,被視為日本國寶,對日本建筑藝術要重要影響。精通醫學,憑嗅覺辨草藥,為人治病。影響日本的雕塑藝術)生:實行改革開放,學習外國的先進文化和技術;學習日本善于學習、善于創新的精神。生看書回答:P20(簡介崔致遠)生:(1)天竺就是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為了求取佛經 (2)貞觀初年(唐太宗時),從長安出發。(3)①曾在佛學最高學府那爛陀寺游學,成為遠近聞名的佛學大師。②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此后主持譯經工作,為中國的佛教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③根據他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生:《西》中唐僧一路有徒弟的陪伴,而真實的玄奘是獨身一人去西天;《西》中唐僧僅是去取經書,拿到了馬上就回來;玄奘到天竺取經、游學,住了14年;唐僧拿的經書是用紙做成的,玄奘去印度時,那里用的還是竹簡;唐僧由釋迦牟尼所教,玄奘由一位90歲高齡的戒賢法師所教;譯經、《大唐西域記》,《西游記》都沒提到……生:歷史記載真實存在,小說可以大量虛構;不能把小說當歷史。生:表達了一種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不惜犧牲生命的信念。啟發:想要做成功一件事,就應有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毅力,百折不撓的精神。生:還有中亞的波斯、大食,巴爾干半島和小亞細亞的拂菻以及東南亞各國等。生:唐朝對外交往非常活躍。生:①唐朝的經濟文化處于世界先進地位,是世界上強盛的國家;②唐政府對外采取開放的政策;③海陸發達。(板書) 動畫片《西游記》是學生熟悉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識圖能力和從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教材上有明顯的敘述,但教師如果照本宣科,就不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提供大量圖片資料,讓學生自己觀察、比較、分析,得出結論。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了課堂氣氛,容易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本目重在體現學習外國的文化。玄奘西游是學生熟悉的內容,如果全都由學生講述,則不免和講鑒真東渡這個問題重復。教師通通過提供圖片、文字資料及后人對玄奘的評價,層層鋪設問題,引導學生分清歷史與小說的區別,并以此感染學生的情緒分析唐對外活躍的原因,需要以唐與日本、新羅及天竺的友好交往史實為依據,所以調整教材順序,將這一內容放到最后使學生明白學習歷史可以以古鑒今,古為今用板書設計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