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部分《歷史與社會》第一單元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第一課共和國的風雨歷程第一節鞏固新生政權知識解讀 一、抗美援朝 1.時間:l950年10月至l953年7月。 2.目的:支援朝鮮,保家衛國。 3.交戰雙方: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志愿軍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4.經過:l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為了保家衛國,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請求,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抗擊侵略者。志愿軍與朝鮮軍民并肩戰斗,顯示了剛剛獲得解放的中國人民不屈服于任何強敵的英雄氣概。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朝鮮停戰協議》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5.性質:一場正義的反侵略戰爭。 6.結果:侵略軍被逐退到戰前的位置,美國被迫在《朝鮮停戰協議》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7.勝利的主要原因: 黨的英明決策和正確指揮。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志愿軍和朝鮮軍民的英勇戰斗。 8.意義: (1)國際:打擊了美帝國主義,保衛了朝鮮的獨立和中國的安全,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 (2)國內:進一步鞏固了新中國政權,為即將進行的社會主義建設準備了條件。 二、鞏固新生政權 1.軍事上: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 2.政治上:建立各地各級人民政府。肅清國民黨舊政權留在大陸的殘余武裝和土匪。和平解放西藏(標志著中國大陸全部解放)。3.經濟上: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完成土地改革。知識拓展 一、新中國的成立 1.意義:中國內外戰亂、四分五裂的歷史從此結束,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也是影響戰后世界格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2.影響: (1)對中國的影響:使中國歷史進入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2)對世界的影響:是十月革命和二戰結束后最重大的事件,因為它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格局,壯大了世界愛好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激勵和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爭。 3.新中國成立后,為什么要鞏固新生政權? (1)軍事上有國民黨殘軍和土匪。 (2)經濟上由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殘酷掠奪及長期內戰使得國民經濟十分落后。 (3)國際上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對新中國進行軍事包圍、經濟封鎖和外交孤立。 二、抗美援朝戰爭 1.原因。 (1)這是由當時新中國面臨的周邊形勢決定的。新中國成立后,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對新中國采取“遏制”政策。 (2)朝鮮戰爭爆發后不久,美軍就越過--'Jk線,迅速向中朝邊境推進。如果讓美軍占領整個朝鮮,強兵壓到鴨綠江邊,新中國勢將難以安定地從事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國際國內的反動勢力的氣焰勢必更囂張。 (3)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為新中國贏得了和平建設環境和寶貴的時間。因此,抗美援朝不僅與新中國的國家安危密切相關,也與全體中國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相關。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3.性質:正義的戰爭(原因:美帝國主義的進攻已經威脅到了新中國的安全,中國出兵是迫不得已,既是為了支持朝鮮的反侵略斗爭,也是為了鞏固政權,維護中國人民的利益,所以是一場正義的戰爭)。 4.四個“錯誤”: 四個“錯誤” 表現 錯誤的時間二戰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美國發動戰爭顯然是不合時宜 錯誤的地點美國軍隊遠離本土作戰,戰線過長,而且對地形和作戰條件不如中國軍隊適應。如,中國軍隊依靠人力和畜力運輸物資,雖然在一些方面受到極大限制,但卻機動靈活,不受公路的制約;只要有路可走,他們就可以在正面、側面,或敵后進行作戰。而聯合國軍隊恰恰相反,它必須依靠卡車在公路上運送供養,而公路最易被路障所截斷 錯誤的對手志愿軍戰士不畏強暴,勇于犧牲;在作戰方面訓練有素,尤其善于打夜戰;敢拼敢打,充滿氣勢和決心 錯誤的戰爭侵朝戰爭是非正義的;而抗美援朝是正義戰爭 三、中美較量 1.中美力量對比如何? 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軍隊裝備最先進,并且擁有核武器。新中國剛剛誕生一年,長期戰爭的創作尚待醫治,經濟剛剛開始恢復,百廢待興。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武器裝備很落后,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 2.中國敢不敢與美國較量?為什么? 中國敢與美國較量。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遠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3.中美較量的結果如何?有何重要意義? (1)結果:中朝軍隊取得了勝利。1953年7月27 13,雙方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2)意義:中國人民志愿軍憑借高度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以劣勢裝備打敗了具有絕對優勢裝備的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圓滿完成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神圣使命,保衛了亞洲與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四、土地改革 1.時間:l952年底。 2.主要內容:近三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七億畝土地和大量的農具、牲畜和房屋等。 3.主要任務: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4.主要目的: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 5.意義: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徹底消滅了。 6.土地改革實行的新的土地制度與封建土地制度有什么本質區別? 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農民成為國家的主人。 典型練習 1.圖表歸納法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下表反映了中國近現代史上四個不同時期的時代特征,其中1949-1956年應該填( ) 時期 主題詞 1894-1921年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年 開天辟地,漸趨成熟 1949—1956年 1978—2001年 改革開放,堅定不移 A.五四風雷,抗日烽火 B.星星之火,力挽狂瀾 C.國共對峙,走向抗戰 D.民族獨立,獲得新生 2.對聯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時代性。下列對聯反映新中國成立的是( ) A.食堂巧煮千家飯,公社飽暖萬人心 B.改革開放同添異彩,經濟建設共展宏圖 C.扎根農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紅 D.萬里河山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 3.歷史譜寫著歌曲,歌聲凝聚著歷史。有一首歌唱道:“讓我告訴世界,中國命運自己主宰;讓我告訴未來,中國進行著接力賽……”。你知道中國人民“命運自己主宰”開始于( ) A.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 B.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C.社會主義制度建立 D.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 4.《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上甘嶺》、《誰是最可愛的人》等作品,都涉及到( ) A.抗日戰爭 B.解放戰爭 C.抗美援朝 D.西藏和平解放 5.新中國成立后,美國采取了孤立封鎖政策,還在軍事上威脅中國安全。為此,新中國進行的重大軍事政治斗爭就是( ) A.堅決鎮壓反革命 B.出兵抗美援朝 C.追殲國民黨殘余軍隊 D.實行土地改革 6.在中國建立之初進行的抗美援朝、鎮壓反革命和土地改革三大運動的共同作用是( ) A.消滅了地主階級 B.基本上肅清了國內外反動勢力 C.鞏固新生政權 D.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7.1949年~l953年,新中國在鞏固新生政權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①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②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 ③中國大陸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④提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實現好、維護好廣大農民根本利益歷來是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列標志著我黨已實現徹底消滅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農民這一目標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對農業社會主義的改造C.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 9.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怕也永遠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對自己的鄰人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 ——摘自1950年9月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材料中的“帝國主義”和“鄰人”分別指誰? (2)請從維護我國利益的角度出發,談談為什么中國人民不能聽任帝國主義對自己的鄰人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 第一部分《歷史與社會》參考答案 第一單元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 第一課共和國的風雨歷程 第一節鞏固新生政權 1.D 2.D 3.B 4.C 5.B 6.C 7.C 8.A 9.(1)分別是指美國和朝鮮。(2)①如果中國不出兵,很難阻止美國對整個朝鮮的軍事占領,強敵壓到鴨綠江邊,中國將難以安定地從事建設。②如果美國實現了對朝鮮的軍事占領,國際國內反動派的氣焰會更囂張,這對中國、對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都極為不利。⑧唇亡齒寒,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全密切相關,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第三節失誤與挫折知識解讀 一、“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新中國發展的良好開端。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中共八大正確路線的制定。 2.“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時間:1958年。 (2)原因:由于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建設社會主義缺少經驗,又急于求成,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中經歷了很大曲折。 (3)主要做法: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大煉鋼鐵。 (4)危害:“大躍進”運動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公社化運動嚴重損害了群眾利益,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給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造成重大損失。 二、文化大革命 1.原因:毛澤東過分嚴重地估計了我國的階級斗爭形勢,又采取了“大民主”的錯誤方法。 2.時間:l966年-1976年,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 3.主要做法:“破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貼大字報、開批斗會。 4.經過: (1)1966年,毛澤東發動一場“文化大革命”。 (2)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奪權陰謀敗露,出逃時機毀人亡。 (3)1976年,周恩來、毛澤東相繼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團加緊奪權活動。 (4)1976年10月,黨中央一舉粉碎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這場災難。 5.性質: 是一場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6.危害(后果):使中國的傳統文化遭到破壞,中國的民主和法制遭受嚴重踐踏,廣大干部和知識分子深受迫害。知識拓展一、“大躍進”運動 1.口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2.評價。 (1)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各地用土辦法煉鐵、煉鋼,毀掉不少山林,在生態環境方面造成了植被覆蓋率降低、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等一系列嚴重后果。 (2)對國民經濟的影響: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盛行,各地紛紛提出不切實際的目標,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給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造成重大損失。 (3)對人們思想的影響:在“大躍進”的社會環境下,造成了人們急于求成、急躁冒進、浮躁浮夸風、假話盛行。 二、失誤與挫折 時間 做法 后果 教訓(啟示)“大躍進”運動1958年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各地用土辦法煉鐵、煉鋼毀掉不少山林.還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經濟建設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農民的自留地、家畜、果樹等,被收歸公社所有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文化大革會1966年~1976年 林彪和江青等反革命集團,想乘機奪 權,煽動“打倒一切,全面內戰”。劉少奇、鄧小平等一大批黨和國家領導人被罷免職務,遭受迫害,各級政府癱瘓,全國學校停課,許多工廠停工,群眾組織之間出現大規模武斗使中國的傳統文化遭到破壞,中國的民主和法制遭受嚴重踐踏,廣大干部和知識分子深受迫害必須堅持黨和民主集中制,防止個人崇拜,同時要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典型練習 1.右圖為我國著名漫畫家張樂平于1958年創作的漫畫《躍!躍!躍!》。當時作者熱情謳歌的是( ) A.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 B.“一五”計劃提前完成 C.“大躍進”運動的開展 D.人民公社化運動興起 2012年9月28日,在儒學始祖孔子誕辰周年紀念日之際,長春文廟與山東曲阜孔廟、廣西柳州孔廟三地聯動舉辦祭孔大典。然而40多年前的中國紅衛兵砸毀曲阜孔子故居,掃蕩了孔子及其后裔安息的孔林。據此回答2-4題。2.根據所學知識推測紅衛兵砸毀曲阜孔子故居的事件發生在( )A.土地改革時期 B.大躍進時期 C.人民公社化時期 D.文化大革命時期3.紅衛兵砸毀曲阜孔子故居等行為屬于▲“革命行動”( )A.破四舊 B.大字報 C.批斗會 D.大革命4.上題中的“革命行動”直接產生的負面影響是( )A.傳統文化受到嚴重催殘 B.民主制度遭到踐踏C.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D.法治遭到嚴重破環5.有人根據右圖編了一首順口溜:“一棵玉米沖九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嚇得月亮直彎腰。”這段順口溜最可能出現在( )A.整風運動中 B.土地改革運動中C.“大躍進”運動中 D.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6.對這場運動的不正確評價是( )A.忽視了經濟規律,違背了基本國情B.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破壞了自然資源 C.調動了廣大勞動群眾的生產積極性 D.這是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中經歷的一次重大曲折 7.1958年,為了完成不斷上升的生產指標見右圖,全國各地出現了用各種土辦法大煉鋼鐵現象。這一現象導致了 ①國民經濟損失慘重 ②自然環境遭到破壞 ③高指標、浮夸風盛行 ④群眾武斗規模擴大(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小敏同學準備作一個題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發言,以下內容不適合出現在發言提綱中的是( ) A.民主法制遭受踐踏 B.國民經濟破壞嚴重 C.文化教育歷經浩劫 D.外交事業停滯不前 9.黨和政府一直關注三農,關注糧食產量。與右圖相關的信息是 ①標志著中國進社會主義社會 ②發生在文革時期,阻礙了經濟發展 ③啟示我們應遵循客觀規律,從國情出發④反映了我國人民對建設社會主義缺乏經驗,急于求成(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有些詞語是和某個重大歷史事件相連的,只要一提到這個詞語,人們往往會想到某個歷史事件,下列選項中不符合這種說法的是( ) A.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B.大躍進——經濟繁榮 C.人民公社——大鍋飯 D.文化大革命——打倒一切 11.人民公社化運動嚴重挫傷了群眾的積極性,使農業生產急劇下降,它最根本的錯誤在于( ) A.造成了國民經濟的迅速下降 B.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C.擴大了當時國內的階級斗爭 D.提出了無法達到的生產指標 12.下圖反映的是新中國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農業經濟發展狀況,出現圖中B點到C點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經濟建設沒有計劃性 B.自然災害迅速蔓延C.人民公社和大躍進運動 D.“文革”擴展到經濟領域 13.“不折騰”是近年的流行語之一。下列史實中,屬于“折騰”的是 ①抗美援朝戰爭 ②社會主義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運動④文化大革命(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我國農村60多年發展見證了共和國風雨歷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世紀50年代的宣傳畫。圖片一 摘棉花 圖片二 大辦公共食堂 材料二:“早包早富,遲包遲富,不包永遠不能富。”這是20世紀70年代末的宣傳標語。材料一反映的是我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發動的哪兩次運動?它們對廣大的農村產生了什么影響? 分析材料二得知,我國在農村實行了什么政策?這一政策產生了什么影響?通過對172_It_材料的對比分析,你能得出什么認識? 15.1967年8月5日,劉少奇在中南海再次被造反派批斗侮辱以后,回到辦公室,第一件事不是找一把椅子,或者一杯水,而是拿出一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劉少奇像一座火山般地爆發了:“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席,你們怎樣對待我,這無關緊要,但我要捍衛國家主席的尊嚴。誰罷免了我國家主席?要審判,也要通過人民代表大會。你們這樣做,是在侮辱我們的國家。”當劉少奇再一次被造反派抓起時,他留給了家人一句話:“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請回答下列問題。(1)劉少奇的悲慘遭遇,說明了什么?它給中國造成了什么危害? 你認為怎樣才能避免劉少奇悲劇的重演?第一部分《歷史與社會》參考答案 第一單元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 第一課共和國的風雨歷程 第三節失誤與挫折1.C 2.D 3.A 4.A 5.C 6.C 7.A 8.D 9.B l0.B ll.B l2.C l3.C l4.(1)①“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②影響:它們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影響了農業的發展,給農村經濟發展造成重大損失。(2)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②影響:極大地激發起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迅速發展,使中國很快解決了十多億人口的溫飽問題。(3)制定經濟政策要從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要實事求是。15.(1)①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的民主與法制遭受嚴重踐踏。②動亂和災難。(2)完善民主體制,加強法制觀念,實施依法治國。第二節進入社會主義知識解讀 一、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1.對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原因:土地改革后,個體農戶缺乏生產工具和資金,難以抵制自然災害,也難以合理地使用耕地、采用機械化農具。 2.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內容 時間 原則(方式) 結果 意義對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自愿成立了農業生產合作社對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 1953年~1956年底自愿成立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到1956年底。全國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表明,中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 公私合營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二、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1.時間:l953年~l957年。 2.成就:各項經濟建設指標一般都大幅度超額完成,特別是工業和交通運輸業喜報頻傳。 3.取得成就的原因: 黨的正確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廣大勞動者的主人翁態度和高度熱情。 4.意義: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此,中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社會主義工業化的起步)。知識拓展 一、“一五”計劃期間的感受和情懷 1.我國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被改造的資本家踴躍參加祖國建設的事例。 (1)工人:發揚孟泰精神。 (2)農民:發揮飽滿的勞動熱情。 (3)知識分子:毅然回國作貢獻(如錢學森)。 (4)民族資本家:帶頭響應號召,積極接受社會主義改造。 2.共同感受和情懷:反映了人民翻身獲得解放、當家作主的喜悅心情。他們充分發揮主人翁的責任感,滿懷激情地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來。 3.搜集材料的方法和渠道:實地考察、走訪老人、上網搜尋以及到圖書館、閱覽室查找圖書、報刊資料等。 4.列舉幾位在“一五”時期涌現的先進人物,你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么? (1)孟泰:艱苦奮斗、埋頭苦干、公而忘私、愛廠如家的精神。(2)錢學森:勤奮好學、刻苦鉆研、不貪圖富貴、不畏懼艱險、精忠報國的精神。 二、“一五”計劃期間的成就 1.工業: (1)1953年底,中國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鞍山鋼鐵公司恢復并擴建。 (2)1956年,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誕生。 (3)1956年,中國試制成功第一批噴氣飛機。 2.交通運輸業: (1)修建了西藏三條公路(川藏、青藏、新藏)作用:密切了內地與邊疆的聯系,便利了經濟文化的交流。 (2)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長江大橋)。 3.主要表現: 在重工業、交通運輸等方面。一大批舊中國沒有的基礎工業部門,開始一個個建立起來。 4.主要分布:由于基本建設投資半數以上投放內地,一大批工礦企業的內地興辦,使舊中國工業過分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初步得到改進。 5.工業和交通運輸業喜報頻傳(原因):我國重點進行工業建設,各方面的投入均遠遠超過了農業。 典型練習 1.“文章合為時而著”,高考作文題也能彰顯時代精神。1956年全國高考作文題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義是( ) A.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使人民過上好日子 B.大躍進運動使人民豐衣足食 C.人民公社化運動改善了人民生活 D.改革開放使人民走上致富之路 2.在我國某鄉村傳唱著一首山歌:“小農經濟獨木橋,合作社是康莊道,人民公社辦起來,天堂哪有人間好!”這首山歌( ) A.歌頌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 B.反映全國掀起了大躍進運動 C.內容體現出鮮明地方特色 D.反映農村生產資料所有制變化 3.1953-1956年,我國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下面不能反映這一歷史事件的詞匯是( ) A.生產合作社 B.贖買 C.集體化 D.大包干 4.對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下面對聯反映我國“一五”計劃成就的是( ) A.食堂巧煮千家飯,公社飽暖萬人心 B.改革開放同添異彩,經濟建設共展藍圖 C.萬里河山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 D.一橋架長江南北暢通,三路通雪域漢藏同樂5.1957年10月,實現了“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美好愿望的是( )A.武漢長江大橋 B.南京長江大橋 C.錢塘江大橋 D.杭州灣跨海大橋 6.某電視劇描述了l957年一個中國普通家庭的生活故事。在這一年,劇中的主人公不可能經歷的是( ) A.從廣播里聽到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新聞 B.在首都北京馬路上看見國產汽車開過 C.從報紙上看到“一五”計劃的各項指標超額完成 D.乘坐火車通過武漢長江大橋 7.下圖反映了某時期我國公私經濟成分的比例情況,這種情況最早應出現于( )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8.汽車已進入尋常百姓之家。新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起步于( ) A.國民經濟恢復時期 B.“一五”計劃期間 C.“文化大革命”期間 D.改革開放后 9.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長興奮地宣告:“我國資本主義最集中的城市,開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了!這一偉大勝利是我們人民的勝利。”他如此激動是因為上海完成了( ) A.工商業改造 B.人民公社化 C.“一五”計劃 D.土地改革 10.下列能說明我國經濟建設中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的主要意圖的是( ) A.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B.集中力量發展農業 C.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D.向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邁進 11.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藥老店同仁堂的經理樂壇生帶頭響應政府號召,主動接受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政府對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 A.建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B.建立股份有限公司 C.轉變為公私合營企業 D.轉變為國營企業 12.導致我國的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性改變的歷史事件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B.土地改革 C.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D.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3.☆☆☆圖表探究:(1)右圖反映了什么?(2)據圖表反映的現象,是因為國家制定了什么計劃?(3)工業產值的增長比農業產值的增長更快,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14.歷史證明,制度和機制創新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某校歷史興趣小組在探究新中國發展歷程時,搜集到以下材料。請你參與這次探究活動,完成下列任務。 材料一:l950~1954年中國農村不同階層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變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貧農、中農 85.5 45.2 92.1 91.4 富農、地主 14.5 54.8 7.9 8.6觀察上表,分析當時我國土地所有制形式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導致這一改變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人農業合作社 工商界代表向黨中央和毛澤東報喜(2)上述圖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歷史事件,請你寫出這一事件的名稱。該事件的歷史意義是什么?第一部分《歷史與社會》參考答案 第一單元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 第一課共和國的風雨歷程 第二節進入社會主義 1.A 2.D 3.D 4.D 5.A 6.A 7.D 8.B 9.A l0.D ll.C l2.C l3.(1)①工業產值的增長比農業產值的增長更快。②我國工農業產值都有很大的增長,我國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2)一五計劃。(3)我國重點進行工業建設,各方面的投入均遠遠超過了農業。l4.(1)①由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制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②土地改革基本完成。(2)①社會主義三大改造。②中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第四節 成長的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永駐知識解讀 一、創業時代的英雄及其體現的精神1.新時期的英雄模范人物。(1)英雄模范人物:黃繼光、王進喜、雷鋒、焦裕祿等。 (2)體現的時代精神:①雷鋒:奉獻為民。②焦裕祿:廉潔奉公。③李四光:科學求真。④王進喜:艱苦創業。⑤鄧稼先:愛國奉獻。 2.創業時代形成的民族精神。 (1)鐵人精神:代表人物——王進喜。 (2)雷鋒精神:代表人物——雷鋒。 (3)“兩彈一星”精神:代表人物——錢學森、鄧稼先。 二、“兩彈一星” 1.含義:“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后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2.目的:為了維護和平與國家安全。 3.人物:錢學森、鄧稼先、錢三強。 4.過程: (1)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2)1964年6月,我國自行設計的中近程地對地導彈實驗成功。 (3)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實驗成功。 (4)1966年10月,裝有核彈頭的地對地導彈點火發射,實現核爆炸。 (5)1970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l號。 5.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成功的意義: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貢獻。6.我國對核武器的態度:反對核武器的制造和擴散。知識拓展 一、時代的楷模 1.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英雄模范人物: ①黃繼光:“舍身堵搶眼”。 1 ②王進喜:“鐵人”。 ③雷鋒:“解放軍的好戰士”。 ④焦裕祿:“縣委書記的榜樣”、“黨的好干部”。 ⑤李四光:科技創新,不畏懼權威。 ⑥錢學森:“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 ⑦鄧稼先:“兩彈元勛”。 2.他們共有的特征:他們是中華民族奉獻為民、廉潔奉公、艱苦創業、科學求真等偉大精神的典型代表,是時代的楷模。 3.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鐵人精神”、“雷鋒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 4.精神財富的共同作用:都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 二、“鐵人精神” 1.含義:“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精神。 2名言:“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早日把中國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3.“鐵人”:王進喜不怕苦、不怕累,勇于獻身,被工人們稱為“鐵人”。 4.“鐵人”精神對當時中國的發展有什么意義7 . 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正處在三年困難和外國封鎖的艱苦時期,正是靠著這種“鐵人”精神,石油戰線的工人們經過三年艱苦的大慶石油會戰,終于結束了中國貧油的歷史。 三、“雷鋒精神” 1.內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助人為樂、大公無私;干一行愛一行;螺絲釘精神;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 2.核心:為人民服務。 3.我們如何以實際行動傳承雷鋒精神?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團結同學、主動幫助他人;艱苦奮斗、勤儉節約;自強不息、勇挑重擔…… 四、“兩彈一星”精神 1.含義: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作、勇于攀登。 2.核心:愛國主義。 3.意義:“兩彈一星”事業的發展,不僅使我國的國防實力發生了質的飛躍,而且廣泛帶動了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促進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關、能創新、能協作的科技隊伍,極大地增強了全國人民開拓前進、奮發圖強的信心和力量。4.青少年應怎樣發揚“兩彈一星”精神?青少年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報效祖國,勇于承擔歷史責任。 5.中國為什么要研制核武器? 核武器是世界上最具殺傷力的武器,當時只掌握在美國和蘇聯等極少數國家手中,對新中國的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為了維護和平與國家安全,中國開始研制核武器。 6.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中國成功研制了原子彈,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中國科學技術在當時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中國人民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攀登科技高峰。還說明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智慧、勤勞勇敢的民族。 7.在和平年代,我們應如何看待核武器?為什么? 應反對任何核武器的制造和擴散。當今世界有核武器的國家的核彈頭加起來,足以摧毀地球幾十次,一旦爆發核戰爭,人類將共同毀滅。 典型練習 1.下列人物中,被譽為“解放軍好戰士”的是( )A.王進喜 B.焦裕祿 C.雷鋒 D.鄧稼先 2.舊中國的石油業十分落后,西方國家認為中國是“貧油”國。為甩掉“貧油”國的帽子,實現原油與石油產品全部自給做出重大貢獻的代表人物是①雷鋒②李四光③王進喜④鄧稼先(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時期,涌現出被譽為“鐵人”的石油工人王進喜,解放軍的好戰士雷鋒,黨的好干部焦裕祿。他們的先進事跡突出地體現了什么樣的時代精神( ) A.艱苦創業,無私奉獻 B.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C.與時俱進,改革創新 D.堅持科學,崇尚民主 4.“鐵人”王進喜克服重重困難打出大慶第一口油井,焦裕祿為改變蘭考面貌獻出生命,鄧稼先完成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方案,他們的事跡出現在( ) A.新中國成立時期 B.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時期 C.“文化大革命”時期 D.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5.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的崇高理想,對社會主義的無限忠誠和敬業態度被稱為( ) A.鐵人精神 B.雷鋒精神 C.紅旗渠精神 D.延安精神 6.鄧稼先被評為“l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為中國核武器的研制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中國的( ) A.“兩彈元勛” B.“雜交水稻之父” C.“鐵人” D.“炮兵英才” 7.閱讀圖片,回答問題。(1)右圖反映的是我國發生在什么時候的什么事件? (2)這一事件的成功有什么重要意義? 第一部分《歷史與社會》參考答案 第一單元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 第一課共和國的風雨歷程 第四節成長的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永駐 1.C 2.B 3.A 4.B 5.B 6.A 7.(1)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2)中國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節 鞏固新生政權.doc 第三節 失誤與挫折.doc 第二節 進入社會主義.doc 第四節 成長的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永駐.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