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明朝的統治》教案一、課標內容知道明朝的建立。通過皇權的強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專權的弊端。二、學情分析初一的學生理性思維比較弱,但是好奇心比較強,因此,對于本課皇權加強的特點和影響、八股取士的危害,教師要深入淺出的講解,并讓學生小組探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經濟部分,多出示圖片,讓學生感受明朝經濟的發展。三、教材分析本課主要學習四方面內容: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強化皇權,科舉考試的變化和經濟的發展。這四部分內容之間關系密切。明朝的建立是朱元璋強化皇權的基礎。朱元璋強化皇權為的是鞏固明朝的統治;科舉考試的變化進一步促進了皇權的高度集中,從而鞏固了明朝的封建統治;明朝的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強化為明朝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社會環境。學習這部分內容,要了解元未明初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知道明初君主制中央集權強化的主要態勢。四、教學目標1.核心素養: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分別是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本課教學活動主要通過自主學習、史料講解、課堂探究討論的方式,進行問題探究教學,以此培養學生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2.學習目標目標1:結合電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明朝的建立時間、建立者、改革官制、改革科舉制度的具體措施和經濟發展的表現;目標2:列舉明朝全面改革官制的具體措施,概括明朝皇權加強的特點及影響,理解皇帝專權的弊端;(重難點)目標3:對比唐朝科舉制與明朝科舉制的異同點,總結八股取士的負面影響。(重難點)目標4:列舉明朝時期經濟發展的表現,了解明朝經濟發展的狀況。五、教學活動1.課堂導入師:播放視頻:明朝第一大案胡惟庸視頻中提到的胡惟庸是誰,朱元璋為什么廢除宰相制度,這節課,讓我們走入明朝,走進朱元璋,看看他是如何治理明朝的?2.講授新課出示學習目標,指引學生學習。(1)自主學習出示任務:任務一:【自學識記】結合電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明朝的建立時間、建立者、改革官制、改革科舉制度的具體措施和經濟發展的基本史實。反饋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視,并結合授課端——課前預習——《明朝的統治》導學任務單,任務一,《明朝的統治》自學檢測,答案解析,處理學生自主學習反饋問題。師:在進行這節課的問題探究之前,我們先認識一下朱元璋。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幼名重八,參加農民起義軍后改名元璋,字國瑞,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稱明太祖,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他在1368年稱帝,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他建立明朝之后,采取什么措施鞏固王朝呢?(2)合作探究出示任務:任務二【合作探究】1.閱讀教材,歸納概括朱元璋為強化皇權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影響。2.回顧元朝的行省制度,分析其弊端,說出明朝統治者強化皇權的原因。PPT出示問題:【合作探究】1.閱讀教材,歸納概括朱元璋為強化皇權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影響。學生活動:閱讀教材,小組合作歸納概括,討論后回答。教師總結。行政方面:地方:廢行省、設三司;分封諸子,駐守各地中央:廢丞相、撤中書省,由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師出示行政機構改革前、改革后示意圖。設計意圖:讓學生直觀看到明朝行政機構的變化,感知明朝皇權的加強。教師:講解行政機構改革的特點及影響(利與弊)。特點:相對獨立,又相互牽制。利:克服了朝臣權力重的弊端,鞏固了明朝的統治,形成比較安定的政治局面,為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弊:皇權高度集中,地方沒有獨立性,容易形成專權,出現偏頗決策,給統治埋下危機。知識補充宰相胡惟庸,開國老臣,位高權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常與朱元璋發生“口角”,朱元璋以“謀反”之罪滅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廢除丞相,改革行政機構。朱元璋結束了中國的宰相制度。監察方面:設特務機構——錦衣衛、東廠小故事有一天,大學士宋濂在家請客喝酒。第二天上朝時,朱元璋問他;昨天在家請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興地說:“你沒有騙我。”然后拿出錦衣衛繪制的宋濂家宴圖。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嚇出一身冷汗!設計意圖:補充歷史小故事,讓學生了解明朝特務機構的設置給明朝社會帶來的利與弊。特點:由皇帝直接指揮,不受法律的約束。影響:利: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有利于皇帝對臣民的監視和偵查,加強了君權,對維護明王朝的統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弊:這種特務統治使得臣民們終日誠惶誠恐,唯命是從,同時也使法律受到嚴重破壞。司法機構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給明朝的統治埋下了危機。PPT出示問題:【合作探究】2.回顧元朝的行省制度,分析其弊端,說出明朝統治者強化皇權的原因。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元朝的行省制度,分析其弊端。元朝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長官“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掌管)”之。行省制度利:加強中央集權;弊:地方分權和朝臣權力過大所以朱元璋為了鞏固統治,限制朝臣的權力,在地方取消了中書省,設立三司,將原來行中書省的權力一分為三,互不統屬。在中央廢除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職權,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設置錦衣衛,監察百官與百姓。出示任務:任務三【合作探究】1.對比唐朝科舉制與明朝科舉制的異同點,總結八股取士的負面影響。師補充唐朝科舉制。在唐朝,考試的科目分??坪椭瓶苾深?。每年分期舉行的稱???,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康瓤撇唤洺Ee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來漸廢。所以,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明經,進士科考的內容主要是儒家經典,考試形式主要有墨義、口試、貼經、策問、詩賦。由此可見,唐朝考試形式多樣,不會禁錮人們的思想。明朝科舉是什么情況呢。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兩個朝代科舉制的異同,得出明朝科舉制的弊端。學生回答:內容:必須來自“四書、五經”,不得自己隨意發揮。格式:“八股文”影響:扼殺了創造性,不利于教育的發展,不利于選賢任能。嚴重阻礙了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顧炎武曾這樣評價: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咸陽之效。出示任務:任務四【合作探究】1.舉例說出明朝經濟發展的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明朝經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學生回答,教師出示相關圖片總結。農業:引進新的農作物品種;出示玉米、馬鈴薯、甘薯、花生、向日葵圖片。手工業:絲織業:出示蘇繡、蘇州的絲綢圖片。制瓷也:出示青花折枝花紋八方燭臺、青花海水云龍扁瓶圖片。知識補充:青花瓷,又稱“青花”,以鈷為色料,直接在胎上繪畫,再施透明釉,經1300攝氏度高溫一次燒成的藍白兩色相間瓷器,被國外稱為中國的“國瓷”。青花瓷產生于宋代,成熟于元代,明朝時達到極盛。商業:出示《皇都積勝圖》講解:這幅長卷是明朝中后期北京城繁盛景況的再現。畫面注重描繪市區商業街道的面貌,街道上車馬行人熙來攘往,茶樓酒肆店鋪林立,招幌牌匾隨處可見,馬戲、小唱處處聚集著人群看客,金店銀鋪人潮如涌。出示《南都繁會圖》講解:《南都繁會圖》,全稱《南都繁會景物圖卷》,“南都”指南京。這些招牌,反映了當時南京經營貨物的種類繁多,交易范圍廣泛,是當時商品經濟繁榮的縮影。除此之外,還出現了有名的商幫,如山西的晉商、安徽的會上。(3)課堂小結明朝前期,在政治方面:中央廢除丞相和中書省,以六部分理朝政;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設立廠衛等特務機構,對臣民進行監視。思想文化方面:實行“八股取士”。明朝采取非常手段加強君權,表明封建制度僅靠正常的統治措施已無法維持其統治,從而只得依靠極端手段來加強對人民的鎮壓和思想控制,說明封建制度的日趨衰落。明朝經濟維續發展,在明朝中后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4)知識結構任務五:【動動手】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本課知識結構圖。(5)互動訓練 請調用互動學習卡,使用隨堂訓練——互動訓練,互動學習,及時測評,高效課堂。 組織學生進行學后反思學后反思 我學到的知識我學到的方法我還要努力的六、課后作業請將課后作業欄目——提升檢測—《明朝的統治》發送學生課下完成鞏固練習。七、拓展提升推薦學生查看學生端拓展提升欄目資源或將教師端教學素材和拓展提升資源推薦給學生,以拓展學生知識。教學素材 名師微課:八股取士名師微課:廠務特務機構微課:明初強化皇權微課:“四書五經”和八股文微課:科舉之弊8 / 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