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宋代經濟的發展》教案一、課標內容知道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理解中國古代重心的南移。二、學情分析初一學生思想活躍,充滿好奇心,形象思維及想象力發達,但知識體系尚未能形成。而且本課涉及的知識點比較雜亂,更不利于學生掌握。對于散碎的知識點,讓學生列表歸納;對于較難理解的原因及結果,提供史料,共同討論。三、教材分析本課主要學習三個子目的內容:農業的發展、手工業的興盛和商業貿易的繁榮。三部分內容之間聯系密切。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商業繁榮局面的出現。兩宋時期南方經濟的全面發展直接導致了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所以,本課重點要解決的問題是為什么兩宋時期經濟的發展和變化,最終促成了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四、教學目標1.核心素養: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分別是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本課教學活動主要通過自主學習、史料講解、課堂探究討論的方式,進行問題探究教學,以此培養學生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2.學習目標目標1: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農業的發展、手工業的興盛、商業貿易的繁榮的基本史實。目標2:列表歸納宋代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的成就,分析總結宋代經濟發展的原因。(重點)目標3:總結宋代經濟集中發展的區域,分析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理解宋代經濟發展與經濟重心南移之間的關系。(重難點)目標4:回顧經濟重心南移的歷史,總結對今天經濟建設的啟示。五、教學活動1.課堂導入師:播放視頻《清明上河圖》張澤端的《清明上河圖》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展現了宋朝經濟繁榮的場面。那么宋代經濟繁榮的原因有哪些,表現在哪些方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學習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2.講授新課出示學習目標,指引學生學習。(1)自主學習出示任務:任務一:【自學識記】結合電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農業的發展、手工業的興盛、商業貿易的繁榮的基本史實。反饋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視,并結合授課端——課前預習——《宋代經濟的發展》導學任務單,任務一,《宋代經濟的發展》自學檢測,答案解析,處理學生自主學習反饋問題。(2)合作探究出示任務:任務二【合作探究】閱讀教材,列表歸納宋代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的成就,分析總結宋代經濟發展的原因。學生根據表格,進行填寫。設計意圖:列表歸納,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并從表格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國的經濟重心在南方。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宋代經濟發展的原因。 自然環境開發 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 技術提高和區域拓展出示任務:任務三【合作探究】1.在下面表格中填寫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集中區域,總結宋代經濟集中發展區域的特點;2.結合材料,總結歸納南方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學生活動:根據教材在探究問題單中填上區域一列。總結出特點。生:特點:農業、手工業、商業的區域集中在中國的南方。師:那么南方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是什么?PPT出示問題:【合作探究】2.結合材料,總結歸納南方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師出示: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亂與藩鎮割據混戰使關中地區經濟受到嚴重破壞。其后,北方歷經靖康之難、宋金對峙、蒙古滅金,戰亂不休。材料二:材料三:宋代時南北氣溫普遍變冷,南方相對適宜農作物生長。北方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而南方受到的破壞較小,南方農業發展較快。(結合P42相關史實)材料四:南宋政府幫助解決耕牛、種子、農具等,將生產發展作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據。學生簡述,教師總結要點。原因:①南方戰亂少,社會相對安定②北方人南遷,帶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③南方自然條件優越④南方政府重視生產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歷史信息,史料實證的能力。過渡:由于以上的原因,中國的農手工業、商業集中在南方,這樣的發展,對于中國經濟來說,產生了一個什么樣的結果呢?生: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師:什么是“經濟重心”,我們先認識“經濟重心”概念:是指經濟、技術最發達,對國家提供主要財政支持的地區。師出示圖例,進行講解。農業由于墾田面積擴大,新農具出現,耕作技術提高,新品種占城稻引入,這些都大大提高了農業產量,使太湖地區租米產量居全國之首,出現了“蘇潮熟,天下足”的局面;除了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的推廣和種植,商品化帶動了宋代市南方地區性市場的擴大,草市與市鎮的不斷出現,說明市場經濟在南方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南方地區的經濟地位,遠遠超過了北方。兩宋時期。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除了農業的進步,手工業、商業的繁榮之外,航運業也十分興盛。航運業促進了港口城市的繁榮與市鎮的興起,促使人口從農村向城鎮轉移。草市、夜市、海外貿易的發展、紙幣的出現都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繁榮。南方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已經超過了北方,對朝廷的財政收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時期,南方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已經超過了北方,那時政府的財政收人,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這表明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進程最終完成。從此南重北輕的經濟格局形成,并一直持續到今天。那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有哪些證據表明,在南宋完成了經濟重心的南移。1、宋初南方人口是北方人口的兩倍。2、太湖流域已成為全國重要的糧倉。所謂“蘇湖熟,天下足”。3、北宋時期國家財政收人80%來自淮河以南。“國家根本,仰給東南”4、農業、手工業集中在南方。5、商業城市南方多于北方。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找證據,進一步明確在南宋時,經濟重心已經轉向了南方。出示任務:任務四【合作探究】回顧經濟重心南移的歷史,結合本課所學及相關史事,總結對今天經濟建設的啟示。知識拓展歷史上的經濟南移的三個時期。【合作探究】你認為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對我們今天的經濟建設有何啟示 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總結。(1)政局的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2)統治者對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是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3)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合理利用自然資源。(4)要重視引進勞動力、先進工具和技術。(5)堅持對外開放,重視對外貿易。設計意圖;學以致用,以史為鑒,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3)課堂小結自戰國到中唐,中國的經濟重心一直在北方,但隨著歷史的演變,北方戰亂頻繁和大量人口的南移,導致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漸喪失,終于在兩宋之際讓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經濟的重心完成了北方向南方的轉移,這一變化改變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空間格局。(4)知識結構任務五:【動動手】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本課知識結構圖。(5)互動訓練 請調用互動學習卡,使用隨堂訓練——互動訓練,互動學習,及時測評,高效課堂。 組織學生進行學后反思學后反思 我學到的知識我學到的方法我還要努力的六、課后作業請將課后作業欄目——提升檢測—《宋代經濟的發展》發送學生課下完成鞏固練習。七、拓展提升推薦學生查看學生端拓展提升欄目資源或將教師端教學素材和拓展提升資源推薦給學生,以拓展學生知識。拓展提升 名師微課:《清明上河圖》微課:農業的進步微課:手工業的興旺影音資料:景德鎮的瓷器9 / 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