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第七課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國法制建設的歷程第八課法治中國建設第三單元全面依法治國第九課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科學立法法治社會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第三單元知識體系全民守法第三單元 全面依法治國第八課 法治中國建設8.3 法治社會目錄議題一 什么是法治社會?議題二 怎樣建設法治社會?議題三 為什么建設法治社會?議題一 什么是法治社會?法治社會的內(nèi)涵觀看視頻,談談你對抖音擬在個人主頁展示賬號IP屬地的看法。法治中國建設離不開法治社會,結合教材,談談你對法治社會的認識。法治社會的內(nèi)涵1.法治社會的內(nèi)涵法治社會是指:法律得到公認和普遍遵從、社會治理依法開展、公共生活和諧有序的社會。注意:法治社會中的“法”既包括國家的法律制度,還包括社會道德、自治組織制定的規(guī)則和自我約定的契約等等。而法治國家、法治政府中的“法”只限于國家的法律制度及中共黨內(nèi)法規(guī)。法治社會的內(nèi)涵2021年春,由于某長租公寓爆雷(P2P平臺因為逾期兌付或經(jīng)營不善問題,未能償付投資人本金利息,而出現(xiàn)的平臺停業(yè)、清盤、法人跑路、平臺失聯(lián)、倒閉等問題),女青年小王面臨被房東趕走的境遇,她拿起民法典和租房合同據(jù)理力爭,最終維護了自己的居住權,被房東拆掉的門裝了回來。她把民法典放在床頭,說“這是我的信仰”。探究問題:小王的這句話體現(xiàn)法治社會的哪一特征?法治社會的內(nèi)涵2.法治社會的具體表現(xiàn)(特征)表現(xiàn):在法治社會中,人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全體公民、社會組織對于法律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可和接受,普遍認可法律是社會生活中所有人應遵守的基本規(guī)范。①全社會對法治普遍信仰,實施法治成為全社會的一致追求。(法治意識——信法)全社會對法治普遍信仰的條件:第一,制立良法。良法必須緊扣本國實際,否則立法就是無本之木。第二,公正司法。公正是司法的靈魂,也是培育國人法律信仰的關鍵。有了良法,司法不公,法律信仰只能是紙上談兵。第三,嚴格執(zhí)法。嚴格執(zhí)法是政府取信于民的重要保證,不僅事關政府的光輝形象,而且關乎民眾法律信仰的形成。第四,注重守法。必須繼續(xù)堅定不移地推進普法教育,讓普通百姓在知法懂法的基礎上守法法治社會的內(nèi)涵2.法治社會的具體表現(xiàn)(特征)憲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實施和普遍遵守,社會各個領域依法運行。(法治實施——守法)表現(xiàn):無論是私人生活領域還是在公共生活領域,法律要求得以普遍的遵守,權利得以實現(xiàn),義務得到履行,違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鏡頭一 2021年2月20日,有群眾向公安機關舉報,有網(wǎng)民在微信群中發(fā)布多條侮辱詆毀衛(wèi)國戍邊英雄官兵的言論,引發(fā)群內(nèi)成員強烈不滿。對此,警方迅速開展調查,于當日21時許,將該網(wǎng)民陳某強(男,28歲)查獲,該人對為發(fā)泄個人情緒發(fā)表違法言論的事實供認不諱。目前,該人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北京市海淀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工作中。警方表示,英雄不容褻瀆,網(wǎng)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對于公然詆毀侮辱英雄的行為,警方將依法堅決嚴懲。鏡頭二 近20斤木板從5層陽臺扔下樓,砸在樓下人行步道上,這是北京通州某小區(qū)發(fā)生的危險一幕,所幸當時并無人員經(jīng)過。2021年3月18日北京通州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并當庭宣判此案,以高空拋物罪判處被告人王某某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罰金人民幣三千元。《刑法修正案》(十一)將高空拋物罪新增為一個獨立罪名,本案為北京市首案。法治社會的內(nèi)涵2.法治社會的具體表現(xiàn)(特征)③ 社會糾紛得到解決,公平正義得到切實的維護和實現(xiàn)。(實施效果)表現(xiàn):在糾紛發(fā)生后,公民普遍依據(jù)法律主張自己的權利,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有效處理糾紛、解決矛盾。知識拓展是指當事人因合同發(fā)生糾紛時可以再行協(xié)商,在尊重雙方利益的基礎上,就爭議的事項達成一致,從而解決糾紛的方式。當事人也可以不經(jīng)和解而直接選擇其他解決糾紛的途徑。和解通過第三方的排解疏導、說服教育,促使發(fā)生糾紛的當事人自愿達成協(xié)議,從而解決糾紛的活動就是調解。我國已經(jīng)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調解制度,包括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仲裁調解、訴訟調解等。調解訴訟仲裁是指由雙方當事人簽訂仲裁協(xié)議,將爭議提交第三方仲裁機構,由仲裁機構對爭議的是非曲直進行評判并作出裁決的一種解決爭議的方法。訴訟俗稱“打官司”,它是在糾紛主體的參與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決具體糾紛的活動。訴訟分為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和刑事訴訟三種類型。在多元的糾紛解決方式中,訴訟是解決糾紛的最后途徑。議題二 怎樣建設法治社會?建設法治社會觀看視頻,結合教材,分析小花梅事件誰之過?小花梅的遭遇對于法治社會建設有何啟示?建設法治社會怎樣建設法治社會?1.建設法治社會是一個艱巨的任務,需要進行全方位、長期性的努力。2.具體措施:(1)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2)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3)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4)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建設法治社會(1)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2.具體措施:具體要求:法治社會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必須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法治觀念,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建設法治社會(2)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2.具體措施:具體要求: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yè)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fā)揮市民公約、鄉(xiāng)規(guī)民約、行業(yè)規(guī)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guī)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建設法治社會社會治理是指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yè)單位、社區(qū)以及個人等多種主體通過平等的合作、對話、協(xié)商、溝通等方式,依法對社會事務、社會組織和社會生活進行引導和規(guī)范,最終實現(xiàn)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過程。名詞點擊建設法治社會(3)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2.具體措施:具體要求:推進覆蓋城鄉(xiāng)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援助范圍,健全司法救助體系,保證人民群眾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利受到侵害時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援助。知識拓展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jīng)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法律援助知識拓展司法救助,又稱訴訟救助,是指司法機關對于當事人因經(jīng)濟確有困難,向政法委申報給予經(jīng)濟救助的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對于交納訴訟費用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根據(jù)其申請,予以緩交、減交或者免交訴訟費用。司法救助建設法治社會(4) 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2.具體措施:具體要求: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引導和支持人們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xié)調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行政復議:是指當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申請有關行政機關對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與適當性進行審查,并作出裁決的活動。行政裁決:是指行政主體依照法律授予和法定程序,以第三者的身份對平等主體之間發(fā)生的與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特定民事、經(jīng)濟糾紛進行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知識拓展訴 訟:指糾紛當事人通過向具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另一方當事人解決糾紛的形式。分為行政、民事和刑事三類。行政訴訟即為俗稱"民告官"的訴訟。民事訴訟里,原訴人是受害者當事人,因為有未可解決的爭議,所以訴諸法律。刑事訴訟涉及刑事犯罪。建設法治社會(1)通過建設法治社會,能夠更好地形成全社會學法、信法、用法的氛圍,增進社會共識,維護社會秩序;(2)能夠更好地協(xié)調各方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實現(xiàn)社會和諧。3.建設法治社會的意義:建設法治社會建設法治社會的措施信 法1法治社會的內(nèi)涵本課小結守 法2用 法3建設法治社會的意義社會秩序1社會和諧24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3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2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1宣傳教育樹立法治意識1.個人應采取一切手段謀取可以得到的利益2.良法應體系完備,能夠體現(xiàn)社會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3.依法治國就是國家制定法律,每個公民遵守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違法行為都應承擔刑事責任提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應當依據(jù)法律主張自己的權利,而不能用非法手段謀取自己的利益提示:良法應體系完備,能夠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提示: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一般違法但不構成犯罪的行為是不承擔刑事責任的易錯易混4.法治社會就是全社會信仰法律5.建設法治社會有利于消除社會矛盾,促進公平正義,建設和諧社會,使法治成為社會治理唯一方式,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6.在法治社會,當糾紛發(fā)生后,人們可以依據(jù)村規(guī)民約主張自己的權利。提示:除了信仰法律,還應遵守法律、運用法律。提示:“消除社會矛盾”的說法絕對,“使法治成為社會治理的唯一方式”的說法錯誤提示:在法治社會,當糾紛發(fā)生后,人們可以依據(jù)法律主張自己的權利易錯易混1.法治社會的內(nèi)涵是( )①全社會對法治普遍信仰,實施法治成為全社會人民的一致追求②憲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實施和普遍遵守,社會各個領域依法運行③法治觀念深入人心,國家法律對一切違規(guī)行為都進行嚴厲處罰④社會糾紛依法得到解決,人民的利益都得到切實和有效的維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2. 互聯(lián)網(wǎng)不是法外之地,虛擬空間不是虛假空間。制定網(wǎng)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guī),為依法治網(wǎng)、辦網(wǎng)、用網(wǎng)提供基本依據(jù)。聯(lián)合整治炒作明星緋聞隱私和娛樂八卦、約談自媒體平臺、將違規(guī)網(wǎng)絡主播納入跨平臺黑名單;網(wǎng)絡社會組織“同心圓”工程在各地深入開展,有力推動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自律……依法管網(wǎng)治網(wǎng)進一步加強,網(wǎng)絡生態(tài)日趨好轉。當今時代,我們不僅要依法管網(wǎng)治網(wǎng),還要依法治理國家和社會。這要求( )①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為依法治理提供法律依據(jù)②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實現(xiàn)各個領域治理有法可依③司法機關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④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依法治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A3. 建設法治社會,能夠更好地形成全社會學法、信法、用法的氛圍,能夠更好地協(xié)調各方利益關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下列屬于法治社會建設的措施的是( )①不斷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精準挑選援助對象,縮小援助范圍③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④強化道德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4. 調解工作是公共法律服務的重要內(nèi)容。某地司法局整合各類調解資源和力量,構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yè)性專業(yè)性調解、司法調解等調解渠道有機銜接、協(xié)調聯(lián)動的“綜合性”“一站式”調解工作平臺,筑牢了社會穩(wěn)定“第一道防線”。上述做法( )①旨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人民權益②意在節(jié)約司法成本,有效化解矛盾③提高了社會治理的法治化水平④推進了司法民主,提高了司法效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IP屬地.mp4 media2.mp4 新8.3法治社會.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