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海陸變遷》知識點總結1. 地殼運動和海平面上升(自然原因)+人類活動(人為原因)會造成海陸變遷2. 珠峰頂上有海洋生物化石→地殼抬升由于海平面上升,臺灣島和大陸相隔,形成臺灣海峽荷蘭圍海造陸,讓全國1/4土地低于海平面→人類活動3. 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東海岸輪廓“破損”部分較吻合①地層具有相似性②兩岸都有鴕鳥和海牛分布(魏格納的證據)4. 大陸漂移學說→板塊構造學說①全球有六大板塊亞洲歐洲合起來亞歐板塊。 非洲板塊南北美洲合起來美洲板塊。 南極洲板塊唯一的大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澳大利亞大陸部分)②板塊在不斷運動中,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多火山地震。內部較穩定③全球兩大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消亡邊界,碰撞地帶)5. ①板塊張裂:裂谷、海洋、海嶺如東非大裂谷、紅海、大西洋海嶺②板塊碰撞:山脈、海溝、島弧鏈如阿爾卑斯山脈(亞歐板塊VS非洲版塊)、喜馬拉雅山(亞歐板塊VS印度洋板塊)、安第斯山脈(太平洋板塊vs美洲板塊)、落基山脈(南極洲板塊VS美洲板塊)日本多地震原因: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亞歐板塊VS太平洋板塊)巴西和英國地震很少:地處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紅海和大西洋面積在不斷擴大:地處板塊張裂地帶地中海和太平面積在不斷縮小:地處板塊碰撞地《天氣與氣候》知識點總結1. 天氣是短期的、變化的。如風霜雨雪。氣候是長期的平均結果,基本變化不大。如望兵石學校夏季一般高溫多雨風桿指向哪里,風就吹向哪里。半橫1級,一橫2級,三角形8級北風8級2. 空氣質量指數: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數量,越少對人體健康越有利3. 影響空氣質量的因素①自然因素:氣壓的高低(高壓盛行下稱氣流),風力的大小,降水的多少。②人為因素:焚燒秸稈、汽車尾氣、家庭取暖、工業生產《氣溫的變化與分布》知識點總結1. 百葉箱記錄氣溫的四個時間段:2時、8時、14時、20時。并計算平均值2. 一天之中氣溫最高hot下午兩點即14:00左右,最低cool出現在日出前后最高-最低=氣溫日較差(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就是說新疆地區日較差大)3. 北半球陸地7月氣溫最高,1月氣溫最低。7月氣溫-1月=氣溫年較差。海洋以水體為主,比熱容大,升溫和降溫都比較慢,北半球8月最熱,2月最冷。南半球反之,南北半球季節相反。4. 把每個月的氣溫用平滑的線連起來就是氣溫曲線圖 赤道A地和B地位于北半球,C地和D地位于南半球5. 把氣溫相同的個點連成線稱為等溫線,故同一條等溫線上氣溫相同判斷等溫線:①等溫線的遞變規律(從哪個方向向哪個方向遞增或則遞減)②疏密程度(等溫線密集溫差大,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溫線稀疏溫差小。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③延伸方向(沿著緯線、海岸線、山脈延伸等)④極值區即閉合等溫線(低溫中心一般海拔高,高溫中心一般海拔低)甲地是低溫中心,可能為山峰。乙地可能為盆地或則洼地6. 從全球平均氣溫分布來看①全球氣溫從赤道向兩極遞減,或則由低緯向高緯遞減影響因素:緯度(低緯度獲的太陽輻射多)②南半球等溫線稀疏(南半球海洋面積廣),北半球等溫線密集(北密南疏)③等溫線大致沿著緯線延伸即東西走向(特別是南半球)7.8. 海洋比熱容大,升溫和降溫比陸地慢,1月陸地等溫線向南凸出,海洋向北凸出。即1月“陸南洋北”,7月“陸北洋南”同一緯度夏季陸地比海洋溫度高,冬季海洋比陸地溫度高(影響因素:海陸位置)9.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通過海拔差可以算溫差,也可以通過溫差算海拔差)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夏季是我國的冷極(影響因素:地形)熱帶地區(南北回歸線之間,23.5°N-23.5°S之間):低緯地區一般氣溫>20℃寒帶地區(極圈之內,66.5°-90°之間):高緯地區一般<-10℃即零下10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