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把握世界的規律第二框 世界是永恒發展的 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課是第三課第二框內容,講述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包括發展的普遍性,發展的實質,發展的形式或狀態、方向和道路。發展觀是辯證法的總特征之一,與上一框聯系的觀點共同構成辯證法的總特征。二、教學目標通過對“百年中國”相關短視頻、圖文材料分析,知道物質世界是是永恒發展的,理解發展的實質,懂得發展的形式或狀態、方向和道路,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周圍的事物。在材料分析的過程中,鍛煉提煉、獲取、解讀有效信息的能力,增強科學思維。了解百年中國鐵路發展的基本歷程,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鑒定政治認同。三、教學重難點重點:發展的普遍性、形式或狀態、方向和道路難點:發展的實質、判斷新舊事物的標準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圖片展示:廣州南動車段整裝待發的列車。視頻展示:中國鐵路發展史。教授新課3.2 世界是永恒發展的視頻展示:“變”發展的普遍性結合視頻內容從三個角度理解發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發展的人類社會是發展的人的認識是發展的議學提示:發展普遍性的原理及方法論發展的實質唯物辯證法認為,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區分新、舊事物判斷:以下哪些屬于新事物?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2017年10月16湖南出現巨型稻袁世凱恢復封建帝制1921年,中共在上海誕生電腦算命、網絡傳銷判定一個事物究竟是新事物還是舊事物的標準是什么?視頻展示:京張鐵路——京張高鐵的變遷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事物發展的形式或狀態——量變與質變材料閱讀:從沒有自主建造的鐵路到京張鐵路的運行,這是中國鐵路史上根本的、顯著的、質的變化與發展;從1905年到1978年,中國可統計鐵路里程5.2萬公里,但平均時速卻僅有40公里,提升了5km/h,這是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從1978年開始,中國進入到了對高鐵的探索時期,在這一長達12年的探索,雖然積累的相關經驗和技術,但仍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2016年8月15日,中國標準動車組首次載客試運行,這是中國鐵路發展史里程碑式的變化。從“市場換技術”獲得全套技術引進,到自主研發成功,中國高鐵在量的積累的基礎之上,實現了質的飛躍。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原理部分):區別——聯系——方法論:①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②在量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只有改變事物原有的性質才能向前發展時,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材料閱讀:在最初研制時期,火車飽受世人嘲諷。1814年,世界上最早在鐵路上行使的蒸汽機車丑陋笨重,走得很吃力,像個病魔纏身的怪物。有人譏笑“火車沒有馬車快”,有人責怪他火車聲響又尖又大,把牛都嚇跑了。各種抗議和打擊紛至沓來。1865年,英國商人杜蘭德為了向當時的中國宣傳鐵路的優越性,自己掏錢在北京宣武門外修建了0.5公里長的一小段“展覽鐵路”,很快就遭到了清政府的拆除,理由是“觀者駭怪”。唐胥鐵路曾經一度以騾馬為動力。皇城御苑中的西苑鐵路竣工,慈禧因為認為火車鳴笛會破壞皇城的風水和氣脈,于是每天午餐行車時不準用機車,而是由人力拉動前行。200多年后,馬車仍按原速轉動,火車卻在飛速前進著……今天,時速350公里、安全快捷、平穩舒適的高鐵已經成為人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火車速度一日千里的變化令人驚嘆。思考:火車不平凡的發展歷程說明了什么?給你什么啟示?事物發展的趨勢——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是一個辯證否定的過程。(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是聯系和發展的環節)方法論:要樹立創新意識,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熱情支持和保護新事物成長。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戰勝舊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新事物有弱點和缺陷,被人們認識需要一個過程;舊事物開始強大,總是頑強抵抗極力扼殺新事物)方法論:要做好充分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困難,勇于面對對挫折與考驗。1.5G時代,核心網和基站都需要更新換代,這對華為來說是個巨大的機遇,盡管前進道路上充滿阻礙,但華為正盡全力競爭5G設備商的領導地位,迎來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這包含的哲學方法論是①堅持一發從實際出發②要對未來充滿信心,鼓勵、支持新事物成長壯大③堅持整體和部分的統一④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春暖花開自有時,明天的通途更寬闊。下列詩句與這段話蘊含的哲理一致的是①竹密無妨溪水過,天高不礙白云飛②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③天生我材必有用,直掛云帆濟滄海④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后存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3.2021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年報數據顯示,2020年四季度GDP實際同比增速6.5%,全年GDP實際同比增速2.3%,初步核算按現價已經破百萬億元,均高于預期。但我國經濟復蘇的拐點尚未到來。從辯證法角度理解,我國經濟復蘇的拐點尚未到來意味著①量的積累還沒有引起事物發生質的變化②新事物徹底戰勝舊事物的時機還不成熟③事物發展的曲折性還沒有轉化為前進性④事物相持、平衡和靜止狀態沒有被打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三星堆遺址及其出土文物的許多重大學術問題,至今仍是難以破譯的千古之謎。例如,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 三星堆遺址居民的族屬為何?三星堆古蜀國的政權性質及宗教形態如何?雖然專家學者對其中“七大千古之謎”爭論不休,但終因無確鑿證據而暫時無法定論。其原因可能是①三星堆的研究受到技術條件、資料匱乏等因素的限制②對三星堆遺址蘊含的文化信息的研究需要一個量變的過程③人類研究古代遺跡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④三星堆的文明遺跡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18年天津卷,14)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有企業的中流砥柱作用日益突出,國企改革也站到了新的歷史節點上,翻開了新篇章。聯通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首例中央國有企業層面的混改。混改后,聯通集團對中國聯通的持股比例從原來的63.7%降到36.7%,仍是大股東但不再處于絕對控股地位,騰訊、百度等民企成為新的戰略投資者;新成立的董事會吸收民營企業代表參與企業經營決策,優化了經營管理機制;中國聯通向7000余名核心員工授予占總股比2.7%的股票,調動了最核心要素的積極性;聯通與新的戰略投資者在云計算、物聯網等領域開展戰略合作,培育了創新發展新動能。國企民企以混改“聯姻”,改出了國有資本、非公有資本融合發展的新優勢。“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新事物,其目標的實現需要一個過程,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會一帆風順。”用唯物辯證法發展觀知識,說明這一觀點的合理性。(10分)參考答案:DCBA5.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國企混改要在穩步推進的基礎上實現高質量發展,不能急于求成。②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國企混改是新事物,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但也會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要經歷一個曲折的發展過程,不會一帆風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