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四第九課第二框《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教學設計課程標準及教材內容解讀《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是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三單元第九課第二框的內容,承接第一框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在明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課標要求通過學習,理解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學情分析1、高二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愿意關注社會熱點,課堂參與程度高,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2、本框題的內容理論性較強、多為結論性知識,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生活經驗和理論素養難以使其深刻、全面理解本框內容。3、需要結合生動、有趣、有感染力的情境創設,設計課堂小組活動,展開本課教學,使抽象理論與具體實際相結合,把思政課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教學目標1、通過“解碼紀錄片”,進行小組合作探究,促進學生的交流分享,使學生總結出文化發展需要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增強對國家發展的政治認同。2、通過“辨析紀錄片”,促進學生把握科學思維方法,理解文化發展要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增強學生的科學精神。3、通過“你”“我”的中國故事,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擬一句宣傳標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培育學生的政治認同,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教學難點: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理想信念。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齊讀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關于“加快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的內容,列舉紀錄片。 緊跟時政熱點,吸引學生眼球,聚焦注意力,激發學生求知欲。第一幕: 解碼紀錄片 播放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宣傳片段,小組討論: 1、哪些鏡頭讓你印象深刻? 2、請你來點評,這部紀錄片打動人心的原因是什么? 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既典型又生動,以小見大,以點到面,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使學生感受到普通中國人的喜怒哀樂、冷暖悲歡,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我國社會的巨大變化。通過小組討論交流互動分享,感悟紀錄片打動人心的原因,從而引導學生分析文化發展要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增強對國家發展的政治認同。第二幕:辨析紀錄片 在如何拍攝紀錄片,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討論中,有下列觀點: 觀點一:博古可以通今,只需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拍攝紀錄片即可 觀點二:可以采用中外合拍、合作傳播的方式 觀點三: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應該利用馬克思的理論為指導進行拍攝 小組討論:假如你是紀錄片導演,請你談談對上述觀點的認識。 結合課堂教學目標,針對學生學習實際情況,根據情境的展開與分析,設置觀點辨析,引導學生對設置的觀點作出是非曲直的判斷分析,明確文化發展要“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讓學生的思維經過碰撞,克服混沌、片面、偏激,走向明確、全面、理性。第三幕:“你”“我”的中國故事 播放視頻:2021最難忘的中國聲音,過渡引出:講好中國故事,你我都是參與者,見證者,書寫者。請你為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擬一句宣傳標語。 要求:朗朗上口,20字以內。 通過播放“2021最難忘的中國聲音”,渲染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引導學生對國家和社會的關注。在這一鋪墊下,讓學生為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擬一句宣傳標語,啟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深刻的情感體驗,既發揮學生主體性和主人翁精神,又推動課堂向高潮邁進。升華主題 教師引領學生總結,升華課堂主題。 對本課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升華,深化價值引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