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年級 八年級-下冊 學科 歷史 課型 新授題目 第6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教學 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中共八大確定的主要任務和“總路線” 的提出,了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2.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危害及主要教訓。 3.知道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和先進人物的卓越貢獻。過程與方法 播放相關影視劇視頻,加深學生對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失誤及成就的理解;通過引導學生對十年動亂過程的思考,培養學生高度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展示王進喜、焦裕祿等人的照片,了解他們的先進事跡,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我們學習的楷模。認識到“文化大革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嚴重災難。重難點 重點:中共八大確定的主要任務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文化大革命”的發動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難點:失誤的原因;“文化大革命”發生的原因及其災難性的后果。教學策略 閱讀指導法、講述法、討論法、練習法教 學 過 程 設 計 備注一、導入:大躍進時期的宣傳壁畫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壁畫? 二、新授: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1.探索中的良好開端——中共八大 教師:(出示中共八大圖片材料)請同學們根據教材,說說中共八大的概況(時間、地點、主要內容) 學生:(討論、發言)1956年;北京;正確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確定了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 教師:進一步講解國內的主要矛盾(先進工業國要求同落后農業國現實;人民對于經濟文化需要同不能滿足的狀況) 【合作探究】為什么說中共八大是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歸納總結)中共八大把經濟發展放在首位,制定出符合當時國情的任務;中共八大確立了“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 (過渡)既然如此,為什么還會出現那么浮夸、荒誕的生產宣傳? 探索中的失誤 (1)社會主義總路線: 學生介紹社會主義總路線提出時間、會議名稱、主要內容(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合作探究】思考:看材料分析“多快好省”是否合理? 學生:(討論、發言)不合理,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 (2)大躍進: 教師:(講解大躍進含義)片面追求工業、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高指標。(講解大躍進主要表現)主要表現①農業上浮夸風盛行,虛報產量;②工業上全民大煉鋼鐵。(展示相關宣傳圖畫以及影視劇片段加深學生的理解和印象) (3)人民公社化運動: 教師:(講解人民公社化運動)特點:一大二公(規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內容:公社成員的財產都屬集體所有,大家一起生產,成果收入歸公社所有。實現按需分配,設立公共食堂,免費提供三餐。請同學們思考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危害是什么? 學生:(討論、發言)挫傷了他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 【知識拓展】建國后,農村生產關系的三次調整 教師:(展示表格)請同學們結合以往所學知識,填寫表格內容(事件、核心內容、意義/影響) 學生:(討論發言) 3.國民經濟調整 教師:展示材料(1957年和1960年農業生產情況對比表)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自然災害嚴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這種情況下,怎么辦呢? 學生:(討論發言)調整經濟政策 教師:(展示材料)請同學來介紹一下國民經濟調整的時間、方針、成果。 學生:(發言)1961年初——1965年;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結果是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呈現出物價穩定、市場繁榮的新面貌。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發動 教師:(展示材料“五一六通知”)請同學來介紹一下文化大革命的發起原因、時間、領導機構。 學生:(討論發言)原因:毛澤東認為,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 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想通過發動“文化大革命”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發起時間1966年夏;領導機構:陳伯達、江青、康生、張春橋等人組成的中央文革小組。 教師:(展示材料,講解文化大革命動亂表現)表現①國民經濟遭到巨大損失②文化凋零、教育事業遭沖擊③大批干部和群眾遭受殘酷迫害,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踐踏。④國家主席劉少奇被迫害致死。 “文化大革命”的結束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1976年10月結束了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3.“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和啟示 教師:學生們討論說出危害和啟示(教師給予提示和引導) 學生:(討論發言)危害: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啟示:①堅定不移的把工作中心轉到經濟建設上來。 ②反對個人崇拜,必須進一步健全社會主義法制。③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建設成就 教師:用表格形式歸納建設成就,分2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年)請同學們完成表格中的內容。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這一時期涌現出很多模范人物,他們的事跡我們要牢記,他們的精神我們要學習。 黨的好干部,焦裕祿;“鐵人”王進喜;解放軍好戰士雷鋒。他們熱愛人民、鞠躬盡瘁,不怕困難、艱苦創業精神,助人為樂、愛國愛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教師:第一個時期“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請同學們完成表格中的內容。 三、小結 四、隨堂檢測:基礎選擇題+歷年中考選擇題 引領學生進入本課學習作業布置 1、完成本課對應練習冊作業。2、背出本課大事件內容。板書設計 探索與成就 1.良好開端 2.失誤 3.調整 4.“文化大革命”5.建設成就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研究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課程資源,由表及里、去蕪存菁,提取有效信息,正確剖析歷史事實。客觀辯證分析取得建設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誤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并客觀地歸納“文革”原因和危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