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年級 八年級-下冊 學科 歷史 課型 新授題目 第3課 土地改革教學 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土地改革的原因; 2.了解土地改革的開展及基本完成; 3.理解土地改革順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義。過程與方法 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數據,引導學生使用對比、分析、歸納等學習歷史的方法;實施探究式學習,掌握合作式學習的方法。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土地改革的完成,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為國家的工業化和農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準備了條件,從而體會到黨和政府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英明決策,體會到黨的偉大。重難點 重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土地改革的開展及基本完成。 難點: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土地改革后土地制度的性質。 難點:中共七大的召開和。教學策略 閱讀指導法、講述法、討論法、練習法教 學 過 程 設 計 備注一、導入:電影《白毛女》片段 這段視頻是電影《白毛女》的一個片段,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喜兒被地主黃世仁霸占后,逃進深山叢林,頭發全變白,土地改革后地主被鎮壓了,喜兒報了仇伸了冤。她重又回到自己的村莊的故事。舊社會為什么能把人逼上絕路?新社會為什么又能讓人過上幸福生活?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課——土地改革 二、新授:土地改革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 1.土地改革的原因 教師:展示三段材料,引導學生分析土地改革的原因。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學生:(討論、發言)①新中國成立后,新解放區的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直接原因);②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 (根本原因);③進一步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 2.土地改革的概況 教師:請同學們根據教材,說說土地改革的概況(時間、地點、法律依據、核心內容、目的、具體做法) 學生:(討論、發言)1950—1952年底;廣大新解放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地主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在勞動中改造自己。 【知識拓展】 教師:展示表格,請同學們用表格對比的形式比較地主(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農民土地所有制的異同。 學生:(討論、發言) 土地改革的成果 教師:(展示土地改革的地圖)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教師:那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是什么時候完成改革的呢? 學生:(討論、發言)中央人民政府對 3500萬人口的少數民族地區,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民主改革任務。1959年西藏地區開始進行民主改革,使百萬農奴翻身當家做主。 教師過渡: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它有什么意義? 土地改革的意義 教師:展示四段材料,引導學生分析土地改革的意義。 學生:(討論、發言)①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②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③獲得農民擁護,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④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知識拓展】 教師:(展示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中國土地法大綱》(1947.9)《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950.6))請同學們思考這次土地改革與以往土地改革有哪些不同之處? 學生:(討論、發言)與以往土地改革的不同之處:對地主由過去沒收其一切財產改為沒收土地、農具、耕畜、多余的糧食及房屋。注意保護富農經濟。 三、小結 四、隨堂檢測:基礎選擇題+歷年中考選擇題 引領學生進入本課學習作業布置 1、完成本課對應練習冊作業。2、背出本課大事件內容。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本課需要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認識、掌握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認識到土地改革的作用與抗美援朝的勝利一樣,都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為即將到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準備了條件。上課時要有效利用文字和圖片材料,同時讓學生收集整理或向家人、長輩了解有關土地改革的信息。理解和認識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形成正確的歷史概念,學會收集分析、整理信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