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年級 八年級-下冊 學科 歷史 課型 新授題目 第2課 抗美援朝教學 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兵朝鮮的原因。 2.了解抗美援朝的主要過程及在戰爭中涌現出的英雄人物及事跡。 3.全面理解抗美援朝勝利的歷史意義。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課本、地圖及網上查詢,獲取有效信息,在掌握歷史事實的基礎上總結思考歷史問題的方法;通過原始資料再現,了解史實的真實性與可靠性,掌握獲取歷史信息的有效方法。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分析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的原因,培養學生不畏強權、敢于挺身與侵略者斗爭的優秀品質。講述黃繼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跡,學習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重難點 重點:抗美援朝的基本史實;黃繼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體現的精神。 難點:中國政府派志愿軍奔赴朝鮮的原因;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意義。 難點:中共七大的召開和。教學策略 閱讀指導法、講述法、討論法、練習法教 學 過 程 設 計 備注一、導入:(視頻)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 2021年9月2日上午,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由我空軍專機護送從韓國接回遼寧沈陽,109位志愿軍烈士英靈及1226件相關遺物回到祖國懷抱。 烈士英靈,魂歸故里,但是他們七十多年前為什么會去到異國他鄉呢?當時發生了什么? 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們的英勇事跡! 二、新授:抗美援朝 (一)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中國出兵的原因 教師:出示歷史圖片,介紹朝鮮戰爭情況、美國的干涉朝鮮戰爭、美國轟炸中國丹東、干涉中國臺灣問題。提問:從材料中得出中國出兵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討論、發言)美國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中國安全。 教師:出示金日成致毛澤東的求援電報(節選),提問:從材料中得出中國出兵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什么? 學生:(討論、發言)朝鮮向中國請求支援。 抗美援朝的概況 教師:展示問題,請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完成以下內容(時間、參戰軍隊、中方指揮、“聯合國軍”指揮、過程) 學生:(討論、發言)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彭德懷、麥克阿瑟、五戰五捷-邊打邊談-取得勝利。 3.結果:1953年7月27日,戰爭雙方在朝鮮板門店簽署停戰協定,朝中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戰爭的偉大勝利。 【合作探究】 教師:(展示中美雙方的武器裝備對比)武裝水平相差如此懸殊我們為什么能打贏這場戰?(提示:從戰爭性質、領導方面、戰士們、中朝兩國、國際上等方面分析)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歸納總結)①戰爭性質:正義的反侵略戰爭,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②領導方面:中國共產黨的英明決策和正確指揮;③戰士們:英勇奮戰,愛國、不怕犧牲的精神;④中朝兩國:中朝兩國軍民的密切配合協作;⑤國際上:國際援助(主要是蘇聯) 歷史意義: 教師:(展示材料)閱讀課文及材料說說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國內及國際意義。 材料一:它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的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特別是中國革命勝利后起了深刻變化的亞洲歷史的前進車輪,是侵略勢力所絕對不能扭轉的……這對于保障遠東和平,是一個重大的貢獻。 材料二:雖然從實際情況來講,中國為了這場戰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的經濟建設。但是,中國獲取的戰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美國勢力在中國周邊的擴張,給新中國爭取了一個相對安全的發展環境。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歸納總結)國際意義:①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②維護了朝鮮、亞洲和世界和平③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國內意義:鞏固了新中國政權,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二)戰斗英雄黃繼光和邱少云 1.上甘嶺戰役 教師:介紹上甘嶺戰役概況 2.戰斗英雄 教師:(展示圖片材料)請同學來介紹一下黃繼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跡。 學生:(發言) 教師:從這些戰斗英雄身上我們能學到什么精神呢? 學生:(討論、發言)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 三、小結 四、隨堂檢測:基礎選擇題+歷年中考選擇題 引領學生進入本課學習作業布置 1、完成本課對應練習冊作業。2、背出本課大事件內容。板書設計 抗美援朝 原因、目的、概況、結果、意義、英雄人物教學反思 為鞏固新生的政權,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在講課時運用多種方法,將這些問題講清講透。學生在學習本課時,采用知識歸納法,將每目下的內容系統歸納,便于記憶、理解、運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