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1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一、學習目標1.結合現實國情,理解我國現階段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和重要意義,堅定制度自信;2.結合具體案例,理解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內容和意義,闡釋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3.結合家庭收入具體情況,了解我國居民收入的方式與合法途徑,懂得勞動者應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正確辨析對待勞動的不同態度,懂得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二、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按勞分配的地位、內容和要求、意義;如何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 教學難點: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三、學情分析學生此前已經學習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以及“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理解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與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對我國的相關經濟制度和體制已具理論認知。雖然學生通過學習已經了解了我國的基本的經濟制度與經濟體系,但學生缺乏對我國基本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作用和意義的理解,以及對我國個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和認同。四、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啟發誘導法、多媒體教學五、課時安排1課時六、教學過程導入:教師:展示材料“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摘選)”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堅持多勞多得,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強化稅收調節,完善直接稅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完善相關制度和政策,合理調節城鄉、區域、不同群體間分配關系。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鼓勵勤勞致富,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提問:我國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如何完善我國的分配制度?新課講解:(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材料:某村堅持發展集體經濟,村辦企業紅紅火火,每年的集體分紅讓人羨慕。村民不僅耕種自家承包的土地,而且在村辦企業領著一筆不菲的工資。隨著集體經濟的壯大,村民也早早享受到免費的教育和醫療。該村富裕后,還不忘帶動周邊的鄉村共同富裕。思考:1.該村實行了什么樣的個人收入分配方式 2.我國除了實行以上的收入分配方式,還實行哪些分配方式?(學生思考舉手發言,教師總結)提示: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總結: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①內容: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②原因: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決定分配方式,我國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決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材料:婷婷:爸媽,我回來了,今天我發工資了,有5000多元呢!爸爸:哦,回來啦!頭一個月發工資就有這么多!婷婷:那可不!一開始因為同學們都說國企工資低我還擔心呢,現在看來挺好的,我的工資甚至比一些老員工還多呢。媽媽:是嗎?那還了得,小毛孩兒拿的工資居然比老同志還多,為什么?婷婷:我負責的工作保質保量超額完成了任務,單位另外獎勵給了我一千元。思考:1.婷婷是按照什么方式取得收入的?2.為什么同在一家國企,婷婷拿的工資會比一些老員工還多?(學生思考舉手發言,教師總結)提示: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總結提升:按勞分配(1)性質: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在公有制經濟中)(2)內容和要求: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必須參加勞動;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對個人進行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3)具體形式:①在國家機關,公有制事業單位和公有制企業中的職工工資、獎金、津貼;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業中的職工工資、獎金、津貼;③農村經濟中的承包集體土地獲得的收益。(4)原因:必然性: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意義:①提高效率:有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②促進公平:實行按勞分配是對人類以往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材料:媽媽:忙點好,要不從哪兒來收益?這兩個月收益還可以吧?哥哥:還可以,有300多萬吧。婷婷:哇,羨慕死我了!哥哥:羨慕什么啊,又要投資金,又要搞產品技術創新,還要給工人發工資,管理一大攤子事呢,不好干啊。還是你們好,每月有固定工資。奶奶:婷婷咱不羨慕你哥哥,我老家的祖屋每月出租也有3000元的收入,給你吧。思考:1.對話中涉及的分配方式有哪些?2.這種分配方式有什么優點?(學生思考舉手發言,教師總結)提示:按(生產)要素分配;勞動、資本、技術、土地、管理。總結提升:多種分配方式(按生產要素分配)①原因:多種所有制經濟存在②方式:勞動要素:在個體經濟、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中,勞動者的工資獎金津貼。資本要素:私營企業主生產經營取得的稅后利潤,債權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紅,債券、股票交易收入,等等。技術要素:技術入股,專利轉讓的收入管理要素:企業的管理人才憑借其管理才能在生產經營中的貢獻而參與分配的方式。土地要素:房屋的租金,土地的使用金。信息要素:提供價格、供求等信息獲得的收入。③意義:有利于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補充:個人獲得收入的途徑主要包括勞動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勞動性收入:是指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財產性收入:是指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入,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其他收入途徑:經營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經營性收入:是指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收入。轉移性收入:是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社會救助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款等。視頻材料:播放視頻《勞動最美麗》探究:觀看視頻結合教材內容回答應該如何致富??(小組合作,代表發言,教師總結)總結提升:關于勞動①重要性: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結底都來自勞動創造。②個人獲取收入的要求: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要鼓勵全體勞動得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視頻材料:播放視頻《十九屆五中全會》探究:觀看視頻,并完成以下問題:1.我國為什么要不斷完善收入分配制度?2.提取關于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關鍵詞并歸納出如何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小組合作,代表發言,教師總結;關鍵詞提示見ppt)總結提升: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1.為什么: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2.怎么辦:關鍵詞一:提高勞動報酬。措施1:兩個同步:要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個人獲取收入的要求: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要鼓勵全體勞動得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關鍵詞二:初次分配。措施2:初次分配:堅持多勞多得,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各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關鍵詞三:再分配。措施3:再分配: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強化稅收調節。關鍵詞四:第三次分配。措施4:第三次分配: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關鍵詞五: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措施5:分配政策: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群體,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關鍵詞六:共同富裕。措施6:共同富裕:堅持消除貧困,保障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和惠及全體人民。知識小結:如何完善個人收入分配①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的關系,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②要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兩個同步)③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堅持多勞多得,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各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④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強化稅收調節。⑤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⑥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股利勤勞致富,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群體,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⑦必須堅持消除貧困,保障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