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年級 八年級-下冊 學科 歷史 課型 新授題目 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學 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新中國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和影響。 3.知道萬隆會議的概況和“求同存異”方針的含義。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培養閱讀、自學、概括和歸納能力;通過激勵,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聯系生活實際和中國的現實,培養知識遷移能力。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新中國的外交成就,激發愛國熱情;通過感受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外交風范,領悟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求同存異”方針的含義,及其對處理國與國、人與人關系的重要價值。重難點 重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萬隆會議。 難點:正確分析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國內外復雜形勢。教學策略 閱讀指導法、講述法、討論法、練習法教 學 過 程 設 計 備注一、導入:圖片1901年《辛丑條約》、2021年中美對話 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我國百年的屈辱外交,翻開了外交事業的新篇章。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新中國一起成長起來。你知道這一外交政策是如何制定和發展的嗎? 二、新授: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1.奉行外交新政策 教師:(展示材料,提問)新中國建立之初奉行什么樣的外交政策? 學生:(討論、發言)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合作探究】思考:近代中國外交與新中國外交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區別是什么? 學生:(討論、發言)基本特征:近代中國外交不平等、不獨立、無自主權、新中國外交獨立、自主、和平外交;主要區別:國家是否獨立;社會性質存在本質上的差別。 2.新中國的外交環境 教師:(展示新中國成立初期面臨的國際形勢圖)說說新中國的外交環境友好的一面和敵對的一面。 學生:(討論、發言)友好:新中國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蘇聯等十幾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敵對:美國等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態度,實行外交孤立政策,對中國實行封鎖和禁運。 教師:(展示材料:1949年-1953年與中國建交國家數據簡表、建國初期美國對華軍事包圍形勢圖,并提問)思考材料一的數據變化及材料二反映了當時中國外交出現了什么局面 是什么外交政策導致這一局面的出現 學生:(討論、發言)局面:中國外交出現困境(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越來越少)。政策:一邊倒政策。 教師:為扭轉這一局面,中國對外交政策作出了調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播放視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提出: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發展: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分別與印度總理尼赫魯、緬甸總理吳努發表聯合聲明,雙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 影響: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二)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萬隆會議 教師:根據教材,說說萬隆會議的概況?(召開背景、地點、時間、中國代表、特點) 學生:(討論、發言)召開背景:新中國積極發展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地點、時間:1955年,印度尼西亞萬隆;中國代表:周恩來;特點: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 教師:(解說萬隆會議召開的困難:“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會議過程中一些國家的反對共產黨的聲音)此時的中國代表團該如何化解矛盾與分歧呢?結果如何?(播放視頻:周總理在萬隆會議上的講話) 學生:(討論、發言)結果: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分歧,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意義: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合作探究】思考“求同存異”中的“同”和“異”各指什么? 材料一: (求同)……那就是我們大家所共同承認的,(亞非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都曾經受過、并且現在仍然在經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會議應該將這些共同的愿望和要求肯定下來。 材料二: (存異)……大家應該承認,在亞非國家中是存在著不同的思想意識和 不同的社會制度的,但這并不妨礙我們求同和團結 學生:(討論、發言)同:遭遇相同:曾經受到帝國主義的侵略;面臨問題相同:發展民族經濟、維護民族獨立、維護世界和平。異:社會制度不同、思想意識不同。 三、小結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從提出到現在,經歷了風風雨雨幾十年的考驗,凸顯出其強大的生命力。當今的中國已經走出了曾經的陰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相信祖國明天會更加繁榮富強。 四、隨堂檢測:基礎選擇題+歷年中考選擇題 引領學生進入本課學習作業布置 1、完成本課對應練習冊作業。2、背出本課大事件內容。板書設計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 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理解新中國積極發展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全面辯證地分析大國間關系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