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教學設計學段:初二 學科:歷史章節 名稱 第二單元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第6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課時 1課時課標 要求 知道“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失誤,了解這一時期 以王進喜、雷鋒、焦裕祿等為代表的廣大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的精神。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危害及主要教訓。內 容 與 學 情 分 析 內 容 分 析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是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最后一課內容。隨著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中國的工業化建設開始起步到完成三大改造,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本課是從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情況下, 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講起。在探索的過程中,中國取得 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現了“大躍進”“文化大革命”那樣的失誤和曲折。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重點 “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危害及主要教訓; 這一時期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難點 分析“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原因及造成的影響; “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危害及主要教訓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形成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已經具備歷史學科的 基本學習方法,通過閱讀課文基本能了解本課的概況,但是1956—1976年對學生來說比較遙遠,比較抽象因此理解這20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老師引導并講解。學習 目標 通過問題探究和史料分析,說出中共八大確立的主要任務和 八大二次會議提出的總路線。 通過閱讀課本、觀察圖片和分析史料說出“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 動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總結“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和主要教訓 講述模范人物的事跡,概括他們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貢獻,領悟 他們身上的艱苦奮斗的精神。學生課前準備 預習新課,讀一遍課本,了解本課內容大概框架學習 策略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學習 環節 學習任務設計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落實目標導入 新課 回顧已知 導入新課 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是中國 歷史 上的大事,也是中國人民多年以來的追求。面對充滿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國 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辛 探索。社會主義建設是怎樣展開 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學生回顧第五課“三大改造”完成的的歷史意義并閱讀課本導言內容 注重對學習歷史的延續性,培養 學生學習方法;從 導言切入本課內容,有助于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學習環節 學習任務設計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落實目標環節一 探索中的良好開端 教師講解國內形勢,出示材料 材料一 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 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的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來解決這個矛盾。 思考: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 任務是什么?為什么中共八大是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學生依據材料和老師的講解,說出中共八大上制定的主要任務。討論 回答第二問。 通過分析材料培養學生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理解中共八大對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的確定符合當時中國的國情,是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成功探索環節二 環節 二 探索中的失誤 1958年提出總路線“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思考:1958年總路線內容的中心環節是什么? 材料一: 八大二次會議后,“大躍進”運動在全國范圍內從各方面開展起來……農業提出“以糧為綱”的口號,要求五年、三年以致一兩年達到十二年農村發展綱要規定的糧食產量指標。工業提出“以鋼為綱”的口號,要求七年、五年以至三年內提前實現原定的十五年鋼產量趕上或者超過英國的目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圖志》 大躍進 大煉鋼鐵 材料二: 人民公社大辦食堂 思考:材料中“大躍進”要求實現的“指標”“目標”符合實際嗎?為什么?材料三:1957年和1961年我國部分農產品產量的對比 農產品 年份19571961糧食/萬噸19 504.513 650.9棉花/萬噸163.974.8油料/萬噸419.7181.4豬年底頭數/萬頭14 590.07 552.0思考:三則材料反映的史事間有什么聯系?“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造成的影響是什么? 活動一: 學生閱讀課本找出總路線內容,指出其中心環節; 活動二: 學生閱讀材料分析“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出現的原因和影響。 學生閱讀分析材料、觀察圖片、知道“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一場嚴重失誤。 幫助學生分析理解“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是一次嚴重失誤,從而進一步分析其原因和造成的影響做好鋪墊;另外培養學生閱讀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學習 環節 學習任務設計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計劃 設計意圖環節 三 三、探索中的調整 閱讀課文28頁相關史事 1.中共中央調整國民經濟,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 2.時間:1961—1965 3.結果: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 學生自主閱讀為主,“相關史事” 的閱讀。 培養學生自主 閱讀習慣;提高 自主學習能力。環節 四 四、探索中的挫折 閱讀29—30頁內容找出“文化大革命”發動的原因和方式;兩個反革命集團分別在 什么時間被粉碎了呢? 材料: 1969年11月12日,國家主席劉少奇同志被迫害致死。劉少奇被誣蔑為“叛徒、內奸、工賊”的罪名被打倒、并遭到林彪、江青兩大反革命集團的殘酷迫害。劉少奇同志被迫害 含冤逝世期間,并沒有經過 學生依據課文 回答問題。 通過閱讀課文內容學生學會總結歸納問題的方法;通過分析材料學會找出關鍵詞,提高表達、交流的 能力。學習 環節 學習任務設計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計劃 設計意圖環節 四 正常的調查取證、審判、和執行刑罰等程序。他的死成為共和國歷史上最大的冤案 思考:…… 1.這些方式會帶來怎樣的后果? 2.“文化大革命”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的挫折,帶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 依據材料進行討論后發表小組的討論結果。 回顧20年的探索之路,感悟社會主義建設是艱苦探索的過程。做到情感升華,達成情感價值觀目標。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突破難點。環節五 五、探索中的成就 閱讀教材30頁、31頁,把1956—1976年的工業建設成就分門別類地填入系列表格。 工業門類主要建設成就鋼鐵武漢、包頭 鋼鐵基地石油大慶油田 勝利油田 大港油田 新興工業電子工業、 原子能工業(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航天工業、 生物工程等閱讀教材31頁“人物掃描”“相關史事”說一說模范人物的事跡中你學到哪些優秀品質? 活動一: 學生讀課文填表格 活動二: 學生讀教材小組討論后說出模范人物的優秀品質。 通過閱讀教材 完成表格,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并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這20年的建設成就。 學生了解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跡,總結英雄模范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質,引導學生感悟當時的時代精神。達標 檢測 在探索適合本國特點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中共八大成為良好的開端。下列屬于八大內容的是( ) 決定發動“文化大革命” 決定發動“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分析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 作出三大改造的決策 2.1958年,中共中央錯誤地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造成 這些嚴重失誤的主觀原因有( ) ①對國情沒有認識清楚 ②缺乏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 ③蘇聯撕毀合同 ④自然災害的影響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進程中,下列人物共同體現的時代精神是( ) ①艱苦創業 ②為人民服務 ③同仇敵愾 ④國際主義、人道主義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中共八大”“國民經濟的調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時代主題是( ) A.走向社會主義之路 B. 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C.跑步進入共產主義 D.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板書 設計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中共八大 總路線 國民經濟調整 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建設成就 文化大革命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