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授課年級:一年級教材版本:花城版X X X | X X X我的 小 鼓 響咚 咚 — 我說 話 兒 它都 懂 —我說 小. 鼓 響三 聲 — 我的 小 鼓 咚咚 咚 —★★★★★★★★9★★★★★★★★★9★《小鼓響咚咚》教學設計學校 學科 音樂 課型 綜合課課題 《小鼓響咚咚》 課時 1 年級 一年級 執教設計思路: 《小鼓響咚咚》是花城版小學一年級下冊一首帶有敘事性特點的歌曲,歌曲為三拍子,由4個方整結構的樂句組成,每兩小節一個樂句,樂句的起承轉合特點非常明顯。詞作者利用漢字“咚咚咚”和“懂懂懂”的諧音關系,賦予“小鼓”以生命的靈氣,教育小朋友從小要做一個懂禮貌,關心他人的好孩子。 一年級的孩子通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初步建立了音高概念,了解了基本的幾個節奏型,體驗了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強弱規律,接觸了一些小樂器的演奏,建立了音樂課堂的常規。但學生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對唱唱跳跳敲敲打打非常感興趣,但情緒自控能力弱,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缺乏持久。所以在教學中,我運用動靜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種形象生動的方法,讓他們在動、聽、看、唱的趣味實踐中尋找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根據歌詞的含義用“f”和“P”兩個力度記號處理歌曲,并熟練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2.過程與方法:通過猜謎、討論、制作、體驗、演唱、創編等方法,讓學生感受并演唱歌曲《小鼓響咚咚》。 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用合適的力度和聲音表現歌曲結束時“咚咚咚”和“懂懂懂”兩個地方的內涵,并教育孩子做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教學重難點: 1、學生能準確的運用力度記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教學準備: PPT課件、自制小鼓和沙錘 教學過程: 一、開放性導入 1. 師生問好 2. 猜謎語導入(小鼓) 一只小燈籠,長著胖肚皮, 小棒敲一敲,肚子咚咚咚。 3. 了解小鼓的構造及敲法 跟旁邊的親朋好友討論小鼓的構造和敲法,并跟老師學做小鼓。 【設計意圖】通過猜謎、討論、制作小鼓,讓學生對小鼓有初步了解,并懂得小鼓的正確敲法。 二、學唱歌曲 1. 聽一聽、敲一敲 出示PPT,師邊哼唱歌曲旋律邊在自制的鼓上敲三拍子,學生聽辨是幾拍子?聽到了什么強弱規律? 放伴奏音樂,全班尋找身邊聲源隨音樂伴奏。 【設計意圖】讓學生熟悉歌曲旋律,并鞏固學生對三拍子強弱規律的認識。 2. 聽一聽、讀一讀。 “你們的小手可真聽話,我的小鼓最聽話”播放歌曲伴奏,老師讀第一段歌詞,學生回答小鼓是怎樣聽話的?小鼓的心情是怎樣的?“開心的”引入“F”記號。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讀歌詞,讓學生熟悉歌詞的節奏,為后面演唱歌曲打好基礎, 3. 聽一聽、唱一唱。 初聽歌曲第一段范唱,感受歌曲情緒。 師生簡單接龍唱第一段,學生做小鼓,用開心的心情唱“咚咚咚”。 師生合作演唱,師唱藍色部分,學生唱紅色部分。 【設計意圖】從感受歌曲到學生只唱“咚咚咚”再到師生合作演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讓學生輕松學會演唱。 4. 想一想、唱一唱。 突然出現小鼓捂嘴巴的圖片,師驚訝的問“啊,小鼓怎么了?” 播放第二段歌詞,聽完學生回答為什么小鼓捂嘴巴? 問:小鼓為什么那么緊張?小鼓怎么做的?引入“P”記號。 播放伴奏音樂,請你跟著一起來唱一唱吧。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和音樂,讓學生懂得做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并知道運用“P”記號。 5. 完整聆聽歌曲,學生輕聲跟唱。 播放伴奏,完整演唱,注意“F””P”的演唱。 【設計意圖】通過輕聲跟唱,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歌聲跟范唱里的歌聲做對比,更容易知道自己演唱的如何。 三、延伸與拓展 1.編唱沙錘 “你們這么有表現力的歌聲引來了一個可愛的小朋友,它是誰呢?” 出示視頻:小沙錘說“你們唱小鼓唱得可真好聽,你們能唱一唱我嗎?” 出示沙錘,“它是誰?它會發出怎樣的聲音? 出示投影——沙錘 沙沙沙 播放伴奏,編唱《沙錘沙沙沙》。 跟老師制作沙錘。 【設計意圖】通過填空編唱,讓孩子們學會用一樣的旋律演唱另一種樂器,鍛煉孩子們舉一反三的能力,從而提高孩子們的編創能力。 2.鼓的家族兄弟 欣賞架子鼓、排骨和非洲鼓的演奏,了解其結構和演奏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其他鼓的種類,激發他們探索的興趣。 四、教學總結 同學們,鼓的家族成員當然不止這一些,還有很多很多,就等著我們一起去發現,一起去了解。最后,讓我們再次唱起《小鼓響咚咚》,結束今天愉快的音樂之旅吧!教學過程 一、情境故事導入 1.引導學生觀看視頻,了解《猴吃西瓜》的故事。 師:猴王撿了個大西瓜,招來眾猴問吃法,說對獎勵說錯罰,大伙紛紛表看法,小小毛猴說吃瓤,老猴卻不贊同他,毛猴老猴誰才對,猴王上前來發話, 西瓜吃皮不吃瓤,瓜皮分來大家嘗,小小毛猴真好運,瓜瓤全部它來嘗。 師:這個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呢,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表演吧。 二、肢體表現 1.靜態動作模仿。 師:首先請大家仔細觀察下面的圖片,你能用肢體模仿他們的體態嗎?別忘記加上猴子豐富可愛的表情哦。 師:同學們模仿的真形象,接下來老師要考考你們。 圖片對對碰。 師: 我們來完成一組圖片對對碰的游戲,找到猴子相對應的動作模仿圖片,用線連起來。 師:同學們你們猜對了嗎?是不是很簡單呢?接下來老師增加難度,你們接收挑戰嗎? 3.場景表演提示: 師:同學們,老師選取了故事中的4個場景。 (1)可愛的猴子蹦又跳 (2)找到了西瓜驚又喜 (3)想一想西瓜怎么吃? (4)ang ang開心的吃 欣賞完整舞蹈組合。 師:請欣賞老師編排的一段舞蹈小組合。 5.師:同學們,你對哪個場景的動作印象最深刻呢?現在跟著老師一起來學一學吧! 6.動作講解。 師:首先,我們先來學習組合中出現的手型和腳步。 師:你們仔細觀察這張圖片,模仿一下猴子的爪子吧!你們和老師模仿的一樣嗎? 手型(1)[動作要領]五指并攏,手背往上拱,形成一座“小山”。 手型(2)[動作要領]五指張開,手指關節彎曲,模仿猴子抓撓的動作。 7.腳位、腳步學習。 腳位(1)大八字位 [動作要領]雙腳朝兩邊打開,與肩同寬。 腳位(2)[動作要領]膝蓋彎曲向上,腳背繃直。 8.學習4組腳步。 (1)小碎步:[動作要領]正步位站立,立起腳尖,膝蓋放松微微彎曲,雙腳快速小步的交替,均勻的踏步。 (2)蹦跳步:大八字位站立,原地起跳,兩膝彎曲,輕巧而有彈性。 (3)大八字位站立,立腳尖蹲、膝蓋彎曲往外。 (4)主力腿膝蓋彎曲,動力退伸直,蹦跳一次。 9.分段完整表演。 師:同學們你們都記住了嗎?接下來就跟老師數著節奏把4個場景的動作完整的跳一次吧。 三、表情達意。 1.了解舞蹈表情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義。 舞蹈是以肢體動作為載體的充滿情感的視覺行為藝術,舞蹈演員在表演過程中通過豐富的面部表情和多變的肢體動作相結合,將舞蹈中的意境完整形象的表現出來,從而感染他人。舞蹈中的面部表情也是舞蹈演員表達角色內心情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師:那同學們,開動你的小腦筋,一起想想這個舞蹈組合中有出現哪些舞蹈表情呢? 2.體驗豐富的面部表情。 配合音樂完整表演。 師:你們看, 相信你們,一定有更多豐富的表情來模仿猴子的神態,那現在就讓我們帶上表情配合音樂一起表演吧? 四、動情演繹。 1.創編。 師:同學們,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小導演,請你們嘗試用其他動作和表情來表現場景三“想一想西瓜怎么吃? 2.聽音樂,創編。 五、小結 師:讓我們在歡樂的音樂聲中總結一下今天所學習的動作吧。 (引導學生回憶這節課的所學內容)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 我們的好朋友,可愛的小猴子,掌握了他們的形態特征,配合舞蹈表情一起表演了《猴吃西瓜》的舞蹈組合。你們積極參與、大膽表現,展現出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力,老師為你們點贊!也希望同學們能像小猴子那樣,遇事多動腦,一切從實際出發,勇于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你才能吃到甜甜的西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1.mp4 222.mp4 f748484edcefd357fbbeac5b9065b67f.mp4 KAIS.mp4 xgxdd ban.mp3 xgxdd fan.mp3 伴奏第一段.mp3 伴奏第二段.mp3 制作前 (1).mp4 小鼓響咚咚.ppt 小鼓響咚咚3遍伴奏.mp3 第15課 《小鼓響咚咚》 教案.docx 范唱第一段.mp3 范唱第二段.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