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說課稿一、說教材(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現實意義、理論意義)由“曬工資”現象想到現實生活中由于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和收入差距拉大的趨勢,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今年黨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 因而本框題也是我們應關注的時政熱點。可見正確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從理論上講,《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是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二框題的內容。對分配的分析是認識、參與經濟生活的重要方面,本框題是與個人收入分配制度密切相關的重要原則,因此在理論上是教學的重點。(二)說教材的結構:本框“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包括兩部分,(1)公平(2)如何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三)說教材的重、難點: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依據:效率與公平的沖突,是人類面臨的最基本的兩難抉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但由于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和收入差距拉大的趨勢,也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如何妥善處理兩者的關系,將兩者有機統一起來,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都是重要和有著一定難度的,關系著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否順利進行。因此,這部分內容成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四)說課程標準: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十七大的最新提法,使學生意識到只有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順利進行,才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和諧,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二、說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識記:效率的含義、公平的含義(2)理解:效率與公平的辨證關系;為什么要注重公平;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關注十七大的新提法(3)使學生能初步運用所學的知識,結合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體事例,解釋實現公平,對建設和諧社會提出自己的建議。2、能力目標(1)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辨證的認識和對待生活中面臨的各種矛盾,如公平、效率的矛盾,使學生學會運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問題。(2)培養學生全面系統的看問題,正確認識現實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的分配政策是以提高經濟效率和保證共同富裕為目標,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2)培養學生的效率意識,關注社會、關心弱勢人群的道德良知和公平意識。三、說學情:雖然學生在初中就接觸過這塊知識點,但知識點零碎,沒有形成系統;而且由于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不同,再加上從小生活的社會氛圍不一樣,因此學生對如何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會存在著誤區。因此,我在教學中主要根據是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學。四、說教學策略(一)教學方法(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法;(2)設置問題,引發討論法;(3)引導、精講法(二)學法指導:采取討論、設疑、解難等方法,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教師在教學中主要起指導和點撥的作用,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民主、和諧課堂氛圍。五、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由輪流到的“學習小組”展示上節課布置的作業:通過課外調查,模擬一份企業收入分配方案。并組織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方案進行評議。引導學生認識:判斷收入分配方案是否科學合理有兩個標準:一是效率,一是公平。(設計意圖:為學生的探究活動作業提供展示平臺;檢查、復習鞏固舊課;承上啟下,導入新課)(二)新課講授1、 效率與公平這部分知識點我主要是通過兩份招聘啟事來展開。(設計意圖:以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招聘啟事,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課件展示:兩份招聘啟事A(關于效率)設置問題1:“如果你是老板,你會采取哪種分配方式?為什么?”設置問題2:“如果你是應聘者,你更愿意到哪家店工作?為什么?”引發學生思考,回答,從而得出(1)效率的含義;(2)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有重要影響并在講效率的含義時聯系學生的學習進行效率意識的培養B(關于公平)設置問題3:“推銷一套軟件你能獲得10元的傭金,而老板的收益是你的10倍,你覺得公平嗎?如果老板的收益是你的100倍,你還愿意做嗎?” 并結合三個問題:“公平是平均主義嗎?”、“公平允許差異存在嗎?”、“堅持公平的收入分配有何意義”引發討論,得出(1)公平的含義(2)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義。過渡:我們常把社會財富比作一個蛋糕,效率就是如何把“蛋糕”做大,而公平則是如何把“蛋糕”分得合理些。這就需要2、 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1)效率與公平的關系這部分知識點我設置了問題A:“如果只注重效率,忽視公平會出現什么結果?”問題B:“如果只強調公平,不講效率,又會怎么樣?”組織學生分組選一個問題討論,并回答。進而歸納總結效率與公平的辨證關系:A、效率與公平是一致的① 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做大“蛋糕” )② 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切好“蛋糕” )B、效率與公平是矛盾的(設計意圖:分組討論形成辯論的狀態,使學生在活動中思維動起來,在共同學習的基礎上學會全面、辨證地掌握效率與公平的關系。)(2)如何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關系?這部分知識點我結合上面的材料、圖片,設疑:“請大家對這一社會現象進行討論,我們如何才能做到既注重效率又注重公平?”導入這部分的分析。并指導學生閱讀書本,并對相應知識點進行精講。設計意圖: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對如何實現效率與公平已經形成一定的見解,再通過自主學習書本知識可以全面、系統把握相應知識。但由于這三點知識理論性較強,所以通過圖片、材料和教師講解可以使學生更進一步理解。幻燈片展示:怎樣才能做到兼顧效率與公平?聯系時政,關注十七大:胡錦濤在十七大上作報告時說,“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他還強調,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這是中共首次提出,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黨內外專家指出,中共這一理念變革,意在遏制近年收入分配狀況惡化、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在講授過程中,還展示大量圖片。結合圖片分析。設計意圖:體現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觀看中體驗,在討論中升華,從而體會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三)知識鞏固從胡錦濤主席在十七大的報告的相關材料,思考:如何做到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的和諧?(設計意圖:根據本課重、難點設計,加深學生對本課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及時了解時政熱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四)板書設計二、兼顧效率與公平(1)公平的含義1、公平 (2)注重公平的原因(3)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1)效率與公平的辯證關系2、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2)如何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六、教學反思:本課采用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設置問題,引發學生討論,老師指導、精講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掌握知識,并學會辨證的看待現實生活中收入分配不公平和收入差距拉大的現象,并注意及時關注時政熱點。發現學生在關注時事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問題,所以應考慮利用課堂時間,如設置“課前3分鐘時事點評”。由于時間的關系,不能把所有的問題在課堂上全部解決,因而,教師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效率上還應深入思考。第一,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和個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帶動其他地區和個人致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第二,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提倡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