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的教學內容,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繁華的都市生活,包括娛樂活動和節慶活動;一部分是文學藝術,包括宋詞和元曲。瓦子屬于都市繁華的表現;詞和曲分別是宋元兩代主要的文學成就;宋朝時,優秀的詞人和作品層出不窮。【學情分析】本課是七年級歷史下學期的內容,學生經過上學期的歷史學科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為教師在教學上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初一的學生好奇心強,教師教學中要注重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我校是一所鄉村學校,學校的學生家庭經濟條件一般,大多數學生對歷史知識的了解主要來源于課本。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利用現有資源,挖掘教學潛力。給學生更多的歷史背景資料,通過圖片、配音、錄像制造意境,制造濃厚的歷史氛圍,使學生產生親臨其境之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印象更加深刻。【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知道宋元時期繁華的都市生活的表現;(2)、了解兩宋時期人們的娛樂生活、傳統節日的基本情況和新的發展特點;(3)、感受兩宋時期的社會風貌,通過學生合作探究理解宋元時期社會發展原因;(4)、通過對宋詞、元曲的鑒賞與學習,了解宋元時期文學藝術卓越發展。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視頻、圖片,讓學生感知宋元時期的歷史情境;通過設問探究,了解宋元時期都市、娛樂、節慶等社會風貌;通過宋代史學、宋詞元曲等史料,使學生在品味、判斷、討論、交流中享受學習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對都市生活、娛樂和傳統節日等的介紹,使學生體會到這一時期文學藝術之所以能取得卓越成就,依靠的是社會安定和各民族的友好交往;(2)、通過了解宋詞元曲,培養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自豪感;【教學重點】繁華的都市生活、宋詞元曲與杰出詞曲家、司馬光和《資治通鑒》。【教學難點】從宋元時期都市的繁榮、文學藝術璀璨發展與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關系。【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同學們,老師很高興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本書,吳鉤先生所著作的《生活在宋朝》。那么吳鉤先生為什么對宋朝的生活感興趣呢?宋朝在我國歷史上處于一種什么樣的地位呢?詹子慶先生編的《中國古代史參考資料》 所言:宋朝是中國社會市民階級正式產生的時代……市民的富足閑暇生活及審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榮。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去學習了解《宋元時期都市與文化》。(展示課題)教授新課品都市繁華—煙柳畫橋游人醉自學本課第一目,解決一下幾個問題:(1)假如你穿越到宋元時期,你會去哪些大城市游玩?(2)在城市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呢?又有哪些有趣的休閑方式?(3)你能體驗到哪些節日,有怎樣的習俗?2、播放視頻: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問:通過清明上河圖的欣賞,你覺得北宋時期的都城汴京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截取清明上河圖部分,誘導學生回答。)在宋元時期,由于經濟的發展,商業的繁榮,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一些世界舉世聞名的大都市,他們便是北宋的開封,南宋的臨安以及元代的大都。(展示開封,臨安以及大都城市圖,讓學生有直觀的認識。)這些大都市的人口都過百萬并形成市民階級,人口阜盛,令人嘆為觀止。(出示宋元時期汴京、臨安和大都人口數目)出示北宋東京城市平面圖。讓學生觀察和思考:北宋開封最繁華的地點在哪里?(大相國寺)閱讀課本了解大相國寺,進一步思考,大相國寺為什么是開封最繁華的地方呢?(出示清明上河圖古玩店圖和宣德樓前演象圖)同時出示北宋東京和南宋臨安城市平面圖。你能在圖中找到叫瓦子的地方嗎?你知道宋元時期瓦子是做什么用的嗎?(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記載:瓦舍者,謂其“來時瓦合,去時瓦解”之義,易聚易散也。)瓦子在宋元時期是娛樂兼營商業的地方,在瓦子中有設置演出的地方謂之勾欄。5、出示勾欄中的表演節目圖問:(1)勾欄中表演的戲劇主要是主要以什么劇種為主?(雜劇)(2)雜劇興起于什么時期?他的表演形式有哪些呢?6、合作討論:根據下列材料,分析市民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的原因?7、根據下列詩詞猜一猜在宋元時期的中國,已經形成了哪些傳統的節日?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對于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高度重視、加以保護并使其發揚光大。只有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優秀文化,人民才有信仰,國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更有希望。二、賞詞曲經典—文人風骨不朽傳1、自學書本第二、三目,解決以下表格文學形式 朝代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文學特色宋詞 北宋兩宋之交南宋元曲 元朝史學 北宋2、讓學生介紹蘇軾、李清照和辛棄疾。老師和學生一起鑒賞宋詞。你知道宋詞具有什么特點嗎?(學生各抒己見)宋詞是有詞牌的,比如念奴嬌、醉花陰、破陣子等都是詞牌,而不同詞牌的詞有不同的格律。,宋詞不像唐詩講究對仗押韻,它是有長短句組成,這樣更便于歌詠,總是宋詞是宋代文學的一種主要文學形式之一。3、你知道什么是元曲嗎?元曲包括散曲、雜劇和南戲等,流行于大都一帶,它的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種文學形式。從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元曲特色嗎?元曲本來來自胡樂藩曲,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所以它“直”“俚”“顯”,后隨著元滅宋入主中原,在中國南北大地流傳開來。元曲也有曲牌和格律要求,它是我中華藝術寶庫里的瑰寶之一。所以元曲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4、你知道元曲四大家嗎?元曲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什么?(關漢卿的竇娥冤)讓學生談一談宋元時期的史學成就。(介紹司馬光與《資治通鑒》)請完成《史記》與《資治通鑒》的對比《史記》與《資治通鑒》在史學上被后人稱贊為“史學雙壁”,司馬遷與司馬光則被贊譽為“史學兩司馬”。 《史記》是我國古代歷史的偉大總結,而《資治通鑒》則以歷史得失作為鑒戒來加強統治。本課總結板書設計作業布置(見導學案練習)教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